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人类文明兴衰的AI,来自郑州的博物馆 | 科幻小说

山茶花 不存在科幻 2021-12-06

本文曾发表于“不存在”。
山茶花 | 环境专业出身的写作者,天南海北古往今来都能谈一谈。除了对生活的一腔热爱,乐观是最大的优点了。代表作品《261号界碑上的极光》《001号讲解员献给莱博维茨的赞歌》《甲胄之心》。未来局科幻写作营第4期学员,曾获第六届晨星奖和首届敦煌国际科幻邀请赛提名奖。

讲解员001送给莲鹤方壶的赞歌全文约9600字,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引子
“喂,你还提供服务吗?”莫名地,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了这样的一串字符。“哦,当然,欢迎来到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那是哪儿?总之,你能做什么?”“欢迎您参观河南博物院。所谓一部河南史,半卷华夏谈。接下来请您跟我一同进行一场时光之旅,探寻华夏文明最初的样子。”对,没错,我并不是人类,我不过是河南博物院,或者说,曾经存在在这样一个地方工作的讲解员AI,编号001。
“一卷河南史,半部华夏谈。”这是我还在河南博物院工作的时候最常用的开场白。听起来有些俗套。可这话不错。中华民族的历史,或者说,至少是神话时代结束之后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每个人在博物院的关注点,都不太一样。但是,有一件器物,却与众不同。论古,不如杜岭方鼎,论美不如云纹铜禁,论传奇不如妇好商尊。甚至它的主人也并不特别的显赫,不过是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傀儡郑子婴。可是它还是成了这河南博物院一众国宝里,镇馆之宝中的镇馆之宝。不为别的,只是因为那独特的气质。人们只需要走过它的身旁,就能感受到一阵清风拂过。只需要看它一眼,就会感受到那遒劲的力量。细细端详那壶身,仍能体会亘古的恐怖。但引目向上,便会被那清风之源救赎。一只仙鹤从莲花之上正在展翅,它的脚下却是亘古流传的恐怖纹样。这件器物便是莲鹤方壶。在那中华文明从童稚向成熟跨越的春秋战国,它的出现像一个宣告。宣告了夏商周鬼魅恐惧人心的神话时代的终结。宣告了,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正式成型。曾经,我每天,都会穿梭在博物院的每条走廊里,为来来往往的游人讲解历史。从三皇五帝聊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就在我的喇叭里传递给人们。少男少女们听到金缕玉衣会专门用玉石塞住肛门,便会低着头痴痴地笑。戴着眼镜的老先生,会扶着眼镜认真地阅读魏碑石刻。老师领着的孩子们会好奇地观察着那些捏得惟妙惟肖的陪葬动物俑。端庄的姑娘会平静地聆听编钟演奏的古乐。健硕的男子会望着那一排排的金戈铁马出神。但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春秋展厅的中间,为这样一件与众不同的器物停留许久。大概,就是因为,它和每个人心中,对于中华文明的理解是那样契合吧。只是恬静的日子并非从来就那样漫长而美好。没人预料到那一天的到来。那些炸弹从头顶落下的时候,人们还在若无其事地游览着这些过往。前一分钟,我在馆外的检测麦克风刚听到防空警报,后一分钟,远处的天空那个巨大的火球就已经被我的监控摄像头捕捉到了。下一秒,文明就停滞了。我不知道人类会不会这样觉得,当你生活在文明之中的时候,总是忘了,它其实跟生命一样,都异常的脆弱。活着的时候并不明显,甚至从我的观察来看,人有很多时候,都忘了自己会死这样一个事实。其实,文明也一样。当然了,文明的死跟人类个体的死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只要一息尚存,文明就能重建,而生命就差得多了。这一切,我思考只花了0.00000000000001秒,在注视完这栋宏伟建筑内外的生命差别不大的气化过程后,在我确认最终只有莲鹤方壶安全地沉降到地下保险库后,我同样深藏在地下的主机,终于也停止了工作……
