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子弹、哑铃和阶梯策略全解析

刘郁 田乐蒙 郁言债市 2022-09-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回顾报告固收策略大百科之一中对骑乘策略运用思路的介绍,我们探讨了在曲线形态不变的假设之下,如何搜寻能够带来更高理论收益的期限。然而,在实际的利率债投资中,我们的组合当然不止局限于单一债券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个券组合的方法,构建出同样久期的债券资产,博取更高的收益。

在确定目标久期后,集中买入单一久期个券的组合构建思路被称为子弹型策略;分别买入长短两个极端久期被称为哑铃型策略;而均匀买入不同期限被称为阶梯型策略。子弹型策略和哑铃型策略分别代表着配置思路中集中与分散的两个极端,而阶梯型策略则更像是二者的折中。

观察影响策略收益的三个关键指标——久期、到期收益率和凸性
在相同久期的构建思路下,子弹型策略的到期收益率明显占据优势,阶梯型策略次之,哑铃型策略最低;而在凸性方面,三个策略的排名则正好相反。这样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阶梯型策略和哑铃型策略分别以不同程度的收益率为代价,换取了更高的凸性。

无论是在利率上行还是下行阶段,更高的凸性都将给组合收益带来积极的变化,因此三种策略实际表现差异的核心,体现在持有期内凸性带来的正向收益能否超过为之支付的初始收益率。

我们用真实样本券测算了三种策略分别在曲线平行、平坦和陡峭三种趋势下的相对收益表现。从平移变化的测试结果来看:
子弹策略收益明显占优,阶梯次之,哑铃排名最后。理论上,当曲线平移范围较大时,哑铃策略的高凸性将体现优势,然而从测试的结果来看,这往往需要曲线出现不切实际的大幅度(200bp)移动。

从平坦变化的测试结果来看:曲线形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子弹型组合仍能体现出收益率优势,然而随着曲线平坦程度的逐渐增加(期限利差缩小15bp后),哑铃型策略的收益会逐渐超过子弹型策略。阶梯型策略的收益仍始终位于子弹和哑铃之间。

从陡峭变化的测试结果来看:子弹型策略始终体现着优势,并且与其他策略的收益之差会随着利差走扩而逐渐增大。同时,阶梯策略的表现仍处于子弹和哑铃之间。

最后需要注意,阶梯型策略无论在何种变化下都无法成为最优选择。

核心假设风险。定量分析过程存在偏差,本报告结果仅供参考。



在《固收策略大百科》系列的第一篇报告中,我们对骑乘策略的基本原理和实战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在骑乘策略的基础上,将标的选择拓展到多只个券情形,介绍子弹策略、哑铃策略和阶梯策略的原理和应用。同时,我们也将在本篇报告中更多讨论曲线形态的变化下,各种策略的表现。



1

子弹、阶梯和哑铃——多元化的组合配置策略


(一)目标久期下,债券组合的选择不止一种

回顾报告《固收策略大百科之一》中对骑乘策略运用思路的介绍,我们探讨了在曲线形态不变的假设之下,如何搜寻能够带来更高理论收益的期限。例如,在图1所示的国开债收益率曲线中,若要进行一笔1年持有期的投资,从最大化收益的角度出发,处于曲线陡峭位置的6年期品种将是最好的选择。在单一个券的投资情形下,一旦确定了最优投资期限,假设市场中同等期限的国开债都是基本同质的,那么我们的投资选择也就相应确定。


然而,在实际的利率债投资中,我们的组合中当然不止局限于单一债券的选择,由此便引出了如下的问题:当我们根据曲线形态和未来利率判断,确定组合的最优期限后,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多种个券组合的方法,构建出同样久期的债券资产,博取更高的收益?

对于这样一个组合的构建,首先,我们仍然可以和骑乘策略一样,直接选择最优期限附近的个券集中买入,构建一个期限相对集中的组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买入的个券集中在长端和短端的活跃期限上(例如1年期和10年期),并通过不同的仓位配比,能够构建出符合目标久期的债券组合;最后,我们还可以在收益率曲线的各个期限上,围绕目标久期进行均匀配置,最后在调整配比后,使组合久期达到目标水平。


对应到交易策略的选择上,上述三种思路分别对应了交易策略中三种经典的配置思路,他们有着非常形象的命名:集中买入单一久期的组合构建思路被称为子弹型策略;分别买入长短两个极端久期的思路被称为哑铃型策略(也常称作杠铃型策略);而均匀买入不同期限思路被称为阶梯型策略。

