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海燕:谈学习的目的

叶海燕 叶上雨的原创空间 2023-02-26
一个读者留言,希望我多写一些跟学生相关的。做为一个母亲,我非常愿意谈孩子的学习问题。我的孩子还在上大学,当她遇到困惑的时候,妈妈有义务为她解惑。

前段时间,孩子跟我交流,为什么读大学这个问题。因为她总是担心我们付不起学费,会因此辍学。对她来说,不能上大学是一件很大的问题。可现实是,我们也许真的会有一天付不起学费。但“不能上大学”这件事情,不应该动摇她的人生。我不希望将来这个现实伤害到她。于是对她说,我们的人生,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幸福的活着,享受生命的过程。上大学,不过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的在社会上生存。不上大学,也一样可以赚到钱,也一样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只是,那样会艰难一些,可是,也不至于太悲惨。所以,不用害怕。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没有上大学。更何况,大学是永远都有机会上的。现在没有条件上,以后有条件再上也不迟,进大学没有年龄限制。

这是一个贫穷的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只是为了解除孩子内心的焦虑。

上大学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实际的答案。寒门子弟,大多只有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可社会进行到现在,上大学,也未必一定就能改命。但是还是要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获得专业的知识,能让我们拥有与主流社会平等的视角,让我们具备与主流社会沟通和对话的能力,上大学之后,有可能遇到更好被选择的机遇。没上大学,我是指没有获得一些社会知识与常识,真的会距离各种核心,要遥远一些。当然,这些知识或常识,不一定要在大学获得,但你不管通过什么方式,都要获得一定的知识量,才能支撑你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根基。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大学生,有没有一纸文凭,而是你有没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大学只是把知识与技能集中起来教授,使你能够更快,更高效的融入社会。很多人大学一毕业,就能顺利找到工作,愉快地融入社会。而那些大学没有毕业的高中生,大部分人正当年轻,却不停地找工作,不停地换工作。这就是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的区别。

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如果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很富足,不用担心工作和生存时,又是为了什么要学习呢?这就有两种境界。

一种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那个抢话筒的人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经做为座佑铭,贴在我上学的教室里。这句话常在我的胸怀激荡。包括现在,我一直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也是当时的教育对我的影响。当同学们初中毕业要各分东西的时候,我们之间的约定居然是1997的时候,去香港看一看。是不是很可笑?你很难想像,那是在一九九零年,一群贫困落后乡村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要回家务农,出门打工,没有人担心自己未来的人生,居然还心怀天下,惦记着没有回归祖国的香港。

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五十多个农村孩子,只有两三个去过香港,大部分人没有时间,没有钱去。而我,是没有护照可以去了。这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由贫困的寒门子弟说出来,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可笑?

心怀天下,其实是有门槛的,而且,是一种很高的道德门槛。

所以中国古人说,穷者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善其身,是一个最基本的门槛,就是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处理好了。才能兼济天下。注意,不是济天下,而是兼济天下。即使是心怀天下,也不能丢掉自己分内的事,所以是“兼济”。

心怀天下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你得先做为一个普通人,没有瑕疵,没有疏漏的前提下,再去做一个伟大的人,高尚的人。如果你自己没尽好自己的本分,不管你的思想多么高尚,伟大,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人们对于伟大者和高尚者的道德高求,都是非常高的。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家里有父母病重,需要照顾,孩子需要抚养,房贷车贷要还,可你抛家弃子,不管不问,天天关心国家大事,研究政治,为社会不平呼吁,却连基本的人伦都不能顾及。即使心怀天下,也令人不耻。

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前提是,先做一个本份人。做好了普通人之后,才能资格去做伟大的人。所以,当为中华之崛起的豪言壮语在激励我们的时候,另一种自觉也应同时存在,就是先做好自己,才能资格去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心怀天下,是中国文人的道德标准。可那是在农民也可以当皇帝,当将军的社会,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心怀天下。现在,不一样了。社会阶级差距巨大,且阶级固化已经树大根深。单单是生存这件事情,已经够我们应付的了。再想着心怀天下,一是能力不足,二是精力不够,三是经济不允许。底层人,还是务实一点,不要给天下添麻烦吧!

但是,有能力的家庭,有理想的孩子,我期望着他们把“天下”放在心中。但不是指坐拥天下权力的野心,而是指心怀天下百姓,挂念黎民苍生。

有机会服务于天下黎民的人,一定要时刻心怀天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人敬仰。但中华的崛起是建立在人民的幸福之上的。很可惜,那些热情高涨的民族主义者,眼里根本没有黎民百姓,只知道喊口号,不识人间烟火,更不会为苍生说一句话。而那些所谓的爱国者,爱的并不是祖国和黎民,而是权力,无上的地位,还有

无处不在的特权。我相信,中国不需要这样虚伪的热血青年。

年轻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

我真心期盼,那些有能力,有实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精致的父母对孩子说,“孩子,我们家什么都不缺,我希望你好好读书,为了改变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为了中国的百姓生活得更幸福,去出一份力!”

现实可能不是这样。

有钱的父母一定会叮嘱自己的孩子,好好完成学业,努力去赚更多的钱。去国外过更好的生活。鲜有富有的家庭,会告诉孩子,应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反倒是那些寒门子弟,心中会怀着这样那样的信念,渴望有机会去改变底层的命运。

我就是其中之一的母亲。我对自己的女儿说,你在外面好好学习,将来回国,一定要帮助祖国,改善我们的教育制度。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很傻,很天真。可什么是最聪明的选择?

这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低级境界。这就是我,身在迷局中,却为情所累。

另一种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一种人,他们崇尚个体的生命与自由,没有集体与大局观。他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中华崛起,而是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是一个不同于物质空间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一草一木,却又繁花灿烂,没有片屋,片瓦,却又比物质空间丰富多彩。那里没有没有亲属,亲缘,国界。只要是精神世界里的人,都可以得到灵魂撞击产生的愉悦。他们读书学习,是为了探索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他们不在乎名利,就像站在高楼上,看世间平庸无奇而自得自在。他们站在高处,怜惜每一个生命,正如怜惜晚霞,朝露。

学习于他来说是一种自觉,更多的是乐趣。他们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拓展,也不停地创造,建设。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造福于全人类,而不是某一国,某一族,某一社。

为什么学习是我们最基本的思考。如果有人,根本没有思考过关于学习的问题,只是浑浑噩噩,做作业,答题,考试。那么你的人生,岂非如行尸走肉。人生与艺术,写作,一样,高级之处就在于思考与设计。

人,如果不思考,不设计自己的人生,又如何体现自己作为人的魅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