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热”,一个可怕的陷阱!

如柳 如柳说 2019-07-09

 请点击上面蓝色“如柳说"免费关注本公众号 

  资深调查记者 为你拨开世界与人生迷雾

          


 期待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如柳说”


  为防失联,请大家同时关注备用公众号“如柳说2”

            

  作者/如柳     

   来源公众号/如柳说,ID:ruliu3166

          

      01.科幻片的春天是喜是忧?

春节期间,《流浪地球》很火,围绕着流浪地球的话题也热得发烫。

如柳向来对科幻片、玄幻片、穿越片之类不感兴趣,所以本没打算去凑《流浪地球》的热闹。

 

前天有读者问我,不打算写一下流浪地球吗?

 

既然流浪地球已成为春节后的第一舆论热点,赞誉甚多,那也去看看吧。

 

所以一直拖到到大年初七晚,才去了影院。

 

去影院之前,如柳在网上简单浏览了一下这部电影的相关背景资料,原来这部电影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

  


拍摄这部电影的背景是2015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获得了法国雨果奖,据说雨果奖是国际科幻小说界的最高奖项,第一次颁给了一个亚洲作家。

 

但据网友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文字语言及艺术性不敢恭维,不过如柳没看过,也不好评价。

 

据如柳所知,西方的文学艺术类大奖是不会随意颁给一个中国人的。

象小说,电影类大奖,如果颁给中国人,必定有原由,比如内容必涉及丑化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等,象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西方捧得大奖,莫言的小说获得诺贝尔奖等都是这个缘故。



就象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中国作家莫言一样,中国相关人士都受宠若惊,所以很快中影就对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改编电影进行了立项。

 

所以这部电影从2015年开始筹拍,耗时近四年,据说耗资5亿。出品人是阿里影业。目前票房收入已过20亿。

 

另外,这部电影同时在北美、澳洲等地同步放映,据说也受到很高评价,《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也对这部电影给予了赞誉


《纽约时报》直接发表了《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到来的专题报道。(敲黑板,请大家注意纽约时报的标题!!!

    

《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什么,捧什么,都是有策划的,有阴谋的,绝非我们想象的按事实报道新闻,这次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中国的许多主流媒体也大声欢呼,《流浪地球》意味着中国电影文化的新维度,意味着中国科幻春天的来临!

 

许多自媒体及网上评论也说,《流浪地球》是一部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电影,是中国向全世界输出价值观、展现中国自信的一个里程碑!

 

当然,更多的人直接把今年称作科幻片的元年,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迈入重工业科幻片时代,受《流浪地球》影响,中国的重工业科幻片将呈爆炸发展之式。

  


 

中国的电影,如果是宣扬中国人及中国正面形象的,西方国家的院线是不会给予隆重排片推荐的,这次为什么意外?

 

《流浪地球》从科幻小说到电影,都受到西方热捧?背后有什么玄机?

 

“流浪地球热”真的对中国是一个全面利好吗?

 

带着这些疑问,如柳走进了电影院。

 

    02. 科幻片只是娱乐至死的另一种麻醉形式

 

看完电影,上面的疑问豁然开朗。

 

如柳走出影院时第一个念头,必须给“流浪地球热”泼一下冷水,无论其他人怎么说,因为,可能仅有如柳一个人看到了“流浪地球热”背后的隐忧!

 

当然,这部电影拍摄水准不错,场面宏大、震撼,是一场视觉盛宴,但是,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而已。

 

看完电影后,你没有回味,没有思索,怎么说呢,就是没有人文内涵,仅仅是观影当时享受了一下强烈的视觉冲击波而已。

 

本来就是科幻片,要求人文内涵,也不切实际。


 有人可能会以《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园的眷念来反驳,“对家园的眷念”是能激发全世界观众共鸣并认同的价值观吗?能真正反映中国文化的内涵吗?


是的,这部电影是按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模式拍摄的,相对于中国以前其它所谓宏大叙述电影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和水准了。

 



如柳观影的过程中,没有感动,只有疑问,拍这样的画面与场景得投入多少物力、财力、多少人力、多少时间?

 

因为如柳干过电视,了解画面拍摄与剪接的辛苦与繁琐。

 

看完电影后,如柳查了一下,据说参与拍摄这部电影的人员多达7000人,仅参与后期制作的人员达就达3000人。

 

这部电影耗时近四年,已经把拍摄时间压缩到最短

剧组经常连续工作30小时以上,拍摄现场靠倒计时把准备时间调整到最短;90%以上的视效镜头,预期一年半完成最后花费了10个多月。

 

拍摄这部电影主创人员很多都累瘫,累病,累得吐,由于预算吃紧,只能靠加班加点赶进度、节省开支,导演基本上常常只睡两个小时,演员们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最长一次连续工作37个小时。

 

由于电影为了在并不宽裕的预算中完成制作,剧组把钱花在刀刃上,请的都是非流量演员,演员片酬低,所有演员的片酬总额不过数百万,不到总预算的10%。

 

据外媒报道,《流浪地球》的投入成本在4.2亿人民币左右,而同等体量的欧美科幻大片,如《星际穿越》、《银河护卫队》等,平均投入在10到20亿元不等,远高于《流浪地球》。

 

如果《流浪地球》按正常时间和正常预算拍,可能就不是仅仅耗时三年,也不是花费仅五亿,或许就是10亿元。


总之,重工业硬科幻片是既烧钱又耗时的电影题材。

 

如此耗资耗时的电影看完后,能带给我们什么思想启迪与艺术享受吗?没有!