(二)如何实现子弹、阶梯和哑铃策略组合的配置


为更直观地呈现三种策略的相对特征,我们构建了一个由三个不同期限个券组成的简化情景:以截至2022年2月末的市场数据为例,假设我们通过收益率曲线研判,已经确定剩余期限为5年左右的品种将在未来的骑乘中相对占优,那么参考对应期限的代表型个券210208.IB,其对应久期为4.17年,由此,我们将4.17年作为组合构建的目标久期。


同时,我们还在市场中找到了分别作为短端和长端代表的1年期品种210216.IB(久期为0.70年),以及10年期品种210215.IB(久期为8.05年)。通过这三只个券构建的简单筛选池,我们便可以在目标久期下对子弹、阶梯和哑铃三种策略的构建思路进行还原,并详细比较他们的理论收益特性。



子弹型:子弹型策略的构建最为直接,在组合中全部买入目标期限对应的个券即可,对应即为5年期品种210208.IB在组合中的仓位为100%,1年和10年品种仓位则为0。


阶梯型:依照策略思路,我们需要均匀在三个期限进行配置。为匹配4.17年的目标久期水平,我们对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品种的持仓比例分别为34.85%、34%和31.15%。


哑铃型:在哑铃型策略的思路下,我们将集中配置长短两个极端期限的品种,最终我们选择对1年期品种210216.IB和10年期品种210215.IB的持仓占比分别设置为52.8%和47.2%,由此使得组合满足目标久期要求。


简单观察即可发现,子弹型策略和哑铃型策略的构建思路分别代表着配置思路中集中与分散的两个极端,而阶梯型策略则更像是二者的折中。



2

如何理解子弹、哑铃和阶梯策略的本质差异?


(一)子弹、哑铃和阶梯策略关键差异体现在收益率和凸性

完成三种策略组合的构建后,我们进一步观察不同策略下债券组合的特征。观察影响策略收益的三个关键指标——久期、到期收益率和凸性,由于我们的模拟组合的基础是已经提前确定的久期水平,因此三种组合的久期均为4.17年。
而同样的久期之下,三种策略组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到期收益率和凸性上。其中,子弹型组合的到期收益率明显更高,达到2.74%,而阶梯型和哑铃型组合的到期收益率则分别为2.62%和2.55%,依次递减;而在凸性方面,三者的排序则正好相反,哑铃型组合凸性高达37.71,而阶梯型和子弹型策略则分别为32.42和22.14。


为何子弹组合的到期收益率明显更高?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曲线形态来直观理解——
在一个斜向上、且凹向数轴的常规收益率曲线环境下,若组合久期相同,那么由长短期限拼凑而成的组合收益往往会低于中间期限。以前文中的子弹策略和哑铃策略为例,由1年和10年两个极端期限形成的债券组合收益率将处在两点之间的直线上,而为了保证与子弹型策略的久期相同,最终组合收益率也将落在子弹策略对应的期限附近的位置。而由于曲线整体呈凹向数轴的形态,此时哑铃策略的收益率便会低于子弹策略的水平。而阶梯型策略由于构建结构介于两者之间,其收益率往往也会处在低于子弹、但高于哑铃的水平。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若事件冲击等因素导致收益率曲线出现明显倒挂,那么对应期限附近也可能出现哑铃和阶梯组合收益率反超的情况,不过考虑到类似状况的发生概率并不大,且往往会很快被修正,因此本文不做具体讨论。


综上,相同久期下,子弹型策略往往会有更高的到期收益率,而另外两种策略的收益率之差,主要通过凸性(Convexity)来弥补。
如果说久期度量的是债券组合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那么凸性刻画的就是这一关系的变化率。具体来看,当债券价格跟随利率变动发生变化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严格线性的,而是呈现出弧形关系,而这里价格-收益曲线的的曲率则被称作债券的凸性。

由于凸性的存在,相较于“利率变动*久期”的线性简单推测(即图5)的直线情景,当利率上升时,债券组合的实际下跌幅度其实会更小,而利率下行时,债券组合的实际上涨幅度其实会更大。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曲率较高的债券,在收益率下降时获得的收益将明显比收益率同等幅度上行时带来的损失更高,在利率变化中会体现出非对称性优势。
凸性越大,上述效应也就越明显。即无论是在利率上行还是下行阶段,更高的凸性都将给组合收益带来积极的变化。


(二)收益分解:表现差异来自何处?


那么,在不同的收益率和凸性之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三种策略的收益特征?

