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名医生被杀害!陶勇事件再现:“我爸爸是好人,为什么有人要砍他?”

书院特邀作者 李砍柴 2021-03-17


本文作者 | 小海洋

责任编辑 | 大琦


2021年1月26日上午9时许,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胡淑云正在病房查房,突然一名歹徒用刀对胡医生进行了袭击,胡医生当场身受重伤,随后,吉水县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实施紧急抢救。


然而,好消息并没有传来,就在今天凌晨3点12分,胡医生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8岁。



行凶的歹徒一年前曾在医院进行过救治,因为擅自出院不配合治疗,导致病情复发,于是就把满腔怨气发泄在了大夫身上。胡医生带着实习生例行查房,正在询问病情,万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把刺刀。


这位和蔼又耐心的医生,曾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他没有被病毒打倒,却被亲手救治的病人杀害了。


这样的令人悲痛的伤医事件并不是个例。就在去年,北京朝阳眼科医生陶勇,也在自己的工作场所经历了一场生死逃亡。


2020年1月20日,一场农夫与蛇的故事在陶勇的身上上演。

 


当时,陶勇在医院接诊中,一名男子突然持着一把菜刀走进诊室,对着陶勇就是一通砍。


陶勇先感觉到后脑被狠狠地一击,他下意识用左手摸向后脑,接着再一刀袭来,旁边的病人惊叫起来,陶勇才反应过来自己被砍伤了。


血顺着白大褂一直往下流,在慌乱之中,陶勇转身立刻逃跑,从7楼跑到6楼,而凶手不肯放弃,一直猛追。


陶勇的助手与另一位患者的妈妈为了保护他,与凶手纠缠在一起,才有了陶勇逃跑的机会。直到最后保安赶来,凶手才被制服。


这时,陶勇已经倒在血泊中,失血1500毫升,命悬一线,他的头上已经被砍了3刀,左胳膊、右胳膊前臂以及背后多处骨折,神经、肌肉、血管都断裂了。

 


陶勇年幼的女儿知道爸爸受伤后,她痛哭着问:


“我爸爸是好人,为什么有人要砍他?”


度过最黑暗的康复之路


“ 这是我人生当中最黑暗、最沮丧的时刻。现在一个人或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回想起那个可怕的场景。”


死里逃生的经历,让陶勇一直心有余悸。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砍伤他的凶手,竟是他曾经想尽办法救治的人。


行凶之前,此人已经在别的大夫那里治疗1年,中间做了几次手术,均以失败告终,眼睛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想要再度恢复光明的希望很低。


目前我国合格的眼科医生仅有3万名,能做白内障手术的几千人,能做这名患者的眼底手术的人就更少了,而陶勇则是其中一名。



不仅如此,在做手术前,陶勇的腰伤发作,身体钉了6个钉子,但为了患者,他带伤坚持把手术做完。


被砍伤后,陶勇的内心,和他的身体一样,遭受了暴击。


他反复问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我就想不明白,我怎么这么倒霉?我给他的光明成为他瞄准我的武器,做医生还值得吗?”



这次事件后,陶勇曾一度迷失自己,怀疑一切。


后来在接受人物采访,被问及是如何走出低谷。陶勇说:一部分是受老教授严仁英的影响。

 

严教授曾经遭受过别人的虐待,包括让她去打扫厕所,当时严教授的同事说,「有妇产科的难题就到厕所里去找严教授」。

 

十多年后,严仁英重新获得自由,她又深入田间地头去做中国孕产死亡原因的调查,大力推动了中国围产的医学发展,被誉为「中国围产医学之母」。

 

当时教授分享了8个字,叫「没心没肺,能吃能睡」。严仁英面对挫折的这种心理,给了陶勇很大的鼓舞。

 

陶勇说:这些就像疫苗,不知不觉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所以在遇到这件事后,因为我有疫苗,严仁英教授给我产生了一些抗体。

 

在走出困境的路上,他治疗过的患者与家属也是支撑他的强大动力。


 

