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4-03-17

目        录


当前农业农村的若干重要问题


陈锡文(2)

农民收入质量:逻辑建构、测度评价与动态演进


杨少雄  苏岚岚  孔  荣  王慧玲(18)

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的农户增收和追赶效应:外生推动与内生发展


张  衡  穆月英(37)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何以促进共同富裕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双案例分析


赵  黎(60)

积分制何以重塑农村集体经济

——基于湖南省油溪桥村的案例研究


谭海波  王中正(84)

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


王修华  刘锦华(102)

农村居民城镇化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率


张  诚  翁希演  尹志超(126)

农村父母外出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

——来自云南省891个家庭的证据


白  钰  宣智翀  刘承芳(148)

治理环境和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宅基地有偿退出

——基于江苏省阜宁县退出农户集中安置模式的案例比较


陈昌玲  诸培新  许明军(168)

Vol.1


当前农业农村的若干重要问题

陈锡文


摘要:新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不少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重点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系、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增强自身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立法问题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以求共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城乡关系  经营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Vol.2


农民收入质量:逻辑建构、测度评价与动态演进

杨少雄  苏岚岚  孔  荣  王慧玲


摘要:本文采用1993-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民收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方法探究农民收入质量的等级评价、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研究发现:第一,全国农民收入质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省际层面存在明显差异,各维度增速由小到大依次为收入知识性、收入成长性、收入结构性和收入充足性;第二,全国农民收入质量等级不断提升,已完成从低、中低等级为主向中高、高等级为主的转变,但发展仍不充分;第三,四大地区、三大粮食功能区、五大经济带农民收入质量增长率与水平值呈反向分布态势,且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带农民收入质量的平均水平更高;第四,农民收入质量的区域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正U型波动趋势,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农民收入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五,农民收入质量的分布呈现空间集聚态势,东部沿海省份多集聚在高-高型区域,西部省份多集聚在低-低型区域且长期未发生跃迁。


关键词:收入质量  农民增收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空间集聚


Vol.3


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的农户增收和追赶效应:外生推动与内生发展

张  衡  穆月英


摘要:通过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进而拓宽农户致富渠道、推动农户持续增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的增收效应和追赶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从“外生推动”到“内生发展”的转化机制,以及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提低扩中”的追赶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农户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助力农户增收,并促进农户本地就业;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还能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企业创造,助力农户增收。第三,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者管理能力的调节下,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通过提高农户的经营能力与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内生发展”。第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实现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作用更强,能有效降低乡村基尼系数与个体收入剥夺系数,助力低收入农户群体追赶中高收入农户群体,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农户增收  追赶效应  非农就业  企业创造


Vol.4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何以促进共同富裕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双案例分析

赵  黎


摘要:探索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实现机制需要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议题。本文在分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主体困境、经营困境和福祉困境的基础上,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以山东省起南村和中郝峪村为例,采用归纳式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治理、经济与社会三个核心维度,本文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为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主体生成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价值共创机制和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价值实现的收益共享机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形成集体发展共识、整合自主发展资源以激活集体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塑经营模式以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以及优化收益分配方式、提高村社福祉水平以为社区团结和村社整合提供条件。发展主体的持续在场、发展过程的可持续与共享成果的可持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动态发展循环,由此创造出村民与村集体合作共生、协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价值生态。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主体性  共同富裕  可持续发展


Vol.5


积分制何以重塑农村集体经济

——基于湖南省油溪桥村的案例研究

谭海波  王中正


摘要: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命题。已有研究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形成原因概括为产权缺失说和声誉式微说。本文从内生发展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湖南省娄底市油溪桥村积分制的实践案例,归纳出资源稀缺型农村运用积分制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产权积分化、声誉积分化、声誉经济化和积分技术化。积分制以清晰化逻辑、透明化逻辑、经济化逻辑和制度化逻辑或单独或融合的方式,激活了集体经济内生发展模式的“三要素”,重塑了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其中,声誉经济化这一激励形式的创新既凝聚了中国乡村的传统治理智慧,也融合了市场经济理念。声誉经济化将社会激励和经济激励融合起来,既是对内生发展理论解释链条的延伸,也是对激励理论和声誉理论的本土化拓展。


