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弄潮 |《读书》40年,一代人的书生意气与淑世情怀

新三界 2020-08-25

原题

《读书》创刊四十周年

告读者




《读书》编辑部



   《读书》创刊四十周年

告读者


在“文革”中,六千余名文化界高级领导干部、著名作家、翻译家、艺术家、出版家及家属被下放到咸宁“五七”干校。在这个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湖北南部小城,在尚未感受到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的压抑中,老出版人陈翰伯、陈原与范用仍然谈论着他们不灭的梦想: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办一本关于书的杂志!



关于创立《读书生活》(《读书》)杂志,陈翰伯致胡耀邦信


1979年4月,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浪潮中,《读书》杂志应运而生,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读书无禁区》,道出了时代的心声,成为改革开放重要的思想坐标。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年代,《读书》提供的思想营养、文化视野以及人文关怀整整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

《读书》创刊号与《读书无禁区》


这样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其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980年代末,《读书》编辑部部分成员合影,右起:沈昌文、吴彬、杨丽华、赵丽雅、贾宝兰、郝德华


《读书》继承了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团结老中青数代最优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思想启蒙与文化批判方面,带动整个知识界共同参与,并追求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以其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赢得了读书界的青睐。甚至在海外知识界,也有很高的影响力。


1990年代《读书》杂志编辑室。左起:叶彤、贾宝兰、郝德华、吴彬、李学军、汪晖、黄平


从1979年到2019年,《读书》走过的四十载历程,恰恰伴随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许多人说,《读书》的历史,既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这个时期的学术史、思想史,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这样的评价未免过誉,但我们仍想从一本未刊的书中,摘引几段《读书》作者对这本杂志的感情——
 
出国已快三十年了,开始那几年,心理倾斜,老是惦念祖国。我知道那是“乡愁”。……大约十年左右,“祖国”只剩下语言。更具体地说,祖国只剩下两种可闻可感的符号:一是母亲的闽南话;二是《读书》的方块字。——刘再复《〈读书〉,曾是我的祖国》
 
自世界上有编辑部以来,有没有一个编辑部,让人想起来,会用“温暖”这样的感觉去形容?大概很少很少。
在我心里有过一个,那就是《读书》编辑部。——李陀《有过一个温暖的编辑部》


给《读书》供稿,是我给各种杂志投稿历史中最持久的。当然,这得益于这份杂志的历久弥新。几代编辑更迭,几番风格蜕变,《读书》却仍然还是《读书》。它在读书界或者思想界,始终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独特之处在于,无论它的风格内容有怎样的变化,提到国内的大小杂志,多数人总是会先想到它。——孙歌《伴跑〈读书〉》


如果从今天的后见之明意义上界定,我们那一代学子可能在《读书》中见证了中国社会激烈变革的外部历史进程,也同时体验到了新的情感和心理结构渐渐成型与缓慢演变的历程。我把这种对时代情感结构的形塑,看做《读书》更大的历史功勋所在。——吴晓东《〈读书〉与一代人的情感结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读书》服务日


而《读书》的读者朋友,这些年来,也经常在《读者》的微信公号下留言。比如:


很多人会讲述他们与《读书》结缘的故事——

会给我们指正错误、提出建议——



会讲述《读书》与他们成长之间的关系。不知这位年轻的朋友高考是否顺心顺利?



这位读者已经连续两年写下自己全年阅读《读书》的榜单。不知2019年还会有吗?


还有这么多朋友,随手写下的感想,或让我们警醒,或让我们感动——


四十年间,从学富五车的作者到名不见经传的读者,无数人曾经默默给予《读书》杂志以巨大的支持,可以说是风雨相伴,不离不弃。


丁聪为《读书》一百期所绘漫画(1987年)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开卷有益

日本的真正崛起,从清除“爱国贼”开始

掩卷深思,中国人该把日本当做一面镜子

反乌托邦三部曲:焚书年代的奇品

乌合之众:群体癫狂的五大特征

马维:五七干校里的人情冷暖

苗棣:从"夺门之变"到《赤龙》传奇

周大伟:美国高铁建设为什么这么慢?

弗洛伊德30句名言,没有所谓玩笑,

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邹坚峰:我在文革年代的课外阅读

李公明:思想与铭刻合成一种力量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校园回望  浪漫  菁英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师长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