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少年丨贺秉柟:沐浴在北京女十一中的阳光中

贺秉柟 新三界 2020-08-25


作者档案

高中毕业照,摄于1963年
贺秉柟,女,生于1944年6月。1956年~1963年就读于北京女十一中。高中毕业后,因其父的历史问题,政审不合格被大学拒之门外。1965年参加工作,先后当过工人、工会干部、教育干部,教过补习高中语文的老师,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图书馆馆员。退休后写过《昔日北新桥小吃与民俗》《在人艺看话剧》《好狗帅克》《我和时传祥掏大糞》等文。


原题

景大人府
及女十一中补遗

作者:贺秉柟 



 

我于二〇〇六年三月五日在《北京晚报》发表的《马大人府及女十一中》一文,得到了历届校友的反响。同时,也有一位前辈校友指出:文中的马大人府有误,应为清景大人府及清那彦成尚书宅组成,它曾是东城最大的宅第。后由美国人创办的崇慈女中,解放后改为女十一中,1972年改为现在的165中。


此后在63届同学聚会上,师生共同回忆起在校园中度过的美好时光,校园中种种轶事,那楼台、假山、花榭…… 历历在目。如烟如纱,恍然如梦,浮想连翩……尔后,我又到首图、市档案馆,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以做前文的补遗。


如前所述,景大人府由大小二十多个院落组成,且各院相通,曲径通幽;院内亭台,楼阁、假山、游廊、城池一应俱全。走进雕花铁栅栏校门,从进门的小院分别通往校园的三个院落,从西到东依次是礼堂院、海棠院及绣楼院。从中门沿石阶而上穿过垂花门便是有三层院落的四合院,因前二个院的北房前各种植着两棵西府海棠,顾名思义称海棠院。前二个院前文所及无庸赘述。


一、令人回味的生物院



从第二个四合院的北跨院出去后,东边通往操场,西边通往其它院落同时也可达第三个院。此院沒有前两个院大,只有一溜高大的北房,东西宽度与前院相同。西侧有生物教研室,东侧是一个宽大的生物教室,故此院称生物院。实验室的玻璃柜内,摆放着动植物标本,动物标本个个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跃跃欲试,似乎马上就要飞出柜外。八个实验台分两行排列,台上各放置一架高倍显微镜,镜下的各种细菌, 草履虫等蠢蠢欲动,令我瞠目结舌。


实验室门前原有两个大 花池,长满了一些时令花草,但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影响下,植物老师别出心裁把它改成两块小麦实验田。这可忙坏了老师同学,挑水浇灌,又从厕所里掏大粪,晒成粪干,施有机肥,弄得满院飘香的院子臭气熏天,令人掩鼻而过,结果还未到麦收时节,小麦便成片倒伏在地,以失败告终。


二、林立参天的绣楼院



从进门第一个院的东侧门岀去,仿佛来到一个荫翳蔽 日,幽深雅致的古老园林中,园中有古树参天百年白皮松, 古槐及芙蓉树等高大乔木,长在怪石嶙峋的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间。


形态各异的假山上还长满了野生的枸杞,碧绿的枝头上 点缀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实。挺拔苍翠的古树与红绿相间的枸杞,各尽其态,相映成趣,悠闲信步在鹅卵石拼花的小路上,左右顾盼得景观之,令人流连往返。园子的西侧依次是学生会办公室,少先队队部、语文教研室、教导处,第一个海棠院的东教室及通往海棠院的西侧门。


园子的东侧有一座楼梯呈斜坡状,极其精致的木结构小 楼,上下各五间。沿斜坡而上,可见朱红色的门窗,配以深 绿色的栏杆,鲜艳夺目,现恭王府也存有一座与之相同的小楼,足见其格调之高。它是景大人府的第一美景,我们当时 戏称“小姐绣楼”这儿是掌握我们个人命运的人事处和党团办公室。举止庄重、表情严肃、令人肃然起敬的党支部书记 ——康雅琴老师就在这儿办公。


绣楼前的甬道上,还残存着用鹅卵石拼花的拱形桥面,遥想当年,景大人府也曾是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象呢。穿过小桥沿迴游曲折的鹅卵石拼花的小径前行登上假山间的石阶,一间四周上半部全是玻璃及迴廊的四面厅,便是音乐教室兼播音室了。这是能容纳四十人左右的教室,室内光线极佳。冬日阳光普照,温暖如春。夏日,四面通透,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显而易见,这里曾是景大人府当年为摆放花卉而设计的花厅了。由于此教室毗邻操场,师生在做课间操时,可通过扩音器播放唱片或由钢琴伴奏的团体操乐曲。


我有幸参加了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大型团体操——麦穗操的表演,参加演练的师生利用暑假,在七月如火的烈日暴晒下,一遍遍地进行花样繁多的动作和复杂的队形演练,热情加勤备,汗水伴辛苦,终于取得骄人的成果,表演获得圆满成功。在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也体会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寓意。在这个近千余平方米的操场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嘹亮的口号声响遏行云,姑娘们个个英姿飒爽。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系统地学习各种田径、体操、球类体技巧,不仅提高了我们身体的协 调性和柔韧性,同时也增强了身体素质,为日后学习和工作 提供了健康的体魄。


