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当净值回撤的理财产品遇上开放期

刘郁 郭强 郁言债市 2022-11-24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2022年是银行理财产品迎来全面净值化,恰逢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也成为市场关心的内容。本文试图尽量准确展示理财产品的规模、净值回撤及破净现状。


截至4月8日,存量理财子产品合计13.4万亿元,其中可投股票固收+和现金管理型产品规模较大,分别为48410亿元、44196亿元,占比分别为36.0%、32.9%。不可投股票固收+、纯固收、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规模分别为22243亿元、12463亿元、608亿元,占比分别为16.6%、9.3%和0.5%。


截至4月8日,存量银行理财子产品中有20943亿元今年以来净值回撤,占比15.51%。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回报出现回撤的产品中,46.97%产品的回撤幅度在1%以内,73.12%产品的回撤幅度在2%以内,97.31%产品的回撤幅度在5%以内,仅有0.53%产品的回撤幅度大于10%。


净值回撤的理财产品中,以封闭型和定开型为主,规模分别为8753、8438亿元,占比分别为41.8%、40.3%。综合封闭型产品和定开型产品的下次开放时间来看,2022年4-6月到期规模较大,合计6686亿元,占净值回撤产品的比例达到33.7%。


2022年各类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均呈上升趋势,在3月第三周达到高点,整体破净率达到18.3%。截至2022年4月8日,存量银行理财子产品中有5193亿元破净,占全部理财子产品的比例为3.85%。


从产品的投资品种来看,破净理财子产品以可投股票固收+为主,从产品的申赎条件来看,破净理财产品以封闭型和定开型为主。综合封闭型产品和定开型产品的下次开放时间来看,8月和9月是2022年内到期高峰。


总体来看,随着4月净值回撤理财产品迎来开放高峰,需要关注银行理财子产品规模的变化,而可能引发的基金赎回冲击。


核心假设风险。数据统计存在偏差。



2022年是银行理财产品迎来全面净值化,恰逢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也成为市场关心的内容。本文试图尽量准确展示理财产品的规模、净值回撤及破净现状。



1

存续理财产品中固收类、定开型产品规模较大


(一)银行理财规模数据的有效跟踪


理财产品的规模数据一般在季报中披露,而理财季报的披露往往存在缺失和滞后,统计起来较为不便,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市场获取理财产品的信息,主要有普益标准和Wind两个途径,不过这两个来源的信息又存在差别。


从普益标准与Wind统计的产品数量来看,普益标准统计的更全一些。全部理财产品方面,截至2022年4月8日,普益标准统计的不含子期的存续理财产品数量为3.91万只,其中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登记过的产品有3.89万只,Wind统计的存续理财产品数量为4.26万只,其中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登记过的产品有3.62万只。《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公布的截至2021年底,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63万只,叠加一季度的新发行理财产品,与之相比普益标准的产品数量更接近理财全貌。


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方面,普益标准覆盖的产品数量也更多。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存续银行理财子产品10483只。2022年4月8日,普益标准统计的不含子期的存续理财子产品数量共13190只,均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登记,Wind统计的全部理财子产品数量为10612只,其中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登记登记过的产品有10592只。


同时只有普益标准对理财产品的规模数据进行了跟踪,因而我们本篇对理财规模的研究,主要使用普益标准的数据进行,不过同样面临一定的缺失和时效性问题。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达29万亿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市场规模为17.2万亿元,而普益标准统计的规模分别为20万亿元和13.5万亿。其中差额的部分,主要是由于有些产品的官网信息披露也不全。


此外,银行理财季报公布的时间也有一定滞后。截至2022年4月8日,全部理财产品中公布日期在2021年12月及之后的产品规模共14.0万亿元,在有规模数据的理财产品中占比70.0%。理财子产品中,公布日期在2021年12月及之后的产品规模共8.6万亿元,在有规模数据的理财产子品中占比63.4%。


因而,在本文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分析中,为了提高研究的代表性,我们选取了银行理财子的产品数据进行研究。普益标准覆盖的理财子产品规模占全部理财子的比例达到78.5%,比对全部理财产品的覆盖比例高出接近十个百分点。


