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生活感悟

做一个坏的蛋

y 躺在雨里的人 2023-07-08


做一个坏的蛋

就让他们说去吧




我记得在很久之前,一个追求者问我:

“你以后想做什么”

“想流浪”

“你醒醒吧,都多大人了怎么还不现实,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这才是应该走的路”


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


人生

好没趣啊

这样一眼就看的到头的生活

还不如

早点死了算了


我曾这样想

无数次





2021年的某一天

我开始听一档名叫《宇宙乘客》的播客

了解女性权利了解人生的可能性


铁和链的事件开始发酵


在某一个走回宿舍的晚上

我心想

好绝望

好想逃啊



2022年1月14日

我做出了“不婚不育”的决定

当时的心情很复杂

但这种复杂一瞬间就过去了

转而来之的是

人生就好像是一道延长的光束在我脑海中展现

它变得看不到终点


并充满了可能性



2022年1月30日下午1:13

我给朋友打去电话

“我决定要逃了”

“但我很害怕”

眼泪在打转

不是矫情

我只是一个从来没有过野心,信息闭塞,不够勇敢的普通人

我以为出国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而我之前


连梦都不敢做



2022年7月24日下午2:09

我从中国广州来到了新西兰奥克兰


我依旧记得下了飞机之后的那个场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身材面貌的人来来往往。


我心想:真好,女性的标准不再是白幼瘦。

           真好,那个姐姐应该可以一拳把亚蝻打爆吧。

           真好,没有男性凝视。


深吸一口气,好开心啊。

或许这就是自由吧


一个属于我的房间



从去年七月到现在,我一共换过四份工作:洗碗工,后厨,不同服装店的销售。


我没有像其他WHV一样,进厂或者是环游整个新西兰,而是一直呆在了奥克兰。对于我来说,我的目标很明确,不是体验一年就又回去,而是以移民为目标。再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我没钱。


有时候人生就是很好笑,我打工半年省吃俭用存了8000刀,可我的朋友一来就买了辆8000刀的车。她带了二十多万人民币来新西兰,我带了两万,一万是奖学金,还有一万是借的朋友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可以出国。


但比起其他那些从早到黑都在打工的WHV,我又并没有那么努力,很佩服他们,但我做不到,一周47.5h是我目前一周的打工时长。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华人的咖啡店里做all rounder,点单,收盘子,洗碗,拖地,扫厕所,倒垃圾,准备食材,打饮料,什么都要干。


老板是个男的,看不得你闲下来一秒钟,很大一个店,但只有三个人,我每天都是累到下班只想躺着什么都不干。

华人很不好,中国人只骗中国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他们给现金,不打税,training期间不给工钱。

我问他为什么training不给我钱

他说“因为你什么都不会,我还要腾出我的时间来教你,说实话,你应该给我钱”


怎么这么坏啊


因为英语不好,很自卑,所以我也不敢多反驳。

就任人宰割了

但当时还是坚持了一个月的原因是因为顾客们都很好


他们每次吃完东西都会帮我把盘子杯子垒好,用过的纸巾都和盘子碗放一堆;见面会打招呼,走的时候会跟你说谢谢;排队不插队,等候不催人,我是新手没人骂我没人嫌弃我听不懂没人嫌弃我慢不耐烦;大家聊天吃东西看报纸看书,很少人陷在手机里。



我依旧记得有一个顾客我很喜欢,她已经七八十岁了,我去的时候她刚刚环游世界回来,一个人住在蘑菇山上,每天早上九点多准时开着她的复古跑车来吃蓝莓玛芬,喝一杯ameicano,玩报纸上的填字游戏。每天都来,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会给我们打电话说对不起,我今天来不了了。


走的时候我给她和同事都送了手工礼物,除了我老板。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个新开的寿司店,老板是一对夫妻,男老板很胖很油,很像一头猪,女老板很瘦很小,很笑面虎。我应聘的是包寿司,但却安排我做后厨,切菜备料和做饭,我连切鸡都不会。

我在其他平台分享这段经历时,有人抨击道我什么不会就应该学,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不应该不满。

闭嘴吧,管好你自己。


在这个店我只呆了一周,多一天都受不了了。蝻性只用下体思考,还需要解释什么吗?

