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乘风破浪激扬“创新力量”,“走进海上风电”线上会议第二期成功举办



6月24日,北京时间15:00-17:00,乘风破浪激扬“创新力量”,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线上活动“走进海上风电”第二期“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之路”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走进海上风电”节目的发起缘由,说明本系列线上活动是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的平行活动,并代表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的几家主办方正式宣布,如果疫情允许,第五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GOWS-5)线下会议将于8月27-28日在山东召开。 


秦海岩宣布GOWS-5将于8月27-28日在山东召开


Henrik Stiesdal 主题演讲


本次会议邀请到全程见证了世界海上风电发展历史的Stiesdal A/S 首席执行官Henrik Stiesdal 先生进行主题演讲,Henrik Stiesdal 将自己数十年的从业经历和研究成果与线上观众和专家进行了分享,讲述了全球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历程。


Henrik Stiesdal主题演讲:海上风电及相关技术趋势


Henrik Stiesdal 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5年,单机容量有望发展到15MW,而到2030年有望发展到20MW,风轮直径达到275米。2030年《巴黎协定》预计的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需要海上风电的更进一步参与



除了电力可再生能源化,供热、交通建筑甚至农林产业,都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在谈及Power to X,包括氢能发展时,他提及绿氢在航空、重型运输、航运等方面可做的事情还很多。海上风电对能源转型的实现,至关重要。 


专题讨论: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及海上风电在绿色制氢等新领域的应用前景


主题演讲之后,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主持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及海上风电在绿色制氢等新领域的应用前景技术论坛。沃旭(Orsted)风能R&D负责人Christina Aabo、国家电投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御海风力发电分公司总经理张文革、中节能(阳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茜、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官,技术总经理康鹏举等嘉宾,共同讨论了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智能化、多样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国际发展情况和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海上风电制氢等话题。


关于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官,技术总经理康鹏举介绍说公司重视大兆瓦机组的研制,着力围绕降低机组造价、提升发电量、提升质量和可靠性这 3 个主要目标发展突破性的先进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模块化的变流器、轻量化叶片等关键系统及部件研究,以及海上整机基础一体化设计。海上机组必须保证可靠性,上海电气在车间可实现完成 90%的测试,构建10MW+的海上风电产品的测试验证平台, 这都将为风电产品设计平台的优化及可靠性验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康鹏举认为,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在各价值链环节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将数据转化为价值,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全感知数字化智联风机,提高产品研发设计效率和质量。康鹏举提及,上海电气新一代的数字化风场产品成果将会分步部署在中国首个大型陆上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基地-乌兰察布大基地项目,并逐步实现海上机组的应用。 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海上平价问题,康鹏举以上海电气为例,认为依靠不断创新轻量化与模块化的技术发展,包括大型轻量化叶片、轻量化发电机、模块化变流器、轻量化传动链等,基于数字孪生的全感知数字化智联风机等,有利于真正实现平价时代对风机成本、可靠性、等效满发小时数等市场需求。海上风电的平价时代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若海上风电从目前补贴电价进入平价状态,那就意味着风电机组成本要下降至少30%,风电场BOP同步下降30%等才可以共同实现平价。上海电气作为主机厂商,一直在不懈努力。


中节能(阳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茜认为,风电机组大型化是一个趋势,特别是海上风电,不受运输制约,单机容量肯定会进一步加速。但从资产稳定运行角度,风机的全生命周期运行稳定更重要。她呼吁主机厂商在做路线图时需更有前瞻性,不要让机组一下线就落后了。她还希望配套产业能有一定的稳定周期,让产业链能消化掉前期投入的成本,以主机供应商为龙头,全产业链最好不要有短板。另外,海上风电施工装备的配套也要协同发展。董茜从开发商角度指出,风机最大不一定是最匹配的,单机效率和运维便利性也需要重点考虑,希望国内企业能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