首先,在考虑凸性因素后,我们可以将债券组合的收益整理为如下形式:



其中,等号左边为债券组合价格的变化率,Delta y为利率水平的变化幅度,D为组合久期。对于三种策略组合,由于我们在构建过程中保持了一致久期,所以当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对于等式右边久期的分项变化幅度一样。而在凸性分项中,由于系数1/2和利率变化的平方总是为正,因此更高的凸性,无论在何种变化下都能给组合收益带来正向收益。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三个策略之间的收益率差异:由于凸性总是为债券组合收益带来正向影响,而这一特性从资产定价的角度来看需要被正向定价,因此对于获得了更高凸性的组合来说,我们可以将收益率的差异理解为博取凸性所付出的费用。


因此三种策略实际表现差异的核心,就体现在持有期内凸性带来的正向收益能否超过为之支付的初始收益率差异。观察式(1)中的凸性影响分项可以发现,其1/2的系数、和利率变动(往往是一个很小的数值)平方项,会使得其对整体收益的影响相对缩小。通常来说,当收益率变动幅度不大时,凸性带来的收益变动往往也相对有限。反映到图5中,红框对应的小幅变化区域内,直线与弧线所示的实际收益表现相差无几,这也是为什么在利率变动不大时,我们习惯性采用久期*利率变动的简化形式来估算组合收益变动的原因。而当收益率曲线变动幅度较大时,高凸性则会体现出更大的效力。


当然,影响收益的因素远不止利率变动幅度一种,为了严密对比三种策略在不同情景下的收益率变化,我们将在接下来的部分运用实际个券的案例进行展示。


3

平移、陡峭看子弹,平坦幅度较大时看哑铃


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三种常见的曲线变化趋势:平移、陡峭和平坦,其分别代表着各期限利率平行移动、长短端期限利差拉大、和期限利差缩小三种情形。在理论测试中,我们沿用第二章的样本个券和组合构建方法。考虑到投资假定的目标期限为5年,我们首现讨论以5年的中性期限利率为轴,期限利差不变、走扩和压缩三种情形下的策略收益表现。随后,我们将进一步考虑曲线斜率与平移变化同时出现的情境下,三种策略的相对收益。


由于阶梯型策略在构成上可以视为子弹策略和哑铃策略的加权,其无论是收益率还是凸性都处于子弹和哑铃两种策略之间,
因此在理论收益的测算部分,我们将主要对比子弹和哑铃两种极端策略的表现,而阶梯型策略作为二者的折中,具体收益表现将在随后的实际收益测试中呈现。

(一)平移变化:理论上互有优劣,实则子弹策略大概率占优


首先,我们对曲线平行变化下,子弹和哑铃策略的相对收益表现进行了测试。假设策略的持有期为6个月,在平移情景下,我们按照对应时刻的收益率曲线形态(截至2022年2月22日),对各期限利率同时变动-100bp至+100bp的情景下,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只样本券的收益进行测算,随后再根据子弹和哑铃组合中的个券仓位占比对不同情况下的组合收益进行加权。

从理论估算的结果来看,在收益率曲线上下平移100bp的范围内,子弹组合的收益始终位于哑铃策略之上。进一步观察哑铃-子弹策略组合的收益之差,可以发现差值曲线始终处于0轴下方。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高凸性优势,随着曲线平移幅度的加大,哑铃策略和子弹策略收益的差值会逐渐减小,然而即便曲线移动幅度达到100bp,二者的差值仍然明显处于0轴以下,而这100bp的变动对于现实情景而言,已经是非常非常夸张的牛熊行情。

综上,当收益率曲线呈平移变化趋势时,若非各期限利率出现极端的剧烈变化,否则等久期下的子弹组合往往会比哑铃组合有着更高的理论收益。


我们进一步对更大范围之内的利率平移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发现,当收益率曲线上下平移幅度达到150bp时,子弹型策略仍明显保持着较哑铃型策略的相对优势,即在曲线下移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在曲线上移时回撤更小。
而直到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幅度达到200bp,哑铃型策略的高凸性优势才逐渐体现,不过这样的利率中枢变化幅度甚至已经超过了部分短端债券的初始YTM,并且在实际投资的持有期中也很难出现。综上,在收益率曲线平移的变化之下,子弹型策略通常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测试的结果也可以印证我们前文中的理论推测——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阶梯型策略的收益水平总是处于子弹型策略和哑铃型策略之间,换句话说,
在曲线平行移动下,阶梯型策略均无法成为三种策略中的最优选择。


(二)平坦变化:哑铃策略的凸性优势逐渐体现


接下来,对比三种策略在平坦变化下的差异。首先,考虑中间期限(即5年期)收益率不变的基础情形,讨论单纯由曲线平坦变化所带来的组合收益差异。

我们沿用前文所述的组合收益测算方法,分别计算期限利差(10Y-1Y)缩小0-100bp的范围内,子弹策略组合与哑铃策略组合的收益差距。由于基础情形下我们假设收益率曲线5年处利率不变,因此集中持仓5年期品种的子弹型策略收益并不会因为曲线扁平化而受到影响,故收益曲线在图9中呈水平直线;而哑铃组合的收益则明显随收益率曲线斜率的减小而提升。

