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流年丨邓天雄:尚有旧物如老友

邓天雄 新三界 2021-04-24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邓天雄,1953年生于成都。初中未毕业到云南支边八年。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哲学教授。


原题

尚有旧物如老友





作者:邓天雄



 

题记:

我们不舍旧物,

其实是仍在怀念

与之相随的那一段时光。


 
一、勺子

 

1971年购于成都人民商场的知青瓢羹,跟现在的饭碗太不匹配了

 
餐具中,自己购置的、还在用的最早的物件,是一把铝制的大勺子。那是1971年,临出发到云南支边时,在成都人民商场所买。与之配套的那个搪瓷缸子,俗称的知青盅盅,早已尸骨无存。

看到这把勺子,就会想到知青生活。那是一个经常饥肠辘辘,就餐总是风卷残云的时代。一个月42斤的定量根本不够吃。匮乏的日子也会酿出传奇和真情。我曾在分场到新一连的山路上,见到了百花中学的李闷墩。他身背一口大木箱,正呼哧哧地爬坡去分场场部。在他喘息的时刻,问他怎么看起来这么沉,他说箱子里都是木板。原来他是背负了一整块木头在登山!

做得当然吃得,他的食量惊人。听新一连的歪哥说,有一次分场杀猪,李闷墩觉得菜好吃,先是一斤一斤的吞下两斤米饭,第三次去打饭时,食堂的大妈都吓坏了,说闷墩你不要胀死了哈!李闷墩往地下一蹲,说,嬢嬢你看我还跍得下去得嘛。于是顺利地又打了半斤饭,方才心满意足。

我很疑惑他食量这么大,岂不是经常都在度饥荒?歪哥说,他平时也就是吃个半饱,人勤快,经常帮女生做些木工活之类,女生也乐意接济他。想想我们在连队也是这样的啊。女生中虽然有一顿一斤的铁姑娘,但也有一些食量偏小或娇弱一点,粮食定量不分男女,都是42斤,于是有几个15中的女同学就每月接济我们男生若干饭票。那饭票中其实还带着菜金,也不跟我们要。好事一做就是几年,每当想到这,就让我对人性多了一分信心。

回到勺子,它当时是支边知青,特别是男知青的标配。用它吃饭十分给力,半斤饭舀不了几下就都进肚子了。1978年我到川大读书时,还在用它。成家后,吃饭开始用小碗,再用它就显得夸张和滑稽了。它的作用变成了汤匙,将近半个世纪了,它还没有完全下岗,偶尔还会被用上。
 
二、二胡
 

1971年在成都春熙路音体商店购买的红木二胡,16元

 
二胡是我大姐在1971年我到云南支边前给我买的。大姐大我13岁,比较宠我。我惹她生气时她有时会很伤心地说你小时候我还给你颠(把)过尿,你这样气我!

说来我沾她的光真不少。中学时穿的网球鞋、毛呢格子上装,都是大姐帮忙买的。她在建设路百货公司工作,在物资紧俏的年代,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大姐知道我不顾母亲反对,要到云南支边,自己悄悄到派出所把户口下了,她反对也没有用,只好暗自神伤。

中学时我自学二胡,家里没钱不给买,母亲甚至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学习,加上弦乐刚学时难免不发杂音,母亲一怒之下甚至把我借同学李乃东的二胡都摔了。大姐好像知道我的心愿,就说我送你一把琴,你挑比较好的买,到了云南也好有个伴。我那个高兴啊,真是难以言表。待懂乐器的二姐夫回到成都,姐姐姐夫们就陪我到春熙路音乐体育商店,选了一把16元的红木蟒皮二胡。那时二胡一般的多是四五元钱,可知我这把二胡的档次还是可以的。

二营五连宣传队男生

有些爱好是会影响人一生的,拉二胡于我就是。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拉下二胡都会给人爱好文化或有点文化的感觉。我那时在农场表现不算最好的,就因为会拉二胡,被任命为连队宣传队队长。在这之前转业军人、昆明知青、上海知青都当过队长,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宣传队成员以四川知青为主,内中有几个调皮捣蛋的,不大守纪律听安排。我上台后,他们碍于江湖义气,守规矩多了。另一个队长小蓉是拉小提琴的,好学多才,组织女生编了一些歌舞,排了一个话剧。我创作了诗朗诵、对口词、三句半,加上男女生的独唱、小合唱,搞了一台让大家乐呵的节目。不久团部组织汇演,我们宣传队得到了观众和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些连队邀请我们去演出,后来我们甚至演到老乡的寨子里去了。