三、古朴清雅的礼堂院



从进门的第一个小院的西门出去后,是一个比东操场还宽阔的大院,这也是我校西区的西操场兼集会场地,简称礼堂院。前文已述礼堂院除北侧有座小土山,二个北跨院及校长院外,这偌大的礼堂院却只有东西向的房屋。其它的均是通往各方向(除西向)近10个院的出口。院的东侧是由两个教室和数学教研室组成的一排东房,房前有高大的洋槐为其遮挡西晒的阳光。


礼堂院的西侧,是以美术教室为中心的三间大教室。美术教室准确地说可称美术大厅。因它的教室极大,大到四五十套桌椅只占室内一半。因此,在教室的西侧也镶有玻璃窗,以利光线进入,符合作画的要求。美术教室的东侧,宛如一个小小美术馆,高大的玻璃柜内除各种形状的石膏模型教具,还有大卫、掷铁饼者、维纳斯……等雕像。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还挂有列宾,伦勃朗等大师的名画,这一切均由美术教室罗萨林先生(:当时我校对于资深的老教师,无论男女均称之为先生)亲自布置。罗先生出身于蒙古族名门,她身材高大、挺拔、体态丰满,略显微圆的脸庞上。有着一双蒙古人特有的丹凤眼,头上梳着光亮可鉴的发髻,颇具艺术家的气质,她的先生司徒乔老师及女儿司徒萍均是从事美术工作的。可谓艺术之家。


在礼堂院的西南方向,还有两座色彩斑驳,但又不失古朴典雅的木制亭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成为同学们休闲纳凉之地。在礼堂院的东南向有个出口,可达两个独立的院落,西院是维修班和木工房等。东院是物理教研室及物理实验室。这两个院落的树木较稀疏但树种较奇特,记忆犹新的是棵混身带刺,满身是包的花椒树,要想摘下那紫红色、小小的花椒粒,就不免要冒挨“蛰”的危险。


另一棵便是长在东院,爬在架上的藤萝树,当春姑娘的脚步踏进的时候,那枯藤上一串串淡紫色的藤萝花,重重叠叠地低垂在架下,花香阵阵飘来,引得无数蜜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群蜂乱舞令人眼光缭乱。不经意间又一个学期开始了。那紫色的藤萝花已经变成一个个长长的翠绿色的豆荚挂满枝头,仿佛在说,秋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藤萝架以北便是物理实验室了。一进物理实验室门,便是一条狭长的过道,过道的顶端有一扇门大小的穿衣镜迎面而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令人目眩。这当然也是景大人府的遗物之一,它之所以没被拆掉,可能是让师生共同关注仪表、仪容吧!


物理实验室的大小、格局与生物实验室类似,所不同的是玻璃柜内的摆放换成天秤,万能表等力学、电学、光学之类的实验仪器等。物理老师王承诗先生 不苟言笑,是一位早年留学日本,后回国任教,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级教师。她以教学严谨而闻名,对学生要求严而不厉,我们对她都十分敬畏,在她的课上,可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也培养了我们做学问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做工作严格认真 的作风。


四、玲珑奇巧的芙蓉城



穿过小楼院狭窄的门洞向北行,与女生宿舍的小楼遥遥相对的,便是景大人府的又一名景芙蓉城,又称夫蓉城院。它比毗邻的南小楼院要大三倍,院子呈长方形,它的各个出口可通往全校各个院落,西面可通校托儿所院和教师宿舍院。西南面可通小楼下狭长门洞,曲折到礼堂院。正南可直通小楼院。东面可通前海棠院的三个四合院旁的青砖甬道。北面便是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芙蓉城了。从城门洞而 入,穿过城内,经女生宿舍院便直通东操场。


芙蓉城院除两棵几十年树龄的金丝小枣外,便是四、五棵高大的芙蓉树了。芙蓉树有宽大的树冠,茂盛的枝叶在红花绿叶的掩映下,院内绿树荫浓。每当初夏时节,在绿绿的含羞草般叶子的枝条上。便开满了粉红色的,像绒毛般的芙蓉花。人们在不远处,便可闻到芙蓉花阵阵的,淡雅的清香。那些落在地上散落的花瓣,仍秀丽无比,香气怡人,溢满庭院俨然一片香雪海,芙蓉城因此得名。同时也意味着期末考试已经来临了。


芙蓉城是一座名符其实、五脏俱全的小城。城池是用小号青砖砌成,约有三层楼高。城墙上有拱形的城 门洞,“芙蓉城”三个魏体大字,赫然镶在城门洞的正上方。城墙上有垛口,每个垛口还有瞭望口及射孔。城门洞上方还 有城门楼,上书“芙蓉阁”三字,这是一间仅十平米的独间 小楼,当时已成教师宿舍。


