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淑敏:为什么有了钱和房子,你还不幸福

读者人物 2022-09-29



王蒙曾这样评价毕淑敏:“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和文学之路。”
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
毕淑敏直到40岁才明白幸福的真谛。读毕淑敏的书,如同和一个最懂你的朋友对话,它会在最温柔的夜里将你抚慰。以下内容来源于毕淑敏散文


文 | 毕淑敏
来源 | 十点读书
ID | duhaoshu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


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


古往今来,关于幸福的定义众说纷纭。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它不是什么”来推断。



首先,幸福不是金钱。


金钱肯定是万分重要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金钱和幸福有密切的相关性。


但是,随着温饱的满足,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脱离了金钱增加的轨道。也就是说,金钱成倍地增加了,相应的幸福感却并没有成倍增加。


国外的研究发现,百万富翁和街头的乞丐,感知幸福的比例差不多。到我的心理诊所来咨询的访客中,有些人婚姻关系亮起了红灯。


他们说,我们无比怀念以前没钱的日子,那时候,我俩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两个人一起打拼,乐在其中。


现在呢,房子有了,钱有了,可是话却没了,两个人的心越离越远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是哪里出了问题啊?看来,不幸福有时和金钱有关,但有了钱,幸福并不能自然而然地降临。



其次,幸福不是高科技。


谈及科技与幸福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以为它们是相关的。有了更多的新科技,人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这个论点粗看之下很有道理。因为有了空调,人们不再受酷热严寒之苦,安逸舒适,自然多了幸福。


2009年7月北京酷热,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一位产妇说,我刚生了宝宝,我们这一带停电了,宝宝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受了大罪了,这可怎么办呢?太痛苦了!


看了这封忧心忡忡的读者来信,我就想起我孩子也是生在7月。那一年北京也是酷暑,当然没有空调,不过,也安然度过来了,好像并没有产生婴儿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就不能生活的顾虑。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科技不但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反倒让人变得更敏感、更弱不禁风了。


有了火车,人们朝发夕至,免了鞍马劳顿之苦,快捷安全,幸福感提高;有了电子邮件,人们手指轻点鼠标,无数思念和信息顿时抵达,幸福感提高。


较之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人类,如今的我们似乎幸福到了天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然。今天的人们并没有比以前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既然幸福不是钱,不是高科技,那么,幸福是不是长寿呢?



在中国古代,“福寿禄”三足鼎立,可见这三样不是一种东西。福是福,福与祸相对,无祸便是福。寿呢,指的是活得长久。禄,指的是古时官吏的俸禄。


现代人认为:生命不在长度,不在数量,而更要重视质量,重视它的宽度和深度。


现在,我们还要探讨一下——“福”是不是多子多福?


这一点,估计现代人会马上给出否定的答案,孩子并不直接等同于幸福。如果是那样的话,比人具有更强繁殖力的动物就更幸福了。


比如鱼和虾甩子一次可以达到几十万,你能说它们比人类更幸福吗?其实,越是低等动物,它们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是险恶。


为了保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种族不灭绝,它们就进化出了大量生殖的本能,这和幸福的确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绕了半天圈子,现在还是回到主题上来,一探究竟。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人,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则报道,说是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


来稿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3个答案。


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第1种最幸福的人: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第2种最幸福的人: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第3种最幸福的人: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望着自己劳动成果的顽童。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句号的作家。


消息入眼,这个女人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心中惶惶不安。当她静下心来,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


原来她是一个幸福盲。



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4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那时的她,都在一定程度上初步拥有了。


她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


她曾是一名主治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被治愈的病人走出医院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



回忆一下,那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往往是病人还在满怀深情地回望着医生,她已经匆匆回过头去,赶回诊室。


候诊的病人实在多,赶紧给别的病人看病是要紧事。


哪里有什么幸福之感?记得的只是完成任务之后长长吁出一口气,觉得已尽到了职责。


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她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这个程序因为过去的时间并不太久,所以那一刻的心境记得还很清楚。


也不是什么幸福感,而是愁肠百结——把稿子投到哪里去呢?听说文学的小道上挤满了人,恨不能成了“自古华山一条道”,一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山崖。心中充满了失败的凄凉,真是谈不到幸福。



看到这里,朋友们可能发觉这个糊涂的女人不是别人,就是毕淑敏啊!


的确,当时的我,已经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让人晦气而又痛彻心扉的事情。


我思考了一下,发觉是自己出了毛病。还不是小毛病,而是大毛病。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后半生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了幸福的基础,所有的结果都是沙上建塔。


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我的所作所为对别人有些许帮助,我本人依然是不开心的。我不得不哀伤地承认,照这样生活下去,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幸福盲。


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


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黑暗中的人,学习如何走出洞穴,在七彩光线下试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


我真的体会到了那些被病魔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打开了遮眼纱布时的诧异和惊喜,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喜极而泣的感受。


书籍推荐:恰到好处的幸福》毕淑敏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恰到好处的幸福》是知名心理咨询师毕淑敏的畅销作品。在内卷严重的今日,“恰到好处”是人人都需要的生活态度。本书可以协助你深入自己的内心,窥见久存心底的问题,教你如何构建合理期望,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
本文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知名心理咨询师,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 101 期 赠 书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回复“领奖”



那英 | 张馨予 | 张柏芝 | 贾玲齐秦 | 吴孟达 | 红楼梦 | 王冰冰姚晨 | 蔡少芬 | 陈佩斯 | 罗翔


你觉得什么才是幸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