1月20日事发当天,带着女儿来看病的田女士毫不犹豫冲到陶勇的面前,为他挡刀。

 

而在此之前,陶勇只是帮了田女士一个小忙。


在排队挂号时,他看到田女士一家人很焦虑,他们长途跋涉到此,非常不易,干脆就免除了她的排队等待,帮她当天就把针打了。

 

还有一个患者小天锡的爸爸对陶勇说:


“我这辈子就哭过两次,一次是天锡的第二只眼睛被摘除,还有一次就是见到你受伤。”


2020年4月,经历了三个月的救治,陶勇终于可以出院,并继续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复健。


为了防止陶勇手臂肌肉萎缩,医生需要用电流去刺激。在治疗过程中,陶勇闭着眼睛,一边握紧拳头,一边大喊:


「太难受了!不弄了!不弄了!」

 


复健过程漫长又痛苦,可是陶勇的左手依然没有任何知觉。在喝馄饨汤时,手被烫伤了也不知道,直到看见手起水泡了才发现,更别提能拿起手术刀做手术。

 

这次经历,就像一次重生,陶勇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对生命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用忠诚与热爱奉献医疗事业 


在受伤之前,陶勇一直是一位善良又受人尊重的医生。


小时候他体弱多病,经常发作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时不时就得去医院。频繁就医,让他觉得做医生去帮助别人,是很有社会价值的工作。

 

17岁那年,他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从科研到临床,陶勇专攻的方向是葡萄膜炎,眼科领域的偏门。



23岁时,陶勇已经在北大人民医院工作,去看病的大都是来自农村比较穷的家庭,患者中还有三分之一是孩子。


有一次,他接诊了一位患者叫黄凤,为了给她省钱,陶勇经常亲自上手,常常开便宜的药给她,拔倒睫、测眼压,10、20元1次。

 

他看着那些远道而来家庭又差的患者,总是不忍心拒绝,只好延长下班时间。他心里很清楚,在北京多留一天,就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

 

医院的护士回忆说:


“规定的下班时间是17点,而陶主任看门诊到19、20点,最晚的一次记录是晚上11点,而病人病情又千差万别,根本不能流水工作。”

 

医者仁心,这4个字放在陶勇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2009年,陶勇到江西义诊,有一位王阿婆,带着90度的驼背,眼睛非常糟糕。她已经失去丈夫与孩子,身边没有可以照顾她的亲人。

 

王阿婆有一个心愿,想织一件寿衣给自己送行,这是江西的习俗。

 


手术的风险很高,搞不好陶勇会损失自己的名誉。在中国,不少医生会为了保住名誉拒绝这些高风险的手术。


但是,陶勇看到王阿婆生命最后时刻的心愿,他于心不忍,决定铤而走险。

 

最后,手术成功,王阿婆恢复了部分视力。也如王阿婆所愿,织了一件寿衣,里面装了她家人的照片。

 

董林森医生说:医者仁心,医德为先。

 

陶勇从医后的手术记录是1.5万台,每天接诊上百个病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做过89台白内障手术。



陶勇说:


“几乎是每隔5分钟就换一台,不断地切换,人是那种高度紧张、机械化的状态。”

 

钟南山说:


“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而陶勇无时无刻,都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对医学的忠诚与热爱。

 

贯穿自己的医学信仰

左手人文慈善,右手科技与医学

 

对医学行业稍微有点了解的都知道,医生这种职业需要熬资历,往往30岁以后事业才起步,40岁正是黄金时期,而陶勇却在这时失去了他苦练多年的手术舞台。

 

很多记者采访时都会问他这个问题:不能做手术后,未来如何打算?


