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环 · 实习实践 | 观多伦站实验基地,传塞罕坝精神炬火——2023塞罕坝思政实践暨野外生态学实习第七天纪实

北大城环 2024-04-28



一、实习




上午,同学们前往多伦站进行参观,多伦站是我国研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最重要的实验基地,该站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着重要意义。



站里的研究人员为同学们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包括:

增加二氧化碳的环境下温度和氮源对植物的影响;降雨的季节变化;

生长季降水增减;

放牧、风蚀和沉降对物种组成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降水和氮添加与碳收支的关系;

极端低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夜间增温和降水对三种草原类型的影响等。

研究人员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例如增温、制冷系统、开顶式气室OTC等。通过他们的讲解,同学们对全球变化多因子控制实验的开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近距离观摩了生态学研究中先进的设备和装置。


同学们了解到,在6-9月的生长季,研究人员需要一直生活在生态站以便持续进行科研活动,而全球变化多因子实验规模之大,更是需要常年有人员进行轮换驻守。这种科研精神使同学们深受触动

控制实验场地仪器


下午,同学们赴浑善达克沙地进行考察。由于沿途降水量递减,植被类型呈现规律性变化,从草甸草原,过渡到典型草原,最后是荒漠草原。


唐志尧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各种植被类型的植物群落特点,并介绍了草原退化的主要标志等,同学们认识到了植被因地而生,因条件而变的自然规律。


此次考察中,同学们还看到了闪电河旁的河漫滩沙地。由于今年的异常气候,闪电河干涸,这更加引发了同学们对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相关研究的深思,使同学们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关注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向上滑动启阅图片)

             同学们参观控制实验场地



唐志尧老师为大家讲解退化草原的植被特征



同学们在闪电河前合影留念










                     

二、实践





晚上,同学们在两位助教的带领下学习了《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综述》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和学习塞罕坝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文章首先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文章强调了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塞罕坝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是一片曾经荒凉贫瘠的沙漠,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洲。这背后离不开塞罕坝人民的顽强拼搏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塞罕坝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文章还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科学规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他指出,要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追求的目标。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思政实践会后,同学们合影留念,记录收获满满的一天。






撰稿 | 郭睿 程依凡

图片 | 许芳瑾 张鑫尧

编辑 | 高子薪

审核 | 唐志尧 谭卓立 许芳瑾 张鑫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