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经济学逻辑和方法的讨论

风雨云雾 风雨锐察 2021-07-29

想进群的朋友可以加上面微信号“风雨锐评助手”的二维码。成为好友后,请直接说想进中医群或时政群。不要打招呼,不要客套,直接说想进中医群或时政群。


 


关于经济学逻辑和方法的讨论

 

张铁锋:市场不是无限的,市场并非可以无限扩张的。何新认为: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且任何商品进入市场,是需要成本即有价的。

何新认为,由市场有限规律出发,与“投资效益递减规律”和“相对成本递增规律”相结合,可以解释和推演出古典型经济危机——即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以及解释许多有关于实体经济的现象。

 

网友:数理论证呢?有限市场的成因不只是物理原因。市场反馈更重要。仍然只是看到了市场有限性的物理成因,所以同样陷入西方经济学中投资决定论的巢臼,忽视了市场反馈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需要数理逻辑来证明的,不是文字就可以说清楚的。我的观点来自数理证明。这从我的文章可以看出。在数学证明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这些观点。实际上是严格的数学推导本身发现了结论。写社会主义经济学问答时,我还不知道市场反馈及其机制,也不知道资本积累与资本增殖有矛盾。而是数学首先发现了这些。中等收入陷阱和利润瓶颈也是根据数学结果作出图后才看到的。

 

张铁锋:现代数理经济学可以类比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世界本源。有了数学,才有了现实世界以及经济学。有一种人认为,世界的全部发展变化,都是用来诠释数学原理的,而并非用数学原理诠释现实世界。人类的一切经济实践,都是用来论证经济数理模型的正确性,而不是用数理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换言之,理论可以检验实践,实践不可以检验理论。

这完全是中世纪观念的翻版,即认为应该以宗教观念检验现实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由此可知,某些信奉西方“计量经济学”(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的经济学)的人是何等愚蠢可笑!

 

网友:马克思晚年沉潜于微积分的研究(《数学手稿》),表明他对经济学中应用数学分析实际也是很感兴趣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充分利用了数学才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而你一方面推崇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排斥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分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张铁锋:必须指出,何新反对计量经济学,并非反对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模型。但应用模型是为了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而非让现实去符合数理模型。由于经济学是关于利益的学说,因此在建模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利益、欲求、心理这些有关于意识形态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有效的经济学数理模型。目前谈论这些(尤其是在经济学中应用高等数学)显然为时过早。强行建立数理模型必然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当代新自由主义数量经济学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原因有:

(1)它试图超越利益归属和价值判断。

(2)新自由主义的公理基础,基本原理都是错误的。例如自动均衡论、经济人假设等,都与现实有很大距离。原理错,再精致的数学包装也必然是错误的。

何新认为:在经济学上,我们现在必须提出怀疑的正是主流经济学关于主观价值和边际分析的基本公设。如果这个公设是荒谬的,那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整个体系(既包括微观经济学,也包括与政策设计有关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还有马歇尔的“基数效用”、帕雷托的“序数效用”以及什么“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一类数学游戏)正如托勒密体系一样不过是缺乏实际意义的假设而已!(《反主流经济学(上)》P77)

(3)逻辑基础有问题。新自由主义置于静态的形式逻辑和线性化的数理逻辑基础上,很难有效解释千变万化、不断演进的经济现象,自然也就难以对经济政策提供非常有效的指导。真正有效的经济理论,必须置于动态的历史逻辑和辩证逻辑(何新统称为泛演化逻辑)的基础上。

 

网友:你的意思是否说,只要明确了利益归属和价值判断,就可能构建成功的数理经济模型?

 

张铁锋:是的。在微观经济学中,由于利益归属和价值判断极其鲜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目前可能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数理模型。例如“最优化经济数学模型在物流成本评价的应用”一类,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

 

网友:目前在宏观经济学中构建数理模型一定不能成功吗?

 

张铁锋:如果价值判断鲜明,也不排除有个别成功的模型。例如“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以低成本作为判断标准,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

但总的来说,由于宏观经济学涉及面非常广泛,牵涉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问题,目前还难以构建非常有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数理模型。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应用数理模型来系统地指导自己的经济政策。甚至可以说,直至目前,真正搞出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的人,基本不用数理模型。

 

网友:为什么说形式逻辑是静态的,数理逻辑是线性的?你的意思是否说,何新的经济理论建立在动态的逻辑基础上,因而才能取得成功?


