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观念冲突漩涡,留学生如何面对?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0-08-17
来自专辑
教育观察


儿子继续在租屋里延续着漫长的自我幽禁。我们每天两次和他视频。济南已经春暖花开,远隔重洋,期待匹斯堡的春天能快一点到来。儿子说,周四他们那儿下冰雹了,把城市一直在零度徘徊的温度又拉回零下,残冬的寒冷还在延续。隔着视频,透过窗户,原本就人很稀落的社区街道,草木凝霜,看不到一个人。儿子原本打算出去跑跑步,想起来跑步鞋还在学校的柜子里,从宿舍到学校虽然只有2.4公里,但封闭的学校无法进入。


又是一周过去了,早上看完疫情通报,在沙发上呆坐了好久。美国已经成为风暴的中心,确诊人数到了27万。经历过劫难,会对数字有天生的恐惧和敏感。


今天是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上午十点,凄咧的警报回荡在灰色的天空之下,活着的人在缅悼这个冬天死去的人。中国在瘟疫中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武汉尚未完全走出困厄,全世界却深陷漩涡,重复着我们曾经经历的惨痛。



诡异凶残的冠状病毒、神鬼莫测的传播途径、惊心动魄的感染数字,庚子之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力。滚滚狼烟已经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何时才能消散。留驻的学生期望暑校能正常开课,期待暑假后能回到教室,返家躲避瘟疫的孩子在等待重返美国继续求学,我们却不知道承载梦想的学校,何时才能向莘莘学子打开尘封的大门。那些预言细思极恐:正在研制的疫苗未必能对付新冠家族不断变异的亚型。病毒会以候鸟模式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流行传播。断航、封国、蛰居、隔离将会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也许,孩子们挤进了回归的航班,却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校园,留驻的孩子可能要多年之后才能再次和家人相见……


但愿所有的恐惧,都是因为华人骨子里的忧患意识,所有的不安全感都源于万里之外父母们的过度担忧。


4月8日武汉将解封,这会给正在抗疫的世界带来的希望。但同时,无症状感染者、复阳的人群,复工复产后的流动性,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这些是对将来未知的考验。


01

难以避免的隔阂和偏见


留学生相比当地人,除了防范病毒,还要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忧。根据NBC新闻的一项统计显示,在过去一周,全美各地发生了650多起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案件。他们提醒华人在这个非常时期,无论是购物还是外出,务必提高警惕。因中美针对病毒起源的争执,特朗普曾爆口“中国病毒”,美国在新冠肺炎应对不力的情况下,对疫情渲染了越来越多政治色彩。欧洲各媒体也出现了很多带有对华人种族歧视色彩标题的文章,把疫情失控归咎中国。


随着国际疫情急转直下,大陆社交媒体也出现了很多让人不安的言论,其中有嘲笑、讽刺甚至是幸灾乐祸,沈阳粥店庆祝美日疫情的横幅,它的恶毒和愚蠢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网络还传出“口罩擦鞋”和捐助劣质额温枪等视频和文字。世界是一个整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外水深火热的疫情,对趋于宁静的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在隔岸观火的时候,谁又敢说火会不会再烧回来。试想,如果武汉封城之后欧美各国不会如此傲慢,而是积极合作应对,今天的欧洲和美国或许就不会面对这样的危机。同样如果世界的疫情持续恶化,我们有无可能独善其身。


从英国脱欧开始的民粹主义盛行指示着全球化在走向终结,以及“美国优先”战略,加上因疫情封闭的美国开始调整自足式产业链结构,更加剧了世界的割裂,世界共同体模式将土崩瓦解。或许会有社会动荡,甚至会进一步出现排华潮。


面对疫情形势与可能的排华,我国政府是否需要建立紧急事件应变预案,危急时刻及时撤离留学生和我国驻外人员,我们期待。


瘟疫是一场人类的共同苦难,需要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在全球同此凉热的时刻,只有把全世界所有疫情控制住,每个国家才可能高枕无忧。但在大灾面前,我们看到了太多隔阂与偏见、自私与自大、恐惧与推卸,甚至阴谋论甚嚣尘上,代替了理性的思考和应有的反思。

(美国初期对疫情的偏见)