能带给我们科学启迪吗?也没有!

 

如柳看完后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科幻片是劳民伤财的感官刺激而已!

 

如柳走出影院时,一个观点立即跳入大脑:科幻片就是娱乐至死的另一种麻醉形式而已!

 

因为这类科幻片,你要说它有多大的科学价值,不现实,本来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内容,然后还有很多人却去争论电影里的科学常识错误有多少这种毫无意义的话题。

 

《流浪地球》这类所谓重工业硬科幻片,本来观众看的就是一个刺激,感官的刺激。

   


虽然好莱坞拍的《阿凡达》之类科幻大片,惯常用爱情这种永恒的主题来包装一下,增强电影的人文内涵,但观众看科幻片时,主要还是在乎特效技术的震撼,在乎视觉感官的冲击力,说白了,看科幻片就是看的是刺激,感官的刺激!

 

感官的刺激是什么?只是一种快餐文化,娱乐至死而已!

 

文化的本质是严肃的,严肃的文化必定是有内涵、有深度,它要么带给我们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注,或者引领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要么带给我们高贵的审美情感与体验,要么带给我们思想启迪。

 

因此严肃文化要么是关注现实,要么是关注理想,所谓现实主义或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科幻片强调的是即时的感官刺激,这是由科幻片的本质决定的。

 

因此科幻片,只是满足一小部分的人欣赏口味,比方喜欢寻求感官刺激与体验的男青年,因此它本应该只是一个非主流的文艺题材样式。

 

但是,流浪地球热背后,如柳看到了一个可怕的舆论导向中国将进入重工业科幻片元年,中国将进入科幻片的春天。


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也为这种舆论导向推波助澜。


不难想象,伴随着流浪地球热,以后中国不仅会有大量资本、人力、物力进入重工业科幻片,也必然会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

 

如柳为此忧心忡忡,必须给“流浪地球热”泼一下冷水。

   

 

   

03.劳民伤财,引发口水战,转移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我们先假设一下,假如真的象网上那些为《流浪地球》鼓与呼的人期盼的那样,从今年开始,中国不论从国家主流政策还是从民间资本、人才聚集方面,都开始向科幻片聚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我们从上文介绍的《流浪地球》拍摄过程就能明白,国家将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成本在科幻片方面,因为中国人做事的习惯就是喜欢一窝蜂、大跃进,我们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其一,劳民伤财。

可以说,如果接下来几年,中国电影发展的重心真的转向重工业科幻片领域,对中国的物力财力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有人或许会说,科幻片可以走向世界,可以赚回投资,但是,如柳要说的是,可能拍了一百部科幻片,有一部真正走向世界就不错了,如柳了解电影领域竞争的残酷性。

 

何况让科幻片承担中国文化价值观输出的重任,相当于让一个小孩挑千斤重担,不现实。

 

如柳相信如果外国观众看《流浪地球》,除感受到中国的科技很强大、亲身感受到中国威胁论外,外国观众很难从电影里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蛋糕就那么大。 如果把那么多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其它轻工业电影题材,是不是可以拍出更多更有文化价值内涵的电影?

  


其二:人才资源的浪费。

如果全社会的舆论导向是,科幻片有前途,受欢迎,很自然,将会有很多小说作者、电影导演,编剧等文艺创作人员都会向科幻领域聚集。

 

科幻片除了短时间的感官刺激外,并不能给观众带来思想内涵启迪,并不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对现实世界毫无建设意义。

本来,这些创作者可以去写或拍其它对社会更有价值内涵的作品。

 

其三,引发口水战。

科幻片本来就是科学幻想,是文艺作品,允许虚构夸大,不是建构在完全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推理与假设。

 

但是,很多较真的人,比如一些科技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们,就会没完没了的争论电影里有哪些科学常识错误或技术错误。

 

就像《流浪地球》上映后,网上就有很多文章与帖子讨论电影中的科技常识错误,而这类科幻片,本来涉及的都是很深奥和很专业的科学理论知识,要去纠结科学常识漏洞或技术漏洞,那真是没完没了,争论会无穷无尽,因为本来就是幻想,本来就有各种可能。

 