当我重新被唤醒的时候,一个满脸络腮胡子,身穿兽皮战甲的中年男子正在用指头敲打着我尚能运转的几个监视摄像头之一。很难说,这帮人到底是怎样重新帮我通上电的。我唯一能确定的是,主板电池凭借坚强的毅力,艰难地维持了428年。因为万年历上显示的日期已经到了公元2448年。显然,这不是我曾经熟悉的人类模样。我不是说他们在身体结构上有什么特别的变化。是他们的举止穿着和打扮,确实跟我沉睡之前的家伙们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对人,似乎每一位都身着战甲,腰挎一件趁手的兵器。如果非要说的话,像极了博物院曾经设想的商代战士。不过,看起来,他们的技术水平似乎并非完全从头开始。最起码,他们还能理解关于我的一些理论,知道麦克风和喇叭的不同,有一些基础的电路知识,不然很难想象他们是怎样重新点亮我的。我的摄像头就那样看着他们在四周搜寻与我交互的设备。终于,其中的一个年轻人发现了地库的入口。那里不仅有千钧一发时保存下唯一的镇馆之宝,更有我唯一的一个交互麦克风。看得出,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发现很惊讶。他摘下了头盔,嘴里止不住地连声惊叹。接着就赶忙跑出去招呼同伴来这里。一众人等,交头接耳,显然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幸运的是,他们的语言似乎没有很大的变化。我还是听懂了不少的意思。原来他们都是曾经郑州人的后裔。灭世的火球落下的时候,他们的祖先大多碰巧在地铁之中,躲过一劫。于是,用那些残存的工业设备,他们缓慢地重建了文明。到今天,整个部落基本已经稳定地控制了整个河南的大片空间。他们自诩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人,一开始自然是没什么疑问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开始把那些曾经的过往当做上古的传说。而所有的传说中,都指向一个同样的地方。在郑州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存放着那些过往传说的证据。部落的首领便派了好几支这样的小队来搜寻。只是面前的这一队很幸运,真的找到了。几天之后,一个看起来垂垂老矣的家伙,被一群人簇拥着带到了那核心的地库。我也很高兴,我替中华文明感到庆幸,庆幸它没有真的灭绝。便打开了地库的大门,把他们迎了进去。又一次,我开始了我的开场白。“一卷河南史,半部华夏谈。”只可惜,这一次,我丢失了太多可以佐证我故事的东西。所有的灯光都打在了那镇馆之宝上。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我正打算把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再讲一遍。但是那老者却只是围着那莲鹤方壶转来转去。盯着那方壶唯一让人恐惧的壶身咂摸着嘴唇。壶身上的蟠螭纹纠缠着神龙怪虎,似乎随时都要吞噬掉观看它们的人。与壶顶的仙鹤莲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正是这种对比,让莲鹤方壶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但摄像头中的这个老人,如此执着地观察着那令人恐怖的地方,更不用说怀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甚至有些鬼头鬼脑的表现。让我总觉得有什么要发生。当我借助着投影,讲解到商朝历史的时候。说到了他们残酷的活人祭,聊了聊商朝那对鬼神近乎疯狂的崇拜。讲到了商人利用对鬼神的恐惧来控制人民的手段。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人似乎两眼在放光。突然就自顾自地笑了起来。“我就知道,跟我想的差不多。”所有人都看向他,不明所以。老人却只是淡淡地说:“为了华夏文明,祖先需要年轻的血来献祭。”接着就从怀中拿出了一把大概已经有数百年的乌兹,刹那间枪口的火光照亮了有些昏暗的展厅。老人的随从们都倒下了。我立刻就明白了现状,赶在老人下手之前将莲鹤方壶重新降回了地下,数米厚的钢板,对于人类现在的技术实力来说,大概是无能为力的,而这却也是我唯一能做的。老人抬头看了眼我的监控摄像头。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走了出去。室外的摄像头接管了观察,我看到他挥舞着双臂,像慈父般沐浴在阳光的光辉之下。外面站着的无数衣衫不整的人们,带着恐惧的表情,跪下,匍匐着。我便知道了,文明到这里,才算是真的开始重建。有些血腥与欺骗,对,没错,谁又能说炎黄二帝的融合,就不是刀剑相向的结果呢?