张铁锋:打个比喻吧。数理逻辑是线性思维,形式逻辑是平面思维,而泛演化逻辑则是立体思维。具体则牵涉到深入的逻辑学问题,在此不细说。

真正有效的经济理论工具,必须能够预测经济现象、指导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反复强调的却是“经济解释”,而绝不敢进行经济预测,其所指导的经济政策则常常以失败和经济崩溃告终。根本原因之一即在于新自由主义建立在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建立在动态的历史逻辑和辩证逻辑之上,因而取得极大成功。何新认为,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深刻性和重要性超过当代任何经济学名家,包括所有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总和。

社会经济现象处在不断演化之中,只能向前,无法回头。无论形式逻辑或数理逻辑都无法处理演化问题。单纯建立在这两种逻辑基础上的西方现代经济学必然千疮百孔,无法自圆其说。

只有动态逻辑能够处理演化问题。何新在经济学上能够取得成功,在根本上得益于深入钻研了动态逻辑,并发明了新型的“泛演化逻辑”。

 

网友:如果价值判断、公理基础、逻辑基础三者都搞正确了,那么你认为是否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宏观数理经济模型?

 

张铁锋:是的,有可能。

 

(以上内容选自《网络虚拟辩论》一文,以下为最近A、B两位网友的讨论。)

 

 

A

我认为,经济学建模需要参考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从1972年的世界模型到现在,系统动力学已经成为非常好的一个跨领域的系统性学科,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个人一直试图将文化、经济等重新建模,清晰化,并找出系统角度解释的现今社会及经济的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案。

个人所研究的系统经济学,我称之为共同体经济学。

 

B

这种经济学建模可能还是早了一些,世界上需要建模的东西太多,先后次序是比较重要的。

举个例子吧,如果不先解决封建制问题,诸侯王不断造反,那么抑制后宫干政、宦官干政之类的问题即使解决了,也意义不大。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是一种次序。先解决入口,再解决深处,也是一种次序。

经济学也一样,有一个先后次序问题。经济循环起于消费,终于消费。所以我认为如果一定要建模,不如从消费心理开始,这样比较有成效。微观心理千奇百怪,但宏观上应该还是会有若干大的规律。比如,凯恩斯说到消费倾向,那么在数学上如何描述消费倾向?

 

A

现在的消费心理类理论都是西方商业文明下的产物,本身就是为了成就拜物教的方法论之一。我建模的思路,首先会摒弃资本主义下诞生的商业文明,且会用公式和模型证明其不可持续性。资本主义的东西,深入很多人的脑子里,太难改了。

经济首先是满足人的需求,真正本质的需求,消费主义必须改成用真实需求来代替,而经济和社会的宏观可持续建立在供需平衡上。

 

B

扬弃不是摒弃。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应当是扬弃而非摒弃,这涉及到根本方法。方法错了,可能全部都将是无用功。经济学上尤其要讲究扬弃。

列宁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先是继承,然后是发展和变革,而非先割裂关系。人类文明不能先把根给断了。

你的经济模型要摒弃资本主义的商业文明,摒弃消费主义,用真实需求来代替。试问,何谓真实需求呢?

三十年前的需求真实,还是现在的需求真实?如果三十年前真实,那我们都应该把手机摔掉,把电脑砸破,因为这些皆为虚幻。如果现在的需求为真实,人们必须拥有手机才是真实需求,那么三十年前人们到哪里买手机?