(二)存量理财产品以固收类、定开型为主,其他开放型单只规模最大


根据银行理财产品合同披露的产品类别,普益标准数据将理财产品分为了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这四个大类。大多数理财产品在发售时,会披露细分资产(比如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投资比例的上下限。因此,根据细分资产投资比例的不同,将固定收益类产品进一步分类为固收+、纯固收和现金管理型产品,将混合类产品分为偏股混合、偏债混合和现金管理型产品。


我们参考普益标准二级分类,最终将理财产品分为六类。具体来看,我们根据是否可投资股票,将偏债混合和固收+产品分类为可投股票固收+和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将偏股混合产品和权益类产品归类为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将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未进一步分类的固收类及混合类产品归为其他。



截至4月8日,存量理财子产品合计13.4万亿元,其中可投股票固收+和现金管理型产品规模较大,分别为48410亿元、44196亿元,占比分别为36.0%、32.9%。不可投股票固收+、纯固收、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规模分别为22243亿元、12463亿元、608亿元,占比分别为16.6%、9.3%和0.5%。



此外,根据产品开放方式,细分为封闭型、定开型、持有期开发型和其他开放型。其中其他开放型产品,主要为每日开放申赎产品,平均单只规模最大,为296.5亿元。持有期开放型、定开型、封闭型产品的平均单只规模分别为64.9亿元、15.9亿元、4.8亿元。截至4月8日,定开型和其他开放型产品总规模最大,占比分别为34.5%和36.1%。封闭型和持有期开放型产品的总规模占比分别为18.3%和11.2%。




2

理财子净值回撤产品在二季度迎来开放高峰


从数量上来看,今年以来各类理财子收益为负的产品数量占比上升较为平稳。开年第一周时,负收益产品的占比就达到29.9%,随后在3月第三周达到高点,全部理财子今年以来收益为负的产品数量占比为45.4%。


内资理财子公司中,国有行全资理财子产品今年以来收益为负的产品数量占比,2022年以来持续高于其他理财子产品。受制于产品发行时点较晚和含权益产品占比较高的因素,2022年2月中旬以来,转债和股票市场波动加大,合资理财子公司产品负收益的占比快速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统计今年以来收益为负的产品数量占比时,均采用过去一周披露过净值数据的理财产品作为分母,并将其中今年以来收益为负的产品数目作为分子;对于4月1日和4月8日的数据,由于过去一周披露过净值数据的理财产品占比较低,我们对过去两周披露过净值数据的理财产品进行统计。


在破净率的统计中,由于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频率不一以及Wind统计的滞后性,有效今年以来收益数据与全部净值数据的比值基本在80%左右,平均有效程度为79.0%。最近一周数据的有效性由于Wind统计的滞后而有所降低。



截至4月8日,存量银行理财子产品中有20943亿元今年以来回报出现回撤,占比15.51%。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回报出现回撤的产品中,46.97%产品的回撤幅度在1%以内,73.12%产品的回撤幅度在2%以内,97.31%产品的回撤幅度在5%以内,仅有0.53%产品的回撤幅度大于10%。



内资理财子公司中,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今年出现回撤的产品规模为13151亿元,在其存续产品中占比22.97%股份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城农商行全资理财子公司的回撤规模分别为6785、516亿元,分别在各自存续产品中占比11.20%、3.22%。合资理财子公司的回撤比例为94.00%,绝大部分产品均出现回撤。



从产品的投资品种来看,回撤理财产品以可投股票固收+为主,为17229亿元,占比82.3%。此外,纯固收、不可投股票固收+、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分别占比4.0%、3.2%、1.4%。


从产品的申赎条件来看,回撤理财产品以封闭型和定开型为主,规模分别为8753、8438亿元,占比分别为41.8%、40.3%。此外,持有期开放型、其他开放型产品的占比分别为9.2%、8.7%。



