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假装你不是有钱人

2017-06-19 密斯桃 密斯桃

这周末在《纽约时报》上读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作者是个英国人。


Reeves来自英国中产家庭,母亲出身工薪阶层,她期望儿子能进一步实现阶级攀升,于是从小送他去上演讲课,交际舞课。后来Reeves从牛津毕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牛津度过了脱胎换骨的三年之后,我口音中残留的任何工薪阶层痕迹都被抹去了。”


电影《傲慢与偏见》


即便如此,Reeves却不喜欢英国浓烈的阶级意识,于是举家迁至美国。毕竟,美国是“美国梦”(American Dream ) 开始的地方。


维基百科是这么解释“美国梦”的,“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200多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无数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或移民或求学或偷渡。他们放弃故土,只为来这片自由平等的土地造梦,Reeves便是其中一个。


至今有人认为美国是地球上最自由平等的地方,比方说,前段时间在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中国女学生。在她眼里,美国自由的空气都是甜的。美国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看来,她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却没有真正毕业。


在美国呆了5年,我发现,空气的确是好的,但平等自由?至少阶级固化这个问题上,美国压根儿没比其他地方好多少,甚至更严重。


英国有部著名的纪录片叫《56up》,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几十年过去了,记录片中的主人公从孩子到青年再到中年,事实证明,英国的社会阶层难以逾越。


纪录片《56up》


Reeves在《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里就说了,“试想当我发现美国的阶层固化比英国还要严重时有多么惊恐吧。”

 

美国的收入分配中,居于前20%的平均家庭年收入达到20万美元,他们跟后面80%的人完全隔绝开来。从1979年起,前20%人口的税前收入增加了4万亿美元以上,而剩下80%的税前收入加起来,也只增长了3万亿美元多一点。

 

阶级固化的根本在于,贫困会持续代代相传,但富裕的遗传因子更加强大。白手起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进入了资本回报率高于劳动回报率的时代。说白了,就是有钱人以钱生钱,越来越有钱,而缺乏原始资本的人,一开始就处于劣势,甚至没有参与游戏的资格。

 

优良的社会资源将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从父母辈延续到子女辈。处于顶端20%的家庭中的大多数孩子会继续留在这个位置,至多下降到前40%的位置。


研究社会流动问题的学者加里·索伦(Gary Solon)最近就提出:“与其说存在贫困陷阱(poverty trap),不如说是‘财富陷阱’(weath trap)。”


 

”和英国最大的区别是,美国处于顶层的大多数人都否认自己有特权,他们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归功于优秀和勤勉,而非运气或者受到操纵的制度。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最起码还会感到不安。”

 

在英国,首相把子女送进相当于美国私立高中水准的学校,这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而美国,政治家支付奢侈的教育费用,把子女送去私立学校很常见。

 

考GRE时学过一个单词,Metriocracy,中文翻译是精英管理的社会制度,唯才是举。其实也就是“美国梦”的另一种说法,只要你行,你就能上。

 

美国人对Metriocracy坚信不疑,尤其是中上阶层的美国人,这种信念让他们相信,自己所获得的资源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和优秀,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又不断违背唯才是举的初衷。

 

如果你填过美国大学申请表,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有直系亲属就读于该校,这一点对于申请常春藤名校尤为关键。如果你的父母碰巧是该大学的校友,那么你申请这所大学就会更加容易。

 

美国的大学录取制度非常模凌两可,GPA(平均成绩点数)和SAT的分数(相当于美国高考)并不能保证录取结果。据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招生办工作过的朋友说,学校在衡量申请人时,也许a比b在学术上表现得更好,但因为b是校友的孩子,那么b被录取的几率就更大。


在全世界,美国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文化的国家,牛津和剑桥在上世纪中叶就抛弃了对校友子女的喜好。


这种类似于世袭的现象听起来并不太唯才是举。


电影《伟大的盖茨比》

 

总有人抱怨国内职场环境不够公平,不乏所谓的“关系户”“空降兵”。好像美国就不一样似的。


如果你真的在美国求过职,恐怕你会失望,他们只是把“找关系”变成了更好听一些的“推荐”。


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美国求职,一封有份量的推荐信有时胜过一份近乎完美的简历。


讲一个亲身经历,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美国一家政治咨询公司,我的老板是里根总统竞选班底的负责人,曾担任老布什总统的高级顾问。工作第一年,我有幸直接接触到了很多重要的美国政界人物,我对接的国内客户也都是商界精英。这是一个极高的起点,但我无法把它归功于自己。撇开工作后的表现,必须承认,比我GPA高,比我简历漂亮的国际学生太多了,如果不是家中长辈推荐,我是几乎没可能得到这个工作机会。

 

一个应聘过美国顶尖投行,现在在国内创业的朋友也跟我讲过一个事。他们当时经过几轮笔试和面试,最后一轮面试之前,被留下的几个应聘者被一起邀请去一个公司聚会。其中一个应聘的男生跟他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朋友说他们跟公司高层握手时,他听到男生叫的是uncle,这个男生就是被最后录取的那个。后来他们在一次校友聚会上又碰见了,男生跟我朋友聊起当年面试的事,男生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老爸一起和这个高层打高球。


电影《伟大的盖茨比》

 

有一些特权看不见但又存在着,但有的白纸黑字看得清清楚楚。


Reeves在文中提到了美国的一项政策,叫529大学储蓄计划(529 college savings plans),我恰巧听到过公司的CFO跟我们的大陆客户推荐过这个计划。这项计划命名源自美国国家税收法第529条,父母可以储蓄金钱以备支付子女大学费用到一个专用户头,这笔钱可以投资在不同的股票和债券,而这个户头所赚的收益,不用缴税。

 

但529计划的得利者仅限于中上阶层家庭,因为以下的家庭大部分并没有足够富余的钱财来做这项投资。2015年奥巴马提议结束税收减免时引发一片骚动,反对声不仅来自共和党,最后是代表富裕地区的民主党人士彻底毙掉了这个提议。


总之,进步政策常常遭到中上阶层的反对。他们拼命保全优势和特权的同时,还自欺欺人的坚称,自己生活在一个无阶级的,唯才是举的社会。


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电影《伟大的盖茨比》

 

作者在结尾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现在看到,在英国,改善阶级固化中还存在一线希望,至少我们承认阶级的存在,英国上流社会人士更能意识到,他们现在的位置至少一部分是源自幸运。对于美国人来说,要解决阶级鸿沟不断深化的问题,必须首先承认这些鸿沟的存在,以及我们都是维护这些鸿沟的共谋者。”

 

一些处于上游的人的确不算懒惰,甚至可以说非常努力,但你必须承认,这场较量并不十分公平,你未必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你的领先有幸运的成分在里面。


-End-


往期文章

朋友圈里的比尔

实习生不睡老板睡谁?

欢乐颂:谭宗明和王柏川之间隔了多少个包奕凡

是谁杀了穷小子们的爱情





醉眼看人间,个个都温柔。

公众号:密斯桃

   朋友圈随便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