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蓝晒群像展|Female creators @Dali

Female Creators DAO Space 共享空间 2023-06-04



在边城,

一个女性友好共同体的

在地创作

日常公共生活实践


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爵士在 1842 年发明蓝晒工艺时,他不会预想到,近两百年后,在世界另一端的高原边城,有一群人会将这古典摄影的印相技术,用于记录他们自造生活的精彩故事。





01

/

01



一群人,他们主动选择从大城市体制化的日常生活中出走到大理这个边城。

 

他们追求自由,为自我赋能而修炼生活的匠心匠艺,探索着将热爱和生计结合,努力着去实现“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一年五百镑的收入”。

 

因缘际会,他们彼此发现、守望相助,形成了一个生活实践共同体。


      在田野上录制女性创业者播客      



在目前这个二十多人的社群里,有四分之三都是女性。

 

作为终身学习的实践共同体,在线上,他们共读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开展知识沙龙,使用笔记软件输出日常学思;在线下,他们喝一起做的茶、吃一起种的菜,用共建面包窑烤自己发酵的食物。

 

想当农民的王歌租了两亩地小菜园,开设手作工作坊,并践行自给自足可持续生活;

热爱食物的莎莎把家变成发酵实验室,并举办系列主题私厨、采菌工作坊、面包窑共建;

醉心自然的三七在村庄山林间漫游,把采回的野草野花变成微景观设计、餐桌装置、植物蓝晒;

……


      开箱Quest 2 VR 头戴      



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性,积极践行“He for She”,温和尊重地参与社群生活,具体行动上积极着支持大家的创作。

 

这是一个相当多元的社群。年龄上,这群朋友的年龄从00后横跨到70后;身份上,有发酵师、新农民、茶艺人、高校老师、全职奶爸、退休青年、网课大学生……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成长阶段各不相同,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亦有区别。在真实的相处中,难免暗流涌动。友谊的小船,也不总是一帆风顺。在这里,他们以真诚和互信探索着如何建设可持续的友谊。


      共建面包窑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互助利他的思想:

 

在玉米田围绕的废墟里搬砖、犁地,共建离线小菜园;

为莎莎的面包窑拉材料、踩泥巴、规划地基;

协助丢猫的三七在古城街巷和在地微信群传播寻猫海报;

为本次展览的蓝晒人像裁纸、刷感光剂、搬玻璃晒照片……

 

他们相信,怀着利他互助的发心,起码可以把自己附近的小环境打造得更为友好良善。

 

这次展览的目的,正是呈现这种在地的社区生活的可能性。

展览中的照片素材皆由朋友们提供,部分展览标签也直接引用朋友圈的日常文案。在后文,你将读到朋友们各自对社群内公共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一起在小菜园劳作      



照片的制作过程大家共同制作而成展览呈现了8张1.2m * 0.9m的大幅和若干张A3小画幅的蓝晒人像。展览内容按主题分为突出社群中个体创作的 "女性创造者在大理" 和突出共同体公共生活的 “自造守望相助的‘附近’”。

 

《女性创造者在大理》板块,你将看到:


•  在菜园里,践耕读实验的新农民王歌;

•  在面包窑施工现场,“玩”水泥的发酵魔法师莎莎;

•  在村子里,田野调查劳动中的当地女性的MOMO;

•  在音乐现场幕后,往“全能”方向发展的独立音乐策划人漓江;

•  在苍洱之间,手做植物蓝晒致敬19世纪博物学家的植物猎人三七;

•  在大篷车移动Wework环境中,录制女性创业工会播客的创作者朋友们

•  ……

 

《自造守望相助的‘附近’》板块,你将看到朋友们在:

•  在王歌小院搬砖、犁地;

•  在面包窑施工现场挥汗如雨;

•  制作茶叶标本,共建智识生活;

•  与“邻”为善,发起Tipigirl自学校;

•  搭建农村青瓦屋顶,志愿共建乡村图书馆

  ……



图一:蓝晒底片ing

图二:水洗后送去晾晒ing

图三:现场布置ing


蓝晒


本次群展中采用了古典摄影的蓝晒技法。蓝晒之蓝,呼应大理白族年长女性的服饰之蓝。漫步村庄,常见当地女性在田间劳作,疑惑男性身影之少见。本次蓝晒主要记录的新移民女性群体在大理的生活创造,也是对大理本地女性劳动者的致敬。这些本地和新移民女性群体的创造和劳动,共同丰富了大理的美。




02

/

02



展览共建者的话

莎莎


料理人,发酵师,野生菌向导,四处搭建面包窑,流动披萨师傅。

长年深度周游列国,探索世界美食,尤为擅长中外融合创意料理。

现居大理,成立德和村发酵实验室,探索云南食物的多样性,订制创意私厨体验。


                   


