查看原文
其他

ANKI笔记示范系列之培根随笔集 | 学习骇客

LeoChanXY 学习骇客 2022-06-25

前几期LEO给大家留了一份作业,以短文“培根随笔集:谈读书”为例做学习笔记,如果还没有读过,建议先去思考一下那篇,不要直接看这篇答案。

在这篇示例中,除了常说的“先分后总”方法,还运用了以下技巧:

1/ 根据事实进行提问;
2/ 关注理论意义;
3/ 关注现实意义;
4/ 发掘内部矛盾;
5/ 多问几层为什么;
6/ 坚持做笔记的一事一议原则;
7/ 积极地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8/ 反复揣摩同一句话的不同含义。

下文是为了演示需要,因此笔记做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实际上自己学习的时候要根据自身需要和关注点的不同,做不同的取舍,或者在对于自己而言比较有意义的地方多加着墨。

格式说明:引用的斜体文字表示短文中的原文,黑色加粗的文字表示由此整理的问题,并且标了序号,其下为答案,绿色文字部分是LEO的解读。


01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01.01 读书有哪三个用途?
一为怡神旷心
二为增趣添雅
三为长才益智
编码:财神呀

LEO解读:这里只讲了读书的三个用途,那么就事论事只做了一条笔记。但是这里三个角度并没有规律,因此在复述时可能会有遗漏。预估到这个风险以后,就顺手在笔记里添加一条编码,帮助记忆。


02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

02.01 蛰伏幽居的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怡神旷心

02.02 高谈雄辩的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增趣添雅

02.03 处事辨理的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长才益智

02.04 为了怡神旷心而读书,一般适用于什么人?
蛰伏幽居的人

02.05 为了增趣添雅而读书,一般适用于什么人?
高谈雄辩的人

02.06 为了处事辨理而读书,一般适用于什么人?
处事辨理的人

LEO解读:这里6条笔记实际上是两个角度,一个是从场景到目的,另一个则是从目的到场景。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我们学习是为了应用,而不同的角度则是不同的触点,触点越多,知识和现实建立联系的机会就越多。


03

虽说有经验者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最能胜任。

03.01 凭借经验也可以达到处事辨理的目的,那还要读书吗?
经验可以解决一事一理
而博览群书的人则能够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

LEO解读:这里原文是一句陈述句,但和现实结合起来考虑就发现其实可以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也就是实用价值很高,所以要做一条笔记。


04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04.01 读书太费时,皆是因为什么?
懒散

04.02 读书摘录太多好不好?
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

04.03 如何才能不陷入学究书痴的地步?
不要全凭书中教条判断事情

LEO解读:这里虽然三个问题都很短,但符合“一事一议”原则,一张笔记只谈一件事。笔记的独立性越高,提取越容易做到“自动化”,也更容易做到“条件化“(知识用在什么地方)。


05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05.01 如何改善天资?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

05.02 如何让学识变得完美?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

05.03 一直读书可以让学识变得完美吗?
不可以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

05.04 为什么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
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
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LEO解读:这里正面回答两个问题,即如何改善天资和如何变得完美。从反面看,也是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解答。总的来看,既回答了How的问题,也解决了Why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犹如和先贤促膝长谈”。


06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唯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06.01 世人看待读书有哪几种现象?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
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
唯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

06.02 鄙薄读书的一般是什么人?
讲究实际者

06.03 仰慕读书的一般是什么人?
头脑简单者

06.04 运用读书的一般是什么人?
英明睿智者

06.05 为什么有的人鄙薄读书,有的人仰慕读书,而有的人能运用读书呢?
书中的智慧并不是直接就能发现的,需要耐心观察才能发现
原话: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06.06 怎样才能成为运用读书的一类人?而不是鄙薄读书或者仰慕读书
书中的智慧并不是直接就能发现的,需要耐心观察才能发现
原话: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LEO解读:第1条是总结性笔记,第2、3、4条是分述的笔记,合起来都是What类的问题。而第5条则是回答了Why,第6条则是在说How的事情。彻底的学习需要自己去发觉问题,然后找到解答,并通过复习记住这些”思考的成果“,以后才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07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07.01 读书的人,有哪些常见错误行为?
(挑)存心吹毛求疵
(信)尽信书中之论
(抄)为己言掠辞夺句
编码:挑衅超人

07.02 与吹毛求疵、尽信书、掠辞夺句的看书行为,相对应的是什么?
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07.03 如何实现读书过程中的钩深致远?
斟酌推敲

07.04 通过斟酌推敲,达到钩深致远的目的,让我想起了哪种读书方法?
韩愈的提要钩玄读书法超链接
记事者必提其要
篡言者必钩其玄

07.05 关于“斟酌推敲,钩深致远”还有哪些书中有提到?
认知心理学中提到“提纲挈领”的两个好处:① 明确意义;② 自我监督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对应第二层阅读“检视阅读”要做“结构笔记”