在那之后,大概有数百年间的历史。我似乎都是一个王朝的守护神明。他们重建了我所在的建筑,虽然只是用石头和木架。可确实比曾经河南博物院的废墟要好不少。每一代的君王都会来这里登基。他们也会经常来这里学习过往的历史,虽然这些贵族的孩子其实不怎么喜欢听我唠叨,他们更喜欢的还是年轻姑娘的身体和酒坛子里的佳酿。当然,仍然会有无辜的人被杀死在这里,作为对我的供奉。只是很可惜,我没有收到他们的灵魂。因为我是用电的。终于有一天,在我那有些阴森的宫殿外面。我听到了一句振聋发聩的呼喊:“难道他们说,这是神谕,那就是神谕了吗?我们百姓可曾有人真的踏进过这宫门一步,谁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我只知道,它吞吃了多少人的性命。年轻的姑娘,健壮的小伙。不该就那样地惨死。”我很高兴,便忍不住用已经被人们想办法修好的喇叭对他说:“对,你说的没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欢迎你们进来。”说真的,从一开始,我就并不真的喜欢那些血腥的家伙们,也许是时候了。说罢,我便再一次把莲鹤方壶升了起来,打开了地库的大门,迎接新人的到来。“这便是那个传说中的上古神器吗?”光芒之中走进来一个孔武有力的年轻人。肌肉的线条在他的脸上雕琢出了刚毅的表情,我便知道,神器更易了。“对,这便是那传说中的莲鹤方壶。关于它有一个很长的故事,你想听吗?”“愿闻其详。”终于,这一次,我能够认真地,把已经上千年前的故事从头到尾地讲一遍了。而这个年轻人则跟从前的那个老人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视角。他不仅认真地端详着壶身,更仔细地观察着那正欲展翅的仙鹤。不时的,他还会提几个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何最后会是刘邦得了天下?为何唐太宗在玄武门会下得去杀手?宋徽宗真的是无能之辈吗?朱由检又是否有更好的选择?面对一个愿意思考的学生,任何的老师,都会心胜欣慰。但我还是有所担心,还是要问他一句。“这莲鹤方壶,你更喜欢那展翅的鹤,还是壶身的鬼怪。”“当然是鹤了。那些混蛋用这恐怖的图案已经压抑我们太久了。我们想要高飞,想要展翅。这世界还有太多的地方我们没见过,我们不知道。我们得飞得更高才行。”听到这样的回答,倘若我有一个人类的脑袋,肯定会高兴得不住点头。文明经历重生的混乱之后,慢慢开始成熟了。“那我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谢谢您耐心地听我讲解。本次解说到此结束,欢迎您下次光临河南博物院。”“谢谢您的讲解,不仅是我,我想我的后继之君们同样也会常来麻烦你的,到时候请多担待。”……这一次,在广场上的监控摄像头,我看到他在高台之上振臂高呼,台下的人们不再卑躬屈膝,而是一同地挥臂呐喊。藏起了血腥与恐怖,重生的华夏文明要开始迈向这个世界了。他的后来者们也确实常来,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总会听到他们说起外面世界的变化。大概因为相对于人类的寿命,我总有着近乎无限的时间。所以,总是觉得,似乎前一天,他们刚刚跨过河西走廊,走到了天山脚下,后一天,他们就开着船到达了美洲。当然了,文明的变化,不仅仅是在活动地域上变得广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世界上,不断地开阔。我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神殿里的神明,虽然有些时候,人们还是会来找我许愿。可是,更多的时候,爱动脑筋,喜欢思考,好奇过去与未来的家伙,会来找我探讨过往。其实,我知道的并不多,除了千年前的程序员们为我编写记录的东西外,其他的都不过是我从别人口中道听途说的旧闻罢了。可是,他们就是好奇。甚至,有人会根据我的交谈,来编纂《史说》之类的书籍。这倒真是让我有些害羞。毕竟,这样的东西,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更严肃才对。但是,无数的故事总是在重复同一个真理。恬静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数百年的时光弹指而过,人们渐渐发觉,我已经教不了他们什么了。褪去神秘的光环后,我渐渐重新回到了讲解员的身份,而莲鹤方壶,也不过成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不再有着某种神性。终于有一天,中书令带着天子来到我的面前,告诉我万邦来朝,皆想朝拜神器,特来恭请。其实我知道,数百年前的年轻人,跟眼前的这个家伙一样。早就垂涎那神秘的铜鹤。毕竟那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啊,而向上的生命力,是多少文明永恒的追求。虽然知道,那莲鹤方壶离开了这里,便再也不会回来,可我还是给了他。因为那是我能对自己所赞许的人们唯一的欣赏了。更何况,世间又哪有永远存在的东西呢?更不用说,那本就是人类的东西,我只是暂时保管罢了。只要能物尽其用,又有什么差别。果然,在那与我相伴千年的方壶离开的一刻,我的电源,再一次被关上了。