通过宣传队的表现,连队领导觉得我有点组织能力,还能写点东西。后来让我办板报,当理论小组组长,科研小组组长。再后来就是提干调到实验站当站长。

除了对人生道路的影响外,拉二胡对我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让我在八团结识了一些人杰。1973年,师部组织汇演。团里为了搞好这次汇演从一些连队抽调了个别文艺骨干到团部宣传队充实人员。因为这之前我们宣传队在团部的表演给人留下了较好的印象,所以我们连队去了我和利敏两人。得到通知后我心里有点打鼓,我二胡的水平还不如连队的小蓉、小明两姊妹,都不知到团宣能干什么。但当时渴望见点世面,加上能暂时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还是去了。

二营五连宣传队女生

那段时间的八团团宣,真可谓藏龙卧虎之地。编导是上海女知青徐蘋莉,后来成了著名的剧作家,有《桑树坪记事》等作品;男声独唱演员罗向东,后来在四川省歌舞团担任独唱,国家一级演员;拉二胡的王新琪,人称王二胡,后来被云南省歌舞团看中,来农场商调去担任独奏;三个拉小提琴的,头把王仕陆,到师部汇演时才知道他就是全师拉得最好的,达到了专业水平,他不仅拉琴厉害,而且通文史,会篆刻;二把吴国强,典型的文体才子,小提琴、手风琴、雕塑、篮球、乒乓球都是一沾就会,水平不低;三把王康大,当年拉“新疆之春”有点跟不上节奏,如今成了音乐家,有多部音乐作品问世。

我原来因为读书时感觉轻松,觉得自己还算聪明,跟这些大神相处几天,赶紧收敛自己,规规矩矩地跑龙套。在团宣我还知道了自己在音乐方面先天就有缺陷,一是听力和音准有问题,在乐队排练时有两次被听出弦调得不太准;二是对旋律无感,不能像有些队友那样,听到歌曲就能把谱子还原出来。唯一一次出风头是在写参加调演的心得体会时,被金队长当作范文在全队宣读。这让我感到比起音乐来,多读点诗书对我来说更适合些。

 在杭州买了新二胡,技艺还是没长进


拉二胡还让我意外地结交了一位知音。在分场修水电站时,晚上我在工棚拉琴,有人寻声而来。这人就是歪哥程裕华,新一连百花中学的。摆谈中,知道他也喜欢文学,告别时还借了本《唐诗一百首》给他。此后交往不断,他女儿从小就喜欢我,后来自作主张当了我干女儿。歪哥记忆力惊人,文章幽默优美。我刚开始在QQ日志上发表习作时,他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的写作提高帮助很大。

中年因为忙,且担心影响邻居休息,很少拉琴。现在退休了,又捡了起来。听音符随心所欲地从指尖滑出,爱人应声而和,也是一桩乐事。 
 
三、红椿木床头柜和箱子
 
 

1974年昆明知青彭吉做的床头柜,胡培元转送给我

 
这两样东西都跟昆明知青相关。初到云南,只带了口哥哥给我做的木箱。时间一久,购置了点衣物之类东西,就觉得不够用了。昆知徐平经常跟我一道劳动,友情渐深。他手巧,会木工活,就打算给我做一口红椿木箱子。在我们农场,红椿木是神一样的存在,做家具的首选木料。它虽然没有红木、楠木那样名贵扎实,但它树形通直,颜色和木纹都漂亮,开料和做工都比较容易。做好后,只要用清光漆一上就如同红木家具一般。徐平自己储存了点木料,休息日我俩就把它改成了木板。可惜徐平不久就参军走了,把木板留给了我。是唐班长的老公,我们连队木工活最牛的王木匠帮我做好的。所以,这口箱子,不但承载着昆明知青,还承载着老工人对我的情谊。

而那个红椿木的床头柜,则是昆知小公鸡彭吉的作品。我认识小公鸡,但并不熟稔。柜子是他做给小胡——胡培元的。小胡跟我是小学、中学同班同学,到云南又在一个连队,感情很好。他调到分场砖瓦厂当厂长,那里离营部很近,就跟小公鸡熟悉并交好了。有次到他那里玩,看到这个床头柜,我说做得巴适,好久找人也给我做一个。想不到没隔几天,小胡就把床头柜搬到营部,托我们连队的牛车带给了我。

