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学刊》2023年第1期(上篇)

责编:杨管 体育学刊 2024-02-05

温馨提示:

点击底端阅读原文,可获取相应全文

探索与争鸣

1

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


金光辉1,毕楠2,买佳1

(1.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山东体育学院 竞技体育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以100多年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为研究视域,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观念为研究素材,探究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逻辑与文化根源,认识和辨析其内在涵义。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的历史逻辑是“国家至上”,中国体育始终置于国家体制之内,有其鲜明的国家意志和历史使命,体育走势与国家强弱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体育本土化的运行机制。中国体育的文化根源表现为,中国体育的演化过程就是体育本土化进程,也是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其中所衍生的一系列体育思想观念逐渐表现出由保守到开放的人本主义倾向,这是中国体育的精神升华。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虽有波折但成效卓著,认清其历史必然性和文化合理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及背景格局。

关键词:体育思想;体育本土化;历史逻辑;文化根源

引用格式:金光辉,毕楠,买佳.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J].体育学刊,2023,30(01):1-6.

2

体质教育思想脉络梳理、问题廓清与价值确认


邵天逸1,王倩2,吴勉2,谭乔尹1

(1.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体质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及课程改革具有助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现实及未来3个角度切入审视体质教育思想,在梳理体质教育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质疑展开思辨与回应,并确认当代价值。研究认为:(1)体质教育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反思”到“话语重塑”再到“学科创建”的思维转变,该思想缘于体育家对体育教育本体价值的反思,其本质追求是分离体育与竞技概念及其探索体育之真义,此思想曾促成学界关于体育概念的大讨论,但也在传播过程中遭受了争议与质疑。(2)体质教育思想的现存问题集中体现为目标维度单一与教学实践局限,认为其根源在于未能深刻领会该思想的单本质论逻辑立场与改善学生体质的现实诉求。(3)新时代背景下体质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为:体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的健康追求互为呼应、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健身意识互为契合、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互为补充。

关键词:体学校体育;体质教育思想;历史流变;问题反思;当代价值

引用格式:邵天逸,王倩,吴勉,等.体质教育思想脉络梳理、问题廓清与价值确认[J].体育学刊,2023,30(01):7-13.

体育人文社会学

1

内涵•价值•实践: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三重维度


赵麑,李嘉谊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以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阐明北京冬奥精神与中国精神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路径和要求。研究认为:第一,从内涵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5个层面紧密衔接,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北京冬奥精神从整体而非个别的层面反映中国精神的时代化和奥运精神的中国化。第二,从价值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功能上加快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精神上实现民族自豪,助推民族复兴的伟业;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第三,从实践维度看,深入研究和理论化阐释、积极塑造文化环境以及优化传播方式,是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北京冬奥精神;中国精神;时代价值;北京冬奥会

引用格式:赵麑,李嘉谊.内涵·价值·实践: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三重维度[J].体育学刊,2023,30(01):14-19.

2

主流媒体国际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

建构——CGTN报道北京冬奥会的议程举隅


刘思雨1,季峰2

(1.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中国 澳门  999078;2.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

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混合方法对CGTN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报道进行研究,考察了相关报道的新闻框架、议题主体以及不同议题的内容细节,力求展现主流媒体在体育国际传播中建构国家形象的全貌与特征。研究认为,CGTN在情景性、故事化的国际传播叙事空间中,基本形成以“运动员”为基石、以“体育外交”和“大国实力”为支柱、以“运动项目”“群众运动”及“健康安全”为特色的国家形象建构逻辑,使国际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深度互嵌。但是健康安全方面的报道数量较其他议题明显偏少、国际舆情的被动回应,以及大国实力议题的传播效果等问题,需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国家形象;体育新闻

引用格式:刘思雨,季峰.主流媒体国际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CGTN报道北京冬奥会的议程举隅[J].体育学刊,2023,30(01):20-26.

3

葛雷与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关系研究


李传奇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运用历史考证与分析的方法,以档案、信札等一手史料为基础,结合报纸、期刊、书籍等相关文献,对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考证。通过分析认为远东体育委员会名誉书记葛雷在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他1924年以远东体育委员会为官方组织成功为中国网球选手韦荣洛、邱飞海、吴仕章、吴仕光4人报名。后因网球运动员个人原因,未能成行赴巴黎参赛。葛雷所主导的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奥运会的联系,推动中国体育走向并融入世界体育舞台的进程。同时,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整个过程,也折射了当时中国体育所面临的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问题。

关键词:体育史;奥运会;远东体育协会;葛雷

引文格式:李传奇.葛雷与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关系研究[J].体育学刊,2023,30(01):27-32.

4

于身体文化视角的汉画形体

技巧研究


崔乐泉,王巾轩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武术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中创造展现各类身体技巧形式的身体文化,其中汉画因以图像的形式、多样的表达,形象而准确记录了汉代人不同类型的形体技巧,成为学界研究汉代体育历史中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参考。以汉画像石、画像砖、墓葬壁画为代表的汉画中,所呈现的形体技巧主要分为倒立形体技巧、柔术形体技巧和连倒形体技巧三大类型,而每一类型都有着体现各自特点的不同技艺形式。通过不同类型形体技巧汉画图像的解读与分析,使我们对汉代人的身体文化意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汉画所反映的汉代人对身体文化观念的独有表达,实际就是汉代运动技能的精湛呈现、形体美学的东方规训以及娱乐观念的独特表达,同时也是汉代人通过形体技巧形式展示出对身体文化的认识观。

关键词身体文化;汉画;形体技巧;倒立;柔术

引文格式:崔乐泉,王巾轩.基于身体文化视角的汉画形体技巧研究[J].体育学刊,2023,30(01):33-39.

