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学研究方法| 董海军,李希雨: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必要性、困境与出路

董海军,李希雨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2022-04-25

欢迎关注“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作者简介

董海军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

主持过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各层次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5部,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或观点摘编,独撰论文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


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必要性、困境与出路


核心提示

问卷调查的标准化指的是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问卷调查高质量的数据以及数据的标准和规范性,便于数据之间的转换对接,对问卷调查实务操作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各种技术及工具、调查参与者等所做出的规定性要求,即是在一定时空场域中,按社会调查的约定范畴实现统一化的状态。作为现代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问卷调查的标准化是问卷调查行业成熟发展的重要要求、学术交流和发展的基础工程、规范实务工作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的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工作在专业组织机构的工作进度、研究的自觉性和整体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过度追求标准化可能会侵蚀研究自主性,冲击本土化诉求。结合调查实践,我们从操作出路入手,初步探索出了一套标准化的问卷调查实务流程及推进举措,并展望专业技术化与人工智能化两种标准化发展趋向,以期建立中国特色的标准化问卷调查规范。


内容精选


学好做好社会调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问卷调查在我国不同行业和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与长足发展,但是一些不规范的问卷调查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消蚀着人们对调查研究方法的信任。对此,学者们主要从环节改善与过程控制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纠正问卷调查领域不规范的实务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问卷调查的实践操作仍存在规范遵循性不够强的问题,调查实务规范评估仍缺少足够的标准。因此,在环节改善和过程控制两个角度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问卷调查的标准化是必要与必需之举,是促进问卷调查规范化发展的延展性举措。我们试图分析推行问卷调查标准化的必要性,阐释其中的困境与风险,并从问卷调查的准备、实施和成果报告三个阶段入手,探索一套可以付诸实践的标准化的实务流程和推进举措。

一、势在必行:问卷调查标准化的必要性

无论是旧石器时代前语言表达的标准化、公元前3000年文字表达的标准化还是铁器时代“度量衡”的统一等无不证明着标准化是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推行标准化的必要性所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标准化是问卷调查行业成熟发展的重要要求。标准化意味着可复制性和拓展性,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高则意味着该行业具有很强的复制拓展力,因此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是衡量该行业的成熟度和引领力的重要指标。第二,标准化是推动问卷调查学术交流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标准化可以为调查过程及其调查结果的交流讨论提供共识基础,同时借助标准化作为载体,问卷调查领域的科研成果可转化为实际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专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标准化是规范问卷调查实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问卷调查来说,标准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良好的调查数据质量、数据的标准规范性和维持问卷调查的“最佳秩序”。因此在问卷调查的领域研究与推行标准化,既是问卷调查行业、学科和实务工作规范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道阻且长:实现问卷调查标准化的困境与风险

诚然,党和政府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以及问卷调查长期发展的历程为标准化提供了宝贵经验,结合标准化改革的浪潮,加之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调查技术和工具的更新和广泛应用,当前是推动实现问卷调查标准化的较好时机。尽管如此,问卷调查的标准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的困境和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问卷调查标准化道路上的困境

首先,从组织机构方面看,标准化工作进度较为缓慢。尽管我国成立了多个标准化组织机构与调查研究类专业协会,但是这些组织机构的标准化工作仍留在概念术语阐释阶段,标准意识较淡薄,缺乏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其次,从研究状况上看,标准化研究的自觉性和整体性急需提升。关于问卷调查标准化的研究很少,并且在已有的研究中,基本上是从问卷调查中的微观视角出发,并未从整体出发形成一套整体的、系统化的流程。最后,从调查实务角度看,目前标准化执行的过程缺乏相应的环境与制度。一是调查实务机构与调查项目主管沟通合作共享机制还未建立;二是标准化流程同样受流动性较大的调查员个体影响,特别是在调查督导工作不得力的情况下。

(二)问卷调查标准化的风险

学界围绕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议题的争论虽持续已久,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从实证意义上分析,问卷调查的标准化是基于社会学学科的规范化趋向的,因此关于问卷调查标准化的议题未能顺利推进,部分症结在于国内学界对于侵蚀研究自主性的担忧,也在于标准化跨情境效应会对本土化诉求形成冲击。

1.理论层面:侵蚀研究自主性的风险。包括实证研究在内,从事每一项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时都需要内在地考虑研究自主性的问题,经验的本体性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相互促进。若简单地拿来标准规范而形式套用很可能使调查者失去自主性,陷入“画地为牢”的束缚中,诱发侵蚀研究自主性的风险。

2.操作层面:跨情境效应冲击本土化的风险。本土化最核心的议题是知识的“跨情境效应问题”,其争辩是基于“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峙。标准化的操作倾向于坚持普遍主义,具有跨情境效应,那么就会对社会科学中国化或本土化这场系统性的学术运动形成冲击。在特殊主义的本土化视角下,标准化的问卷调查势必需要回答统一化的规范在不同的情境下效度问题。我们认为,问卷调查的实务操作应具有“多元普遍主义”的性质,需要考虑调查目的和现实情境等因素来实施标准化。

三、深惟重虑:问卷调查标准化的流程与举措

基于问卷调查标准化的困境与风险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我们将问卷调查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举措作为研究的重点,提出具体建议。

(一)标准化管理层面: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范畴

我们提倡由我国的标准化组织机构牵头,发起对问卷调查标准化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统一操作规范,并负责标准的起草和制定,通过构建的问卷调查标准化“毛细管”的方式应用,具体执行和监督交由与问卷调查紧密相关的协会等学术组织来协助负责。

