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心理健康

关于太过关注他人的负面情绪

野生不然 骆驼白日梦 2023-08-23

天朋友求助我,发了一个她领导微信截图。我看了下,没有理解我朋友想求助的点,就问她想让我分析啥。她说,领导的文字看着很生气,我就被影响情绪了。

我理解了。我猜想她看到领导消息的时候应该是一下慌了神,想:领导为什么生气?我该怎么让她不生气?

我说,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觉得这个情况很严重,因为别人对你显露负面情绪你会没有安全感,但是实际上你不需要对他人的情绪负责,成熟的人应该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才对。

她好像一下有点放下了,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她说,我好像一瞬间理解了你的意思,我想到了我妈,小时候我很怕她生气,她一生气我就不知所措。

朋友的反应模式很常见,剥茧抽丝下来其实是特定情形触发了自我保护模式。

在我们还是幼年的时候,生存能力很低。想象我们幼年时就像一只小虎崽,还不会捕猎,只能依靠虎父虎母给我们提供食物,还需要他们保护我们免受其他掠食者的攻击。

在人类社会里也是一样,孩童时期我们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存,那么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与生存就产生了关联。如果我们惹怒父母,或是父母有愤怒的负面情绪,我们就会面临着生存危机。所以幼年时我们无比关注养育者对我们的态度和感情,一旦他们的情绪有风吹草动,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启动我们的自我保护模式,精神高度紧张,提防父母的遗弃,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当然,此时的应对策略还是如何“讨好”父母,让他们愿意继续养育保护我们。

可以说幼年时面对他人负面情绪的自我保护模式是基于生命最基本的生存逻辑,也是非常高效合理的应对策略。

但是如果成年之后对于这个模式的习惯运用没有转换,就会带出来许多麻烦,比如讨好型人格、受害者心态模式等。你会格外关注别人的情绪,而多于事情本身,你会不自觉优先选择解决对方的情绪,而不是问题。每当别人一生气发火,你内心的小孩就会跑出来,按下那个自我保护模式的按钮,你的肾上腺素会飙升,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开始失真了,你开始高度警觉、焦虑,尽管此刻并没有任何的危险,但你的内心如临大敌。

有时候你的过度反应会让身边的人觉得困惑: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有时候你会让和你有亲密关系的伴侣感到无力,因为他们必须很小心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否则你就会陷入恐慌和失控。

特定情形触发自我保护模式的问题怎么解除?

首先要理解它运行的机制,即成年后将幼年面临生存危机的判断带到了成年后的生活。当你有觉察理解而不是莫名其妙地被迫应对自己的这些反应,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在成年人的社会里,生存危机并没有那么容易出现。只要对方不是拿着具体的武器指向你的要害,一切就都可以看作没有危险。如果你特别在意对方的负面情绪,那你也会被“控制”住,会容易对事情的判断失去重点,会容易觉得内心受到了伤害。而如果你客观看待别人的负面情绪,能够理解愤怒在很多时候只是人控制别人的手段,你可能会自在得多。

其次就是在生活中反复不断地练习。有了觉知之后就是“实战演练”,深呼吸,告诉自己周围的环境很安全,告诉自己他人的愤怒并不能真正伤害你,伤害你的只是你对愤怒带来危险的想象。你甚至可以告诉自己,对方对于愤怒的无法把控是一种不成熟、无能的表现,成熟的人会将精力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无法自制地发泄负面情绪。每一次的有意练习都会让我们成长,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可以很好地面对别人的负面情绪,游刃有余地处理实际的问题。

还有,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本能,不要试图压抑它忽视它,要学会感受它驾驭它。不要把烈马关在笼子里,要让他出来跑一跑,运用自己的智识和技巧,找准时机,去驯服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