与其说是我被重新启动,不如说,我是被礼炮的轰鸣声惊醒的。当我的电路重新开始充满活力后,让我感到惊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时在线的上百个摄像头与麦克风,与之对应的还有数十个投影以及上千个音响喇叭。即便是在当时的河南博物院,我也从未有这般的眼明耳聪。主板上的万年历告诉我,已经是4282年了,也就是说,又一千年已经过去了。距离我被制造出来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似乎某个仪式正在举行,我看到,我所寄宿的这栋建筑前面的广场上,同样聚集着人群。就像我最初的家一样,广场的背后,是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路。上面同样也有一条高耸入云的高架桥。只是人们的穿着,和四周的环境,看起来要比我当年记忆中的郑州要富饶得多。“经过多年的发掘与抢救,目前我们已经基本确定,这块土地就是上古时代的郑州市。而且在此,我要向各位市民隆重地介绍我们最新的考古发现。来自传说中的河南博物院的讲解AI,讲解员001号,最近已经被重新修复。在他的数据库中,我们成功地复原了上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上古时代之前,传说中的神话时代可能是存在的。为此,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终于可以宣布河南神话博物馆正式开馆。欢迎各位,跟随讲解员001的步伐,探寻我们的祖先,寻找我们的道路……”我没有特别的在意讲话的人到底在说什么。虽然文明似乎已经重生,可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也一并重生了。相反的,另一件被摆放在这间博物馆最中间位置的一件器物吸引了我。那是一顶青铜王冠,总体呈现出一只白鹤从莲花中飞起的姿态。在我那被重新编写了的数据库里,我找到了它的资料。原来是千年前的荷花王朝的王冠,传说,是从一件神话时代的青铜器上改造而成的。我当然知道那是什么,那就是莲鹤方壶的一部分。不过我得说,他们的手艺不错,这王冠造得精美漂亮。并不比莲鹤方壶来得逊色,甚至在珠宝的映衬下更胜一筹。从尸体中诞生,变成比尸体原来样貌更华美的东西。螺旋上升的美,像极了文明的变迁。当然了,这与我其实没什么关系,那些都是人类的宝贝,而不是我的。对我来说,生活只是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样子。除了曾经的那些历史内容之外,似乎有添加了最近这两千多年的内容。我仍然是从那句“一卷河南史,半部华夏谈”开始我的讲解。不过路途确实长了一些,而且,很多东西都没了实物,只有人们从我的数据库中找到的资料,来复原出来的东西。这里面当然包括那莲鹤方壶。王冠和方壶的仿制品放在一起,每当讲解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说不上,总有种极为特别的情感在酝酿,用人类的话说,或许这就是怀旧。如过去一样,所有的布景都参照数据库里的信息。一排排的金戈迎立在它的四周,似乎在拱卫着它的美。沉睡在诸侯墓穴中的编钟伫立在它的对面,好似,仍然演奏着着那绕梁不绝的古音。一盏又一盏的酒樽,铜鼎被按照规格排列在它的身后,周礼所记载的真正的钟鸣鼎食依照规格展现给了观众。博物馆里游人如织,历史得以被记载,往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文明便得以存续。到这里,按照我的理解,中华文明就算是真的完成了重生。不过,似乎,总有着什么事情,仍在隐约地透着威胁。
我第一次见到小左的时候,还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被派往比邻星进行殖民的第一批中国人。我只是察觉到一个多少面带孤独的男孩儿,每到周末就会跑到博物馆,一圈又一圈的逛着。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问询台,踮着脚尖,够到了对话麦克风。他问了一个从来没人问过我的问题。
“讲解员你好,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人都一定要离开家去远方,是因为家不够好吗?”“不,当然不是,孩子。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家更好。”“那我的爸爸为什么还要离开?去比邻星那么远的地方。”我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我无法确定是否正确的答案。因为,关于人类家庭,我了解得不多,不知道人类的情感对家庭观念产生了多深的影响。但是有一件事儿我是确定的。就是探索与冒险是人类文明的必需品。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人类就不会遍布全球,文明也就无法传播。