这两样东西陪伴了我许多年。从五连到分场实验站,再到临沧地委机关。回成都读大学时,我一条竹扁担,一头是床头柜,一头是两口箱子,把它们挑回了成都。在川大读书时床头柜陪伴了我四年。毕业结婚住在水碾河那十年,我在床头柜上面搁了块方形小预制板,铺上桌布,权当电视柜,箱子则放在床下面。

多年后,搬新家换新家具了,新家具颜色格调跟老东西不搭,我就把箱子拿到母亲那里,床头柜则放在了岳母家。母亲走后房子被卖,箱子不知所踪。床头柜现在还在岳母家里。但岳母去年病逝,小胡也去世多年,如今睹物伤情,空留思念。
 
四、涤卡中山装驼毛袄子
 
 

1983年在成都132厂(今成飞公司)宣传部,穿的就是中山装驼毛袄子,它今年刚好40岁 

 
我对旧物的癖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确实节约了一点铜板。意外的是,我自认为日子还过得去,但在成飞公司和财大两个单位,我都吃到了生活补助。

成飞是我毕业后去的第一个单位,结婚时我没有请同事,因为刚到宣传部才一个多月,人都没有多熟悉,就包了一大包糖果花生分发到几个办公室。工厂里的人多热情仗义啊,他们不依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天,部长带队,工会领导和科里的同事都坐车穿城到我水碾河的家里来了。他们给我带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铝锅和孩子用的搪瓷浴盆,那铝锅至今我还用来装米,20斤都装不满。

那时我家里除了电灯泡和手电筒外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写字台也是爱人单位处理的旧东西,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年底,赖科长递给我一张表格,说小邓你填一下吧。我一看是困难补助,就说不用啊,我不算困难户。在宣传部时经常下车间,知道工人中生活拮据的人不少,年底的补助是要争的。可是科长说,我们了解,你在我们宣传部就算困难的了,看你穿的衣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的。

那时冬天我总是穿一件涤卡中山装驼毛袄子,刚回成都读书时大姐给买的。我非常喜欢这衣服,保暖好,面子可以脱洗,为了充分利用,我还到国学巷一个私人裁缝那里照原式样换个颜色又打了件面子。东西是好东西,但改革开放后,羽绒服、防寒服的样式多了,穿中山装的多半是中老年人。我老穿这旧中山装袄子,可能会给人太节约,手头紧的感觉。拗不过科长,在表上写下“生活困难,申请补助20元”。当时月薪53元,一个字两块钱的稿费,还是可以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住成都水碾河,写字台是中行处理的办公桌


第二年调到财大任教,骑一辆爱人哥哥送的28圈半旧自行车,还是穿得朴素随意。一年过去,又到年底,教研室主任康老师把我叫住,说年底工会要搞困难补助,小邓你写个申请吧。我说我不困难,谢谢关心了。康老师很严肃地跟我说,小邓啊,现在不是吃不起饭才叫困难,你是搞哲学的,懂得什么是相对吧?我说实话不大了解教研室其他老师的经济状况,康老师这么一说,我不写,不是有点托大吗?只好遵嘱乖乖地写了申请,拿到了50元。

我把这两次补助都跟我的驼毛袄子联系起来,对它充满了感情。其实我母亲也有件驼毛袄子,是解放前置办的,几十年过去,缎子面子和府绸里子都朽了,里面的驼毛时不时会钻出来。我多次劝她把袄子淘汰了,她总说,这个是驼毛的啊。我说你那头民国的骆驼,都不晓得死了好多年了,就你还把它的毛当宝贝。不幸的是,历史在我这里重演。我的驼毛袄子至今已超过40年了,涤卡已经褪色,衬里也朽了,我还没舍得扔,冬天还在穿它做家务。遗传啊,好像不只是生理基因方面才有。
 
五、旅行三宝
——太空杯、挎包、拉杆箱


我在2000年前后,购置了这三样东西。其后多年,它们伴随着我走了瀚海内外,大江南北。到了它们年老色衰,让喜新不厌旧的我都想换它们下岗休息一下的时候,它们固执地就不烂,就不烂!显现了另类的质价不符。 
 

拿着家乐福买的太空杯坐在巴黎的波寇伯咖啡馆,是不是不违和?

