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收进入“平台期”,上市银行如何应对

点击蓝字关注→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3-09-25


上市银行中报观察

在利率市场化及让利实体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息差收窄仍是上半年银行业面临的客观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间业务被持续寄予厚望。


日前相继落幕的上市银行中期业绩会上,中间业务发展情况几乎是每家上市银行的“必答题”。从中报数据及各行管理层的介绍来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表现有所差异,发力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核心态度相对统一,即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客户稳健低波动的投资需求,但同时要把握住市场探底的机会布局权益投资,从长远视角帮助客户分享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中间业务的发展态势及各上市银行的应对态度,折射出当前财富管理行业需求端的一些特征。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何准确研判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布局方向,是银行业接下来推进轻资本转型、探索稳步提升非息收入贡献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间业务收入普遍放缓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6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长,同时有26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


受市场波动影响,去年以来,风险收益相对更高的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回撤明显,投资者纷纷转向收益更为确定的存款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间业务收入


以邮储银行为例,尽管上半年管理个人客户资产(AUM)较上年末增加6324.96亿元,达到14.52万亿元,但存款仍是主要驱动力——个人存款较上年末增加5519.37亿元,达到11.83万亿元。


邮储银行管理层坦承AUM增长结构不够理想的事实。该行行长刘建军表示,非存款AUM增长相对缓慢、增幅相对较小,一方面是受整个资本市场情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债市波动也给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部分客户刚开始涉足理财领域即遭遇净值波动,心理上受到一定冲击。


此外,财富管理行业“减费让利”是部分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进入“平台期”的缘由之一。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公募基金2023年上半年共获取管理费收入701.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6%;托管费147.1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1%;交易佣金则达到95.35亿元,同比增长5.52%。


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了一定程度的“价格战”,让上市银行公募基金托管费下降。据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介绍,上半年权益类公募基金费率下调,该行的托管费率也有所下降。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中间业务也减免了部分收费。


数据显示,上半年托管费收入最高的前5家银行所获托管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为1%—5%不等。


保险代销继续高歌猛进




市场波动前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呈边际回落走势也在情理之中,这让确定性相对更强的保险产品受到热捧。继去年代销规模、代销收入双双大增之后,今年上半年,银保业务继续在上市银行中间业务“一枝独秀”


至于银保业务表现亮眼的原因,在招商银行行长助理王颖看来,一方面是客户风险偏好降低,保险配置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市场普遍认为预定利率3.5%的产品会调整。


数据显示,招商银行上半年代理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4.88%;平安银行上半年实现代理个人保险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7.2%。“因为具备一定的确定性,存款及保险产品目前是客户资产配置的首选,我们用了更大力度来推广养老年金、终身寿险等产品,集团旗下的分红型保险也比较有吸引力。”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


不过,王颖预计,代销保险收入同比可期,环比则会有所趋缓,最终的结果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


总的来看,未来客户对保险的配置会越来越回归保障本质,这也将为银行持续发展银保业务提供一定思路。


“差异化”赛道逐渐明朗




尽管在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回落的背景下,部分银行中间业务暂时面临“平台期”,但值得欣喜的是,经历前几年的转型积累,各机构中间业务的发力方向已相对明朗。


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业绩发布会上,该行管理层对农银理财的理念目标进行了强调。农行副行长林立认为,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立足本金安全的绝对收益比对标业绩基准的相对收益更重要。


林立表示,银行理财要树立逆周期思维,在正确的时间配置正确的产品,强调合理预期,合格交付,方能平滑业绩与规模波动,实现银客共赢。即使在全面净值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客户也往往难以接受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理财公司理应成为客户与市场间的“防波堤”。要采取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和科学的组合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对冲市场风险能力,通过长期专业的客户陪伴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增强客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也是理财公司核心能力的体现。


今年以来,农银理财针对银行理财客户总体风险偏好较低的特点,创新推出低波稳健系列产品,混合估值、存单及存款增强类产品供应。


邮储银行则强调在市场筑底时布局权益投资。刘建军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各种投资机会未来仍然存在。


考虑到对公领域也是发展中间业务不可忽视的抓手之一,部分银行也开辟了差异化发力方向。例如,光大银行重视做大对公(包括同业)客户。王志恒表示,在同业乃至对公领域,光大银行与很多客户合作深度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做深这部分合作有望创造更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


中国银行则选择充分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通过促进国际结算手续费增长来巩固收入。数据显示,随着跨境活动逐步恢复,中国银行上半年个人国际结算手续费同比增长13.8%。

实习记者 胡杨

编辑 韩业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