在初始状态下,子弹组合得益于高收益率特性,持有期间理论收益仍高于哑铃组合。
然而随着收益率曲线形态扁平化程度的逐渐提升,当期限利差压缩幅度超过15bp后,哑铃型策略的高凸性优势开始显现,持有期理论收益反超子弹型策略,并且这样的优势随着收益率曲线曲率的减小而不断增加。

总体来看,平坦化的曲线变动趋势更有利于哑铃型组合高凸性优势的体现,虽然曲线形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子弹型组合仍能依靠更高的初始到期收益率体现出优势,然而随着曲线平坦程度逐渐增加,哑铃型策略的优势开始体现,持有收益超过子弹型策略。


进一步测算叠加曲线平行移动的情景,假设10Y-1Y期限利差固定压缩20bp,在5Y期限不同幅度的平移下,哑铃型策略均保持着持有期间的收益优势,在利率下行时超额收益更多,而上行时组合回撤更小。最后,阶梯型策略收益率仍始终处在哑铃与子弹型策略之间。


(三)陡峭变化:子弹型策略仍然占优

最后,我们来看收益率曲线陡峭变化下,三类交易策略组合的相对表现。首先,我们仍然考虑5Y中间期限不变的情景,讨论单纯的曲线斜率变化对组合收益带来的影响。在陡峭变化下,10Y-1Y期限利差将逐渐放大,与平坦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在5年期品种收益率不变的假设下,子弹型策略组合的收益仍然呈一条水平的直线状。然而与平坦变化不同的是,在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变化下,哑铃型策略的收益会随着曲率的上升而下降。在初始状态下,哑铃型策略已经与子弹型策略存在收益率上的差距,而随着期限利差的不断拉大,两个策略之间的收益差距还将逐渐增加。总体来看,在陡峭化的曲线变化趋势下,子弹型策略在所有区间内都体现出收益优势。


进一步讨论曲线陡峭化叠加曲线整体平移的情景,假设10Y-1Y期限利差的走扩幅度为20bp,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曲线整体上移的收益机会,还是曲线整体下行的回撤保护,都是子弹型策略相对占优,哑铃型策略表现趋弱,阶梯型策略仍然处于两者之间。


(四)策略的实际表现:类平移状态下,子弹策略相对占优

截至2022年5月22日,距离本文中选取的样本时点正好过去了3个月。那么在这3个月期间,三种策略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

从收益率曲线的变动特征来看,除活跃度较低的6年期品种外,其他期限的收益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整体曲线变化趋势接近理论测试中的平移情形。同时,各期限利率的下降幅度大多在10bp左右,距离子弹-哑铃策略的收益反转临界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从理论测试的结果推断,子弹型策略应当是相对占优的策略组合。


从样本券的实际价格变化来看,得益于曲线整体下移和应计利息的累积,3只样本券全价均出现不同程度提升(均无期间付息),为组合表现提供正向收益。



从这3个月三种策略的实际表现来看,子弹型策略组合的确取得了更高的收益,与理论测试的结果相符。根据表3所示的个券实际价格变化,我们假设三种策略均按照计划配比持有1单位总量的个券,计算子弹、哑铃和阶梯策略组合的价值变化。从结果来看,子弹型策略在过去三个月中取得了0.88%的收益,对应年化收益率3.53%,在三种策略中表现最佳;哑铃型策略的区间收益为0.70%,对应年化收益率为2.81%,在三种策略中排名最后;而阶梯型策略收益处于另外两种策略收益之间。


综上,我们可以从不同曲线变化趋势下的策略收益对比中总结如下特征:

1. 除非预判收益率曲线会出现幅度显著的平坦变化,否则子弹型策略都是相对占优的选择;
2. 除了理论优势之外,子弹型策略组合构建需要的个券范围相对确定,在实际交易中的可能还会体现便捷性和低摩擦优势;
3. 哑铃型策略的优势往往在曲线平坦变化下出现,但同样需要期限利差压缩达到一定的幅度;
4. 阶梯型策略组合无论在何种变化下都无法成为最优选择,并且个券构成相对繁复,在实际投资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风险提示:

定量分析过程存在偏差,本报告结果仅供参考。


固收策略大百科系列

之一:骑乘策略全解析



   

已外发报告标题《固收策略大百科之二——子弹、哑铃和阶梯策略全解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5月22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田乐蒙,SAC 执证号:S0260520090001,邮箱:tianlemeng@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