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4岁金庸去世:江湖风云今犹在,人间不见查良镛

周刊作者团 世界华人周刊 2019-08-09


编者按


这是一份特别的专题,因为一个特别的名字,一个悲痛的消息,也是《世界华人周刊》公众号历史上第一次为了一个人而做的专题。


金庸老先生西去消息传来,几乎所有人都惊住了。


因为——


我们从未曾想到,不敢相信,难以接受,这个一手开创了华语武侠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他,启蒙了整整几代人的一代大师,真的就这样离去了。


所以——


我们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寄托哀思。我们特别向周刊的作者和读者们发出了约稿邀请。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专题文章一共有6篇,但主题其实只有一个:金庸。


这里,有人谈他起起伏伏的一生,有海外人士谈金庸在海外的影响,有影视爱好者历数武侠剧中的经典之作,有过来者感慨江湖中的人性,有学者分析金庸武侠创作之路的变与不变,还有50位普通读者的留言。


希望——


所有的朋友们,在这里,留下你的感受。在这个江湖远去之际,我们一起以他为念,假若我们于此夜大醉,仪态失方,还君台莫笑。


老先生曾在书中说: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老先生又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如今——


老先生去了,我们没有烦恼,我们只是想念。


如长夜,如夜海一般,无边无际的想念。


先生千古!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

洞烛幽微,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摇落兮雁南归。”


但有些归去,再无归来。


10月29日,著名主持人李咏猝然离世的消息,让多少人不胜唏嘘,仅一天之隔,一代“武侠宗师”金庸离世的噩耗,又令人无比震惊,怆痛不已。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物,金庸以“武林盟主”之名开创的一个刀光剑影、侠义恩仇的“江湖”,也必将随着他的离去,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响。



01


北宋词人柳永,大家都耳熟能详他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的词风行天下, 于是便留下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千古美谈。


金庸呢,毫不夸张地讲,凡有华人的地方,便有他武侠小说的“萍踪侠影”。从他的作品中,女子见柔情,男儿看恩仇,少年慕侠义,老者叹高节。



有人评价“中国文学史上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的人生。”



02


大写意的人生,也许从初始,便能觅到端倪。


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金庸呱呱坠地。


双鱼座的男子,向来想象力丰富。用在文学,可天马行空;用于科技,便创意无穷,譬如用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手机,改变了世界的“乔帮主”。


金庸上中学时,做出的一件“奇事”,便是因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而被开除,从嘉兴中学转到衢州。


少时金庸


在衢州中学,他的才情和“狷狂”都未收敛,并开始向大报《东南日报》投稿。金庸的老师惜才若渴,替他取了一个笔名——“查理”。


查理创作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陆续发表,无不显示出他的卓尔不群。


有道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年轻时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外交官,为此,他一心面壁,勤奋攻读,如愿考入了位于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这是国民党培养外交人才的地方。


由于战乱频仍,和出身不好,他的外交官之梦一直未能如愿。


毕业后,金庸投身于新闻工作,以一支如椽之笔,在上海《大公报》任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金庸被派往香港任职《大公报》。



金庸在《大公报》得到的职业规训是:做报纸一定要讲真话,不讲假话,不能骗人,不能欺骗读者。


这几句真经,他一直恪守不渝。


民国时期的大公报


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那时的金庸并非得意之人。


然胸中块垒,总要一吐为快。


1955年2月8日,查良镛首次以“金庸”的笔名在报纸上开始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5年,《书剑恩仇录》首载


从此,一发不可收,这一写就是几十年。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对他作品最经典的概括。



武林风云,争霸天下,豪侠气概,儿女情长。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幻莫测的笔法。


洋洋洒洒,大开大合,雄浑恣肆,蔚为壮观。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语言特色,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到艺术,均作了大胆的创新。



这些作品虽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蕴藉深厚,功力非凡,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臻境。


这些经典之作很多都被拍成影视剧,伴随并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金庸与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金大侠”,也成为了“天下无人不识君”的一代文化巨擘。


金庸与温瑞安(左)


1959年,金庸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他还创办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


同时,作为一名出色的“社评家”,金庸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笔锋犀利,切中时弊,直击要害,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



当年杜甫登高而望,一挥而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金庸以他卓绝于人,流芳百世的成就,当有“一览众山小”之豪情万千。


“金庸的武侠小说给他带来了令所有操笔为生的文人惊艳羡绝的巨大声誉,凭他那十五部气象万千的武侠小说,他无可争议地成为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并把武侠小说这门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几乎是不能超越的绝顶奇峰,制造了汉语文化中又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1989年金庸在明报大厦办公室


亦如他塑造的“ 独孤求败”,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举天之下,无有对手。最后唯有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寂寞难堪!此为独孤求败,更说的是金庸。



03


金庸的小说看似光怪陆离,但细看之下,皆有人性和生活的的痕迹。


不信,诸君请看,越是那种咋咋呼呼的越死的快,用的兵器越怪异的,武功其实都不算太高,最厉害的基本都是用剑或者不用武器。譬如,最开始,觉得《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呼风唤雨,霸气十足,后来才发现武功平平,不过如此。


94版《射雕英雄传》剧照


现实中大概也这样,嚣张跋扈的,往往腹内草莽。与之相反,人群里最沉默的那个人常常是高手。


再比如名门正派经常义正辞严地说,不用讲江湖道义;处于劣势时则曰,你这么做就不怕江湖人士耻笑吗?


对自己有利时,江湖道义放两边了;于己不利时,总是要求别人对自己讲道义。


你看现实中是不是也颇多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双标者”?