5

“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

结构探讨


岳涛1,2,3,戴国斌1,苑城睿1

(1.上海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含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8;2.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上海  200021;3.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摘    要:通过对“止戈为武”公案展开字源学的考辩,认为:“武”字属会意字,“止”字作为“脚印”的象形字符,其原始赋义逻辑为“双止为行,单止为停”。故而“武”字的原义不排斥“止息干戈”的传统理解,并以“持戈”与“止戈”保持文化张力。武字的“止戈”命题暗含中国文化对于暴力的合理运用、规训和控制,也由此而“自性具足”地生发中华武德“勇-智-仁”核心结构。具体而言,其一,“以暴制暴”的“止戈”,生成武德首要前提之“勇”;其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止戈”,生成武德艺术品质之“智”;其三“有戈不杀”的“止戈”,生成武德德性伦理之“仁”。

关键词:中华武德;止戈为武;考辩;暴力规训

引文格式:岳涛,戴国斌,苑城睿.“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J].体育学刊,2023,30(01):40-46.

6

我国体卫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困境及其疏解策略

 

姜桂萍1,2,李良2,吴雪萍2

(1.哈尔滨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上海  200438)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方法,通过量化不同年份政策数量和力度来剖析我国体卫融合发展的时变规律,将其划分为体医结合、体医融合及体卫融合3个阶段;分析体卫融合的社区模式、医院模式和体质监测中心模式,管窥体卫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到位、创新驱动发展不足、资源共享不充分等困境,提出要站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高度,完善顶层设计,把握体卫融合发展方向;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体卫融合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赋能体卫融合提质增效;共享体卫资源,实现健康治理效能最大化,保障体卫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体卫融合;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健康服务模式

引文格式:姜桂萍,李良,吴雪萍.我国体卫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困境及其疏解策略[J].体育学刊,2023,30(01):47-53.

7

新修订《体育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制度资源


刘纯献,刘盼盼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通过深入研究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内涵,新修订《体育法》为建设体育强国构筑制度框架,体育制度现代化为建设体育强国保驾护航等,深刻认识到新修订《体育法》为我们构建了系统完备的体育法治体系,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也为实现体育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健全体育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必备的体育法律制度框架。

关键词:体育法;体育强国;制度资源;核心价值观

引文格式:刘纯献,刘盼盼.新修订《体育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制度资源[J].体育学刊,2023,30(01):54-59.

8

新修订《体育法》中意外伤害保险

条款立法罅漏及解释论应对


王旭升

(上海交通大学 凯原法学院,上海  200030)

摘    要:新修订《体育法》第90条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大型体育赛事、高危险性体育赛事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体育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该条文在形式层面完善意外保险的制度体系,实质层面因应《民法典》自甘风险规则,形成“风险—责任—保险保障”的制度闭环。但是,囿于该条文的总括属性,“大型体育赛事”“应当和参与者协商投保”“参加期间”等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同意规则”尚存在不完备甚至是留白之处。现阶段再次修法已不现实。为此,可以考虑以解释论的方法对上述概念、规则予以补充、落实,以期最大程度解决实践争议,进而为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提供较为完备的保险保障。

关键词:体育法;体育意外伤害保险;团体保险;自甘风险;默示同意

引文格式:王旭升.新修订《体育法》中意外伤害保险条款的立法罅漏及解释论应对[J].体育学刊,2023,30(01):60-66.

9

“技术崇拜”与“漠视竞争”:青年草根滑板组织的社群特征


昂晨1,郭吉茹2,薛岚1

(1.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2.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滑板社群是由青年主导的草根体育组织。运用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法深入探究滑板社群特征。研究认为:(1)“技术崇拜”赋予“个人运动”的圈群化聚集意义。滑板社群基于滑板技术的亚文化资本积累方式建立“新秩序”,确立社群边界、完成内部分层并联系社群成员关系。(2)“漠视竞争”保留“随聚随散”的圈群化活动特征。滑板社群的技术传习过程强调独立实践,基于平等互助形成“展示-互鉴”的群体传习方式。技术评价过程强调“真实性”,忠实于“内行”评价,理性崇拜技术本身,通过仪式化活动唤起共鸣。(3)滑板社群的生存之道在于达成“技术崇拜”和“漠视竞争”两种社群特征之间的平衡。根据滑板社群特征,提出意识、制度、赛事等方面的引导建议。

关键词:体育文化;草根体育组织;滑板;青年文化;身体技术

引文格式:昂晨,郭吉茹,薛岚.“技术崇拜”与“漠视竞争”:青年草根滑板组织的社群特征[J].体育学刊,2023,30(01):67-73.

~ 致各位读者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后,可直接跳转到我刊本期文章目录页面,接着点击相应文章标题后可直接进入该文页面,再点击页面右上角阅读全文可下载该文的PDF版文件,点开阅读即可,谢谢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体育学刊》2023年第1期(上篇)

责编:杨管 体育学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