国家电投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御海风力发电分公司总经理张文革提到,大兆瓦风机推广要有其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要适合风资源,要和投资方一起选择合适的风机,要有好的投资收益率。特别是去国补后,投资方对投资收益率很看重,要考虑大兆瓦风机的可行性,包括和施工装备的配合。如果施工技术跟不上,就会影响风场的投产,大兆瓦风机的技术应用会降低部分造价,但可能会带来建设成本的增长,需要平衡考虑。作为投资方而言,更看重经得住考验和更高可靠性的风电机组,否则维修检检修是个难题,也会造成成本的提升。比如单机越大,停工检修时导致的电量损失也就越多。


关于漂浮式风机的发展


沃旭(Orsted)风能R&D负责人Christina Aabo介绍了沃旭的漂浮式风电发展路线图。预计在2025年和2026年会有更多浮式风电投放市场。她认为,浮式基础的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挑战也很大,而很长时间内,成本可能是最大的挑战。希望有地区能率先进行浮式风电的大规模安装,这将会给全行业提供经验。包括模块化、生产方式、运输等,创新理念,对降低浮式风电成本很重要。另外,在发展路线图、氢能、资本并购等方面的创新也很重要。


上海电气康鹏举认为应结合中国海域大陆架坡度缓的特点来发展漂浮式。他预测中国漂浮式风机规模化工程应用将起步于“十五五”期间。长远来看,通过发展适合于中国独特海域条件的技术,可带动整个漂浮式风机产业链的本土化发展和国际化水准。突破漂浮式风机的应用水深下限,以及中国深远海多强台风的环境都是漂浮式风机研发的挑战。上海电气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包括大功率的漂浮式风机机型、漂浮式基础、系泊技术、动态海缆、漂浮式勘测技术、运维技术等,争取早日全面、系统地解决漂浮式风机工程应用的技术难题与挑战。


关于Power to X


最后,嘉宾深入探讨了Power to X,特别是风电制氢方面的话题,包括绿氢在机场、航运、大型卡车运输等方面的应用等。


沃旭能源Christina Aabo认为:风电制氢发展潜力巨大,来自海上风电的制氢在技术和成本方面有诸多优势。


董茜早期参与了氢能863项目,她介绍了国内海上风电制氢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这是一个跨产业融合的项目。绿氢项目的社会认可度高,但成本也高。风电制氢本是为了解决风电消纳难题,现在发展氢能是能源转型的一种技术路线,未来氢能占终端能源占比至少应该达到10%。海上风电制氢,应该首先关注技术发展,应用和成本等。目前国内还处于构想阶段。希望国内能借鉴丹麦能源岛这样来发展。


康鹏举介绍说,上海电气风电对于智慧能源新兴领域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风电制氢空间很大,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成本较大的一些技术难题。上海电气为国内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提供了发电性能与可靠性较高的风电机组。另外,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是上海电气在“能源互联网+”上的重要实践。8MW风机是核心内容之一,充分利用汕头丰富的风、光自然资源,构建集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为一体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能源系统。另外,上海电气还在积极探索漂浮式机组为核心的移动式智慧能源岛支撑南海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发多类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海上综合能源的智慧应用。


张文革认为,国补退出后,2022年海上风电产业要想继续平稳发展,全行业应该共同找到方法,降低成本,共同推进整个产业发展。包括联合起来通过成片开发来降低成本等。董茜则认为,作为业主,需要更多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降本和增效,要靠以风机研发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增效方面,希望风机能有适合的机型,包括提高运维的可靠性等措施。


本次线上活动,得到上海电气大力支持。CWEA


主题演讲: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之路


专题讨论: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及海上风电在绿色制氢等新领域的应用前景

 

 

 视频录播,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第一期线上活动“疫情下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全球协同发展” 成功召开

点击视频,回看第一期线上活动视频

 



关注我们,每日获取最新最全风能资讯

微博:@风能专委会CWEA
官网:www.cwea.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