我们想一下,如果以后中国不论是资本、物力、人力都向科幻片聚集,会引发多少没完没了的口水战,不仅仅是关于科技常识漏洞的,还有关于幻想假设的各种发展可能的争论。


总之,会有太多人围绕着科幻片,引发各种口水战,而这些口水战争论的基本就是毫无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话题。

 


其四,转移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侵占注意力。

 

 拍科幻片耗资耗时,财力物力及人才资源被挤占后,必然真正关注现实问题的文艺作品就少了。

 

创作者都去关注毫无现实意义和价值的科幻片,大众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去观看、去议论,甚至引发口水战,即大众的注意力都被侵占在科幻片上,那么对社会严肃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必然减少。

 

这实际就是另外一种麻醉剂

麻醉人们对现实矛盾及现实问题的关注!转移了大众宝贵的注意力!

 

如柳认为,科幻片就是娱乐至死的另一种形式!


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工具。今天这个人人有手机、人人可上网的娱乐至死时代,“娱乐至死”成了麻醉人民的最大工具。


如果我们的电影,走向科幻片为主流的形式,将又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娱乐至死方式!


想一想科幻片背后的推手,我们会不会细思极恐?

 

              04.我们要输出怎样的价值观?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科幻片可以激发青少年科学想象力,激发科学幻想。

 

前面说过,科幻小说或科幻片只是一种非主流题材形式,它不应该成为全民注意力关注的题材样式,国家主流政策更不应该去鼓励拍摄这类劳民伤财的电影题材。

 

不仅仅是中国,还是全人类,目前应该深思的不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类毫无现实意义、毫无科学意义的题材和内容,也不应该鼓励毫无节制地去追求高科技。

  


毫无节制发展高科技对人类文明的异化、无止境地追逐物欲对地球资源和气候环境的破坏、资本无节制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和命运的戕害等等,这些才是全人类应该反思和批判的话题。


这些才是中国电影要输出的价值观,一个大国对地球和人类文明的担当!

 

对于中国的电影人和文艺创作者来说,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不仅仅是浅薄的集体主义救援和亲情的奉献,不仅仅是对家园的眷念,而是华夏文明的高贵与深邃、华夏文明的包容博大,华夏文明的悲悯,华夏文明的天人合一,华夏文明的敬天爱人等等。

 

对于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目前值得大众探讨关注的话题太多了。


比如无节制追求经济指标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资本无节制膨胀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挤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化工农业、化学工业对土壤、水资源的破坏、粮食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人口问题、民族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中华文明的未来与出路……

 

目前真是有太多问题值得老姓去关注去讨论,不要以为这些问题与你无关,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我们子孙后代未来的生存和命运,直接关系着华夏文明的兴亡和中华民族的繁衍,这些话题内容更值得文艺工作者去反思与批判。

 

科幻片能带给我们什么?除了娱乐至死的感官刺激和麻痹大众对严肃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对我们的社会有一丝一毫的建设意义吗?

 

我们需要全民为科幻片去欢呼吗?欢呼中国科幻片的元年或者春天到来吗?

 

当我们想一想法国的雨果奖为什么要颁给中国的作家?真的是因为小说写得好吗?有思想性有艺术性吗?

 

《流浪地球》为什么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吹捧?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纽约时报》为《流浪地球》定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到来!这背后有什么玄机?


如果了解过去四十年我们的文艺领域被西方媒体牵着鼻子走、因而文化被渗透、被解构的历程,应该能明白纽约时报为“流浪地球热”定调背后的玄机。


《流浪地球》为什么能在北美等西方的影院被隆重排片并被推荐?西方真的会无条件接受中国的强大和价值观输出吗?

   


结合前面如柳分析的科幻片的特征,劳民伤财,娱乐至死的另一种麻醉形式,我们会不会细思极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未经授权,转载必究。转载联系微信:ruliu316)


作者介绍:如柳,资深调查记者,名校硕士。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家国情怀。个人公众号:如柳说,ID:ruliu3166,私人微信:ruliu316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资深调查记者  为你拨开世界与人生迷雾扫码关注如柳说


     

忠实粉丝长按以下二维码加个人微信:ruliu316,入粉丝交流群(请注明忠实粉丝入群

(由于忙,有些想入群的忠实粉丝由于没有及时通过而过期,或者因为手机系统更新数据丢失还没有拉入群的,欢迎重新添加入群。)

                   


                    

 

更多往期原创文章:

向小学生灌输同性恋、性解放、不婚、不育,这样的性教育读本背后有何阴谋?


冯小刚为什么被人民抛弃——从《集结号》、《芳华》说起


瑞典事件:口水战背后的秘密


性解放:阴谋, 智力退化与种族灭亡


俞敏洪事件背后的秘密:女权主义与种族灭亡


别了,金庸(一):“情圣”还是“渣男”?


崔永元炮轰事件:比偷税、高片酬更可怕的事正在发生



一位女记者对毛主席认识的自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