芙蓉城内早已成为住宿师生的浴室,有十几个浴盆占据着七八个房间,整个布局呈长方形, 完全依赖城墙走势而成。浴室的东端便是水房(即盥洗室) 是由十几个水龙头、三个有数米之长洗手池组成的近二十多米的大房间,出此门便是女生宿舍院了。


芙蓉城院仅有一排东房,分别依次是:化学教研室、化 学仪器室及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是由二十多个独立的实 验桌,自来水龙头和小水池组成的实验室。后面靠墙的几个大玻璃柜内置放着各种化学实验用的玻璃器皿,试管、量杯等。真是三生有幸,我们的化学老师,从初中的无机化学到高中的有机化学,均是全市最棒的老师。


初中的无机化学是由陈芳琳老师教授的。她用悦耳的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 生动地用大米和小米的关系,诠释了分子与原子的量化关系。她是我这门学科的启蒙老师,使我这个对理科一向抱有低触心理的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高中化学老师谷宗娴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对那么复杂的分子链,分子结构式掌握得一清二楚。这全得益于两位恩师正确的引导和卓越施教。


另值得一提的是,这化学实验室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 是因为它曾做为我们高一年级的班级教室,但为保障各年级能正常地上化学课,我们班不得不在课间穿梭于全校的各个教室之间,搞得我们紧张之极,倍感不便。尤其是我怨气冲天,唠骚不断,我的情绪自然也影响到其他同学……


当时, 我们新来的班主任兼教授我们政治课的石瑞峰老师及时地找我谈话,石老师是刚从北师大毕业的大学生,在学生时期便入了党。他身材瘦削,清癖的脸上双眼深遂睿智,值风华正茂之时。他长我们几岁,给我们一种不似老师,恰似兄长之感。他严肃地指出我身上的缺点:由于自己的不满情绪波及到其它的同学,影响颇坏,他要我认真检查自己所犯自由 主义的思想根源及危害性……


石老师的一席话,似当头一 棒,令我如梦方醒。使我深深地陷入自责之中,正是由于自己的自由主义给班上带来的恶劣影响。此后,“影响”一词, 使我受用终身。时刻提醒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再也不能任自己的自由主义泛滥了。这也是石老师给我留下的铭肌刻骨的记忆。


从芙蓉城内穿过,到了水房便是只有一排北房的院子, 称女生宿舍院。院呈长方形,从西到东依次是:锅炉房、医 务室、女生宿舍、体育教研室、体育器材室。此院的西面可通前三个四合院旁的甬道,东面直通东操场。这个院的南边是一排清一色的钻天杨。这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树干直上云霄,争先恐后地沐浴着阳光。还在春寒料峭之时, 白杨树的枯枝上,最早绽出了花蕾,尔后,像毛毛虫一般的花穗便爬满一地。


当萧瑟秋风来临之际,一片片发黄的杨树叶从 树上飘零而下,像无数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地上满是落 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黄色地毯。我们便在这“地毯”上,捡拾粗大的,具有韧性的杨树叶柄“拉老弦”比谁的“老弦”更经拽。校园里欢声笑语,充满了天真的童趣。


我在女十一中求学的六年中,承蒙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我掌握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是奠定我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从此,我不再为自己时乖命蹇而懊悔,是他们激励我坦荡做人,令我在世态炎凉的困扰下,处世保持低调,最大限度地维护我人格尊严。


逝者如斯夫,尽管梦幻般的校园已如烟而去,我所尊敬的老师大多已驾鹤西去,但女十一中给我及众多校友所带来的愉悦和记忆,将永远铭刻于我们脑海中,愿母校的师魂永存!校园长青!


作者近影


延伸阅读
贺秉柟:京城里的马大人府与女十一中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少年往事

周大伟:我记忆中的北京三十一中

李杭:我那遥远的北京四中

陶洛涌:青春绽放在师大女附中

陶洛诵:我在圣洁美丽的北京女十二中

张大青:小提琴之殇
杭雪:荒芜年代和我的第一个闺蜜
萧蔚:东八楼,我儿时的记忆
田沈生:我们到中科院偷吉普
 田沈生:京城里那些忘不了的儿时旧事
于光远长女于小红:白花丁香树
于小红:石榴花开人无语
顾晓阳:儿时的夏天
张亦峥:少年诗酒如浮云
杜欣欣:看电影,夜幕下灌了"迷魂汤"似的
杜欣欣:拍婆子的考证(美女不论出身)
小刘索拉:小女生为加入红卫兵苦练骂人本领
黄帅:离开“文革”的冷暖人生
北京顽主们的血色青春
北京"老莫",梦开始的地方
王宗禹:我目睹了毒打老师父母的野蛮暴力
夏新民: 我的沙湖记忆
余琼琼:肥腊肉,瘦腊肉,永远的痛
蒋蓉:革命洪流中的小水滴
周初:我那淘气惹祸捅娄子的童年岁月
邱炜煌:一个少年眼中的革命时代
我们那一代人的奇葩芳华
邹坚峰:文革中的无聊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校园回望  浪漫  菁英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师长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