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天四破记录,社科学子见证“最快的冰”!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竞赛项目在国家速滑馆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速度滑冰运动员齐聚“冰丝带”。2月5日至2月7日三个比赛日里,“最快的冰”上连续滑出了四个奥运纪录,向世界展现“中国冰”上创造的“冬奥速度”。

首个比赛日,荷兰名将斯豪滕在女子3000米项目中以3分56秒93夺冠,打破了尘封20年的冬奥纪录。

昨日,荷兰选手鲁斯特在男子5000米角逐中滑出6分09秒31的优异成绩刷新冬奥纪录。随后,瑞典名将范德普尔以6分08秒84的成绩再次打破冬奥会纪录,一举获得男子5000米项目冠军。

今天,荷兰老将、5枚冬奥会金牌得主伊琳娜·伍斯特在女子1500米决赛中滑出1分53秒28的成绩,冲破了该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创造的奥运会纪录。

北京冬奥会赛事的顺利运行,离不开众多工作人员和赛会志愿者全力付出的服务保障工作。自1月23日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批冬奥会志愿者正式上岗,全员投入国家速滑馆防疫、礼宾、注册、场馆通信、人员管理、权益保护志愿者业务等七个业务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


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50名志愿者全员上岗,25名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在观赛保障、通行控制、检票验票、看台引导和看台入口值守等五个工作岗位书写着社科学子的冬奥志愿服务故事。赛事服务作为赛会志愿服务保障工作的一线,发挥着保障观众观赛体验的重要作用。从检票验票到观众引导,点滴细节彰显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必将成为冬奥会亮丽的风景线最温暖的光

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钟昕芃


冬奥会开赛至今,我进行了三个比赛日的服务。作为赛事服务领域入口值守岗位的志愿者,检查门票、口罩等微小的工作看似简单枯燥,却让我们和每一位观众联结在一起:能听到观众们说“辛苦了”“谢谢”,就是对我们服务的最高褒奖。和同岗位的搭档从不甚熟悉到配合默契,也是这趟冬奥之旅赠予我的珍贵回忆。在这样烟火辉煌的盛事中,能够贡献作为普通人的一块小小拼图,我感到十分开心与荣幸。

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王曼玉


看台引导是离观众和比赛最近的岗位之一。每次挂上工作证,走在带“墩”上岗的路上,我心里都会充盈着沉甸甸的幸福感和责任感。虽然下班时总是感觉全身要散架了,但观众和运动员的笑脸,还有伙伴们之间的加油鼓劲,可以让所有疲惫一扫而空。这些天里,我在岗位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和观众们一起见证了纪录的一次次被打破,和竞技体育的残酷与温情。这场冬奥盛会是属于全人类的“冰雪奇缘”,希望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享受其中!

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刘砥柔


作为一名负责通行控制的志愿者,我的职责就是在验证点检查来往人员的注册卡,有证则进、无证则拦;在观众通过自己的工作区域时,对他们热情温暖地打招呼。虽然日复一日重复简单的工作,但观众们那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总能唤起我内心的一股股暖流。一块小小的验证领域,将见证我全部的冬奥之旅。希望接下来的十几天,我能和冰丝带里所有可爱的工作人员一起,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与北京一道,见证无与伦比的2022。

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黄靖茜


我在检票验票岗位上,每天和几百名观众见面,为他们检票。这样的工作并不枯燥,因为我们的热情总能得到观众的回应。几乎每一位观众都会在我们说完“欢迎来到国家速滑馆”之后对我们道谢;有时碰见小朋友,还会羞涩地对我们说谢谢哥哥姐姐然后挥挥手离开,真是心都化了。也正因为这样,我每天都很期待上岗的时间。等到晚上下班坐上回家的车,一路上看见公交车广告牌上都是冰墩墩雪容融,想到自己就是冬奥会的一名志愿者,总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王龙韵


随着冬奥会的开幕,我们投入到了紧张的赛事服务工作中,每天近三个小时的站立和服务,不免会感到疲惫,但更多的却是自我实现的幸福和满足。我的岗位是入口引导,在观众进入坐席前查验观众门票确认信息,并向其发放特制的彩旗和防眩晕眼镜,“祝您观赛愉快”是我们每天说的最多的话,观众的感谢则是我收获到的最好的礼物。赛程刚刚开始,我们的志愿服务也才刚刚起步,目前的工作顺利平稳,但未来难免会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情况,我们会时刻做好准备,为观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全力以赴。

未来的十余天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团队将稳扎稳打做好国家速滑馆赛会服务保障工作,用专业、用热情服务“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让“一起向未来”的理想愿景照亮美好明天。

>>往期回顾<<

开幕时刻,他们在做什么

新年第一天,他们这样过!

“大年初一”拍了拍你并送上一份祝福



文字 | 颜钰杰图片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团队综合自新华网、北京日报、新京报排版 | 颜钰杰责编 | 谢可依校审 | 黄子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