正是因为这两份工作,我发誓我坚决要找一个洋人店的工作,再也不给华人打工,坚决。


于是我做到了。


第三份工作是QUEEN STREET一个服装里做销售,老板是一个法国女性,直到现在我还在她店里兼职。在她店里的这半年里,我建立了自信,懂得了什么叫被人尊重,有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很喜欢这个店,老板和同事都是女性,客人大多是游客。


店在奥克兰的中心QUEENSTREET,这里有很多疯子,流浪汉,普通人,我们一起共生。





我每次像我朋友介绍这个店时,我都会把它形容为:


一个剧场里的邮局

一个世界的中转站。


一个剧场里的邮局


每天街上都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人在和鸽子起舞,有人卧在银行门口吸大m,有人在街角睡觉,有人在弹琴,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吼叫,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喝咖啡,有人在晒太阳,有人在吃汉堡,有人在哭,有人在笑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啦啦啦啦啦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fuckkkkkkkkkkk”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滴滴滴滴滴滴滴”

“哗啦啦啦啦啦”

“嘭!”



我在店里

外面

好像是一台不完全的戏剧演出

这不是店里

是最安静的观众席



一个世界的中转站


因为店里的产品是新西兰独有的毛织品,再加上地理位置是奥克兰的中心,所以来的人大多是游客。没接触销售之前,我对销售的印象就是中国屈臣氏里跟着你的柜姐,是石牌街上跟着你走五百米硬要把免费口罩揣着给你的猥琐男,是一进店就齐喊“欢迎光临”的销售队伍。

我没想到

原来

销售可以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每次有客人来,不管是哪个国家,什么信仰,我们老板都能和他们聊上一两个小时。刚开始我的反应就是,哇,她怎么可以跟一个陌生人讲这么多,她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但是我只知道中国不同的省份在发生什么对国际的印象就是七点新闻联播,在25分钟的歌颂祖国美好,大好河山的最后五分钟国际各国的惨淡。外国人都坏,尤其是米国。


可现在

我对我曾有的认知和信息都推翻了,并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真的吗


你在骗人



每天早上老板都会跟我说早安,问候我;每天下班她都会对我说谢谢你今天的工作,你很棒。我每次犯错都很小心很紧张,她都会说,放轻松,没关系的,大家都会犯错,我们再学一遍。


我觉得我英语不好,时常为听不懂说错话道歉,但她总是会鼓励表扬我,说没关系,这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你真的很棒,说的很好了,慢慢学不要紧。



我从来没有让自己松懈过,白天上班,晚上学英语,看书看英语字幕电影背单词,学习让我很有安全感。在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我开始变得自信,勇敢,就算说错了也不怕,大胆问,大胆说,很多客人都夸我说的真的很棒,也夸我很有礼貌,很开心能和我交流。


我的世界观开始打开,开始关注世界在发生什么,各个国家也不再是遥不可及,分散的个体,它变的像是省份一样的存在,我可以随时抵达。而我们这个店,就像是邮局,一个世界的中转站一样。我们的商品像是一封封信,顾客们像是邮差,他们将信带到世界各地。


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的邮差大多粗鲁,喜欢台湾日本的邮差,香港的也还行,美国的邮差很健谈,西班牙的邮差很热情,欧洲的邮差有点高冷。


观众席也在上演着世界。



第四份工作是一个服装店的manager in training,因为我相信我自己,不再羞于谈钱,通过出色的面试我成功争取到了较高工资的职位。


对于这份工作没太多好讲的,挣钱而已。







先讲到这里

未完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