02

中西方的差异和冲突无处不在


前两天,我告诉儿子国内医用口罩已经充足,是否给他多寄些口罩,保证自用以外还可以送给周围需要的同学或是邻居,儿子直接给予否定,认为这样行为违反美国式的处事原则。为此,我们还争执了半天。


后来,看到一段视频,海外华人去给街道上的警察送口罩,结果被怀疑有大量库存,家里被查封。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暴露了东西方思维上的巨大差异。你的热情赠送会被怀疑囤积口罩,甚至在谋取不法利益。而且通常主流媒体也不会报道这些事的,因为他们不被这种事情感动,我们感动的只是我们自己。所以即便捐口罩,也建议捐给医院,向医院捐赠医疗用品,首先必须符合FDA认证标准,否则会被拒收。非标口罩需要经过测试通过才可以使用,还要签订免责协议,如果医护人员因你捐的口罩质量原因造成感染,你甚至要承担责任。


儿子告诉我,时至今日,除了亚超以外,宾州的超市依然很少见到人们戴口罩,自己带着口罩却显得另类。抛开文化因素,一个客观原因是2月底当地的口罩就已售罄。所以在口罩匮乏的时候,医护人员之外的普通人不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所以,华人戴口罩出去,常会招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敌视,最安全的办法还是少出门。美国在病毒面前采取的措施与我们不同,给民众的建议也不同,美国主要是居家、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2米)这三条。


03

疫情如此焦灼,我们如何看待


美国的疫情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早期的误判是重要原因之一。3月1日,纽约州州长科莫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8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都会自愈。时至今日,儿子的很多美国同学还坚持认为,新冠对老年人很危险,对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流感,所以一直到三月,他们吃喝玩乐从未耽误,以至于美国确诊人群中,年轻人比例很高。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至上的开放社会面对于流行性疫病总是特别脆弱。美国疫情的爆增,说到底是美国早期的麻痹大意,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文化和体制的差异,民众对预防也大有不当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收治,导致疫情在国内四处开花、大肆蔓延!


随着确诊数的暴增,美国已经错过了有效防止疫情的黄金时间。但另一个角度分析,美国确诊数据的飙升,一是跟检测的大面积铺开密不可分,二是美国受检测人中,只要是显示阳性的都判定为确诊,包括无症状者。这与只按照检测阳性、有症状、肺部感染多项指标符合才算确诊病例的统计方法不同。


美国整体的疫情很严重,但华人感染率很低。在最严重的纽约,华人的感染率只有不到2%,而其他族裔感染率要高得多。儿子说华人本来危机意识就强,而多渠道传出的武汉疫情,着实把华人吓住了。


此外,美国很大,每个地区的情况差异也很大。比如儿子所在的县Allegheny,确诊人数是600,我们关注每个地区的具体数字,会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安心些。


04

家长们焦虑的心无处安放


疫情让很多人失去了方向。孩子们身处暴风眼中心,家长们很难淡定,常常比身在疫区的孩子更恐慌,但焦虑并不能成为孩子防护病毒的保护衣。网络平台上存在大量关于美国疫情信息,我们都没有盲目转给儿子,以免传导给他太多负面情绪。筛选有价值信息在简化归纳传递过去,例如:


1、美国对新冠的医治无论是合法公民还是不合法公民一律免费治疗。
2、签证延期而不能离美事宜,美领馆会给出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3、美国目前大环境不好,但小环境很安全,只要宅在家就肯定非常安全。
4、不要私自组建包机群以免孩子信息泄漏,到了合适时间领馆会发布包机信息让孩子们统一填表。
5、关于反华情绪,政府已经明确阻止这种行为,大家出去自己也尽量低调行事,避免和他人发生冲突
6、目前国外机场能在美国落地的几个地方: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西雅图等六个地方的机场。
7、驻美使领馆向一部分受疫情影响较重的留学生提供包含防疫物资和防疫指南的健康包。送达后各馆将通过各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简称学联会或中国学生会等)发放到留学生手中。

8、中国民航局表示,对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疫情防控保障能力的城市,将视情启动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及时开通临时加班和包机。


我们每天保持视频,发现儿子连续好几顿都在吃面。他解释说不是爱吃面,是上周买的鲜面条保质期短,再不吃就坏掉了。望着儿子吃面条的孤单背影,体会着他对生活的精打细算,欣慰中夹杂着心酸。