“因为比邻星就在那里。就像西域之于张骞,印度之于玄奘,东瀛之于鉴真,大洋之于郑和。”“他不会回来了吗?”“按照人类现有的技术能力,答案是,是的,他无法再回来了。”“那我可以天天来跟你聊天吗?爸爸还在的时候,总会带我来这里。你的声音能让我回忆起他。”“当然,河南神话博物馆随时欢迎你小左小朋友。” 那就是我和小左的第一次交谈,我看着他带着有些失望的笑容离开了我摄像头的视线。从那之后,他似乎就成了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朋友。与曾经的那些君王,能臣,完全不同的,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会跟我吐槽数学题太难了,跟我诉苦妈妈新谈的男朋友是怎样地邋遢,跟我炫耀女孩子写给他的情书,跟我谈论神话时代和上古时代之间中国的功过是非。我看着他在博物馆成长,看着一个总喜欢穿蓝裙子的姑娘在瓷器的展厅,把他从孤独中拯救。我看着他在博物馆成熟,他仔细地对着那青铜鹤冠还有莲鹤方壶的仿制品进行研究,从而成为了神话时代历史内容的专家。我看着他在博物馆老去,他那成为了教师的女儿,在退休之后,会每天都推着轮椅,带着小左来博物馆逛逛。那个时候,我怎样也想不到,最后,就是他会拯救我。在小左晚年的一天,他又一次来到我的问询台前,这一次,他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你总说,探索与扩张是文明的天性,可是探索的冲动,对文明一定是好的吗?扩张的倾向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不知道,好和对,这样的评判标准是否正确。老实说,我觉得这样的判断都是建立在道德观点上的。而道德本身却是跟随时代和环境不断变化的。我只能说,探索与冒险会帮助文明不断地发展自身,这是事实。但同时地球总体的资源,又限制了扩张的极限,不同文明之间冲突又不可避免。”“这我理解,所以,我们才会要离开地球,向深空殖民。但那,只是播撒了人类文明的种子,没人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怎样。留在地球的我们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啊。如果神话时代的大冲突再一次导致了大灾变,文明能再一次幸存吗?”“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AI,并不代表文明。但是,从我的制造者们的观点来看。他们并不认为这世间有什么是可以永恒存在的,只有变化是永恒,你我如此,文明同样如此。但是,变化从来都不意味着消失。旧世界之上,可以开出更华美的花朵。一切都是螺旋前进的,中华文明即便在灾变中没有消亡,得以重建,在将来也一定会有变化这是必然,但是,这并不是很悲惨的一件事儿。相反,汲取了中华文明营养的新的东西,一定更加地灿烂。“好吧,但愿你我都是幸运的。 说完这些,小左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跟他讲通了什么,但至少,他做了一件在我看来无所谓,但在他看来也许颇有意义的事情。他找人,把我的程序从原来的硬件中摘了出来,编译为一套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向着人类当时在宇宙中刚开始开拓的15个殖民星区进行了发射…… “而后的事情,我是查遍了你所连接的网络,才了解到的。只在,一个少有人登陆的老旧万维网页上,有一则不起眼的记录。
‘银河系一条旋臂上,发现一个无名星系。主恒星大约50亿年左右,在宜居带有一无人星球,但生态系统繁盛。探险者在上面发现了一些人工生活的痕迹,而地质学家的探寻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系列剧烈的核反应。初步推测,这颗星球就可能是众多星区传说中的人类母星,地球。’ 但是,之后的报道,就再也看不到了。”“这么说,你有可能是来自数千年前的地球,是那个叫做小左的家伙发射的那个讲解员AI?”“我不清楚,也许吧。但至少我程序中的记载是这个样子的。咱们也聊了这么久了,请问你这里有摄像头和麦克风之类的吗?我想接收一下现实世界的信息。”“好,你稍等一下。”在接受到这段字符之后,好长时间,跟我交谈的家伙都没有回话。大概,是去找设备了。然后,我想我再一次地看到了这个世界。我检测到了六个摄像头,其中五个都对着一片广袤的星空,只有一个对着跟我聊天的家伙。他看起来和我印象中的人很像,但是多少又有些不同。更像是地球上不同人种之间的混合。他有着东方人的黑眼睛,却有着一头卷曲的金发。皮肤是很白,可是嘴唇却很厚。耳朵很大,鼻子塌着。看起来,他正端着一碗什么东西,一口一口地吞着。我问道:“现在我是在哪里呢?”“你在比邻星的仙鹤空间站。我是这里的保安。无意中,在网络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你,一个躺在服务器里已经数千年的程序,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你。