 
太空杯是我在家乐福买的。当时已经流行一阵了,地摊上已经有5元一个的仿制品。我买成40元,标明是航天材料。这杯子够大够实在,上几节课都可以不续水。我们两口子外出可以共用。是不是航天材料我不知道,但质量的确杠杠的。我讲课到激动时会以手势助之,以前有几个杯子不幸被扫下讲台,或粉身碎骨,或龇牙咧嘴。但这杯子重新上台后仍亭亭玉立,一点看不出受了打击和委屈的样子。水密性更是一流,从不用担心丝口没有合好,可以放心地与相机纸巾等在包内共处。

虽说当时买得不便宜,可它给我节约了多少银子啊。旅行基本上不用买饮用水,欧洲游时更是省下了不少咖啡钱。因为患了多年的糖尿病,又不喜欢苦咖啡,所以欧游路上我也以饮茶为主。我甚至把这个杯子带进了世界著名的巴黎波寇伯咖啡馆和花神咖啡馆。带茶杯进咖啡馆说起来有点臊皮丢份的味道,但我确实事出有因,且一行其他人也要买好几杯咖啡,去续水时倒也没有遇到白眼尴尬。

新杯子没用多久连接杯盖的带子就快断裂了


2012年公派去美国马里兰大学交流,同行的都是其他学院的老师。想到杯子里的茶垢不便清洗,有碍观瞻,就换了爱人买的特百惠水杯。新水杯看起来自然漂亮一点,但把我害惨了。很小心的合盖,还是时不时有水渗漏出来,只好在杯子外面又套个塑料袋。回来后太空杯又获得了上岗的机会。

其实在2017年太空杯受伤之前,我还买过好几个杯子。2015年勐撒农场成立60周年大庆,我回农场参加庆典,在段洪文家做客后杯子找不着了。寻找过程中,昆明知青和农场老工人都帮着着急,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只好给他们讲了一番我对这个杯子的感情。实在找不到,就在农场商场里买了一个,可惜它只有好看的皮囊,还是要渗水。还好第二天我居然在车后排的一个布袋里找到了太空杯,它怎样进袋里的,我至今想不明白。

哥伦比亚太空杯,不常用,五年后杯盖断开

还有两个杯子倒是不渗水,可它们都是吃青春饭的,没用多久就残废了。2008年左右在温江人民商场买了个蓝色的杯子,一年多杯子与杯盖的连接部分就开裂,悬吊吊的,只好弃用。2013年小莓一人跟朋友进西藏,嫌太空杯太大,就到奥克莱斯买了个著名运动品牌哥伦比亚的杯子。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五年后杯盖也断开了。

太空杯是2017年我们在武夷山旅游时受伤的。头天小莓失手把它摔在了石阶上,第二天早上小莓在汽车旅馆里,又把装满水的太空杯从电视柜碰到了地板上。毕竟17年了,它老了,经不起这样的摔摆,骨裂后有点渗水了。它以工伤的形式退休,让我有点伤感。尤其在用其他杯子感到不便时,思念油然而生。 

陪伴了我整整20年的双星挎包 虽然姿色不再,它的身体还没有任何毛病
 
双星挎包是1999年在天祥寺街专卖店买的。适逢打折促销,10多块钱。它帆布多层,立地笔挺。这包看起来秀气,实际容量较大,因为它厚。在主层部分我通常放相机、水杯、雨伞、餐巾纸和湿纸巾。有时天热脱下来的衣服还可以塞进去。最外面那层喜欢放钥匙、手机、水果刀、备用的相机电池和存储卡,因为层内另有隔层,不担心手机与它们相互擦刮。然后是主层,再后面那层有1厘米的厚度,我用来放笔记本和笔,有时会带一本休闲的书,旅游门票放这里可以保持品相。这层的内部还有一个拉链内包,非常隐秘,不穿外套时我会把钱包放那里,最后面那层只有包的三分之二高度,我专门用来放药。旅途匆匆,有时会忘事,药品随身携带最是方便放心。

走哪里都带这包,十几年过去,颜色都褪去一层,拉链也毛了。细心的朋友和同事都问过我,为啥对它如此专情?我解释一番后,还有人不信。比如在美国时,同事觉得这包看上去也不大,怀疑是否有那么多功能,遇到要用笔用纸的时候,都向我讨要。看我迅速地拿出来,方才信服。

