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1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拾年丨刘小佈:此生无法挽回的遗憾

刘小佈 新三界 2021-11-25

作者简历
刘小佈,1967年追随爱情不情愿地“自愿”报名到内蒙古插队。一心要和贫下中牧结合,成为保护少数民族干部的保守派。莫名其妙地差点成为“反革命头头儿”,说自己是头头儿主动承担责任,成为“打死人的首犯”。看守所和监狱把个少爷从此变为吃苦耐劳、好读书的人。去过邯郸当工人,回北京后当过老师,再后来调到国企当干部,退休前是华能集团的中层干部。


原题

此生无法挽回的遗憾




作者:刘小佈



2008年7月下旬,我又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内蒙古草原。站在乌拉盖索海阿爸和额嬷(与“阿妈”同义)的墓地前,我哭得很伤心。这么多年了,这是压在我心上的一块巨石,一想起来,我就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可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了……


我是1967年11月25日到内蒙古牧区插队的知青。到满都宝力格牧场三天后,经过和场部掌权派的斗争,我们坐着大车下到了陶森大队。仓促下队,场部未给知青准备好蒙古包,只能暂时将我们分散,安排在贫下中牧的蒙古包里。


我被分到一户贫牧家中,家主叫索海敖日布,一家五口,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农乃扎布此时正在旗里读中学,家中只有二老与两个儿子。初下牧业队,与大多数牧民语言不通。好在索海阿爸是东北蒙古族,他大儿子东日布曾在旗里读过初中,两人汉话都说得相当不错。有他们做翻译,没过几天,我就和他们一家混熟了。但阿爸的老伴及小儿子基本不会汉话。阿爸让我叫他老伴额嬷(阿妈),告诉我他的小儿子叫达木仁。


阿爸时任牧业组长,小组共五户人家。只因组里有两个敖日布,为与另一位区别,前面便加上了“索海”二字。这里还有个缘故,他是哲里木人,曾在解放军蒙骑一师当过兵,复员后到林区当过看林人。“索海”汉语的意思即为森林。


索海阿爸个儿不高,黑瘦,常年一身短打扮。额嬷瓜子脸,吊眉吊眼,年轻时必是蒙古族美人,两人的相貌明显有很大差距。后来才知道他家的三个孩子都是额嬷带来的,不是阿爸亲生。大儿子东里布与我同岁,属猪,牧区人早婚,可他已经20岁,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与同组的下中牧老森巴勒登家合包一群羊,他负责白天放牧,巴勒登阿爸的儿媳管下夜。达木仁十四五岁的模样,只上过几天学,却已顶着全劳力干活儿,给队里放羊扒子(种公羊)。老两口有件事儿相当自豪,就是他家出了两个有文化的儿子,这在牧区相当难得,一般牧民都像达木仁,粗识几个蒙文字母,念起来挺流利,什么意思不一定了解。


额嬷一直是病秧子。据阿爸说,四年前旗里的医生说她得的是肺癌。肯定瞎掰,不动手术也不化疗,能拖这么多年?因为我的母亲生前是治疗肺结核的医生,耳濡目染。看着额嬷手里总拿着烟袋,我觉得她的病是肺气肿,而不是令人谈虎色变的癌症。额嬷基本干不了什么活儿,而阿爸是牛倌儿,只早晚去趟牛群,有的是时间。所以里里外外一把手,连家务也包揽。靠他一人养大三个孩子颇不容易,又要供他们念书,额嬷又常年吃药,家境不富裕是当然的。但他一直宠着额嬷,甚至给人感觉有点儿惧内,任劳又任怨,待孩子们如同己出。


没几天,我就和这一家人形同一家子,他家像又添了个儿子。第一件,阿爸叫达木仁把他最喜欢的一匹马送给我。牧民爱马是有名的,何况还是个半大孩子!看得出,他舍不得。可阿爸说了,这可是给你哥!一听这话,他二话没说,立刻去马群把马牵来,还备好马鞍,将马缰绳递到我手里,嘴里亲热地唤着“哥哥,骑!”


