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9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4-03-17

目        录


农村低收入人口识别问题探析


左  停  李  颖  李世雄(2)

农业强国若干问题辨析


何秀荣(21)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


张红宇  周二翠(36)

数字经济能否缓解农民工相对贫困

——基于城市规模视角


李梦娜  周云波  王梓印(48)

乡村宽带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迁移


乔  雪  袁璐璐  罗楚亮(74)

农民工过度劳动行为的同群效应研究


刘  涛  秦志龙  伍骏骞(101)

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吗

——来自黄河流域地级市的证据


王  菲  孙淑惠  刘天军(122)

如何在农产品众筹中“以劣取信”

——基于承诺可信视角的案例分析


胡  蝶  王容宽(144)

线上社会网络对农村网商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与证据


李  艳  陈卫平(165)


Vol.1


农村低收入人口识别问题探析

左  停  李  颖  李世雄


摘要:随着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的消除,农村低收入人口成为脱贫攻坚结束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群体。低收入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如何准确理解并科学界定低收入人口,识别低收入群体特征,调整各界对低收入问题的认知差异,成为亟待解决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既有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对低收入人口如何界定等基本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学视角,对低收入人口和低收入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两者蕴含的多重理论逻辑与政策意涵进行阐释,认为低收入人口识别作为一项长远议题,不仅要服务于近期的防止返贫和相对贫困治理,也要定位于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长远目标。在梳理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政策实践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强化对低收入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对标中高收入群体适度扩大监测识别范围,深化对低收入群体生理性特征、社会性特征与自然性地理分布特征的认知,构建高效联动的监测预警机制,以及加强制度和政策创新等举措,助推低收入人口跨入中等收入行列,为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低收入人口  低收入问题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Vol.2


农业强国若干问题辨析

何秀荣


摘要:中国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时提出具体建设目标有助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参照系是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国际前列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只是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中国面临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双重任务。农业强国指产业强国地位,由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和涉农领域配套等多部分合力造就。从现状和趋势看,中国成为农业强国的最大短板在生产环节。从一国安全性看,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是取得重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背后涉及经济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效率背后更深层的经营、科技、体制、组织等因素,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攻克这些难题。衡量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实践工作有导向作用,目前常见的把净进口依存度、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定价权或话语权等作为农业强国衡量指标的主张,既缺乏理论逻辑支持,也缺乏实证支持。当前亟须做好三项学理研究工作:一是明晰农业强国指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处置妥当指标间的边界和逻辑关系,三是客观合理地选择具体指标。


关键词: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衡量指标  竞争力  效率


Vol.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实基础与实现路径

张红宇  周二翠


摘要:本文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现路径,剖析需要关注的四方面问题。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基础。从全球经验和现实实践看,需要同步推进城乡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并联式”发展。聚焦“宜业”,要夯实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确保粮食安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富民产业,深挖数字经济和旅游休闲产业潜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宜居”,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推进乡村建设,发挥乡村规划的引领性作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和美”,要以优秀乡村文化为魂,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乡村发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现代化


Vol.4


数字经济能否缓解农民工相对贫困

——基于城市规模视角

李梦娜  周云波  王梓印


摘要:本文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与相关宏观经济数据,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城市规模视角下数字经济规模对农民工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下,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扩大会显著减缓农民工相对贫困。一方面,借助城市规模集聚效应,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扩大能有效提升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发挥减贫效应;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在通过促进农民工非工资收入增长,发挥减贫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数字鸿沟。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红利更有助于缓解大城市拥有初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和高数字素养农民工的相对贫困,并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数字鸿沟。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各地区应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就业创业“孵化器”作用,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还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农民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互联网技能和数字经济素养。


关键词:数字经济  城市规模  农民工相对贫困


Vol.5


乡村宽带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迁移

乔  雪  袁璐璐  罗楚亮


摘要:为考察乡村宽带建设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本文建立劳动力迁移模型并借助“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2013年和201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宽带建设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该作用在迁移成本较低、期望迁移工资较高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在迁移模式上,省内跨市迁移明显增加,人们更多地向省会迁移。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宽带建设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搜寻模式,缩短了他们的工作搜寻时间;在上网设施上,农村劳动力更多地使用手机来获取信息。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宽带建设通过放松地理距离对信息流动和获取的局限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迁移。