(二)标准化操作层面:实施的具体流程

在操作层面,重点是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成果阶段入手,提出一般的标准化实务流程(具体可见图1),以及贯彻落实这些流程的发展举措。

图1 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实务流程

1.调查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核心是做好问卷设计及抽样工作,这两个步骤对后续调查有着重大影响。在问卷设计的环节,关键在于基于问卷设计总路线,设计适合调查对象的问题以及满足分析需求的选项,形成问卷初稿,投入到试用检验中去。根据试用检验反馈的信息,以问卷的回收率和填答差错率(可以根据具体调查项目性质和目的设置,但一般来说回收率不宜低于60%)作为判断标准。在抽样环节,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科学、规范的抽样,具体有四个步骤,即抽样设计、抽取样本、抽样估计及计算误差,具体参见图2。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设计与研究目标和调查对象的情况相适应的抽样方案,以及误差的计算。

图2 抽样的标准化流程

2.调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问卷发放、访问环节及问卷收集。在这几个环节中,访问的质量、回答率与回收率、问卷收集的方法以及调查人员自身的素质等都对问卷调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除了保证高质量的访问外,关键还要建立好研究者和调查人员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标准化访问流程以及严格的监督审查机制。

(1)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我们建议建立调查小组,每个调查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内调查工作的监督和调查情况的反馈。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权责和处理能力处理或向组长上报问题,以此加强管理和反馈沟通。

(2)建立标准化访问流程。第一,我们建议以最小化访问、统计误差和最大化调查结果可信度为原则,构建标准化的访问,具体参见图3。第二,根据学界目前达成相对共识,我们对问卷回收率(不低于样本总量的2/3)、调查员工作量(一般规模调查中调查员日工作量建议4-6份,在中小规模调查中,调查员的总工作量最好限制在30份以内,较大规模调查应限制在50份以内)。第三,考虑到时效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建议将调查员作为初审责任人。

图 3 标准化访问流程

(3)建立监督审查机制。调查完成以后,各个小组需要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审核,包括组内审核和交叉审核,判断问卷是否有效。判断标准是:调查对象是否均已被接触并提供了所需信息、应填写的问题是否都填答完毕、是否存在乱填或伪造的情况。有效问卷我们将统一编码回收;对于有争议的问卷,各调查组则需要汇总上报项目研究者后再进行回访复审;对于无效问卷,调查人员初审时即可以作废,具体可见图4。

图 4 标准化的监督审查

3.报告成果阶段。该阶段包括对于问卷数据的评估及数据库建立、调查报告的写作以及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将所有文字及数字资料收集、录入后,我们首先需要对其质量进行审核及评估,然后再对资料进行处理及分析,而后可以建立调查专项数据库,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学术研究。调查报告是呈现问卷调查结果的主要途径,其标准是全面、真实、规范。但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关键内容报告的自觉性仍需提升,二是脱离实际的危险倾向。因此提交报告时,研究者首先应自查,然后由专业机构或者报告提交的组织进行二次审核,将报告中不明确、不恰当的地方反馈给研究者调整修改。最后的成果推广的落脚点应在实践上形成建设性的工作建议或理论上弥补和完善相关研究。

(三)贯彻标准化流程的举措

在问卷调查领域中研究标准化、推行标准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高效率、建立秩序的需要。为了贯彻标准化流程得到落实,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树立学科化的建设目标。具体来说,应建立包含人才培养、理论建设、学科教育三个层面的学科体系。其次,设置标准化的监督机构。建议在问卷调查的行业内,设置专业化的标准化监督机构,发现当前问卷调查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的行为,监督标准化的实施,不断推动问卷调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最后,建设现代化的调查体系。面向现代化,结合新兴调查技术,建立标准化的、中国取向的调查体系是我们的目标。从调查设计开始,到调查实施,再到最后的结果呈现,都应该遵守我国标准化组织机构或行业协会制定的步骤与标准,遵循一套标准化的调查体系。

四、行稳致远:问卷调查标准化的展望

顺应新兴技术发展的大潮,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应抓住机遇,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朝着“专业技术化”、“人工智能化”两个方向上发展,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标准化问卷调查规范。

(一)问卷调查标准化系统:专业技术化

以问卷为“体”,技术为“用”,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的问卷调查专业化技术队伍,是保障问卷调查质量与持续创新能力的保障,是问卷调查标准化与时代接轨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以问卷为“体”上,应该强调问卷调查的专业门槛性,在以技术为“用”上,主要是借助调查工具以及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调查所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政策的制定出台与决策实施要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实现调查研究的常态化势在必行。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建立的新调查系统,具备实时记录、分析与智能反馈控制的功能,有助于实现规范调查常态化的目标。

(二)标准化调查程序中的“功能替代”:人工智能化

基于“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具有嵌入拓展性的智能APP、智能系统,将推动标准化问卷调查的朝着“人工智能化”新方向发展。基于默顿的功能分析视角,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更多地依靠已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来保障调查的质量与规范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尤其是审核与监督的环节,人工智能依靠其自学习与自监督功能在审核监督、实际调查中存在对人力“功能替代”的可能性,实现人机互动、全自动式的标准化调查。

移动互联、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思潮已经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存的方方面面。在问卷调查标准化的实施和发展的将来,与时代脱轨,我们需要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思维和技术,推动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在新时代形成中国特色问卷调查的标准模式。


文献引用格式

董海军,李希雨.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必要性、困境与出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02):135-143


本文刊发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2期社会学研究方法专题。此为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


欢迎投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http://hnss.cbpt.cnki.net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l)来源期刊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主编:李培超

编辑部主任:尹金凤

本文责编:尹金凤

编辑部电话:0731-88872471


微信公众号编辑:向梓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