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勇:涉“剧本杀”著作权权利种类评析

杨勇 网舆勘策院 2023-08-26

作者:杨勇  研究员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
此文刊发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11月4日第7版




背景



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消息,2021年9月21日,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报告新增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1例。根据流调结果,新增感染者曾在哈尔滨连续三天玩“剧本杀”。

1935年,美国Parker Brothers公司发行了名为“Jury Box”的游戏。游戏玩家以陪审团的身份研判游戏提供的六件谋杀案,推理案情,并对凶手进行投票,在投票后案情的真相会被公布出来。1948年,游戏“妙探寻凶”于北美发行,游戏玩家代入嫌疑犯的角色,通过每轮玩家间的互动来推理、排除线索并找出凶案内情。现代剧本杀的诞生标志是一款国外的桌游《死穿白》,原名“Death Wears White”,8个玩家代入角色,在底特律某医院中分析案情。2013年美国ABC电视台推出13个素人参加的推理综艺《谁是真凶》,13人之间需要协同查案、互相结盟,也需要主动出击、消灭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2014年韩国JTBC电视台推出的推理真人秀《犯罪现场》。2016年湖南卫视推出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侦探》。

近年来,剧本杀逐步成为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游戏。根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已逾3万家剧本杀门店。2019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剧本杀市场规模仍增长至117.4亿元,预计未来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2021年将突破170亿元。

巨大的剧本杀市场背后,频发各类侵权盗版现象。近期涉及剧本杀的侵权盗版问题日益成为焦点。2021年9月28日,由12426版权监测中心、上海市闵行区科技创业企业联合会剧本杀行业专委会、网舆勘策院联合主办的“剧本杀及NFC等热点版权问题研讨会”在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成功举办。剧本杀商业模式究竟涉及何种著作权权利?此文为作者在会议中的主要发言内容,仅供业界参考。





一、剧本杀涉复制权、发行权?



目前,网上销售侵权盗版剧本杀剧本的现象比较猖獗。盗版一般指对他人作品的复制行为,侵权一般指对他人作品著作权权利的侵权行为。从剧本杀商业模式内容来看,剧本杀主要由文字、图画、服装、道具、视频、音乐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均和著作权利有关。一般来说,剧本杀剧本的创作体现了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属于具有独创性表达的文字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网上售卖的剧本杀剧本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实体本,一类是电子本。实体本主要指类似实体出版物的印刷物品。电子本主要指剧本杀剧本的电子版。网上售卖剧本杀实体本的行为显然与剧本杀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有关。网上售卖剧本杀电子本的行为与剧本杀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关。另外,剧本杀经营者购买他人剧本杀电子本后线下打印出来的行为,与剧本杀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的复制权有关。

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制作剧本杀实体本的行为属于复制权侵权行为;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网上销售剧本杀实体本的行为属于发行权侵权行为;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网上销售剧本杀电子本的行为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下载打印电子本的行为属于复制权侵权行为。

关于剧本杀经营者在经营场所使用他人剧本的行为,是否落入著作权专有权利控制范围,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仅仅提供购买后的实体本剧本供用户使用很难认定落入著作权权利种类的规制范围。





二、剧本杀涉表演权?



剧本杀是否涉及表演权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许多剧本杀里面都有DM主持人角色和引领玩家进行游戏的NPC角色。主持人角色或NPC角色是程序化的一部分,往往有剧本、有脚本、有内容、有台词、有表演。由于现场观众是不断更换的,主持人的串场系向不特定的公众现场公开表演程序化的内容,即主持人的程序化表演可以构成表演行为。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向不特定公众开放的网吧提供局域网的影视作品的点播服务,使公众在选定的时间交互式获得作品的行为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即不特定的公众可以认定为公众,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可以认定为公共场所。据此,主持人向不特定的公众现场表演剧本杀的剧本内容,显然构成表演行为,符合著作权法关于向公众现场公开表演作品的表演权定义。以此类推,引领玩家进行游戏的NPC角色也可构成表演行为。对于未经权利人许可,使用他人剧本杀剧本向不特定公众表演的主持人和引领玩家游戏的NPC角色或可构成表演权侵权行为。





三、剧本杀涉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



剧本杀是否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与其向公众传播的商业模式有关。

电视台提供的剧本杀综艺节目与广播权有关。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剧本杀综艺节目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关。对于未经权利人许可,向公众提供交互式点播的剧本杀剧本或剧本杀经营活动内容或可涉及剧本杀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问题。

此外,从剧本杀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线上、线下的剧本杀将逐步融合。剧本杀经营者可以开展线下剧本杀的线上网络直播或者线上剧本杀的网络直播,上述商业模式均与广播行为有关。

新版《著作权法》第十条(十一)项规定:广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项规定的权利。据此,广播权在《著作权法》修改之后,突破了原有的概念,特指一切非交互式的向公众传播权,所有的网络直播行为都可以规制为广播权控制范围。简而言之,对剧本杀经营活动的直播行为落入广播权专有权利控制范围,对提供剧本杀经营活动的点播行为落入信息网络传播权专有权利控制范围。对于未经权利人许可,剧本杀经营者在网上直播剧本杀的活动或可涉及广播权侵权问题





四、剧本杀涉改编权?