尽管今后都不能做手术了,也没有将陶勇给绊倒。他把这看作是人生下半场开启的契机,既然不能回归手术台,就从学术研究与医学传播入手。


 

人的一生会遭遇很多的不公平,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陶勇一样重新振作。经历过至暗时刻,他依然选择笑对未来,拥抱医学。


虽然左手已经无法康复,陶勇还是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他慢慢习惯用一只手刷牙、洗脸、吃饭、敲键盘。


陶勇热衷医疗眼科事业,有一个愿望,就是实现「天下无盲」



陶勇说:


“要想实现「天下无盲」就得左手借助人文慈善和公益,右手借助科技与医学。”

 

在受伤之前,陶勇参加了四次“健康快车”公益行动,每次会在那边驻扎三个月,免费给当地贫困的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一共有2000多名患者受益,王阿婆就是其中一位。

 

因为经历砍伤事件,陶勇在网上也逐渐有了名气,他开始频繁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电视台露脸,主要目的是为公众普及眼科常识。

 

去年六一,陶勇又在网上发了一场关爱盲童的公益直播,全网观看高达238万人次,也获得了许多爱心人士的支持。


他们给盲校的孩子捐了牙膏和洗脸巾,还捐款盲文读物,有声读物。


 

陶勇还把自己《目光》一书的版税也捐款了出去,他正通过公益,组织更多的人把希望带入盲人的心中。

 

陶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他说:


“人文慈善就是要用人文关怀去传递价值观,让视力不好的患者感受到希望,并将关怀带进他们的心中。”

 

科技与医学这边,陶勇大力推行眼内夜精准检测,其目的是为全国的眼科医生提供数字化的诊疗依据,尽量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减少失败的概率。

 

不仅如此,他还联合企业开发了智能眼镜、电子助盲器,作用是让还有一点视力的人增强视力,帮助他们重新获得生活与学习的能力。

 


比如,有一位来自山西的儿童患者,因为眼睛视力只有0.1左右,所以没有办法读书学习。而陶勇开发的智能眼镜,帮助这位儿童患者提高了视力。

 

陶勇说:


“通过智能眼镜,他不仅能看见视力表上最小的一行,重新获得上学的机会,而且还考了全年级第一。”

 

科技带来了先进的治疗手段,同时也会带来戾气。


就像陶勇指出的,科技使我们太客观,忽略了人内心的东西,变成了做手术时,我只管给你做手术,而忽略了他内心的感受,忽略了整体观。

 

陶勇说:


这次砍我的患者,也是因为缺乏人文关怀,从医学角度讲,我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已经尽最大的能力帮他保住了眼睛。


但是,我可能没有过多的去关注他内心的期望。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契机,就是从单纯关注技术,现在要关注到人的内心世界。在医学上叫「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要帮助病人恢复生理上的健康,也要关注他的心理层面,以及还原他的社会角色。

 

陶勇在《目光》中写道:


医学,它的父亲是科学,它的母亲是哲学。如果没有科学,患者将会因为肉体的病痛而很快逝去;但如果只有科学没有哲学,即使生命延长了,也还是得不到幸福。

  


无论世间如何待我,我依旧选择热爱


如今陶勇四十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搬过十几次家,整个北京东西南北四向都住了个遍。

 

生活的重压没有让他放弃,他依然乐观积极、热爱并专注医学。

 

陶勇所在的医院,今年加入了三四位大夫,不少年轻人来应聘总会提起陶勇的事情。


而陶勇的事迹,成为了他们报考这家眼科医院的动力。他所具备的医者仁心,正成为医务界的一盏明灯,渐渐扩散到每一个医院的角落里。



砍伤陶勇的凶手,在北京法院审理后,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不知道在狱中的凶手,是否曾经悔恨过自己的恶行?


面对曾经伤害他的人,陶勇只是说,「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医事件,希望到这里,可以画上句号。」


而事实,却没有如陶勇所愿。


胡医生遇害的消息传来,陶勇连发三条微博。



所有悲愤和讨伐,都不能换回那些遇害医生了。


如果他们能被救回来,相信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像陶勇一样,坚守在医学领域。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像战士一样,毫不犹豫地奔赴抗疫一线。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挫折和不公。如果历尽艰险,依然不改初心, 那一定是出于使命与大爱。


世间黑白双生,但仍有人选择热爱。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排版:燕子
校对:华子

文章作者简介:小海洋,一名写作爱好者,从事写作2年,累计输出50万字。


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