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花 250 元买了 2 台百元耳机,发现「平替消费」也很香

少数派 2024-01-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沿奇思 Author 桌沿Joey

编注: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的优质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本文不含广性质,请放心阅读。文中所涉及的品牌与产品相关内容,为作者个人分享,不代表数派立场与观点请谨慎甄别。

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自己在网上买过一双 New Balance 的运动鞋。

对于年幼无知的我而言,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分辨真假货,只是感觉好像这个牌子挺出名的。直到我穿到学校,在某位同学惊奇又略带嘲讽的笑声中,我才发现原来鞋侧巨大的「N」标是镜像的,并不是正版的标志。

后来那双鞋,再没有穿过几次,就放在家里积灰了。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没有什么比同学轻视的眼光更让人刺痛和不快的回忆了。

这是发生在许久以前的一件小事,却承载了我有关「正版与盗版」的记忆。自此,我意识到:我宁愿买平替,也不愿意买盗版

  • 同样的价格,我愿意买鸿星尔克、特步等国产运动鞋,也不愿意买一双盗版的 Nike 或三叶草。
  • 同样的价格,我愿意买小米、OPPO、VIVO 等国产品牌的耳机,也不愿意买一个华强北高仿的苹果耳机。
  • 同样的价格,我愿意使用 WPS,也不愿意使用破解版的 Office。

仔细想想,如果愿意使用平替产品,那么只需要花高端产品价格的 20%,基本就能达到高端产品 80% 的品质,尤其在制造业、物流业高度发达的我国。——又是一例鲜活的二八原则

况且,随着品牌意识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平替的品牌越来越多,质量也在越来越好。

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所谓的高端品牌或高端产品,给人们带来的「高端感」往往源自于品牌营销。比如,当你询问周边朋友有关「不入耳式耳机」,第一个被推荐的大概率会是 Shokz 韶音,这便是营销的力量。

但是,品牌方在营销上砸的每一笔重金,都会以提高售价的方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我们不止在享受这种「我用的产品很高端」的体验,也在为这种感觉掏出真金白银。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这句俗语话糙理不糙。所以购物的时候,完备的售后服务、他人的购物评价、到货后7天内的充分使用、如果不满意要及时退款,这些都很重要。

(声明:本文作者未收到任何品牌的推广费。考虑到本文耳机的价格,我觉得品牌可能也没有钱来推广。这纯粹是我自己的一次购物和心路历程分享,如果你能有所收获,那就太好了)

购物之前,先了解自己的需求

在这次购买非入耳式耳机之前,我经历的思考分享如下:

我的需求痛点是什么?

我很喜欢降噪耳机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以及中午午睡戴上后,同事窸窸窣窣的走动声、隐隐约约的讲话声、起起伏伏的呼噜声都退之千里以外的静谧感。

但是,耳塞式耳机戴一会儿耳朵就会感到万分辛苦,戴久了也容易产生耳道发炎或听力下降等潜在隐患。头戴式耳机虽然不会侵略耳道,但对戴眼镜人士极不友好,重重压迫着可怜的眼镜腿儿,并因此压得耳根生疼。

梳理清楚后,我最重要的需求便是「不入耳」。不入耳式耳机下还有细分骨传导、空气传导等区别,于我而言都无所谓。

我想要的使用体验(外观、充电、收纳等)

目前最广为人知的骨传导耳机,在脑阔后方有一条被我戏称为「斩骨刀」的线材,无论是佩戴体验和外观,还是收纳和充电方式,我都喜欢不起来。况且,我有「只戴一侧耳机」的需求,而这样的造型意味着我每次佩戴都必须双耳佩戴。

因此,我更想要一个在使用体验接近 AirPods 的耳机——收纳和携带方便,充电最好有充电盒,佩戴起来双耳分离。

我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

我本来第一个考虑的也是久负盛名的 Shokz 韶音,但是价格实在是让我望而却步。

在购物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矛盾点:我发现其实很难确定自己的预算区间。因为更贵的价格,我其实也能支付得起。因此,我只能确定「0~我无法接受的价格」,作为一个粗略的预算参考。

我检索了海鲜市场(闲鱼)上二手韶音耳机 OpenFit T910 款的价格,最便宜也要 800 元左右。那么我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便大致为「0~800」。

如何发现平替产品

我在小红书、即刻检索了几个关键词「韶音」「骨传导」「不入耳」,在几条动态的评论区发现了有人提到了「西圣 Olite」和「戴灵 OS2」,我便去检索了这两款耳机,然后被价格之低廉实惠给震惊到。

这里分享我对网上笔记和动态的检索经验:

  • 我不喜欢也不相信小红书博主经常使用的各种榜单模板。原因很简单:认知压力太大了。如果我们想买某样东西,比如剃须刀、耳机、护肤用品等,却一下子要面对几十种不同型号、不同品牌、不同价位、各有差异的产品,这不合理也不现实。
  • 多查看评论区,以及评论的评论。很多笔记或动态都是有推广的,但评论区却可能暴露用户的真实体验。不过,似乎也会有商家在评论区以评论的形式打广告,所以刷一下评论的评论也很有用。
  • 交叉验证。多看几条笔记,如果真的有好几个人推荐某个产品,便可以去购物平台搜索一下该产品。