适度关心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这个度是艺术,很难把握。不被焦虑感驱逐着去行动,更不能把焦虑和恐惧放大之后强加给孩子,我们也在学习。最好的父母,不是拼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自认为是最好的条件,不是事无巨细都给他办妥贴,而是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提供给孩子所需要的帮助。相信孩子们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段时光也许会成为他们人生路上难忘的经历。


05

期待强大的美国,在病毒面前依然强大


美国是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同时她也是民主现代化时间最长的国家


二战时,美国曾带领全世界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今美国处于疫情风暴的中心,他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


美国这个国家平时看着很松散,疫情初期也表现出傲慢和自大,作为小政府的联邦政府,初期在协调和统一运作中也受到种种制约。但一到紧急关头,形成社会共识,美国就会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有人说,疫情对于特朗普,犹如珍珠港事件对于罗斯福。


当年,日军突袭珍珠港让所有美国人抛开了是否参战的争论,并爆发出巨大的潜力,高速生产着航母、飞机等重量级武器,大量交付战场。


在这一次世界大战的乌云中,已经显现了一抹亮光:因为疫情,特朗普民调的支持率上升到了49%,在重大灾难面前,美国人会更加支持在任的总统是个颠扑不破的传统。同时,在很短时间内,美国依靠全球最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12天已经更新了6代病毒的检测试剂,现在的检测只需要5分钟,而且准确率超过95%。虽然确诊人数在快速增加,因为疫情信息公开透明,全民动员,机器全开,美国人并不感到恐慌,反而对自己国家充满信心。高素质的美国人民而非美国政府,在风雨飘摇的时刻做出了重要且正确的选择,就像他们在二战中做过的那样!他们正在打造帮助美国乃至人类度过劫难的诺亚方舟。


米德说:“从困难中帮助别人才是文明的起点”。在灾难面前,让儿子感触颇深的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因为货物配送不及时,周三,儿子自己又去了一次超市。为避免人流汇集,他一早在开业时间就赶到了超市门口,他估计那个时间段应该人比较少,而且货物充足。到了那才被告知,超市开业的第一小时,只允许65岁以上的老人购物。


为防止学生没饭吃,很多学校还规定18岁以下的学生,每天都可以回学校领取早餐和午饭。只要是学生,也可以到麦当劳免费领午餐。在国内,肯德基、麦当劳在各地的分店象它们在美国所做的一样,坚持允许无家可归者在店内过夜、留宿。这些人文关怀照亮了疫情下的灰色天空。


事情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中美不再针锋相对,特朗普也不再使用“中国病毒”的说法,中国的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在运往世界各地。美国的特斯拉也开足马力开始生产呼吸机。在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检察官指出“疫情中,任何歧视、攻击的行为,纽约的警察将实施逮捕”。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达成共识。从彼此嘲笑到相互借鉴,从撕裂到契合。世界在改变,瘟疫面前,这种改变比疫苗更有效。


儿子说,有一次在火车上,他碰到了一群阿米什人,他们穿着古典,互相之间用德语交流。儿子说,阿米什人是一百多年前从欧洲迁徙来的。他们拒绝现代文明,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出门坐马车而不是开汽车,他们有自己的传统和宗教,但是并不疯狂,尊重现代社会的运转方式,阿米什人的孩子可以走出阿米什人社区,体验外面的世界。但是一旦选择到外面的世界,将不能再回头。在现代社会,他们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不同文化的差异,缘于对世界和人类文明的认知不同、格局不同、选择不同。疫情之中,不同文明的沟壑清晰可见。留学生是一个在不同文明之间穿梭的群体,身处疫情中心,留学生和家长需要打开边界,了解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进理解和共识,共同度过这段艰难岁月。


相关阅读:

熊孩子成长记——疫情中的担忧

留落在海外的学子 如何独自度过漫漫疫期

留学生融入,路在何方?



作者:静心,2018年,儿子留学美国,当时为了排解寂寞,决定梳理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总结下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既在无聊时打发时光慰籍对儿子的思念,也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分享,儿子自小淘气叛逆、特立独行,成长过程即便不算跌宕起伏,也是磕磕绊绊,荆棘丛生,一年半的时间,熊孩子成长记系列,零零散散已写了四十一篇。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号联合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