关键词:乡村宽带建设  信息摩擦  农村劳动力  迁移


Vol.6


农民工过度劳动行为的同群效应研究

刘  涛  秦志龙  伍骏骞


摘要:基于劳动者的群体决策特征探讨农民工过度劳动问题,可以为缓解过度劳动创设有效政策干预提供参考。本文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同群效应角度研究农民工过度劳动行为的群体特征和作用机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发现,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同区县农民工过度劳动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工个体过度劳动的概率显著增加0.73个百分点。机制分析发现,同群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社会模仿以及形成的收入渴求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男性且低学历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行为具有更强的导向效应。本文研究证实了过度劳动行为决策的群体性特征,利用同群效应可以实现劳动力市场治理效果的延展性。


关键词:同群效应  过度劳动  农民工  信息传递


Vol.7


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吗

——来自黄河流域地级市的证据

王  菲  孙淑惠  刘天军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法和E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厘清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呈显著的正U型非线性影响,且当前黄河流域大部分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跨越促进农业绿色集约化发展的拐点,对这一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缓解农业资源错配三重非线性机制赋能农业绿色集约化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仅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对农业绿色集约化有显著的正U型影响,对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在高水平的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地级市的农业绿色集约化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且以长期效应为主。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  绿色集约化  空间溢出效应


Vol.8


如何在农产品众筹中“以劣取信”

——基于承诺可信视角的案例分析

胡  蝶  王容宽


摘要:农产品众筹对于缓解农业经营者的资金约束和促进农产品市场供需对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存在个人机会主义、过程管控失责和隐藏产地环境不利信息等风险,发起人所作出的农产品回报承诺面临着严重的承诺不可信问题。以往研究聚焦于识别增强承诺可信度的优势因素以及倡导“以优取信”,但较少探讨发起人是如何在农产品众筹中实现“以劣取信”的。本研究从承诺可信视角切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构建农产品众筹“以劣取信”的“客观劣势→选择限制→必然状态→积极预期→承诺可信”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劣势在产品承诺中具有自我选择限制功能,“以劣取信”的实质是主动呈现自我选择限制以增强履诺行动可信。个人劣势、项目劣势以及区位劣势对发起人、项目和产地分别产生生活限制、运营限制和发展限制,并迫使其分别处于产品嵌入、投入依赖和生态保存三种必然状态。关注者根据必然状态预期“发起人会主观努力”“运营过程是可靠的”“产地环境是优质的”,进而认为农产品回报承诺是可信的。本研究识别了产品嵌入、投入依赖和生态保存三种重要的效应以及多条具体路径,能为“以劣取信”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框架以及丰富的策略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众筹  劣势者  自我选择限制  可信承诺


Vol.9


线上社会网络对农村网商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与证据

李  艳  陈卫平


摘要:本文从网络规模、联结强度、网络异质性和网络达高性四个维度构建综合指标表征线上社会网络,基于2021年5省380家农村网商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线上社会网络对农村网商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线上社会网络显著提升农村网商经营绩效。从线上社会网络各维度看,网络规模和网络达高性对农村网商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联结强度和网络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其次,线上社会网络可以通过促进信息资源获取、提高影响力和增强用户黏性来提升农村网商经营绩效。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负责人为女性、开设直播、位于东部地区、供应链质量高的农村网商,其线上社会网络对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线上社会网络  网商  经营绩效  农村电子商务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简称“两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权威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重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学术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A类期刊T1)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等。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主要刊发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经济学、管理学优质论文,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其他领域为实践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观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刊文涵盖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相关领域。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农村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4.046,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4,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之后;《中国农村观察》复合影响因子为8.83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5.972,在488种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九。


两刊在世界期刊中也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2.75,在全球37种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三,排在Food Polic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之后;《中国农村观察》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同时,两刊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两刊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两刊网站(http://crecrs.ajcass.org/)可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阅读所发论文的精华版,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投稿和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