剧本杀的内容涉及到角色扮演、剧情串联、台词表演、游戏任务等。随着剧本杀商业模式的迅速繁荣,涉及剧本杀的“换皮”现象愈演愈烈。场景、人物、故事情节可以从明朝改到秦朝或者清朝,“换皮”的剧本杀是不是构成侵权,是否涉及改编权侵权是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

涉及剧本杀改编权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规则、玩法、场景和情节是否构成独创性表达的作品?是否具有可版权性?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在棋牌、游戏、竞技比赛中设计的普遍性规则和玩法属于思想的范畴,往往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具有独创性表达的特定规则、玩法、场景和情节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认可。曾经审理 “太极熊猫”诉“花千骨”网络游戏换皮案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顾正义认为, “表达”并不仅指“表达形式”,也包括具有独创性的内容。对抽象的游戏玩法规则的具体实现也属于表达,包括界面设计、界面交互、文字设计、数值设计以及触发条件、触发结果等设计人员进行具体的、体现其独创性设计的内容。游戏玩法规则的特定呈现方式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即具有独创性表达的特定的规则、玩法可以构成作品,具有可版权性。

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琼瑶诉于正电视剧作品《宫锁连城》侵犯著作权纠纷案的判决书中,法院认为:对于文字作品而言,单一情节本身即使不具有足够的独创性,但情节之间的前后衔接、逻辑顺序等却可以将全部情节紧密贯穿为完整的个性化创作表达,并赋予作品整体的独创性。特定的故事结构、情节排布、逻辑推演可以赋予特定作品整体上的独创意义。如果用来比较的先后作品基于相同的内部结构、情节配搭等,形成相似的整体外观,虽然在作品局部情节安排上存在部分差异,但从整体效果看,则可以构成对在先作品的再现或改编。因此,足够具体的人物设计、情节结构、内在逻辑串联无疑是应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元素。

在此案中,法院认定具有独创性表达的情节,情节之间的前后衔接、逻辑顺序等可以将全部情节紧密贯穿为完整的个性化创作表达具有可版权性。于正电视剧作品对这些情节和桥段的抄袭侵,构成对原作品的改编权侵权行为。

从著作权法涉及作品的定义来看,剧本杀涉及的规则、玩法、场景和情节是否具有独创性表达内容是构成作品的前提,相对普遍性的规则、玩法和情节可能不构成独创性表达,自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涉及剧本杀内容特定的规则、玩法、情节等思想要素加上一些表达要素,使它以独创性表达形式出现的时候,使其具有可版权性,现有的司法实践或可认定未经权利人许可,对剧本杀内容特定的规则、玩法、情节的抄袭行为构成复制权或改编权侵权行为。





五、小结



总之,了解剧本杀剧本使用的商业模式是厘清剧本杀经营活动涉及著作权利种类的关键。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涉及作品的著作权权利种类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和把握,才有利于权利人正确维权。只有传播行为落入作品的著作权专有权利控制范围,才可以适用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予以保护。对于涉及剧本杀规则、玩法、场景、情节等复杂内容涉及的侵权纠纷既可以在著作权法规制范围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可以在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范围内寻求救济。


往期热文:

杨勇:或然性还是应然性?《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第52条涉行政处罚条款的思考和建议
杨勇:《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涉“滥用著作权利、扰乱传播秩序”等规定的法律评析与建议(上)
杨勇:《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涉“滥用著作权利、扰乱传播秩序”等规定的法律评析与建议(下)
杨勇:对著作权行政处罚提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资格探讨
杨勇:著作权法中损害公共利益的认定研究
杨勇:举报在著作权行政处罚立案条件中的作用探讨

杨勇、梁修媛:切条、集成他人影视作品行政处罚案剖析

杨勇、张津辉 :浅谈外挂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

杨勇:电商平台销售盗版书的法律责任分析

杨勇、 郑悦:浅析避风港规则的适用价值——华视网聚与东方头条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评析

杨勇:“黑洞图片”事件 | 从行政监管的角度,对图片服务商加强监管有哪些法律依据?
杨勇:“私人影院”是放映行为还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从“捷成华视诉云乐迪案”谈起
杨勇:珠海查处首例奥特曼卡通玩具著作权侵权行政处罚案
杨勇:无锡查处全国首例微信公众号传播他人摄影作品侵权的行政处罚案
杨勇:深度链接的法律规制探究
杨勇:体育赛事转播侵权纠纷的行政救济研究
杨勇:版权过滤的思考与实践
杨勇:腾讯与华为的“碰撞”,硬核联盟涉嫌垄断?
杨勇:“胆大包天”的网络游戏运营管理费?!
杨勇:网络游戏的运营监管何去何从?(监管篇)
杨勇:以德治理,从网络游戏作品评议开始
杨勇:网络游戏备案制面临调整,网络游戏运营何去何从?



热点问题征集

    本公众号征集互联网法律与政策研究文章、互联网行业热点快讯、互联网行业违法违规热点问题、互联网行业热点案例、各类行政执法热点案例等。欢迎联系本公众号,投稿邮箱:wyhcgzh@163.com



关于网舆勘策院

     一法治天下,一语观乾坤,一案知善恶,一策解人生。网舆勘策院由具有丰富互联网监管经验的法律专家、学者主办,以敏锐视角洞察互联网行业动态,聚焦行业法律与政策研究,为网络精英、公务员、公检法、法务、公共事务、律师、高级知识分子、法学专业学生等提供行业资讯和法律政策研究服务。

法治思维,请从关注网舆勘策院开始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