这是当年全牧场最有名的一匹马,比一般蒙古马高大许多,全身棕红色,鬃毛却呈现出太阳的金色,非常漂亮,跑起来一路大颠,高昂着头,精神抖擞。阿爸说,若不是这匹马老了,也分不到达木仁手里。马要轮换着骑,一匹当然不够,阿爸又逼着他们组的色布格扎布给了我另一匹黄骠马,加上另外两匹,很快凑够了一人四匹的数儿。


几天后我坐不住了,主动提出跟达木仁搭伙放羊扒子。早已经入冬了,白天最高温度也仅有零下20度,初来草原的我对此毫无所知。一天傍晚我去羊群接替达木仁,竟然忘记了戴皮帽子,戴了顶单军帽就去了羊群,一个小时后才回到蒙古包,两只耳朵冻得像刀拉一样的疼。我二话不说,下马进包就去烤火。亏得阿爸及时将我强拉到雪地里,逼我不断用雪块儿紧紧地捂住双耳,大约两个小时后,我的酷似硬塑料般的耳朵才渐渐软下来,随之是异常剧烈的疼痛……


当晚,我的耳朵就变成了两个直径近10厘米的大铃铛,疼得我吱哇乱叫。睡觉的时候,只能强忍剧痛正面朝上,两只铃铛分置两旁。勉强睡到半夜,一只破了,黎明半睡半醒之中,另一只也破了,流出的液体浸湿了大半个枕头……阿爸说,你小子知足吧,还敢不敢不戴皮帽子出去了?真悬乎,耳朵差点儿冻没了!听了这话,把我的疼也吓去了大半,心里不由万分感激阿爸,不是他有经验,我这辈子就成秃耳朵大冬瓜了!


一天傍晚,我和达木仁双双坐在敖包里喝茶。他顺手抓了两颗糖给我。剥开粗糙、灰暗的糖纸,那糖竟然是黑的,又硬又苦,显然是用甜菜渣熬制的。一辈子吃不上北京的水果糖,活得可真够冤的!当晚,我提笔给姥爷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我来牧区后的感受,并顺便请他给我寄两斤北京的水果糖。


第二天,正好阿爸要去场部,我赶紧拿出信,求阿爸到场部给我邮信,一边说我写了让姥爷给我买几斤水果糖,我当然不能明说是给他们买的。


我和阿爸说话的功夫,达木仁忽然从腰间拿出把钥匙,把自己的一个小箱子打开。我知道那是他的宝贝,要不怎么总让铁将军把门呢!嘿,那真是个宝箱,里面塞满了钱。牧民的孩子干活早,经济也比较独立。他从里面拿出两摞钞票,一沓五元,另一沓贰元,全部崭新,显然是一百张一摞的那种。他拉拉我的衣服,塞进我手里。我用询问的眼神望着阿爸,他也想让我替他买水果糖?


那是给你的,我们孩子说了,给哥哥买糖吃,那是他自己的钱。阿爸对我解释。


我哪能要他的钱啊!我赶紧把钱推了回去。


给你就要吧,拿着,拿着!你又没赚钱……阿爸、额嬷你一句我一句地劝我。我只好明说,我是要给你们买糖,不是我要买。


当然,这钱我最后没要,姥爷最终也给我寄来了水果糖,我终于让他们一家吃到了包着漂亮糖纸的北京糖。


那两摞厚厚的钱从此便刻在了我的记忆中。一个孩子,月收入充其量也就四五十元,却能如此大方地对待一个语言不通、几乎陌生的人,真是稀罕事儿。从一个蒙古族孩子的身上,我充分领略了蒙古民族的热情与慷慨。


阿爸家的生活习惯与汉族有很多相同之处。过去,我从没做过饭,是他手把手教会了我包包子。牧区没有青菜可吃。一次我们从供销社买了几斤梨,由于天气太冷,全都冻成了铁蛋蛋,我拿在手里只有发愣。阿爸笑着从我手中拿过冻梨,包上一层纸,在水中浸湿后扔在铁炉子底下的热炉灰中。不一会儿,他拿出来递给我,梨已经化了,软软的,还挺好吃!看着我啃梨的贪婪样子,阿爸有点儿得意地笑了。望着阿爸脸上的笑容,我心里的感觉甜甜的,就像含在嘴里梨的滋味。


住在阿爸家的那三个多月,他们还教会了我骑马、放牧。1968年4月知青自己立包后,因为下夜需要狗,他又把新出生的三条最好的小狗送给了我们包。


说实话,初来牧区那几个月,我一直偷懒,没好好放牧。我从小娇生惯养,嘴还特别馋。上学期间,每次下乡劳动我都为此挨整。记得高中劳动时,就因为我去供销社买了一包饼干,全班开我的批判会,差点儿没给我记过。我们这批知青都是自愿报名来的,几乎都有扎根边疆的决心,只有我是追随女朋友被迫而来,从没想过扎根。


