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为何会有如此海量的古代瓷片?

孤屿志 2023-12-30

鱼唇厚且微张、鱼鳍呈飞翔状、鱼尾较大且呈摇摆状,一条活灵活现的飞鱼被绘制在一件古代器皿上。这是一只“南宋青釉褐彩鱼纹瓷洗”,出土于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南宋青釉褐彩鱼纹瓷洗

2021年10月,望江路下穿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初发现散落的少批瓷器碎片,经过文物部门的深度挖掘后,出土了10吨以上的瓷片,预计可修复文物不少于3000件。

这些埋藏在地底下的古代瓷片就像是一块块历史碎片,让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个热火朝天的温州港。




出土近10吨瓷片


温州朔门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大量的漆器、丝绸、瓯窑青瓷等物品从这里销往海外各国。在古港遗址中发现有4处瓷片堆积带,有条带状的,也有坑状的,且年代集中于元代。其中堆层最厚的有1.5米,长度为28米,瓷片数量相当可观。


朔门古港瓷片堆积

这些碎瓷片品种相当丰富,大部分来自龙泉窑,也有本土瓯窑的褐彩绘瓷器,以及湖田窑、建窑、遇林亭窑、义窑、松溪窑、吉州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沙埠窑等瓷窑。从中不仅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瓷器的百花齐放,也验证了温州港曾是联通全国贸易、走向世界的海运大港。

文物专家们发现,这批瓷片没有使用痕迹,猜测有可能是运输、转运途中的损耗品。当时瓷器的海上运输难度大,容易出现瓷器破损的情况。港口可能有专人验货,把有破损的瓷器丢弃在码头附近。

龙泉青瓷

部分瓷器外底有墨书作为标记,如“姓氏+置”“置”“东”“西”“上”“纲”等,出土酒瓶上也有商号名称。在一只宋代瓷碗底部,可以看到“谢六置”三个字。“谢”是姓氏,“置”是置办的意思。在泉州古城西南部的南外宗正司遗址,也曾出土带有“谢置”二字的瓷碗。根据史料记载,南宋初年共有349名皇族迁驻泉州,到1233年时已扩展至2314人。而当时被誉为“天下龙泉”“青瓷之最”的龙泉瓷器备受皇家青睐。或许当年这位“谢六“就是以南宋皇族采购员的身份,到温州进货的。

出土的宋代瓷碗“谢六置”




龙泉青瓷从温州发货


数以吨计的古代瓷器残片中有九成以上来自龙泉窑。为何如此大规模的龙泉青瓷会出现在朔门古港?原因很简单:龙泉制造,温州发货。


龙泉窑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制瓷时间最长的几大瓷窑系之一,生产的龙泉青瓷“胎薄如纸、光润如玉”。宋元时期,龙泉青瓷外销至东南亚和高丽、日本等国,成为中国外销瓷器的“主力军”。


龙泉位于大山深处,陆路交通不方便,且瓷器属于易碎品,走水运更加稳妥。龙泉正好处在瓯江上游,顺江而下至温州,再从温州港出口到世界各地,是龙泉青瓷当时最为便捷的外运方式。为了运输方便,许多龙泉窑厂依照地势建在瓯江两岸。北宋元祐七年(1092),瓯江上游河滩还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处州官民疏浚治理河道险滩,使水运交通得到极大改善。


华盖山上遥望东门永川路浦边码头,可见舟楫纵横的场景。

“控带山海,利兼水陆,东南之沃壤,一郡之巨会。”温州港是天然的海湾良港,为龙泉青瓷的外销提供了有力条件。早在唐代,温州地区逐渐兴起海外贸易,与日本、新罗有了航线相连。南宋绍兴元年(1131),温州设立市舶务,成为沿海对外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而且当时的温州与宁波、泉州的关系密切,外销的龙泉青瓷除温州港直接出航外,有的则是先运往宁波、泉州两地,再运输到海外。“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那时的朔门古港一片繁华。

温州还特别能造船。古时温州“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三国时期就建有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横屿船屯”。宋元时期更是温州造船的辉煌时代,温州官营造船场每年造船额居全国前列。龙泉青瓷乘坐温州船走向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



本土瓯窑盛极一时


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温州港不仅销售龙泉青瓷,本土瓯窑生产的瓷器也十分受欢迎。瓯窑所产缥瓷,其釉色如淡青色的丝帛,是青瓷中的上品。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南宋青釉褐彩鱼纹瓷洗,上面的褐彩也是瓯窑青瓷代表性的装饰风格特点之一。


酒器(瓯窑)

温州古称东瓯,瓯字从瓦,说明这里的先民擅长制造陶瓷。温州瓯窑是我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代名窑之一。早在商周时期,瓯江北岸的永嘉就已生产原始瓷器,到了东汉末年已由原始瓷发展为真正的瓷器。

腰鼓(瓯窑)

东汉的瓯窑窑址分布于瓯江下游北岸永嘉箬隆村后背山、罗溪芦田村殿岭山一带,瓷器大多为青瓷和黑瓷,弦纹、水波纹使用普遍,有的器表满饰弦纹,凹纹处形成绿色积釉圈带,与淡青釉相映生辉。

北宋是瓯窑发展的高峰时期,瓯江、飞云江下游两岸集中了大量的窑址,绵延数里,烟火相望。瓯窑的制瓷历史一直延续到元代,长达 1300 多年。

日本上冈恭补《支那古瓷器手引》一书,在谈及日本镰仓海滨发现大量青瓷标本来源时指出:“昔时盛产青瓷之窑是温州、泉州与安溪,其他亦有小规模之窑。”从今鹿城双桥村西北蓬垅山正和堂窑址出土的水柱、粉盒、灯盏、碗等,与日本宇治市净妙寺遗址出土的青瓷水注、七条唐桥西迹出土的灯盏等相比,在造型、釉色方面都很相似。可见宋元时期温州青瓷曾大量销往日本。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审核 | 婷婷
参考资料:
《一片繁华海上头 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金柏东 金丹霞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天下龙泉的起点》梁岩华
《温州古港遗址,为何出土“海量”的龙泉青瓷?温州与龙泉又有怎样特殊的渊源?》温州三十六坊
《搞清楚了!温州朔门古港挖出来的“谢六”原来是个皇家采购员》温州叮叮当


识别二维码,关注“孤屿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