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代名家绘七夕,满满的真情实意

唐宫七夕乞巧图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宫宴图》(又名《乞巧图》)亦画黑漆案上陈碗甚多(非宴会,乃乞巧之水碗)。《乞巧图》唐风犹存,是北宋前期(10世纪晚期-11世纪早期)摹本或改画本,取全景俯瞰角度,建筑庭院重重尽现,仍有敦煌唐代壁画的空间感。




放满了乐器


布置宴会








(传)赵伯驹《汉宫图》 



明 七夕应节牛郎织女纹方补超大图 




明后期 (传)仇英 乞巧图卷 


    这幅画的是妇女乞巧的活动,此卷用白描法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子庭中以乞巧。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图中贵夕3成群,或立或坐,或相互交谈,或成群结队,或轻盈漫步,或仰穿针线,动态多姿。众侍女忙于上灯、烧水、。执壶、捧盘、抬桌。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庭院内以翠竹、假山、松、梧等为布景。七夕聚会,沉浸在秋凉夜静的气氛中。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在此选其中两个场景


迎仙乞巧



清代 八月桐荫乞巧


    这是描绘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 


    「丢巧针」的游戏:在七月七日的上午,拿一碗水曝晒在太阳下,过一会儿,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这时平日缝制衣服或绣花的针投入水中,针便会浮在上面。如果这时看到水底的针影成云物、花朵、鸟兽的影子或细直如针的,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针影像槌子般粗或弯曲不成形的,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



丁观鹏 临 仇英 乞巧图卷 


    此卷用白描法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子庭中以乞巧。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图中贵夕3成群,或立或坐,或相互交谈,或成群结队,或轻盈漫步,或仰穿针线,动态多姿。众侍女忙于上灯、烧水、。执壶、捧盘、抬桌。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庭院内以翠竹、假山、松、梧等为布景。七夕聚会,沉浸在秋凉夜静的气氛中。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在此选其中两个场景。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清乾隆)


乞巧图轴 清 任颐 
「丢巧针」的游戏 



郑板桥 七夕词调寄贺新凉 镜心 水墨纸本
董其昌 草书《七夕词》卷 手卷 水墨绫本


郭诩 (款)乞巧图 


黄道周 1609年作 草书七夕赋 立轴 绢本


黄均 1932年作 乞巧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钱邕 七夕长生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文嘉  乞巧图 立轴 纸本水墨 


徐操   七夕密誓 立轴 设色纸本 


佚名 乞巧图 立轴 设色绢本 


袁耀  七夕图 


张源   丙戌(1766)年作 七夕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招隐居士 草书《七夕歌》 手卷 水墨纸本



赵叔孺 叶大荣 七夕相会·书法 成扇 设色纸本


陈佩秋 丙戌(2006)年作 七夕红 镜片 设色纸本


程十发 1982年作 乞巧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冯超然 1923年作 七夕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甲申(1944年)作 七夕 立轴 设色纸本


何家英 2002年作 七夕相邀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黄山寿 七夕七巧
黄永玉 辛酉(1981)年作 七夕 立轴 设色纸本


林散之 草书自作诗《七夕·寄冯仲华》 镜片 水墨纸本


刘旦宅 1993年作 行书 唐 杜牧《七夕诗》 镜心 水墨纸本


蒲华 1905年作 乞巧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溥儒 草书《七夕》 镜片 水墨纸本 


唐云 乞巧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往期回放:

八十年代大尺度漫画,现在没人敢画了!
中国当代水墨画研究院师资
开启人生艺术之旅, 点燃梦想
水墨丹青 诗意人生——书画家吴昌胜
郑胜德 | 山水花卉作品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