没有精神动力,表现自然差劲。每次放羊,刚一出包,我就苦苦地盼着太阳下山。牧民都是一人放一群羊,而我是和达木仁轮流放,他还总是提前来接我。当时,我女朋友住在巴勒登阿爸家,我经常中间跑到那里蹭吃蹭喝……就那样,我还觉得受不了。坐在羊群里,看着那群倒霉的羊扒子,我就起急冒火。


这群公羊真不提气,经过秋天的配种,它们风流过了头,如今曲里拐弯的犄角全都耷拉着,毛色灰暗脱落,每天都得死一两只,有时甚至是三四只。又不能将其丢弃在野外,还得要收回羊皮,只好将它们放在马上,前头一两只,后头一两只。每天当搬运工,累得要死不说,眼看着队伍一天天缩水,还是这么垂头丧气的一群,心里不由憋闷,无怪乎小伙子和有地位的人都不放这种羊群呢!想到这里,恨不得把太阳当足球踢下山,好赶紧回去喝茶。


受家庭影响,我的政治热情却极高,当时的最高指示“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很对我的胃口。所以,我干活儿尽管犯懒,说到运动则精神抖擞。到牧区不久,我就脱颖而出,成为我队知青的学生领袖,还成为大队生产班子的负责人。


队里照顾我,决定让我放马。当马倌儿,在牧区几乎是一种最高的政治待遇。可我放了几个月的马,感觉简直是罪受得更大发了。因为实在无法坚持,我以开会、外调多为借口,要求改成放牛。贫下中牧真是宠我这“运动健将”,没有多余的牛群,就把阿爸的牛群一分为二,又将巴勒登阿爸的自留畜拿来凑数,好歹总算凑成了一小群。牛倌儿最多早晚将牛圈到包附近,白天根本没什么事儿,俗称“二流子牛倌儿”,这正合我的胃口。


1968年夏天,内蒙古开始重新划分阶级,那时我们知青虽已单独立包,但我时常到阿爸家串营子(串门),走动挺勤。他对本组的人都不错,甚至包括牧主子弟,看不出阶级斗争观念强。那时,我对重新划阶级有看法,特别是对抄家极其反感。但贫下中牧坚持要抄家,后来还闹着要私分抄家所得。作为大队生产班子的负责人,我尽管反对,却无法阻止大多数牧民的“革命热情”,唯一的做法是消极对待,并叫人把抄家物资分配情况列了详细清单。


令我万分失望的是,阿爸斗牧主不甚积极,分东西时却特别来劲,赶着牛车拉走了不少东西。我这人眼里向来不揉沙子,既然觉得他爱占便宜,就在心里无限上纲,认为他是小农意识,见钱眼开的贪心人。其实,这跟阿爸解放前后都是穷人有关,他远没有牧主、富牧富裕,就连家里没有男壮劳力的巴勒登阿爸家都比他家殷实。我却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反而从反感到不予原谅,从此便主动与他拉开了距离。


阿爸属于外来户,与当地蒙古族的关系一直不融洽。他曾多次对我发过牢骚,认为当地人排挤他们。除了外地来的布林队,当地三个牧业大队的队长都是本地人,只有我们大队四个牧业组的组长有两个外地人,赶大车的也是外地人……


到牧区不久,我也发现,从昭盟、呼盟、哲盟等地来到此地的蒙古族,确实和当地人有嫌隙,他们的人数也相对比本地人少。阿爸还一直对牧场的哈木图书记有看法,认为他支持本地人,排挤外地人。而我觉得哈书记的政策其实是公平的,当地人既然占了多数,当然牧业队的大队长应当是本地人,否则他怎么在当地待下去!


我认为既然大多数贫下中牧保哈书记,我们当然应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力保哈书记了。当时,场部的造反派揪斗哈书记,甚至采用严酷的武斗。为了保护他,我们把他抢到了陶森队,把他放在知青包。刚开始,阿爸虽然表现得比较低调,但也没公然反对哈书记,更没起来反对我们的行动。


自从我搬离了阿爸家,又开始主动疏远他,他的态度就逐渐开始发生变化。1968年秋天,造反派和其他队的一些知青在东乌旗掌权派的支持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抢夺哈书记行动。我发现,在浩荡的人马中,居然出现了阿爸的身影。那一刻,我想到的不是自己戴着派性的有色眼镜,一碗水端不平,拒绝对他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立刻将他划入基建队的外来盲流一伙。


从那一刻起,由于派性作怪,我与阿爸一家基本断绝了关系,很少再登他家的门,把他一家人对我的种种好处、缕缕恩情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甚至背地里没少骂他。当时,为了把三个牧业大队的人拧成一股绳,我经常在各个牧业队穿梭,没少做贫下中牧的思想工作。阿爸也是货真价实的贫牧,我唯独不去与他沟通,而是用派性划分亲疏,断然将他抛弃。