一副冠冕堂皇,道貌岸然之人,不无虚伪狡诈,作奸犯科之徒。


2001版《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


还有,名门正派视作的恶人,比如田伯光、鸠摩智这些人,就比好多所谓的名门正派光明磊落得多。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伪善人。


所以,我们在变幻莫测的江湖之外,看到的更是一个纤毫毕现的现实社会。


2017版《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


他仿佛是一个洞烛幽微的智者,将人性的光明与幽暗、纯净与腌臜、真诚与丑恶,现实的简单与复杂、喜怒与哀乐、悲欢与离合,在他的武侠作品中悉数包藏,生动裸裎:


“天地四方为江湖。

世人聪明反糊涂。

名利场上风浪起,

赢到头来却是输。”


正所谓,江湖小天地,人性大世界。


所以,他的“照妖镜”,照君子,映小人,呈侠骨,示佞臣。亦堪世相,见人心。


97版《天龙八部》剧照



04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潜质?金庸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最大的可能性:他不仅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纵横捭阖的企业家,一个审时度势的政治评论家,一个有无穷妙思的编剧和导演,此外,他还是一个侠士,一介书生。


作为侠士,他在书中,一直阐释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作为书生,他胸藏千壑,每天坚持看书6个小时以上,他的私人藏书在香港名类前茅。


此外,倪匡称金庸可能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个致富的知识分子”......


金庸和倪匡(右)


所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在他的身上并不适用:“金庸在人生侠路中成功地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有如神龙百变。他向世人显露的一鳞片甲,就已经看花所有人的眼睛,让人不可逼视。”


更令人称羡的是,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


以才名立世,以行星之光芒耀于苍穹。


1960年,金庸与电影《神雕侠侣》主角合影。左起:谢贤、金庸、南红和梁素琴



05


金庸打开了国人另外一种看世界和面对生活的方式,原来这纷纷扰扰的世间,还有这样惊心动魄的江湖,还有这样气冲霄汉的侠义,还有这样柔肠百转的缱绻。


在《笑傲江湖》中,他借人物之口说: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爱也是痛;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会忘了我,你会海阔天空、云淡风轻;但是我做不到,我只会万箭穿心。”


纸上云烟,也是现实之殇。那个让他爱而不得,万箭穿心的女子就是著名影星夏梦。


金庸和夏梦


1957年,早已在文坛声名鹊起的的金庸,去了长城影业做了一名小编剧。只因当时,夏梦在长城。


金庸的一位密友说:他爱夏梦如痴如醉,但难于在生活中见到夏梦,才想到了“加盟”这个绝招。


但夏梦21岁时,就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林葆诚——结为伉俪。


夏梦与丈夫林葆诚


夏梦对先生一往情深,虽追求者如过江之鲫,她仍坚韧如蒲苇,丝毫不为之所动。


襄王有意,神女无心。


即便如此,金庸仍为她独家制作了电影《绝代佳人》。后来,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


1959年,金庸带着无限的落寞与失意,离开了长城影片公司,去创办他的《明报》,致力于创作他的武侠小说。


《明报》连载的《神雕侠侣》


他的武侠天地波诡云谲,但在以男性为主的阳刚世界里,却寄托着他对夏梦深深的迷恋:《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等,这些玉肌冰骨、绝世出尘的女性身上,都不难看出夏梦的影子。


以你做诗,半字成痴。


纵使江湖血雨腥风,但那些纯良、温婉、娇美的女子,仍是最情意绵绵的着笔。


原因无他,只因她深深地嵌在了他的灵魂里。


三毛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1976年,夏梦移民去了加拿大。


空吟几句声声慢,仍望故人步步远。


失魂落魄的金庸,一连几天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用了加长篇幅做了详细报道。


不仅如此,金庸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为自己永难忘怀的心上人祝福。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有一个阿朱。”


2003版《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与阿朱


夏梦也曾动情地对金庸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尘世中望穿秋水,惟愿来生再续前缘。


金庸一生有两大遗憾:大儿子19岁上吊身亡,另一个就是对女神夏梦可望不及。


人皆道“金大侠”创造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武林梦,但他的现实美梦,前者破碎,后者成空。


三段婚姻,也饱受诟病。


金庸与子女査传侠、査传诗


长情亦多情;深情亦薄情。人性的复杂,他也未能免俗。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我还不明白。”


待他真正了悟时,多少悲欢只当寻常。


于是,以书续命,聊寄此生。


这一生荡气回肠,堪慰人间惆怅客。


1985年,古龙英年早逝;

古龙(左一)和金庸(右二)罕见同框


2009年,梁羽生撒手人寰;

梁羽生


短短的9年之后,金庸与世长辞。


自此,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个雄迈瑰丽,阔达逍遥的世界彻底坍圮。


他曾希望自己的墓志铭这样写: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


他做到了!


金庸曾说:“中国文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如血管中流着的血,永远不分开。”



尽管市面上有太多他的传记,但他并不觉得有人能透彻了解他,并写出一部真实而有趣的传记。


甚至,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立传。


也许睿智如他,也深知,真正的传记,写在人心。



06


“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黄霑当年创作《笑傲江湖》中的《沧海一声笑》,“神曲”终稿时,他拉来徐克和罗大佑一起录了一版。


徐克(左)和黄霑


酒酣耳热,淋漓挥洒。


尽管三人合唱的版本有瑕疵,但黄霑朗声大笑:不录了!这版最好!


如今,金庸拂衣而去:千山我独行,不回了!


在他的书中,写杨过的最后一句话:“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曾经,为了不让朋友败兴,他高歌一曲《你不要走》,来挽留朋友。


但这一回,就此别过,后会无期。


“你看这些白云,

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这一天,也是两年前夏梦去世的日子。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想必大侠,是追随他永远的小龙女,去了




发现中华之美,为华人发声

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