 

A:

你讲的无非是一个动态需求平衡的问题。共同体系统经济学最讲究供求平衡。因为供求平衡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供求平衡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保证。

系统论、系统动力学本身就是动态的,本身就是根据现在的数据模型演化表达结果的。


多肽酱,一款神奇的产品,对于心脑血管病、各种神经痛,以至于癌症,皆有奇效。详见《对心血管等许多病有神奇效果的多肽酱产品》



 

B

变化不是演化,变化可逆,演化不可逆。你所引用的钱学森的系统模型,以及所描述的共同体经济学的模型,其实讲的都是变化,而非演化。动态变化和动态演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何新先生曾经指出,钱老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他的树。当然,钱老是顶尖的人物,某些建议是有参考价值的。

所谓动态变化,其逻辑基础仍然是静态的形式逻辑。而动态演化的逻辑基础则是立体动态的演化逻辑。陈平认为,在经济学上,系统论的基础必须是演化论,这是很有见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何新经济学都建立在动态演化的逻辑之上。(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历史辩证逻辑。)

用静态思维,根本无法处理技术进步这种演化问题。而经济发展的最大内因,恰恰在于技术进步。这种演化是不可逆的。今天的人们消费不可能再回到三十年前的模式。

所谓平衡,在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情况下,供需平衡的点在哪里呢?人们到底买多少科技产品才叫合理呢?这种问题,可以用静态的供需平衡表来处理吗?

产品有奢侈与廉价之分,科技产品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科技产品的消费上,尤其能够体现人类消费心理的分化和变化。

这恰恰表明,只有研究好人类的消费心理,才可能真正将经济学建模,转用数理逻辑处理。所谓系统论经济学的科学化,也才有实际意义。

华为的奋斗史可以看作一部演化史。没有演化,就谈不上技术进步,根本谈不上与现实结合。华为的技术进步史与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无论用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均衡论,或者所谓系统平衡的经济学理论,都很难解释华为在艰难中奋进,技术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到大,管理由粗到精的全方位立体演化过程。

建立在静态逻辑基础上的系统经济学,可能对搞合作社一类的组织颇有成效,但对于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经济,比如解释华为公司的发展,恐怕很难有指导价值。

当然,系统论本身是个好东西。如果能够构建一种立于泛演化逻辑基础上的系统论,那么它对于建立有效的经济模型,从而指导经济措施和政策,可能会很有意义。

 

过去,我们对计划经济的理解主要限制在实物生产和分配。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是人们的主流观念。

其实,计划经济可以涵盖实物领域,也可以涵盖资本金融领域。对于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之类,或许较多地采用实物类计划经济较好。但对于科技类产品,则采用资金类计划较好。

试问,对于华为,如何能够用死板的实物计划调拨规定其供需呢?有些研发的东西买都买不到。有些东西消耗和供应弹性极大,时时处于变化状态。如何用计划经济框定之?

对这类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资金流,企业手中有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购和销售东西。中央召开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会议,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就是制定资金类计划经济的框架。

对于实物类的计划经济,我们可能会强调各种稳定。例如供求稳定、分配稳定、就业稳定等等。而对于资金类计划,就很难追求太多稳定。因为很多东西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的循环。改变产品、调整生产线、转岗转业等之类的事情会经常发生,无法形成稳定的产品供需链条。

那么,对于资金类的计划,我们就应当通过控制资金流量、加强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手段,来实现经济的相对稳定。企业可以倒闭,生产线可以调整更新,但是不能容许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和大规模的失业。要着力通过资金输送,维持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使产业链条保持大体通畅,但又不至于搞大水漫灌,引发巨大的经济泡沫。

 

 

  

希望能帮到大家:

《对心血管等许多病有神奇效果的多肽酱产品》

《本人治愈自己严重胃肠病的经验》

《我用非典型疗法治愈母亲的严重肺炎》

 

(希望探讨的朋友请加微信公众号:风雨锐评3。

“风雨锐评2”公众号二维码:


“风雨锐评3”公众号二维码:

 

《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一书历经多年写作,现已完成。经一些朋友再三要求,作者张铁锋自行印制少量,赠送好友。本书不做销售发行。仅印制少量供同好研究。有需要此书共同研讨的,需酌付印制成本费即可。

《何新经济学思想述评》共61万字,是作者张铁锋阅读研究何新经济学的理解和心得,其中除引用原文者外,所发挥的是张铁锋个人的思想,不代表何新先生的观念。

61万字的内容,绝大部分为近年所写(2014年之后),全书所有定稿全部由张铁锋本人完成。因此,此书绝大多数观点与何新先生没有直接关系,反映的只是张铁锋个人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书中阐述的一切观点的是非和责任,全部由张铁锋个人负责。

书中所述,凡与此声明有冲突者,以此声明为准。

特此声明!

 

张铁锋(风雨云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