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台币——交易所军备竞赛的战略性武器

孙副社长 白话区块链 2019-04-08

白话区块链

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三点钟”社群吗?在那个社群里,针对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问题,当时各路的大佬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一些力挺区块链的人,认为其是一项堪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但也有一些创投圈的大佬,比如说经纬中国的张颖,就表现出了对数字货币和爱西欧的极端不屑,声称其是“割韭菜”,完全不屑云云。所以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这些大佬们,怕是要错过区块链这个巨大的机遇了。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咱们这些“吃瓜群众”还是道行太浅——家精神上拒斥爱西欧,并不代表不会以其他的渠道进入币圈,事实上,这些创投圈的人士,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经纬中国,已经开始在区块链行业布局了,毕竟商人都是逐利的,口嫌体直,侬晓得伐?

如果排斥利润超高的爱西欧,那么资方在区块链行业所青睐项目是什么呢?答案是数字货币交易所。


此处应有手动滑稽

交易所:区块链行业落地最稳的项目

事实上,经纬的布局动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视角拉长就会发现,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传统的VC,还是新兴的Token Fund,它们的兴趣都集中在数字货币的交易所上,而出现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区块链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报率,大大地低于这些资方早先的预期。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实是:也许是因为牛市所带来的乐观情绪上了头,在2018年初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2018年将是区块链应用遍地开花的年份,然而正如各位读者所见,大半年过去了,区块链在应用方面的成绩可以说是乏善可陈,N多的应用链距离落地遥遥无期,而实体产业的人士对于区块链的兴趣也正在逐渐消散,这种无米下锅的窘境,使得过去一年间那些嚷着要改变世界经济的区块链项目方们渐渐地陷入了一个困境:毕竟,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甲方,请问项目靠什么盈利?很显然,这种只出不入的商业模式,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

在此大背景下,对于那些想要分享区块链红利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来说,他们不得不从目光从数字货币和爱西欧上移开,转而寻找其他的目标。而放眼望去,此时的区块链领域,暴利光环尚未褪去的项目有两类:

  • 一是以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为代表的矿机军团。这一领域技术门槛较高,且资产偏“重”,需要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供应链,更何况POW类的代币也正在退出主流舞台,因此一般不作为人们的优先考虑对象。

  • 第二类,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以三大巨头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与矿机产业相比,交易所行业的资产更“轻”,现金流也更为稳定,最重要的是,P2P的热潮在中国逐渐褪去之后,大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技术和运营人员急需新的就业岗位,鉴于各类金融平台的机理有互通之处,所以对于有意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团队来说,能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获得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从而解决在区块链领域最大的难题之一:人才缺口。


彭博社估算的交易所日收入(单位:千万人民币)

综上所述,数字货币交易所成为了区块链淘金者最为青睐的目标之一目前被CoinMarketCap收录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已经超过12000家,这甚至比市场上正式上线的项目还要多。而资本方对交易所的热情更是急速增长,仅仅在6月3日至7月3日之间的一个月内,就有多达8家的初创交易所,获得了来自知名机构的融资,这其中既包括分布式资本、CMT基金会这样新兴的Token Fund,也包括像文章开头提到的经纬、信中利这样的传统VC,甚至还能看到前蒙牛老总牛根生的身影,交易所领域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近期数字资产交易所融资情况一览

增值服务:打破现有交易所格局的利器

然而,对于想要在交易所领域开辟一片天地的创业者、以及其背后的资本来说,现在这个进入时机,实在算不上好。和其他所有行业一样,数字资产平台也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相比之下,它的这一效应似乎更加显著。

通常来说,我们在评价交易所的用户体验时,主要会考虑到以下几个维度:挂单成交速度、充提币速度、资产安全性等。而一般来讲,真实成交量越靠前的交易所,往往其用户数量越多,存储的资产数量也越多,所以这些平台的流动性更好,用户体验也更佳。反观那些跟随其后的追赶者,由于它们钱包里的数字资产量有限,因此很难在成交速度和充提币速度等维度上跟那些龙头们一较高下,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仅靠这些同质化的主营业务,像ZB、KuCoin、Bibox这种二线交易所,与“三大”之间的距离,只会越追越远,最终永无翻身之地。


24小时交易额显示目前交易所各梯队之间的差距明显(单位:亿元人民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有心奋起直追的交易所,开始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了主营业务之外的“增值服务”上,比如说在去年对主流币的IFO热潮中,部分主流交易所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分发了包括BCH、BCD在内的数个主流分叉币后,便宣布不再为用户分发糖果。而反观包括BCEX在内的一些二三线交易所,为了吸引流量,实现弯道超车,则是宣布为相关用户分发所有的分叉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交易所在“增值服务”上的明争暗斗,实际上标志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之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除了扎实的金融基本功、以及靠谱的服务之外,各大平台必备的素质又多了一条:创意与创新。毕竟,只有通过独特的个性化服务,那些二三线的交易所才有可能在一定时期之内,从其他交易所抢占用户流量,从而逐渐扭转现有的行业格局。


近期数字资产交易所融资情况一览

那么,对于各大交易所而言,它们最具个性化的服务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它们平台上可交易的币种。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目前也几乎找不到两个交易对完全相同的平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小交易所为了吸引流量,在上币问题上那真是来者不拒,只要是三四个字母相连的Token,都敢上平台,然而这样做的风险也是异常巨大的:只要平台上的某币出现负面新闻,整个交易所的声誉也会随之受到重大影响,此前所做努力,都可能毁于一旦。毕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那怎么办?有什么办法,既能让各交易平台放心地开展增值服务,同时又能承担比较小的风险呢?