综合封闭型产品和定开型产品的下次开放时间来看,2022年4-6月到期规模较大,4月开始需警惕新一轮理财赎回冲击。2022年4-6月到期产品规模分别为2466、1881、2339亿元,合计6686亿元,占比33.7%。7-9月和10-12月单月到期产品规模有所下降,其中8月、9月、12月到期规模相对较大,分别为1413亿元、1369亿元、1218亿元。



其中,对于今年以来回撤幅度在2%以上的理财产品,2022年5月到期规模较大,为565亿元。此外,2022年6月和9月到期规模分别为411、398亿元。




3

银行理财破净产品年内到期高峰在8-9月


从数量上来看,2022年各类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在3月第三周达到高点,整体破净率达到18.3%。


内资理财子公司中,国有行全资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自2月以来高于其他理财子产品。3月中旬以来,合资理财子公司产品的破净率超过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统计破净率数据时,均采用过去一周披露过净值数据的理财产品作为分母,并将其中净值小于1的产品数目作为分子;对于4月1日和4月8日的数据,由于过去一周披露过净值数据的理财产品占比较低,我们对过去两周披露过净值数据的理财产品进行统计。


在破净率的统计中,由于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频率不一以及Wind统计的滞后性,有效净值数据与全部净值数据的比值基本在90%左右,平均有效程度为87.9%。最近一周数据的有效性由于Wind统计的滞后而有所降低。



结合Wind存量理财子产品的净值来看,截至2022年4月8日,存量银行理财子产品中有5193亿元破净,占全部理财子产品的比例为3.85%。具体来看,多数破净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在[0.99, 1)的区间,占破净产品的比例为61.84%。破净产品中,净值在[0.97, 1)的产品比例接近90%。只有220亿元理财产品的净值跌破了0.95,占全部理财产品的0.16%。



内资理财子公司中,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破净规模占存续产品的比例达到5.79%。股份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城农商行全资理财子公司的破净规模在各自存续产品中占比2.51%、1.57%。而合资理财子公司的破净比例为19.97%,显著高于内资理财子公司。



从产品的投资品种来看,破净理财子产品以可投股票固收+为主,为3999亿元,占比77.0%。此外,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不可投股票固收+、纯固收产品的占比分别为4.8%、2.3%、0.6%。


从产品的申赎条件来看,破净理财产品以封闭型为主,为4050亿元,占比78.0%。此外,定开型、持有期开放型、其他开放型产品的占比分别为14.7%、2.6%、4.7%。



综合封闭型产品和定开型产品的下次开放时间来看,8月和9月是2022年内到期高峰。2022年5月到期产品规模为238亿元,较2022年4月增加44.7%;6-7月到期产品规模较小,单月均在110亿元以下;8-9月单月到期产品规模增加至250-400亿元,到期压力较大。而到期较为集中的时间分布在2023年1-2月,将迎来780亿元封闭型和定开型产品开放。




4

关注4月净值回撤理财产品可能带来的赎回冲击


我们统计了银行理财在债券二级市场的净买卖规模。2月份银行理财每周净买入债券的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明显高于2021年同期,一定程度说明银行理财受居民赎回的影响较小,更多是主动止损赎回基金产品,资金回流债市。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平均每周净买入债券的规模为188亿元,较之前所下降,可能说明银行理财主动止损赎回基金的行为有所缓和。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2月春节后至3月中旬,与银行理财的净买入相反,基金公司一直在二级市场净卖出利率债,并且卖出规模逐周增加,可能与相关固收+产品被银行理财产品主动赎回有关。不过3月下旬以转为净买入利率债,规模呈上升趋势,可能同样意味着近期基金被赎回有所缓和。


总体来看,当前破净理财子产品还没有面临大规模的开放,而4月开始净值回撤的理财产品迎来开放的规模增加,需要关注银行理财子产品规模变化,而可能引发的基金赎回冲击。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存在偏差。


机构行为研究

之一:银行理财的破净与赎回现状



   

已外发报告标题《机构行为研究之二:当净值回撤的理财产品遇上开放期》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4月11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郭     强,邮箱:guoqiang@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