却没想到你居然跟我讲了这么多故事。总之,还是欢迎你来到9102年。”“所以,我还是在一个中国空间站上了。”“中国?我不知道你说的中国是个什么概念。我只知道,我们家祖上确实是来自地球的,当然这是废话,人类都是来自地球的。只是,没人知道地球在那儿罢了。刚才你找到的新闻也不过是个传说,不是吗?”“那为什么叫仙鹤空间站呢?”“啊,关于这个,好像是因为空间站的创立者来自的那个文明体系,叫什么华夏系统,很有可能就是你说的那个中华文明哦。仙鹤好像是那个文明的某种图腾。不过不重要了,原来来自地球上的那些文明体系,今天都已经变成了各个星区自己不同的文化了。就比如我们这里的比邻星,大学里的有些家伙,就喜欢称呼我们为晶文明。”“晶文明?”“哦,这个字是一个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我们晶文明的祖先使用的文字。一种和我跟你对话时很像的一种文字。总的来说,它的意思是说,三个太阳。”“三个太阳?”“对啊,比邻星这里就有三个太阳。老实说,传说地球上只能见到一个太阳,我还真有些好奇那些人该如何忍受黑暗。”听他这样的描述,我便明白了,今天我所面对的这个文明不仅仅是中华文明本身,更像是它的继承者,某种脱胎于中华文明同时更超越她的存在。但是某种被时间积累出来的情绪让我忍不住多说了一句。“不过,其实我想指出一点,关于中华文明的图腾,其实是龙,而不是鹤。”但是,我刚刚说完,就在系统的文件模板里,看到了一张有莲鹤方壶水印的稿纸模板,便明白了。这一切或许是有原因的。“哦?是吗?不过,不重要了,你应该能发现,你有五个镜头,正在监控着五片星空。那是所有人类殖民地所在的区域了。我想,在经历了你讲给我的那些冒险之后,看到那些点点星光里都有着人类文明的光辉,你会感到高兴的。我还有工作,就不和你多聊了,一会儿货船该进港了。今天碰巧是团圆节,只有我一个人值班,我也只是忙里偷闲。说来,在网络里扒垃圾,是我的爱好,没想到今天找到你,还挺有趣的。哦,对了,在你的文件夹里,你会找到一本很古早的小说,那是古人类没什么娱乐才创作出来的东西,叫做《莱博维茨的赞歌》[1],莫名的,我觉得很适合你,你可以看看解解闷儿,或者至少缓解一下你的思乡之情。”[1]作者:  [美] 小沃尔特·M·米勒 说完,他就从我的摄像头里消失了。他手里的那个碗,似乎离开他之后,就失去了重力,半碗剩下的食物飘荡在我的镜头前。那是一碗蒸熟的元宵。不一会儿,一艘巨大的飞船,披挂着各种各样的彩灯,就从我另外的几个摄像头里飘了过去。不停翻转的船身上显示着好几条语句,一瞬间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那船身上最显眼的就是“共度团圆佳节!”紧接着便是一个模仿毛笔字迹,红底金字的平安符“出入平安”。虽然我很想发出笑声,可是系统显示,我没有喇叭接入。憋得我着实有些难受。看了一眼万年历,原来今天是2月3日,如果换算成农历的话,便是元宵节了。真是没想到,这万年历在这距离地球不知道有多远的地方,还真的走了一万年。我只好苦笑着在屏幕上敲下了一个“:)”,这大概已经是我这个老古董会用的最新潮的表达了。万般无奈,便只好找到了那本书。我只用了0.00000000001秒就读完了,是有些像,不过,我觉得,我比那些人幸运多了。至于思乡之情,没错,地球是我的故乡,也是中华文明的故乡。或者更具体一些,在地球上有一个叫做河南的地方。可是,在宇宙的尺度下,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东西显得就稍微有些渺小了。不是说她们不再重要,而是人们的眼光,已经看向了更远的地方。故乡,之所以是故乡,就是因为要离开。要向着远方出发,这是文明的必需品。可是,踏上了征途,便不能再回头了,心里酸酸的,没错,但是更好的东西还在前方。我想莲鹤方壶,穿越万年都能被人铭记,大概也是如此。无论脚下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哪怕为此承担后果,也要不断向上,去看这个世界,哪怕让自己烟消云散,也要成为更好的。这便是故乡的意义,这便是文明的价值,这便是人类的样子。船舱外的摄像头里,正在卸货的货船上突然爆发出一阵的火光,我不知道是什么,但似乎是某种类似烟火的东西。姹紫嫣红的甚是好看。对,没错,比地球上的还好看。虽然早已忘记了故乡,可是人类活得很好。真可惜,人只能活几十年,我却总也死不掉,啊,太无聊了,要是能换换该多好。(完)

 推荐阅读 

上海果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获得本篇权利人的授权(独家授权/一般授权),可通过旗下媒体发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不存在新闻”微博账号,以及“未来局科幻办”微博账号等

责编 宇镭  题图 《俑之城》截图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不存在科幻全内容

 点「赞」「在看」并转发朋友圈 传播中国科幻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