大理是一块充满社区感的实验田,因此我独自跑来这实验生活一年,万万没想到如此有幸,经历了一个社群从零开始至今的过程。


现在的我回头看,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半年多时间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做私厨、成为面包窑专家、野生菌向导……这些个人成长只有在长期的社群支持下才可能发生。

比如搭建面包窑,大家一起干活出力,从头脏到脚,真正的共建共创。

比如我做私厨,朋友们先后帮我做了大量简单粗暴的密集后厨劳作,比如一天洗了一年的碗,我有时候都心疼Ta们,这是真实的守望相助。


漓江


大理新农民

瓦猫之夏|大理Web3街会总统筹

独立音乐策划人、独立经纪人    

小草莓亲子音乐节策划人

武汉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老师


                   


来大理之后认识了一群特别可爱的朋友们,加入了一个我觉得在大理最特殊的社群(共同体)。大家一起创造、共建、互助、真诚相待,用情感和付出连接每一个人。共同督促学习,曾经一起学习采茶制茶,一起上山采蘑菇,一起搭建面包窑,一起学习notion/obsidian等软件,一起搞播客录制,一起做饭聚餐,一起洱海边煮茶赏月,一起探讨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这个社群不是为了把我变成工具人,不是为了要在里面做什么事情,也不是消耗我的地方。而是不管我在什么状态,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我,爱护我的地方。就像Ami说的一样,我们不为别的,只为了一起好好生活!


三七


“植物猎人”,把采集植物当成一种生活,创造音乐当是一种表达。从微景观设计、荒野插花、餐桌装置、植物蓝晒,巧用植物创造美学价值。


                   


结束北漂十几年的生活来到大理开启人生下一阶段,我承认自己以往三十几年都不是个幸运儿,很多时候必须更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必须有价值才值得被爱,我甚至怀疑这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爱。直到认识社群的小伙伴,让我体会到朋友们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守望相助的情意。有他们在,我觉得自己做任何事都有底气,跟这个荒诞的世界也有了对抗的勇气!我们在一起探索自然,玩音乐,共创可持续生活空间…


Ami


从主流教育和营销世界叛逃到自然与生活里,探索身心“不用力的专注”,以及女性力量的来源:来自大地母亲,与自然的连接;来自自我关爱,该休息时要躺平;来自向内看,回归阴性力量。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女人是承载天地之间的管道,每个女人都是一个智慧的女巫。


                   


我从小生活在社区大院,每家每户睡觉前都是门户敞开,各家的孩子都是你家窜到我家一起玩耍,到了饭点在哪家,小伙伴们就在哪家吃大锅饭。“邻里相望,鸡犬相闻”的日子,结束于十岁搬入楼房后。一个“屁股坐不到板凳一分钟”的疯丫头,变成紧锁自己房门的少言寡语妞。大理的共同体社群,基于人和人人本真的信任、互助、支撑,随缘自由生发,却让我找回儿时“附近”的温情和力量。愿爱和自由继续如真菌般分布式遍布延续下去。


Alice


处于当下不愿用标签定义自己的探索状态。追逐匠心匠艺,用DIY天文望远镜致敬彗星猎人卡罗琳·赫歇尔。被大理的星空和人们所吸引,从远方奔赴而来。


                   


“真诚就是一个原则。”唯有真诚通向真诚,坦率通向坦率,创造点燃创造。


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是冬日里遇见的人们吧;是夜幕下在洱海边骑行抬头突然撞见的漫天星空吧;是泛着粉紫色莫名觉得非常元宇宙的山海湖泊吧;是对彼此坦诚、互相激发的共同体的需要吧!我们的存在是一种我和你的关系,是一种相遇的关系。而不是我和它的关系,不是一种工具性关系。本真性地存在,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困扰或是实践。每个人看见每个人,每个人支持每个人。或是鼓舞打气或是给予反馈或是发生冲突。这也是难得的场域:我们在友爱和冲突中去成长、去创造。而建立真实的关系正是需要这样宽松的、非竞争性的、包容、安全性的空间。


彩虹


全职妈妈 终生学习者  新生活方式探索者


                   


去年底心怀焦虑地返回大理,完全没能预料到之后的生活将带给我多么丰富的体验与感受。其后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自发地组成了一个互助友爱的社群。我们一直保持着高频的链接,互为有益的启发和对生活的热烈投入。问题的深入探讨,生活的点滴感触和反思,彼此的陪伴分享砥砺,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以及生活中的彼此互助,都在不停地丰富着我对人的理解,对朋友的理解,对事物的理解。所有这些都随时触动我,给予我很多启发,反思和真切的感受。