大胆购买,小心使用。感谢国家和各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们可以在 7 天内无理由退货不满意的产品。如果真的不喜欢,请及时提交退款申请。避免无法退款后,产品在家里积灰。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请做一名有素质的良好公民,合理使用退货条款。如果拆封的时候便有「我可能要退货」的心思,那所有包装盒、内容物、赠品都要完整保留,产品使用过程也请注意避免磕碰、脏污。毕竟,这不仅是为商家重新包装出售提供便利,也有助于自己的退货申请顺利通过。

无论如何,还是要注意听力健康。无论耳机或音响设备如何,我们都还是应该让耳朵得到恰当休息,注意用耳疲劳。

优点

恰逢双十一,我最终购入的价格是两个 250 元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实惠了。本想考虑退货或赠送朋友一个,但最后在我的热情推销下,成功兜售给同事一个。

充电盒表面为布艺材质,很舒服。直接从源头解决了「给配件买配件」的麻烦,不用再单独为耳机充电盒购买保护套了。

手感很舒适,而且保护性很强。而且拉链自带一个小吊环,方便挂在包上或手持。

采用了 USB-C 口充电。考虑到目前还有不少电子产品(如手持风扇、某些品牌的耳机)仍使用 micro-USB 接口,我认为使用 USB-C 口真的算是一个优点。

耳机交互功能很多,使用体验很简洁。

由于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使用 AirPods Pro,所以我只横向比较这两款耳机的手势交互。

AirPods Pro 的耳机交互功能不算丰富。设置里仅提供「轻点一下」「长按」两种操作,而且可供自定义选择的功能也很有限。

这款耳机自带的交互方式还挺多,虽然不可以自定义,但可玩性还是比 AirPods Pro 更好的:

  • 轻点左耳,音量 -1;轻点右耳,音量 +1。而且如果连接 iPhone,此处的音量控制类似于侧边音量按键的 -1、+1。
  • 长按左耳,上一首;长按右耳,下一首。
  • 双击左耳或右耳,暂停。
  • 长按关机。

呼吸灯的设计不错。耳机本体和充电盒都带有呼吸灯,会根据剩余电流显示橙色或白色。橙色为充电中或一目了然。

蓝牙连接速度快且稳定。将耳机从耳机盒中拿出来后,听到「开机」提示音后,基本上立刻就能听到「已连接」的提示音。日常使用也没有发生过断连或卡顿的情况。

续航不错。 我没有进行过续航测试,但是中度使用近一个月,中间仅充满电 1 次,目前尚未遇到过没电的情况。官方宣传的搭配充电仓有 54 小时续航应该还是可以相信的。

挂耳不掉。我佩戴它健身时,未发生掉落的情况。但是,它也不是紧紧贴合耳朵,而是略松弛地挂在耳朵上。在我做卧推的时候,因为平躺的关系耳机会进入似掉不掉、令人担忧的状态,但依然能够挂住。

我自己在家也试过剧烈摇头晃脑的测试,竟然也不会掉落。因为我个人不喜欢跑步,因此没有做相关的测试。

不会影响眼镜佩戴。无论是戴上耳机,还是脱下耳机,眼镜腿的位置会处于耳机挂耳部分的下方,都不影响眼镜的佩戴。

不足之处

说实话,在这个价格下,它的缺点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空气传导,而非骨传导。 虽然它的造型很具有迷惑性,但其实它依靠的是悬在耳廓附近的喇叭来播放音乐,并没有贴合在皮肤之上。

音质过得去,但也不必奢求有多好。 由于我一般佩戴它是用来听播客的,所以音质如何于我而言没有太大影响。

当然,百元耳机的音质,真的无法有太高要求。毕竟很多音乐发烧友都说「万元以下听个响」。不过,我必须承认我是「木耳」,对音质并不敏感。不同的音响设备于我而言,除了外观造型,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

地铁等嘈杂环境就别掏出来了。同样是因为空气传导,这意味着它更适合较为安静的场所,比如办公室、家里、咖啡厅。

即便官方宣传有所谓「定向传音技术」和「通话降噪」,但地铁、公交等极为嘈杂的环境,耳机传来的声音依然会与环境音难分伯仲,费劲听歌实在没有必要。

写在最后

可能是遇到喜欢的产品,洋洋洒洒又写了 3000 多字,感谢你看到这里。

本文与耳机本身严格相关的内容或许不算多,我更想表达的是如何不被品牌营销牵着鼻子走的一种理性消费态度。正如《金钱心理学》所说:存钱不需要理由。在基本消费以外,多存钱吧!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85045?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桌沿奇思

责编:Tp

/ 更多热门文章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花 250 元买了 2 台百元耳机,发现「平替消费」也很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