平台币:承载增值服务的重要入口

答案就是:交易所自己发行平台币。

我们要知道一点:对于交易所而言,别人家的币再好,那终究是别人的。虽然在上币时有相关的评级作为参考,但其中的进程和风险仍然是不可控,因此在平台方面看来,与其心惊胆战地盼着自己平台上的币不出事,那为啥不造自己的平台币,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来吸引用户呢?


增值服务演化出平台币

老实说,在平台币最初出现时,很少有人会意料到,它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态势。即便是币安在去年这个时候发行的BNB,也仅仅是在众筹时,作为一个普通的融资工具而存在,而且在去年的爱西欧狂潮中,属于不太起眼的那一类。事实上,当时赵长鹏和何一很卖力地在台上“手舞足蹈”地推销BNB了,然而台下的投资大佬们依然是低头玩手机,视而不见,原因很简单:之前谁也没听说交易平台还能发币,因此N多人凭着自己的经验,判断它没有投资价值。

【注】一般认为,平台币的开创者是来自于2013年9月,老牌交易所比特时代推出的平台币:时代币(TMC),其当时是免费赠送给所有用户,也配套有相应的分红政策,但鉴于当时币价波动过于巨幅,分红带来的效应远没有币价本身来的刺激,加上后期遭遇各种问题,因此时代币终究没能大火起来。

然而,在随后的半年之内,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情景出现了:币安的交易量不仅冲到了全球第一,就连其所发行的这个BNB,也在半年内狂涨数百倍,从人人都认为没什么实际用途的“空气币”,到人人交口称赞的“价值币”,这个转变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真香”的即视感跃然纸上。引得众人头头是道地马后炮BNB的各种价值,同时给出了“长线定投”的建议,考虑到平台币交易的排他性(一般只能在自己的交易所内流通),因此这样的建议,实际上是给币安带来了无数慕BNB之名而来的投资者。

严格来说,我们根本无法确定,究竟是币安成就了BNB,还是BNB成就了币安,但毫无疑问是:在其他的交易所看来,BNB这种平台币的形式,肯定是在币安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各路二三线交易所的平台币在去年年底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就是对这一观点最好的佐证。而在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2018年1月时,火币与OK相继宣布将要推出火币积分与OK积分。

各位读者,我们要知道一点:跟币安在初创期因为缺钱而发币不同,币和OK当时已经是行业的巨头,日均收入上千万人民币,想给他们投资,估计要领号排队。所以要说他们是想通过发币来圈钱,这恐怕是不符合逻辑。由此来看,火币和OK发币的最大可能是:它们想要以平台币为入口,在上面嫁接一系列的“个性化服务”,从而将平台币打造成为业内独一无二的增值保值标的,最终吸引更多的用户带着资产迁移到自己的平台来进行交易。


“三大”平台币各项服务推出时间表,其不断进行着“创新→模仿→创新”的循环与重复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我们看到,包括头部三巨头在内的各路交易所,围绕着自己的平台币,搞出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节目:投票上币需要平台积分、围绕着平台币开发底层公链、以及扶持公链领袖等等;而这一切让人眩晕的操作背后,实际上只有一条主线:为自家的平台币打造尽可能多的使用场景,刺激它们的价值稳步上升,从而给自己的平台吸引来更多的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上半年的行情惨淡,但各路平台币搞得却是热火朝天。


在各种强力需求支撑下,OKB和HT上半年交出差强人意的的答卷

然而,如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平台币发展成目前这个样子,对于那些要突围的小交易所而言,实际上是一次不算成功“起义”:对于二三线交易所而言,探索增值服务的初衷是就是为了避免跟龙头们在其最擅长的主营业务上正面交锋,所以才意图以平台币为入口,在增值服务上进行侧翼突破(所以可以看到,最早模仿币安搞平台币的都是中小交易所),结果这条侧翼现在也遭到资源更强大的头部交易所阻击,使得这些巨头的地位反而更稳固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现在已经都知道了:那些希望后来居上的交易所,为了争夺流量,放出了名为“交易挖矿”的大招,从某个角度说,这是不惜舍弃大部分的手续费收入,也要抢到更为靠前的位置的做法(当然也有认为这是变相爱西欧或者是资金盘的游戏)。那么,在这新一轮的变革之下,行业中的当事者们都会作出怎样的抉择呢?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参与其中的入口呢?在下期的系列文章中,笔者将继续介绍跟交易所相关的系列内容,敬请期待。

——End——

『声明:文章为白话区块链特约作者,工业区块链DIPNET理事孙副社长供稿,不代表白话区块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点击图片查看交易即挖矿的深度文章:


很多时候,留言比正文更精彩

↓快来升级认知顺便挖个矿把↓

喜欢请给我们点赞哦,谢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