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勇:教师应是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李香玉 刘燕 光明社教育家 2024-04-16

“教师的初心,应该在三尺讲台、一方教室,教书育人就是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曹勇内心对教育事业的遵循。从教34载,担任校长30年,他从未离开教学一线,累计授课近万节,始终用行动践行教育初心,用担当书写教育使命,用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诠释着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意义。面对中国好校长、辽宁省骨干校长、沈阳市政府授予的“教育专家”等荣誉,他淡然一笑,仍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乡野间横跨蒲河的两个校区,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书写不凡,做有情怀的教师,行有温度的教育。

曹勇,沈阳市辽中区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师生共同学习笔迹”教学模式首倡者和实践者,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骨干校长,沈阳市教育专家。
曹勇是一位富有文学情怀和教育理想的教育工作者。他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笔名甬力、潮涌,著有诗歌集《雨季黄昏》《情有独钟》《燃烧的食指》、小说集《残垣》《月色之琴》、散文集《遥远的风铃》《落雨无声》等,组诗《病痛北方以北的冬天》还曾获“黄河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作品中,字里行间倾注着他对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学深情的凝视与思考,有一种原生态的“性灵之美”。他倡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的儿童观,将学生的习作与自己的文章结集成册,取名《茨榆花开》,还在《文学少年》开设专栏,组织了“摆渡蒲河”“悦读人生”等主题沙龙,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人文精神得到淬炼。在第39个教师节之际,曹勇写下这样一首充满“师情”与“师意”的小诗——
 

温暖灯盏照耀

曹 勇

深邃的烛照

是黑夜里的眼睛

绽放弥足珍贵的微笑


月光领悟你脊背的执着

星斗体会你目光的深奥

你是烛光里温暖的灯盏照耀

你是岁月里蓬勃的大爱心跳

为学子的收获悄然微笑

为琐屑的进步扬起嘴角

也为学子的失误蹙紧眉梢


没有甜润的嗓音

但你指尖到发梢

都是春天到来的歌谣

灯盏下

星光普照

守候枝繁叶茂的春潮




立足三尺讲台
谋篇“课改”大文章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曹勇深知:一所学校要取得长久性发展,校长只具备管理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工作在一线,立足讲台,深耕课堂,因为,了解才懂得需要。早在2010年,针对课堂大部分时间仍是教师讲授为主的普遍现象,他深入研究、反复打磨,创新推出了“师生共同学习笔迹”高效教学模式。与以往被动、单一、机械式的抄写学习笔记相比,这一模式更注重师生个体的主动性、学习目标的导向性、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和学习环节的实效性。
笑声掌声奏响课堂主旋律。曹勇提出,教师应是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他总是尽心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机会,让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和谐,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日渐高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助,提升了学生“动脑、动口、动笔”的参与积极性。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芷涵同学自从当上副组长,从完成作业的收发管理到组织组员积极投入自主合作学习,不仅组织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师生共同学习笔迹”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琅琅的读书声中,更平添了笑声和掌声……

同心同行打造教育凝聚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师生共同学习笔迹”同频共进,工作滞后、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了,教师们凝心聚力,创新话语方式,坚持教学深度、考试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课堂经营成水丰草美的“牧场”。曹勇还提出“师生课间亲情十分钟”,既解答了学生的学习疑惑,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教师们主动借鉴彼此的教学经验,做到能力与知识互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研讨、共同解决。“笔迹”使教师的心态发生积极转变,更加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科任教师通过“专家会诊”把脉学生的学习动态,班主任教师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使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沉静灵动绘就教学主色调。“师生共同学习笔迹”的施行,使学校教学研讨蔚然成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曹勇强调:“课堂不是教堂,而应成为讲堂;课堂不仅是讲堂,更应成为学堂;课堂又不仅是学堂,最终应成为知识的殿堂。”学生课堂上全神贯注,课间时生龙活虎,活动中体验快乐,生活里儒雅有度,以“敬”的底色,沉“静”课堂,培养“竞”的能力,怀揣“镜”的反思,拥有“净”的心灵。“笔迹”打通了教学脉络,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更加融洽,让学校师生沐浴在幸福教育之中,在动中学、静中乐,以爱育爱。
构建生态课堂
共谱“教·学”大乐章
只有走进课堂,才能知道课堂里发生了什么,那里最能感受教育教学的心跳。因此,无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课,曹勇都会认真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与教师的一言一行。他发现,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参与度很低,变成课堂上的“无业游民”……针对课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曹勇为大力推进“师生共同学习笔迹”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创新性地提出教学管理“十二个三”、课堂学习“十二个三”等要求,为学生营造有温度、有吸引力的课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的舞台。曹勇指出:“课堂上,教师应从讲解者、示范者向合作者过渡,学习过程应从信息传递、模仿向探索与观察过渡,学生应从记忆者、复训者向思考者过渡,学生素养应从资料拥有、技巧形成向创造迸发过渡。”面对新教师,他总是耐心指导:“教学要有教法、有学法、有活法。”教师教学要力求构建故事,渐进推动,梯次呈现;学生学习要有方法指导、个性化辅导;教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力求学以致用,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生活的强者。曹勇还强调,课堂教学要突出“三讲授”,教师讲授重点、难点、考点,每节课讲授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要留下一半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质疑、去思悟、去练习。学校教师孟佳培养“小先生”的做法得到了曹勇的肯定和表扬,“教学中有自学、对学和组学三种形式,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思考、讨论、展示,通过生生互动,搭建学习进步、精神成长的‘天梯’。”

