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烨:送孩子去学画,大人在旁边可以做什么

DBG 打边鼓 2022-12-04


当下各种艺术培训机构泛滥,面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问题,家长们时常陷入困境:给孩子报班是认品牌还是认个人?学校的艺术教育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吗?家长可以怎么帮助孩子学艺术?


本期我们采访了从事多年艺术教育、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唐烨。为了读者阅读的便利,我们删掉了采访时的提问部分。





唐烨为《打边鼓》回应撰文




1、孩子画画,大人可以做什么?


在华南师大上学期间,我学习了儿童艺术教育,并在幼儿园和小学实习,对孩子有天生的喜欢和亲近感,所以毕业后也自然走近孩子们。

 

我的课堂上,会给孩子极大的、极具包容性的创作空间,把每一位孩子当作艺术家一样尊重,和他们分享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一起讨论和研究创作内容,搅动创作欲望,让孩子们有感而发,尊重每位孩子的创作意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只做脚手架,不打扰、不干预,结束创作后不评价、不比较,让孩子们的创作回归创作本身、回归内在情绪和思考的表达。艺术创作是满足自身内心需求的表达方式,而非满足大人欲望的工具。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能做的只有虚心地会心一笑,大人向孩子学习的还有很多。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想象与讨论

创作过程中自主探索材料



2、学校的绘画比赛值得参加吗?


中小学有相应的艺术课本教材,设计课本教材的教育专家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都有详细和精心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具体课程实施起来,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上课时间短、课程所需材料复杂等,难以做到个性化和多样化。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各种有等级要求的绘画比赛,当比赛变为老师晋升和学生升学的条件时,学生们的绘画比赛就会变味,成为老师们的竞技目标,反而失去了创作的乐趣。换言之,老师们和孩子们带着脚镣跳舞,双方想发挥得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3、给孩子报班是认品牌,还是认个人?


课外的艺术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连锁加盟式的艺术机构,多是打着培养各项能力的旗号却做泯灭创造性的事情,多用购买课程包的方式,给一些资历尚浅的老师上课。课程看似是有架构、有脉络、有艺术性和技能性,但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却多是照葫芦画瓢,并没有引发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也没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孩子们的作品经常被以点线面和黑白灰的角度来评价,反而成了批量的主题式DIY工厂。

 

另外一种是工作室形式的机构,这里面也慢慢多了尊重孩子、理解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遵循孩子心理发展的良心机构。关于课程设置,有的自己研发,有的买国外的优质教材,由于课程的发散性和对艺术素养的要求,对能上这种课程的老师要求很高。这种机构地理位置难找、圈子较小、口口相传,只有小范围的家长可以接受(因为课程结束后你也许看不到什么成果,更注重创作过程),但好就好在最终受益者是每一位孩子。


“哈!我的手变色了。”



4、家长难道不应该学点艺术吗?


家庭艺术教育多是艺术爱好者对孩子的薰习,从吃饭穿衣到家中环境都是艺术教育和艺术素养熏陶的一部分。有些家长原本就了解艺术或教育,那么这种家庭的孩子会更加得天独厚,拥有极大的成长空间,这些“蜜罐里”的孩子,也往往会成为人们口中的“天才”。但是,这类家庭还是很少的,所以提升父母自身的艺术素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想要达到儿童艺术教育的各种目标,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家庭,这位“教师”要懂儿童、懂艺术、懂教育。艺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心理学、哲学、科学、文学、音乐、建筑等都需要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和孩子们共学、共享、共生。渐渐薰习,必有所益。


“我画的这!



5、该引导孩子去画什么内容?


绘画是一种可以表达内心情绪和思想的工具之一,我们想引导一个人去创作,就需要搅动他的内心和引发他的思考,建立艺术表达和生活经验的情感链接。

 

比如,6月的某天,孩子们画杨梅,首先通过创作空间环境的改变,他们发现了杨梅,然后讲讲杨梅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他们自己的、家人的、也有老师的,接着摸到、看到和闻到真实的杨梅,尝一尝杨梅的味道,从五感上开启对杨梅的感知,再来想想怎么画、怎么才能表现出自己感觉到的杨梅。最终画成什么样子,都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需要做的只有去看见、同理、接纳和尊重

 

每一位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家长们会在无意间听到孩子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孩子们的知识面有时候不仅仅只限于艺术,更扩展到生活。对于孩子来说,观看艺术作品,可以感受艺术家们的情绪,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有提升,孩子的创作状态也会因此越来越自在,更愿意来创作,成了一种放松的方式。


当季植物也来画画



6、孩子画着哭起来了,大人该怎么办?


有一次,大一点的学生上认识自我的课程,有位学生画着画着就哭了,她说画里有个东西,不敢碰它,一碰就疼。我当时抱了她一会儿,说:

 

害怕就先别碰,我知道了,我看见了。

 

面对这样有心理创伤的孩子,突然不经意间揭开了这个创伤,我很心疼她,但我本身不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也不敢轻易做太多的干涉。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所以也驱使我多去学习一些心理学和艺术疗愈的知识。

 

我希望孩子们在观察、思考和探究中学会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可以自在地抒发出对事物的感想,学会创作,也学会合作。画笔即可做他们冲锋陷阵的盾牌,又可以是深夜归家的棉被。

 

在教课之余,我也会继续进行艺术创作,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之所向。我想我会像孩子一样更天真、更单纯地面对我的创作吧,童真和爱是我生活中最多的内容,也想把这份阳光分享给更多人。



唐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2012年开始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现就职于道禾广州幼儿园暨三代塾,艺术教师组长。



策划:钟刚

编辑:劳秀汶(实习生)




陈影红:在美国教孩子画画,这八点感受印象最深刻


钟嘉玲: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热爱生活的孩子


八个故事:“深二代”如何走上艺术之路


“美术馆人”如何在家带娃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电话:0755-86549157;邮箱:info@dabinlou.com;微信:dabinlou20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