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地勇 | “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高地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2-05

“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高地勇


作者简介:

高地勇,男,四川资中人,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 1227447596@qq.com。


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浚张栻思想研讨会联合主办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大会针对“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从如下几个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一 儒家道统思想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将儒家的道统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韩愈所提出,多数宋明理学家继承,并为当代新儒家发展的道统说;另一种是以杨倞所提出,宋初孙复、石介等接受,钱穆、李泽厚所提倡的广义道统说。前一种可称为“即道言统”,乃是一种哲学、超越的道统观;后一种可称为“即统言道”,乃是历史、文化的道统观。梁涛教授认为,应从“即道言统”的角度确立道统,并重新探究了荀子对于儒家之道的传承,将荀子纳入道统之中,与孟子地位相当,又进一步提出“新四书”,即《论语》、《孟子》、《荀子》、《礼记》。国际儒联副会长李存山教授提出,中华儒家文化中既有“常道”,亦有“新命”,“常道”相“因”继承,“新命”与时“损益”。“常道”乃儒家恒常不变的原则或理念,如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而“新命”则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作出改变,如“三纲”即是一种“变”,而非“常道”。李存山教授认为,我们可以继承儒家文化中的“常道”以实现现代化的“新命”。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分别从“孝”为德本、“孝”为礼本、“孝”为经本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孝道”作为中华文化千古不易之“道统”,认为无论处于哪个时代,要想国家稳定、长治久安,对于“孝道”的提倡都是必须的。《光明日报》编审梁枢则分析了宗统与道统的关系,认为在宗统思想进路看来,道统是“综合”的结果,我们有必要回到道统早期发生的历史场景中去,还原文化方式与思想方式之间原初的关系状态,找到宗统与道统、哲学与历史等一系列衍生的思想关系背后的历史推手,回答在道统叙述中,为什么尧要以“允执其中”传给舜,为什么要以仁义为道统,为什么要把道摆在人心与道心关系中去作辨析等问题。

二 关于道统传承谱系及发展演变脉络

与会人士探讨了儒家具体人物的道统思想,这是对道统传承谱系及发展演变脉络的丰富与完善。首都师范大学白奚教授指出,荀子的道统思想继承了孔孟,不仅与孔孟所论一致,而且将孔孟的思想变得更为清晰且系统化。荀子根据自身所处时代,提出礼法互补,是对传统儒家道统理论的革新,但荀子并未脱离孔孟之道统,仍是以道统制约政统,其“从道不从君”的原则乃后世之士以道统制约君权的重要依据,在儒家道统论中具有极高地位,因此我们在对待先秦儒家道统思想时,应当孔孟荀并重。梁涛教授也论述了荀子在道统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以往只重孟子,不重荀子,儒家的仁义思想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就难以实行,在这方面,荀子提出礼法与仁义相结合的思想,是对孔孟仁义思想的发展。只以心性道德理论来概括儒家思想,有其片面性,应重视荀子的礼法对道统论的发展。此外,与会学者论述了李翱、石介、张载、二程、胡宏、张栻、熊过、王夫之、汤斌、李二曲等人的道统思想,以及明清之际的理学境遇与反道统思潮。四川大学杨世文教授认为张栻的儒家之道主要体现在张栻将“天道”与“人道”结合起来,以“人心”彰显“天道”,其落脚点为人,体现在张栻的修身之道、教育之道与为政之道,张栻的经世思想充分彰显了“道不远人”的儒家之“道”的实践属性。重庆师范大学李长泰教授提出,王夫之的道统观继承了儒家的仁义观,其道统的核心乃是以仁为统,而仁义本是人之应有之义,又进一步将道统思想发展为以人为统。电子科技大学王佳博士从崇仁义、别门户之分、明道统之源流,“知行并进”、践圣道之大统等方面论述了清初学者汤斌的道统思想。

三 佛教与道教中的道统思想

四川师范大学杨燕教授提出,道教道统属于中华道统传承的一部分,具备独特的教理教义与传道体系,道教的道统传承包含“道”与“统”两个方面,道教之“道”借“统”而传,道教之“统”依“道”方明。杨燕教授列举了道教道统传承的三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上古仙人,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古圣人,以张道陵为代表的后世道人。杨燕教授认为这三个道统传承的阶段,表现出“分、总、分”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仍须对道教之“道”进行继承与发展。四川师范大学杨东教授认为,儒家道统与佛教法统都是在探讨自身的道或法及师资传承,这是两者的相同处,然而儒家建立道统主要是为了排斥佛老,以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佛教建立法统而对正统的争议则只限于内部,这是两者的差异。儒家的道统论与佛教的法统说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而佛教法统的传承脉络较之于儒家的道统传承要更为繁杂。中南大学胡长海博士探讨了释智圆的“道统”思想,认为释智圆受儒家影响,吸收了韩愈、皮日休、柳开的道统论思想,但其学术旨趣仍是为阐明佛教道统。释智圆根据韩愈“文以载道”的思想而主张重视佛经以阐发佛教妙义,强调佛经对于佛理的传承作用。不仅如此,释智圆还援儒入佛,以仁义为根本沟通儒释,对宋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四 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计有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有良的《范仲淹行王道、黜霸道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河南科技学院陈转青教授的《传统“和谐共生”天道观念的现代性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面向》、邯郸学院邓洁博士的《王道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等论文提交给本次会议。还有一些论文在行文中也部分论述了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他们指出道统思想中包含的“中道和谐”思想,重仁义、礼法,尚文明思想,行王道、黜霸道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提倡人心向善的“率性之谓道”,“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之道等重要内涵,以及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修、齐、治、平的经世致用之道,这些思想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不同于其他文明模式的传统文化的根据,又可为建设当代社会文化、繁荣学术提供借鉴,并为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思想内涵,由此也体现出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最后,蔡方鹿教授对本次研讨会作出总结,他认为,理学家重视“心性”的原因在于对抗佛教以及解决唐末五代时期仁义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有一定道理,当然也产生了空谈心性的流弊。受到梁涛教授“即道言统”、“即统言道”两种“道统说”及“新四书”学的启发,蔡方鹿教授认为,这次会议将荀子纳入道统之中,对丰富道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对荀子及其礼法思想重视起来,仁义与礼法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类发展得更好。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教授致辞

会议代表合影

[责任编辑:帅巍] 


本文原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207-208页。获取pdf文档请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上方公众号链接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地勇 | “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