学生学习:课堂是思维的流动,更是情感的升华。“学生要留有课堂学习思考的痕迹、展示的痕迹,更要有练笔的痕迹。”学校刘老师介绍说,这是曹勇反复要求的学生学习“三留痕”规范。针对一些乡村学生胆小怯懦的性格,曹勇提出了“三展示”的要求:站姿端正、声音洪亮、彬彬有礼,即说普通话,吐字清晰,语速适当;如需加手势,可将左手或右手五指并拢举起示意,切不可用单指指向老师或同学。他常教导学生:“尊重是学习的前提,课堂学习要做到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的尊重,适当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表达赞美。在课堂学习中,要做到教学相长,与同学互助合作,达成共识,更要在课堂上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强化,尽力将长处发挥到极致。”针对一些乡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倾听习惯以及发言缺乏思考的现状,曹勇提出了“三思考”的要求:专注倾听、切合主题、合作分享,即学生听课要紧跟师生教与学的内容、节奏,消化理解,提炼升华,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习是一种打造,我们应提倡沉浸式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从‘是何、为何’向‘如何、若何’转变。”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学生的潜能无限,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其生命力就会被激活,潜能就有了喷涌的可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学习笔迹”这一模式逐渐发展成熟,并在沈阳市多所学校推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伯玲、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景敏等专家学者对该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称曹勇是“经营课堂草原的牧者”。
笃定减负提质
攻克“作例”大课题
作业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当今教师的教学新基本功。为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曹勇深入课堂,并结合“双减”推出了学生作业管理“十二个三” 的要求。
作业设计有了一个“清晰坐标”。针对一些有关作业的舆情,曹勇及时提出了“三不许”:不许留惩罚性和重复性作业,不许在群中留让家长完成的作业,不许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同时提出批改作业的“三倡议”:全批全改,面批面改,试卷不过夜。为了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他提出作业要有“三形式”:痕迹作业(书面)、无字作业(读新闻、报纸等)、修身作业(实践、劳动、健身等)。对于充满童趣和多元化挑战的作业,家长们更是交口称赞,作业不再是孩子的阴影,辅导作业不再是家长的“噩梦”。
作业设计有了一个“思考维度”。“作业管理是关系学生学习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关键引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通过系统建构,才能从质和量上对作业进行整体把控。”曹勇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次布置作业都要做到深思熟虑,确保“作业量上有度、作业管理上有质、作业批改上有效”,既要考虑教材与作业类型契合,也要斟酌即时学习与预习拓展的比重,还要思考小组合作与荣誉共享的作业。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他还提出“三簿本”:作业笔记本、作业批改本、学生错题本,引导学生灵活综合使用,切实提升学习效率。

作业设计有了一个“梦想远方”。在曹勇的引领下,集团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作业管理要做到“三个结合”:作业管理工作要与聚焦课堂、“师生共同学习笔迹”教学模式相结合;要与教法、学法指导,提升学习能力相结合;要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精神品质相结合。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曹勇依托“沈阳市名优校长工作坊”,将“师生共同学习笔迹”高效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教学管理、作业管理三个“十二个三”辐射到工作坊所有成员校,他希望与大家携手共赴更加美好的教育愿景。
曹勇热爱文艺,心怀热爱,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红色,饱含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黄色,代表经由反思走向成熟的课堂;蓝色,是他为学生自由飞翔撑起的一片明净天空。他用红、黄、蓝三原色,绘制着自己心中理想教育的模样。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9月刊第2期
作者 | 李香玉 刘燕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教育家》2023年征稿启事

这份被校长、老师们盛赞的“学习资料”,学校必备!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