跟杯子一样,期间我也曾动过换新的念头。不知为什么这样的神包双星不再生产了。曾在人人乐买了一个牛筋包,但它内部设计不合理,用起别扭。特别是放下时,那种软塌塌的面料让包变成了葛优躺。也在牛皮包里搜寻过多次,终因自重过大,价格太高而放弃了。
 
这包太软,不合我意
 
这款军用包,层数比双星还多,自重更轻,缺点是不挺拔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去年,在一个卖仿制军品的小店,见到了一个挎包。除了面料稍软外,其他皆合我意。双星挎包终于可以退休在衣柜里休息了。这军包100元,不知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会不会像它的前任那样,千万里不病不休,与我不离不弃。
 
2000年,40块钱两个包

19年后,看过无数高山大海,它还是这般模样
 
拉杆箱也是2000年在家乐福买的,箱子里还套有一个同色挎包,一共40元。挎包用得比较少,一般是单位团建在成都附近住一两天我才会带它。箱子就不同了,它随我周游世界,美国、欧洲、澳洲,我国周边的韩国、日本、柬埔寨,国内20几个省的省会和名山大川。它是如此的强悍,让我这个当主人的对它充满敬意。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理,没有对比就没有珍爱!在最近20年,我还用过好几个其他拉杆箱,因为我们夫妻外出旅游一般是带两个旅行箱。但其他旅行箱都不过是我人生中的匆匆过客。有一个蓝色的旅行箱,一年后箱顶的拉手就断了,紧接着旁边的拉手也断了。箱子看起来还是崭新的,都不好意思扔,现在用来收捡冬装。另一个红色的箱子,里面压衣物的带子总感觉短了一点,用起来费力,哪像我说的这口箱子,里面的松紧带富有弹性,拉拢扣上就好。所以红色的箱子也用得很少。

这是上海机场的磁悬浮列车,我们从这里出发到欧洲,箱子跟着我们见世面

2012年到美国,带的是这个旅行箱。确实小了点。同行的老师好多买了新秀丽旅行箱,99美元两个,一大一小。我嫌那个大箱子太大,觉得自己年龄快步入老年,以后那箱子装满自己拿不动,放家里占地方,就脱离大部队,自己在纽约奥克莱斯买了个中等大小的旅行箱,48美元。回来后跟家乐福这个箱子搭伴用,结果没多久美国箱子拉杆拉出时经常卡,三年后轮子就坏了一个,到去年有两个角的面料又被磨破了。

更悲催的是2013年单位送我的旅行箱。在我退休的纪念会上,俞书记说,邓老师不差钱,所以我们就不给钱了。邓老师喜欢旅游,我们学院送他一个旅行箱,好陪他走南闯北。这箱子大小还合适,真皮的,梦特娇的牌子。要说缺点,就是自重比较大。因为是纪念品,所以没有舍得马上用。搁了一两年,一用就现原形。2015年4月第一次带它到澳洲,坐了几趟飞机,回成都从托运传送带上拿到它就发现破相了,真皮不耐磨啊。同年10月游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想到自驾没有托运野蛮装卸的问题,又带上了它。才第二次使用啊,拉链头子居然脱落了。据说这箱子1500元,对比我那40元的箱子,我对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第一次用就破相的梦特娇旅行箱,第二次用拉链就出问题了

 
不过跟其他二宝一样,拉杆箱也老了。今年春节回成都,那早已发毛的拉链终于有点拉不动了。这包有灵性啊,就是死,也是到了故乡才咽气。

我自此告别了我的旅行三宝,全部换了新的陪伴。就物尽其用而言,它们的价值不言而喻。我把它们跟其他几件渗透了我的生命和情感的东西放一起,就像怀念老友一样,写了这篇小文作为纪念。  


邓天雄专页

邓天雄:写在父亲的百岁冥寿

邓天雄:我的苦尽甘来的老母亲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与扪心自问

邓天雄:我们寝室的大哥周大汉

邓天雄:再叫一声大哥——忆同窗傅友权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流年记忆

师为公:最后的造型艺术

陈鸿仪:我要读书!我的外号是"书蠹头"

北岛:北京四中那些事

王宗禹: 成都观武斗记马雅:想当年,郭路生和他的朋友们戈小丽:郭路生在杏花村1968年3月郭路生写下《相信未来》于慈江: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何维凌侧写:他有一颗动荡不羁的灵魂
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六八年人你在哪里?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