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 | 精准医学的未来:每个人享有个性化治疗,能实现吗?

WLA上海中心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24-09-05

11月3日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论坛多组学时代与精准医学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论坛汇聚了全球顶尖组学研究和临床领域专家,探讨组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展望多组学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命健康尤其是精准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主题演讲:

分享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在主题演讲环节,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卢煜明(LO Yuk Ming Dennis)、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杰里米·尼科尔森(Jeremy NICHOLSON)、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教授黄超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高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吕海涛都带来了他们研究成果的分享,以及对多组学技术和精准医学领域的独到见解。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现任西澳大学临床教授,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新的基因组学和DNA ZOO”,介绍了自己在基因组学方面的经验以及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见到的领域最新发展。马歇尔教授认为,是高科技的方法带来了微生物组研究的革命;他还介绍了有趣的DNA ZOO,我们走到不同地方会看到不同的动物,扫DNA ZOO二维码,24小时之后就能够获得这个动物的基因组。DNA ZOO能够获得所有的信息,测出各种动物的基因组。马歇尔还表示,“如果我们的计算力足够,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基因组都做一遍。”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连线演讲 
图 | WLA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现任复旦大学校长,分享了关于人类表型组图谱的一些研究。他们建立了人类表型组的数据平台,涵盖23个种类、24000种不同表型,里面包括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等很多不同的表型组。金力教授把人类的表型组研究比作开车时会用到的导航,用来进行道路探索。


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演讲 图 |WLA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吕海涛的演讲主题是“生命与健康科学跨学科创新”。他的研究工作关注两方面,一是关注于功能代谢组学方法的创新,二是用功能代谢组学方法来解决一些在疾病诊断、药物治疗方面的实际问题。他们开发出的功能代谢组学方法,能够覆盖300个关键功能的代谢产物以及超过100个的生物途径;他们开发的时空运行实时代谢组学,能够获得动态的结果以及在空间上解构功能代谢组学。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吕海涛演讲 图 | WLA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教授黄超兰的演讲主题是“前沿组学技术推动了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她分享了在自己转化研究领域的一些工作成果。在黄超兰教授的实验室中,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细胞蛋白质组学,在新冠疫情时期,实验室用蛋白质组学进行了免疫抑制、代谢功能障碍两个阶段的研究,发现新冠从无症状到有12个月的恢复期,新冠带来的免疫抑制会造成持续的胆固醇代谢和持续的功能损伤。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教授黄超兰连线演讲 图 | WLA

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卢煜明,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卢煜明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产前的筛查与诊断,因在“无创产前诊断”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卢煜明教授在论坛上着重介绍了“全景动力学(HK)的模型”:“这个就像你开车一样,开车的话你如果前面碰到一个障碍物,在碰到障碍物之前会减速,现在我自己看不到障碍物但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我能够判断这个地方有一个障碍,这就是我们要通过去看多聚酶的连接,我们能够引入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全景动力学(HK)模型。”


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卢煜明连线演讲 图 | WLA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高强的演讲主题是“肝癌多组学的特点、临床及转化应用”。他分享了关于肝内胆管癌的案例:根据多组学研究获得了肝内胆管癌的四个亚型,这四个亚型和病理学有明确的关联,他们有独特的临床和通路的特点,以及独特的预后。高强教授表示,在未来希望使用更加复杂的多组学方法,尤其是特别的一些组学分析方法在治疗过程当中理解患者的应答。


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杰里米·尼科尔森,现任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副校长,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新冠肺炎多模态代谢表型和预后生物的发现”。巧合的是,杰里米·尼科尔森教授的实验室开了没多久新冠便爆发,在过往三年中,实验室就把很多精力和研究资源铺到了新冠生物组学的研究当中,对全世界不同的新冠样本进行了分析,“我觉得我们应该是获得了关于新冠样本在全球最大的一个库”


杰里米·尼科尔森教授分享了“长新冠”。长新冠是指新冠持续对免疫系统造成的问题。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新冠后综合症会影响身体内的各个器官,大概有20%的新冠患者会有长新冠,可能在新冠之后的一年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受到新冠的影响,多种器官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在新冠恢复了之后代谢物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持续的疲惫、多种器官(大脑、皮肤)的病变、进一步的人体内动脉粥样化疾病的恶化等等,都是长新冠的一个反映。尼科尔森教授认为,各种各样的潜在的长新冠是非常需要研究的医学问题。


圆桌讨论:
共话精准医学行业未来


在圆桌讨论环节,线下参会的金力教授、高强教授、吕海涛教授,以及线上参会巴里·马歇尔教授、卢煜明教授、杰里米·尼科尔森教授、田强教授,就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整合多组学以实现精准医学、多组学数据的整合解读以及应用、基于新技术的无创多组学方法在临床肿瘤上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行业“最强大脑”激情碰撞,为多组学和精准医疗的未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新洞察、新思路与新方案。


马歇尔教授期待“人人都有定制化治疗”:“在21世纪我想每个人都想有个性化的治疗,而不是其他人所接受的平均的治疗,所以我们要去想一下做怎样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正确的治疗。”


论坛现场 图 | WLA

杰里米·尼科尔森教授表示:我们用整合的基因组学和表观组学来理解疾病的生物学,理解了疾病的生物学之后,就能够理解患者个体间的差异,我们就可以采取治疗性的介入措施。


金力教授指出了人类表型组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家可能更感兴趣研究机制,比如说背后的病理学是什么;而医生可能是对使用我的分类系统更加感兴趣,他们有了临床分类系统之后能够得出医疗解决方案。从医生的角度或者科学家的角度做出来的分类系统,没有哪一个是完美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我们要意识到,要有一个迭代的过程,要来来回回,要不断地去理解一个疾病的病原学。根据这个迭代的过程,也许我们能够开发出更好的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或许能够有一点用,这将会是未来的挑战。”


卢煜明教授分享,他的研究——循环DNA——想努力做出一个早期癌症的筛查系统。在目前的阶段,用循环DNA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对一期癌症来说检出率还是非常低,发表的成果显示大概是25-30%的检出率,争议的地方在于,这个检出率到底值不值得去做早期癌症的筛查系统?卢煜明教授分认为:“还是值得去做的,至少我们能够有一个可能性,能够挽救这25-30%的早期的癌症患者。”


高强教授认为“液体活检”非常有前景:有液体活检的研究能够实时检测到三种类型的癌症,现在有了多组学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之后,这个样本量可以扩大到10亿,我想在不远的未来,液体活检在临床上能够对癌症进行早期的检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高强演讲 图 | WLA

吕海涛教授认为:当下新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能够识别出新药物的靶点。所以,在未来的十年,表型组学要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识别和验证新的药物靶点,这样才能让化学家去设计、合成以及生产一些功能广泛的化合物,去促进药物的发展。


多组学时代和精准医学论坛上,组学研究和临床领域顶级专家,探讨组学技术最新发展,展望多组学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命健康尤其是精准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学术研讨氛围专注、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现场,来了一位引人注目的“蹭”听嘉宾——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他参加完在隔壁举行的“碳大会”,路过这里,聚精会神地听完了本场论坛。


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在论坛现场 图 | WLA

本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红杉中国、鹏瑞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特别支持。


怡宝对本届论坛进行了大力支持



编      辑:陈   墨科学审校:杨展涛责      编:小   文



相关阅读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