LEO解读:第1条笔记虽然简单地回答了What的问题,但是原话可能不太符合我们自己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因此做了两种编码。一种是前面的括号,起到概括作用;另一种就是最后的编码,通过形象的联想帮我们把这个问题记住。第2条笔记,是从原话中提取出对立关系。第3条笔记,则是通过表面上的递进,找到类似于因果关系的行动启示。而笔记4和5,则是和以往学习产生了关联,在此作强化,零碎的知识得以网络化。而现实中很多人不屑记录单个知识点,却痴迷于建立知识网络(空中楼阁)。LEO多次提及《学习之道》中作者的观点,即网络化(组块)发生在学习之后,只有我们掌握了单点知识,并做到提取流畅和提取准确,才有机会。


08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08.01 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细读?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08.02 如何看待现在很多人“每天一本书”的计划?
培根认为: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这种计划错在没有区分不同的书

08.03 如何看待现在有的读书会给成员提供书摘的学习形式?
培根认为: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08.04 什么样的书可以请人代阅或只看书摘?这样有什么缺点?
适用: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
缺点: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08.05 请人代阅或只看书摘,这种学习方式违背了认知心理学中什么原则?
《学习之道》认为阅读背景信息有两个好处:① 能够激活更多的线索,有利于信息的提取;② 通过推敲上下文能知道知识的适用场景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认为: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中,学习有三个特点:① 组块;② 自动化;③ 条件化。这种请人代阅或只读书摘的形式很难了解到知识的适用场景,也就是无法做到条件化,知识将会成为无用武之地的惰性知识

LEO解读:第1个问题是在关注学习的深度,第2个问题是在关注学习的速度,第3个问题则是在关注学习的形式,这三个都是目前网络上比较盛行的学习方式,以培根之口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警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第4条笔记则是关注其合理之处,做到客观看待。第5条笔记则是从以往知识中寻找论据,不仅解释了当前问题,也巩固了以前的旧知识,使得知识之间产生了关联。


09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则可使人严谨;故不常做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常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一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09.01 如何才能变得充实、敏锐、严谨?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则可使人严谨

09.02 为什么有的人不做笔记,也能显得卓有见识?
笔记可使人严谨
不常做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也能显得卓有见识

09.03 为什么有的人不常讨论,也能显得卓有见识?
讨论可使人敏锐
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也能显得卓有见识

09.04 为什么有的人不常读书,也能显得卓有见识?
读书可使人充实
不常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也能显得卓有见识

LEO解读:第1条笔记属于常规内容,自问自答。而第2、3、4条笔记则是回答了三个社会问题,和前面的道理一样,一事一议,更有利于知识的“自动化”与“条件化”。


10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

10.01 读史、读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修辞,各有什么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透
数学使人精细
物理学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

10.02 如何才能做到明智、灵透、精细、深沉、庄重、善辩?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透
数学使人精细
物理学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

LEO解读:第1条笔记关注的某种方式能产生什么作用,第2条则是倒过来问要达到某种目的需要用哪种方式。前者强调作用,后者强调方法。杨绛在谈钱钟书读书时说过,钱老读书总是读几遍,每每再读都能发现新的东西,这样人以为钱老很聪明,其实用的也都是朴素的方法。只不过现在的人更迫切地想拓宽知识面,却没有耐心把一本书重复看几遍,甚至不愿意去把一句话多钻研几遍。LEO最大的成长来源于考研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把一本书看很多遍,越看越有收获,这样的习惯也被延续到了后来的工作学习中。


11

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身体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如滚球有益于膀胱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肺部和胸腔,散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大脑等等;与此相似,若有人难聚神思,可令其研习数学,因在演算求证中稍一走神就得重来一遍;若有人不善辨异,可令其读经院哲学,因该派哲学家之条分缕析可令人不胜其烦;而若是有人不善由果溯因之归纳,或不善由因及果之演绎,则可令其阅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心智上之各种毛病皆有特效妙方。

11.01 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体现在哪里?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透
数学使人精细
物理学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

11.02 读书让人心智开豁,那么难聚神思该读什么书?
研习数学有助于集中注意,因为在演算求证中稍一走神就得重来一遍

11.03 读书让人心智开豁,那么不善辨异该读什么书?
读经院哲学有助于思辨,因该派哲学家之条分缕析可令人不胜其烦

11.04 读书让人心智开豁,那么不善推理该读什么书?
阅读律师之案卷

LEO解读:这里的原句有一半是在用比喻的形式讲道理,如果不太关注写作的修辞手法,前半部分内容也可以不做笔记。第1条笔记则是循规蹈矩的自问自答,后面3个笔记则是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11与10类似,先回答作用,再关注方法。


到今天,《复习的技术》课程上线一周年,已更新46期,从一代课程至今累计帮助近4000名同学绕开了海量的网络信息,开辟出一条径直的学习路径,并从软件使用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但教授的学生越多越发现,单向的信息传递仍然难以避免信息的失真,因此利用好课程的配套服务显得尤为重要,LEO更希望成为带教结合的教练,根据学生的反馈给予持续的校正,这样才能确保更加扎实的进步,才能带来更多可以效仿的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