当时的我认为群众运动天然正确,采取的态度是基本顺着本地牧民。可我对重新划阶级确实想不开,不愿意再违心地干下去了,便以知青应该接受再教育为名,坚决辞去了生产队长的职务。从我离开大队生产班子,地方的一派势力就进一步抬头。因为派性,我们队重新划进了不少牧主、富牧和上中牧。巴勒登阿爸一家甚至被划得五花八门,他是上中牧,老婆是牧主,儿媳妇是牧主子弟,抱养的儿子和女儿是贫牧,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原先的牧业小组建制被打散了,外来的小组长都罢了官。把阿爸的组长撤了,说他的老婆额嬷有历史问题……此后,阿爸与当地人的关系进一步搞僵,他理所当然地倒向了“挖肃派”。


自从阿爸成为我们的对立面,我们也曾偶尔在公开场合碰面。他对我一直很客气,我的态度则是严肃而冷淡,明显含有划清界限的意思,心里还认为他是受了出身有问题的额嬷的影响。到我离开草原,我和他们一家再无任何来往。我的派性像吹足了气的球,阶级斗争意识日渐提升。


后来,由于与“挖肃派”的矛盾,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我们与一“挖肃派”的打手发生激烈冲突,将他打成重伤,最后那人竟不明不白地死去。派性斗争中用死人压活人乃司空见惯。由于我是学生领袖,又主动承担责任,被关押判刑是自然的。运动后期我们的案情反映到了中央,中央派出了工作组,我才得以减刑,运动结束后我主动要求甄别,又被免于刑事处分。1979年,我重回内蒙古落实政策,曾去探望过不少牧民朋友,却没想过要去看看已经年老的阿爸与额嬷。


尽管已经平反,但毕竟死过一个人,这段历史总有些不清不楚,尽管我在工作岗位表现出色,却影响着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我的入党提干,组织上终于决定派工作组去调查这段历史。当时,阿爸的第二个儿子农乃扎布一路陪伴,路上说了我不少好话,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


这一家人以德报怨,“挖肃”中尽管被整、被冷淡,对往事却既往不咎;而我呢,以怨报德,甚至像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我做人的原则历来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怎么到阿爸这儿就成了这副德行?看来,阶级斗争和派性把人性都磨砺得变了形。多年来,这成为我的一块心病,总觉得对不起阿爸一家,总想着有一天,我能站在阿爸和额嬷面前,亲口对他们说声对不起。因为工作忙,我一直无法了却这桩心愿。2007年下半年我退休,直到2008年的夏天我才第二次返回草原,可面对的已是乌拉盖山头上,茫茫大草原中的一处孤独的荒冢……


达木仁的妻子告诉我,额嬷生前一直对他们念叨,你们北京有个哥哥,还有个姐姐(指我当年的女友,现在的妻子),千万不要忘记啊……站在二老的墓前,这句话像一把蒙古尖刀插在我的心口,眼泪汨汨地涌出,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有些遗憾可以通过努力与诚心弥补,但大多数遗憾却终生无可挽回。搞阶级斗争造成的这种遗憾,扎在你心里,像一颗钉子,一想起来,心就阵阵剧痛;它也能成为一粒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时刻提醒着你,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蒙古族牧民宽厚淳朴善良的人性与和谐之美,就是埋在我心中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种子,他将引导我和我的家人一路走好人生的旅程。



(本文摘自王克明、宋小明主编《我们忏悔》,中信出版社2014年出版。)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我们忏悔

刘晓航:没有走出炼狱的大哥

李华:我对批斗“反动军官”的悔恨

章孟杰:我打地主一耳光,再踹一脚
胡健:我把抄家经历完全"忘记"了
 任国庆:我在内蒙古兵团打了人
张阿妹:我参与的抄家“破四旧”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史铁生: 问心有愧的一件往事
王冀豫:一个红卫兵杀人者的反思
一个造反学生的忏悔:
两三天抄了十多个教师的家
陈家基:给老师剃阴阳头,
我错了,我忏悔
我的忏悔:那颗罪恶的子弹,
射中他也射中了我
沙叶新:革命"小钢炮"戴厚英真诚忏悔
王友琴:关于宋彬彬道歉的访谈
许景禹:我要回母校向老师当面道歉
米鹤都:老外红卫兵父亲获周恩来道歉
余琼琼:一生的道歉只为九毛七分钱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