关键词:集体经济  产权改革  积分制  声誉经济化


Vol.6


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

王修华  刘锦华


摘要:本文以“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665家农村金融机构年度数据,运用连续DID模型考察了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显著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集中度与贷款规模,撬走了其大型客户,挤压了其贷款空间,产生“掐尖效应”。但是,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没有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结构,未能推动其信贷业务零售化转型,尚未产生“竞争效应”。路径分析表明,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既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企业贷款进行“掐尖”,也能“挤出”其抵押贷款,从而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集中度与贷款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通过倒逼农村金融机构下调贷款利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此外,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改变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收入结构,在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净息差的同时,也提高了其非利息收入。本文为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引发的“掐尖效应”提供了实证支撑,也为农村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与银行业错位竞争、良性竞争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大型银行  服务重心下沉  农村金融机构  贷款集中度  贷款规模  贷款结构


Vol.7


农村居民城镇化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率

张  诚  翁希演  尹志超


摘要: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居民城镇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并运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城镇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的户籍身份转换显著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户籍身份在转换提高家庭总收入的同时,并未提高常规型消费水平。原因是户籍身份转换家庭为追求相对社会地位而产生物质渴求动机,在面临流动性约束时推迟了当前消费,从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此外,户籍身份转换后子女教育等支出和收入不确定性引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是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低收入、低财富、低户主年龄和高负债家庭而言,家庭成员发生户籍身份转换对其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是对中国家庭高储蓄率之谜解释的有益补充,以期为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  户籍身份转换  预防性储蓄  家庭储蓄率


Vol.8


农村父母外出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

——来自云南省891个家庭的证据

白  钰  宣智翀  刘承芳


摘要: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891名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家庭实地调查所形成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父母外出状况及其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9年样本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滞后的比例分别为52.2%、54.2%、32.2%和51.0%,上述四种能力至少一种发展滞后的占86.2%。第二,2019年7-12月或2020年1-6月期间父母至少一方外出、仅父亲外出、父母都外出累计超过3个月的婴幼儿比例分别为55.3%、33.8%和21.5%。第三,与父母都未外出的婴幼儿相比,父母至少一方外出使得婴幼儿的语言和运动能力得分分别降低0.197和0.192个标准差,这一结果主要由父母都外出的婴幼儿驱动(语言和运动能力得分分别降低0.319和0.277个标准差),仅父亲外出对婴幼儿的上述能力无显著影响。第四,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并没有给婴幼儿早期发展带来正向的收入效应,反而减少了家庭对婴幼儿早期发展有利的支出,加之主要照养人的养育参与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变差,故不利于留守婴幼儿早期发展。建议在加大农村地区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长期来看,应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就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未来人力资本质量。


关键词:父母外出  婴幼儿早期发展  养育投资  父亲养育参与  照养人心理健康


Vol.9


治理环境和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宅基地有偿退出

——基于江苏省阜宁县退出农户集中安置模式的案例比较

陈昌玲  诸培新  许明军


摘要:农村宅基地退出对提高宅基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户居住环境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研究治理环境和治理结构对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并选取江苏省阜宁县宅基地退出典型村庄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构成了促进宅基地退出的产权制度环境,省、市地方政府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为宅基地退出提供了资金和用地保障的政策环境,村庄资源禀赋条件与内部治理结构共同决定宅基地退出的具体模式。宅基地退出治理结构从治理力量上看表现为“科层+市场”的混合结构,从主体上看则有县乡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各类主体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协商、谈判,达成一致的行动方案与制度安排,实现宅基地退出内部治理。宅基地退出集中安置的“整村就地”、“整村异地”和“部分就地”等模式整体上都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福利增加,但不同安置模式之间在交易费用、土地利用、收益分配以及农户福利变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都与各自所处的治理环境和治理结构直接相关。因此,提高宅基地退出治理绩效,在治理环境上要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在治理结构完善上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降低宅基地退出交易成本。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  集中安置  治理环境  治理结构  交易费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官方网站下载全文及附件:

http://crecrs-zgncjj.ajcass.org/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