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热议丨为方方一辩, 伟大的作品都是批判性的

蒋少龙 新三界 2020-08-25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蒋少龙,1950年代初出生于成都,“老三届”+“新三届”学人。1983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杂志社教授级编审、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已退休。

          

原题

为方方一辩,

伟大的作品都是批判性的




作者:蒋少龙


 
实话实说,本人其实并不太看好方方的作品。她的被下架的小说《软埋》,立意相当不错,但却较难读下去。她的《武汉日记》也一样,如同她的小说,语言有些啰嗦,写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事,武汉封城期间也未曾仔细拜读。

没想到她的这些大实话却触痛了某些人的神经,朋友圈的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义愤填膺地加入了声讨的行列。例如他们说:宅在家里的女作家,却完全凭借听来的消息“创作”了60篇疫情日记。还说她是抓屎敷脸。抓社会屎,敷“妈妈”脸,干了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呜呜呜!我真的替这些人脸红。因为文革,这些人没有读多少书,却被灌输了满脑子的阶级斗争观念。他们身处基层却有帝王的意识。他们所在的朋友圈决定了他们接收的信息和认知。他们不知道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批判性的,或者说都是揭露所谓“阴暗面”的。

有图有真相:

 
 
是不是闭门造书,方方说得很明白:她所记录的都是公开的事,更多的内容她没有写,写出来她怕吓着你们!

至于说方方凭“听说”创作更是无稽之谈。听说就是听到的意思,这与记者报道的“据介绍”、“据了解”没有多大差别,是新闻体的常用手法(采访也是一种“听说”)。作为读者,报道内容的真伪就要靠自己的常识、经验、逻辑推理去判断正误,方方日记也一样。如果不怀偏见,方方日记的所记所感,是真实的真诚的,表达态度是正直的客观的,绝不是无中生有。

批评方方日记的人也许不了解,伟大的作品都是批判性的。

文学史上有一种流派叫做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是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产生于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很清楚。那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举例来说,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意外归来》在十九世纪后期创作的,塑造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革命者突然归来,一个面容瘦削、满脸胡须的中年男子回到家里,身上还穿着囚衣。门口的女佣把他看成“陌生人”,年迈的母亲吃惊地从沙发上站起来。画面上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幼稚的儿女。在《意外归来》的初稿中,那个革命知识分子是位女性流放犯。列宾后来按照生活的真实定稿时,改画成一个饱受折磨的中年男子,他满脸胡须、形容憔悴,消瘦的身躯还穿着没及时更换的囚服。

列宾的《意外归来》使人想起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以及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由陈道明、巩俐主演的电影《归来》。二者异曲同工,揭示了一曲知识分子在政治与历史夹缝中的人生悲歌。陈凯歌、张艺谋当年拍电影“暴露阴暗面”,也曾受到围攻、批判,比如《红高粱》等等。

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成分。莫言说得好,他说他绝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日瓦戈医生》曾经是一部禁书。尽管外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书中的主人翁日瓦戈却始终不改初衷,一颗赤子之心愈挫愈坚。他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自由,用自己的原则去审视社会历史的变迁。该书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在题记中说:“我究竟犯了什么罪啊,我只不过是为了我的祖国俄罗斯而哭泣!”

面对某些人的指责,我们也可以说:方方究竟犯了什么错啊,她只不过为疫情期间遭受不幸的武汉人诉说而已!

方方曾经悲痛地说,有些人直接被泥土埋葬,这是一种软埋;而一个活着的人,忘却过去,忘却自己,无论是有意识的封存往事,还是下意识的拒绝记忆,也是软埋。只是软埋他们的不是泥土,而是时间。时间的软埋,或许就是生生世世,永无人知。屏蔽历史事件,就是软埋自己的方式。

也许,方方没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么高瞻远瞩、思想深刻。方方的《武汉日记》也并不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大作,那些批评方方的人实在是高抬了方方!


方方日记全本
点击二维码阅读


延伸阅读

蒋少龙:一路求学治学,"九九"峰回路转
蒋少龙:上山下乡那年,我才16岁
蒋少龙:一次小小的理论风波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方方专题

鄢烈山谈方方日记:情怀,忧虑与悲悯
赵瑜:方方日记会载入史册吗?

张志鸿:“方方日记”说明了什么?

李国海:对待《方方日记》要讲点法治精神
沈乔生:为方方申辩,就是为我们自己申辩
致敬方方:“伟大的文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方方有满满的能量,批评是更大的正能量
唐翼明:方方是最出色的“战地记者”
顾剑:《方方日记》与《日瓦戈医生》
安黎:“方方日记”为何引发热烈回响?
从方方身上看到一个作家的价值和力量
新三届作家方方“武汉日记”走红
迟子建:对方方的一次写生
方方:一个人最怕被剥夺的,是他的尊严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方方笔下武汉人:
纵是万箭穿心,也得扛住
方方:行云流水的武汉

方方:张之洞如何成就了大武汉?

方方:德国老太玛尔塔的武汉缘

方方:革命时代的少年往事

方方:革命时代的少年往事
方方:大吃小吃、东吃西吃与南吃北吃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方方:日记出版稿酬捐给殉职医护人员遗属
方方:我不是一个专门挑刺的人,
对治理难处也多有体谅
方方答问: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