社群内大家的关爱也随时温暖着我,细微之处,无不在感受着这些美好。由此生出更多的由我走向我们,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的想法。想法带来行为,行为带来更多的爱。开始感受着我不是一个人,我在群体中,与周围的人互有温暖的关联。


Haux


可持续生活探索者,全植物蔬食者,Web3研究者,持续觉察、内在自我探索,专注身心训练,追求觉知、通透的状态。


                   


友不因地域而局限,情不因二维空间而隔阂。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自然懂得这透过网线电流穿梭的美妙。相识、互动、连接、信任,自然而然地穿针引线,不费力又坚固。共同体这个词在我还未记事时,就存在于记忆中。我知道的是家庭结构不是唯一,不知道的是以何种方式生长出共同体。


或许我有了答案,或许不需要范式。朦胧中渴望的共同体会显化,个体自发聚合,被一种隐形的共识吸引形成,社群是慢慢地生长出来的。或许是每个人内心对某种生活、某种愿景的畅想,使我们聚集,珍贵的是我们在坚实地让其显化。自由之DAO,大家一直在说的共同体价值是:开放、友爱、互助、多样性,这也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贡献和互助是自动的行为,真诚是原则,不紧不慢,自由生长。


老卫


荒野玩家。酷爱茶,以茶为媒,玩转荒野,融入天地自然。

通过对茶的生命历程了解,尝试进行个人生命状态观察。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处,从来都是很难的,无论是在朋友,亲密关系,还是家庭关系中,而这样一群人,来自五湖四海,只因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对生活的热爱聚集在一起,快乐时共同分享,困难时彼此协助。生活经历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难免会因为不同理念而产生分歧,相互争执,但彼此间的关爱一直在。边界本就是个较为敏感的事情,而在这里,探索边界这件事情,相比于之前的社会生活,变得容易了些。


WYGG


六年全职爸爸,在和女儿去学校化学习生活中修炼自由学习自适生活的匠心与匠艺。追求浪漫的维多利亚人文艺复兴人百科全书般的极客人生。目前又多了一个身份标签:全职家人,是失能母亲的居家照护者。


                   


对自由之DAO共同体九个月的观察:自由之DAO是在探索友谊的3.0,尚未上链的低技术高生活的真实人生实践和终生学习共同体。曾在共同体里分享对自由之DAO的理解观察和自我感受,说这是友谊的3.0。这自然是很乐观和浪漫的归纳。真实的世界里,友谊的小船却不总是风平浪静。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人都需要社会支持。即便隐逸的梭罗和陶渊明也是有社会支持的。建设可持续的友谊,是建设可持续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生活可持续的管理(写到这里,又谨慎反思,这样说会不会是一种执念和偏见)。人际隔阂永在,那么如何建设可持续的友谊?我们一路走来,在生命历程里友谊的小船有过几条?这是一个开放的思考,是一个神秀大师所谓的渐修的生命历程。


Richard


He teaches histo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Beijing for a British university. He spent the summer of 2022 in Dali and enjoyed participating on the fringes in its various interlocking communities.


                   


Those supposedly bigger schemes of meaning are a mirage; at best, composed of lots of interlocking small human-scaled projects, at worse, at worst, a form of false consciousness. When we create our own meaning, fragile and limited in time and space, that’s not a cause of occasional despair, but of joy at what we can create with and for each other…. If our senses of meaning are small-scale, what’s the role we can play as individuals, what’s the role for the communities we create? 



03

/

03


展览活动


开幕沙龙


时间2022.9.15 20:00 - 21:00

地点 | 床单厂 · Dao Space

题 | 呈现照片背后的故事

          新移民女性在大理的生活和创作探索

           如何打造女性友好空间

分享者 | 自由之DAO主要成员


读书会《看不见的女性》 @Ke 

地点 | 德合村·发酵实验室


Workshop:植物蓝晒手作  @三七

地点 | 三文笔村·林隐空间


Workshop:面包窑搭建  @莎莎&王歌

地点 | 月溪村·沐歌田园小院



04

/

04



Curator @Ke


收拾行囊,在苍山洱海度过一沉浸式田野调查,用Obsidian和古典摄影记录合作人类学的田野笔记。这段边城生活,也是对《云南三村》、《被压迫者教育学》、《逃避统治的艺术》和《互助论》的行读。



Co-builders


Alice | Ami | Haux | momo | MXX | Richard | WYGG | Yangzi | 彩虹 | 老卫 | 漓江 | 三七 | 莎莎 | 王歌

* 按首字母排序



详情咨询



大理 床单厂艺术区 D-1-4 DaoSpa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