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R(IF=19)| 武汉大学张兴华/谭志杰发现5-甲基胞嘧啶可稳定DNA但阻碍DNA杂交

iNature 2022-12-11

iNature


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5mC)是一种重要的DNA修饰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众所周知,5mC可以稳定DNA双链。然而,尚不清楚5mC如何影响DNA熔解和杂交动力学。

2022年12月7日,武汉大学张兴华及谭志杰共同通讯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9)在线发表题为“5-Methyl-cytosine stabilizes DNA but hinders DNA hybridization revealed by magnetic tweezers and simula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磁镊子和模拟技术发现5-甲基胞嘧啶可稳定DNA但阻碍DNA杂交。该研究发现在恒定的加载速率下,5mC在不同盐分和温度条件下增加了解压缩力,但降低了重压缩力。在恒定的力下,非甲基化DNA在解压缩和重压缩过程中在亚稳态之间跳跃,这意味着低能量障碍。

令人惊讶的是,5mC DNA在完全解压缩后不能重新压缩,除非施加更低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它会随机地以一步的方式重新压缩,这意味着5mC在动力学上阻碍了DNA杂交和DNA杂交中的高能垒。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5mC在动力学上阻碍DNA杂交的原因是空间效应,而不是由胞嘧啶的额外甲基引起的静电效应。考虑到DN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可能的高速解压缩,该研究的发现为5mC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在真核生物中,5mC是最常见的DNA甲基化。在植物中,5mC通常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以及CHG和CHH元素上(其中H = A, T或C)。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大多数5mC发生在CpG位点,并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将甲基(CH3)转移到胞嘧啶上而建立新的5mC5mC可以通过活跃的去甲基化途径被清除,包括将5m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三个连续步骤。TETs酶将其转化为5-甲酰胞嘧啶(5fC),然后转化为5-羧基胞嘧啶(5caC),然后进行碱基切除和碱基切除修复,将碱基位点转化为非甲基化胞嘧啶。
单分子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5mC对DNA各个方面的影响。除了传统的亚硫酸氢盐测序绘制5mC外,除了单分子水平的DNA测序外,还使用聚合酶动力学和纳米孔直接检测5mC。通过磁镊(MT)平衡测量,作者发现5mC通过增强DNA-DNA吸引来促进高价阳离子诱导的DNA凝结。5mCDNA弯曲性的影响已被单分子技术广泛研究多年,但5mC如何影响DNA的弯曲性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MT实验和MD模拟方法(图源自Nucleic Acids Research )
熔解是双链DNA (dsDN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众所周知,在热诱导熔解实验中,5mC通常稳定dsDNA,这表明dsDNA的熔解温度升高。因此,甲基化敏感的高分辨率熔解测量已被广泛用于评估从细胞中收集的DNA5mC水平。在体内,5mC可以降低通过解旋酶和聚合酶分离dsDNA中两条链的速度。除了热和分子马达,dsDNA也可以被外力破坏。单分子操纵实验表明,5mC在力致熔解实验中稳定了dsDNA,表现为短dsDNA剪切剥离力的增加。
尽管关于5mC如何影响dsDNA稳定性的研究广泛,但5mC对DNA熔解和杂交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单分子操作技术,如MT和光镊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得长DNA发夹在接近平衡时的解拉和重拉的时间过程,由于序列依赖的能量势垒,它表现出多个中间状态。在这项工作中MT实验来描述5mCDNA熔解和杂交动力学的影响,然后进行全原子MD模拟,揭示了5mC效应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发现在恒定的加载速率下,5mC在不同盐分和温度条件下增加了解压缩力,但降低了重压缩力。在恒定的力下,非甲基化DNA在解压缩和重压缩过程中在亚稳态之间跳跃,这意味着低能量障碍。
令人惊讶的是,5mC DNA在完全解压缩后不能重新压缩,除非施加更低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它会随机地以一步的方式重新压缩,这意味着5mC在动力学上阻碍了DNA杂交和DNA杂交中的高能垒。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5mC在动力学上阻碍DNA杂交的原因是空间效应,而不是由胞嘧啶的额外甲基引起的静电效应。考虑到DN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可能的高速解压缩,该研究的发现为5mC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nar/gkac1122

END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