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网店的注意了!国家严打“刷单”,违者将上失信黑名单!

刘峰 首席电商观察 2021-07-17


作者:刘峰

来源:首席电商观察(ID:EC-guancha) 


国家重拳出击!

 

马云曾说:要像查酒驾一样打假,才能让任何一个有心造假的人不敢轻易以身犯险。

 

而今天,我们距离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

 


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网店刷好评、删差评被行政处罚等36种情形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也就是说,不管是商家还是平台,一旦被发现有刷单、刷好评、删差评等欺骗顾客的行为,就会被市场监管部门作“拉黑处理”拉黑后,商家将被所有电商平台禁入,而平台会被其他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联合惩戒。以后再想开店可就难了。

 

这也意味着,随着违法成本的不断提高,平台的打击力度会越来越大,敢于铤而走险的商家会越来越少,“想开店,先刷单”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法律的一小步,电商的一大步

 

自打电商开始兴起,刷单就成为了一种顽疾,不管平台如何整治,都始终无济于事。

 

很多人以为,刷单现象之所以这么猖獗,是平台一手纵容的结果。实则不然,刷单存在根源,在于人性的丑恶,没有一种机制是完美的,总会有有心人找的它的漏洞加以利用。

 


而且,你以为刷单行为只在电商行业才有吗?只不过互联网把它扩大化了而已,在现实中,它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托儿”。看病时会遇上“医托儿”,求学有“学托儿”,坐车有“车托儿”,而刷单,就是“电商托儿”所以不是坏人变多了,而是坏人通过网络聚集了起来。

 

早期的电商时代,市场监管不力,消费者只能靠自己识破不良商家的花招,久而久之便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像看详细评分、看退货率、排查营业执照之类的小技巧,网购老手们都信手拈来。虽然这样能避免上当,但也要花费不少功夫,本来轻松愉快的网购变得麻烦起来。

 

按道理讲,识别真假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不应由消费者承担。如果相关法律足够完善、执法力度够大,这些弄虚作假的商家就不会气焰如此嚣张了。

 

所以,为了让消费者不被虚假评价困扰,国家陆续完善了《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对刷单行为进行整治。

 

2017年7月,全国首例电商平台打假案淘宝胜诉,为刷单入刑提供了判例。今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也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刷好评”和删除消费者的评价。

 

时至今日,刷单已经不是打法律擦边球行为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违法行为,严重者甚至要面临牢狱之灾。正所谓“乱世用重典”,面对铺天盖地的不法之徒,只能比他们更狠!

 

 

刷单已死,个性化为王!

 

如今,在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的三重打击下,靠刷好评、刷销量盈利的路已经被堵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主打个性化推荐的新时代。

 

比如淘宝的“千人千面”就是典型的个性化推荐模式。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淘宝通过买家的在淘宝上的访问记录(包括浏览、收藏、加购、购买、分享等因素)来给买家号打标签,同时根据宝贝被访问的记录给宝贝和店铺也打上了相应的标签,用买家号的标签与宝贝和店铺进行个性化匹配的方式来实现“千人千面”。

 

在这种模式下,销量和好评不是唯一影响搜索权重的因素。所以对于卖家来说,想要获得更高的推荐度,就需要对商品有更清晰的定位,使商品与目标用户更匹配。对于买家来说,也不用像大海捞针那样寻找自己想要商品了,省去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怎么看都是双赢。

 


除了平台推荐以外,个人对个人的推荐也是店家另一条获取流量的渠道。比如前几天刚上市的导购网站“什么值得买”采用了投稿+审核的模式:用户可以在平台进行爆料投稿,平台会对爆料进行筛选,确认靠谱后再由编辑撰写推荐,以保证内容客观中立、质量优良。

 

也许有人会问,采用这些模式,就刷不了好评了吗?其实,不管采用何种推荐方式,都是有办法造假的,只不过造假成本会越来越高。当造假的成本超出了商品本来的利润时,那些帮人刷单的团伙就失去了市场,网购的环境也会因而变好。

 

总而言之,无论身处哪个行业,脚踏实地、用心做好产品才是唯一的捷径。酒香不怕巷子深,除此之外,别无他耳。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

请加QQ/微信:28813396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