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财经

你指定要发财!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2023-08-31

大家好,我是七喜。


上周在公众号发文“冲”和“再冲”。


如果你做的是短线,


上周建仓,今天止盈,


那么先信先吃肉,后信后买单,


相信你已经在KTV里宿醉睡着了。


今天私聊收到了很多感谢红包,


但我冒险预测,并不是为了这个。


做这种全网公开预测:


做对了会被认为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不具有可复制性。


做错了不但会被全网打脸,还可能被债券投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


简言之,好处没多少,坏处无穷尽。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的聊股市?


因为我觉得长期看,必有大牛市!


今晚有时间,聊几句深层逻辑。


(一)


首先摘录一个老故事。


陆铭等在《大国经济学》这本书里梳理过中国财政体系的历史沿革。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财政一度实行过包干制。


书中写道:


在改革开放初期,四个特区分别设置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


这两个省的财政体制也很特殊,采取的是定额上缴(补助)政策,即“财政大包干”。


1980—1988年,广东省每年上缴给中央财政的总额是相对固定的,地方财政新增的收入全部留在省内。


广东因此获得了充足的财政资金和足够强的财政激励。


其他一些省份的政策虽然没有广东这么“优厚”,比如采用固定比例而非固定额度,但总体上还是地方拿了大头。


统计显示,1988—1989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的部分,95%都留给了地方,中央实际分得的不足5%。


财政大包干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积极性。


发展企业就等同于发展财政。


财政发展好了,又能有更多资源发展企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20世纪80年代,发展企业主要是两类:


一是尽力维持原有地方国企。


既解决地方就业,又贡献财政收入;


二是尽力发展新企业,即乡镇企业。


集体经济,避免了关于私有制的争议。


为了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扮演了“援助之手”(helping hand)。


在80年代初,中国经济还保留了很多计划模式,大量的生产资源仍然控制在政府手中,一些市场交易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企业的发展就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帮助。


信贷方面,那时候的金融隶属于财政,地方政府出面为乡镇企业担保。


原材料获取、用地、用工方面,地方政府也会为乡镇企业提供帮助。


产品销售方面,地方政府帮企业制定政策,拓展市场。


但帮本地企业的做法也有负面影响。


高利税、低技术的领域毕竟有限,各地区能够发展的企业也难免雷同。


例如烟酒行业的税率较高,于是各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小烟厂、小酒厂。


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地方政府便分割市场,限制外地的产品流入。


随着各地产业结构逐步趋同,各地方政府愈发激烈地争夺重要的生产资源,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分割。


我的理解:


包干制和分税制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阶段一,地方独立性,八仙过海。


都知道要改革,但不知道该怎么改革。


此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


靠试点来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来。


②阶段二,中央大财政,加强再分配。


改革已经走出了很成功的路径。


为缓解区域差距就得加强再分配。


比如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等等。


综合来看:


阶段一已经成为过去,


阶段二随着土地财政变化也在调整。


新时期,阶段三应该怎么做?


如果不依赖土地财政,应该依靠什么?


我觉得方向很明确:


应该依靠股权财政。


应该怎么大力发展股权财政呢?


还没有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二)


其次讲一个日本的故事。


日本的银行在地产泡沫破灭后,


银行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引发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劣变。


日本央行做了两个动作。


①收购银行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


输出流动性,稳住银行资产负债表。


②大规模认购成份股ETF。


稳住股市的同时,还从中获到了钱。


木鱼ETF有组数据,截止2023年3月:


①持有53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持仓ETF的总市值高达53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6万亿,超过A股全部ETF市值总和。


②持有ETF的63%。


日本央行持有的ETF在市值超过日本市场上所有ETF的63%,也超过了日本股市总市值的6%。


③盈利11万日元。


日本央行在十余年的ETF投资中,账面盈利超过11万亿日元,央行成功地抵消掉了债券投资亏损并实现总体盈利。


(三)


最后推演一个新故事的逻辑。


假如人民银行成立SPV:


收购地方政府持有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给地方政府输入流动性资金。


地方政府拿到钱后,既可以用于存量化债,又可以用于增量发展。


但最大的可能:


地方政府会进行大规模股权投资,


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国有上市公司!


这些国有上市公司:


上市时,


可以立即融取大量资金,


上市后,


质押给人民银行继续融资!


通过这种方式:


①土地财政转型股权财政;


②人民银行获得了投资收益;


③股民共享到了再改革的成果!


综合(一)(二)(三),


要实现这么伟大的构想,


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前途和命运,


都是因为你在29号抄底了那个板块!


(no shoot,we togeth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