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芬兰首任公使有感

杨冠群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杨冠群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0年调入外交部,1951-1954年派往朝鲜,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工作;历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随员、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讲师、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一秘、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常务副代表等职。


音频



正文


夜晚,下着蒙蒙细雨。北京火车站灯光暗淡,旅客稀少。老郎和我踱步在月台上,等待着天津的来车。

一束耀眼的强光由远而近,偶尔传来几声刺耳的汽笛声。机车车头渐渐逼近,继而各节车厢缓缓驶过,最后列车停住了。

旅客们纷纷下车。我们来回走动,在人群里寻找一个洋旅客,但一无所获。

正纳闷间,远处出现了一名50来岁的男子。他中等身高,头戴黑礼帽,身着深色风雨衣,右手持伞,左手拿了个手提打字机,正四下张望。没错,就是他。我们便迎上前去。

老郎同他握手,问他是否就是瓦尔万尼公使,对方称是。老郎作了自我介绍,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随手又从客人手里接过托运行李单,答应为他尽快办理。

1917年,新建成的北京饭店西楼。


汽车把公使先生送到了北京饭店。那时,它只有旧楼一栋,孤伶伶地矗立在东长安街上,俯视着王府井。经过风雨的侵蚀,大楼已经陈旧,室内设备也已落伍,但因维修和保养较好,是50年代北京首屈一指的饭店。

北京饭店豪华套间的客厅


进了房门,公使脱去风雨衣,在老郎的带领下,先到卧房和厕所巡视一番,然后回到客厅,招呼我们坐下。看来,他对居住条件比较在意,毕竟这位中国政府的临时客人来自发达国家。

谈话在无拘束的状态中进行。他首先关心何时能拜会外交部的礼宾司司长,以便约见周总理兼外长,商谈呈递国书事宜,老郎允“向领导报告”。接着,他又问,可否通过邮局向芬兰拍一密码电报。这是外交官享受的特权,当然不在话下。

老郎向他简单介绍了北京的情况。听后,他笑了笑,说他已有所知。接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本袖珍读物,告诉我们这本小书一路上一直陪伴着他。我接过一看,吃了一惊,是中文写的。后来了解,他通晓八国文字。

从谈话中也得悉,此次他在北京不能久留,还要赶回印度去。作为芬兰使节,他常驻新德里。中芬建交后,奉命来华递交国书,并筹备在京建立公使馆。中印间没有航线,只好取道香港,乘船至天津,辗转来京。这就说明芬兰地处北欧,公使缘何从天津而来。

后来,同公使又有一些接触,特别是陪他在北京看了几处馆址,对这位资深外交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还是车站上的第一印象最深:他只身来华,不带秘书,没有随从;随身带着打字机,自己起稿并打字,不求人,也不认为“丢份”;发密码报,兼译电员;懂多国文字,不需翻译;兼驻华公使,一人两用。

各国的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律。但通过和他的接触,我深感:如果一个人能顶几个人用,几个人的饭就能归一个人吃,何愁盘中无肉?反之,如果他来华一趟,离开秘书、打字员、机要员、翻译,甚至司机,就不能动弹,芬兰的就业机会是扩大了,但也许大家都得光啃面包了!




- END -

文字 | 《苦甜的鸡尾酒》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 | 杨冠群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华侨华人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

在1971年印巴战争的日子里

劳尔·卡斯特罗与《东方红》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接芬兰首任公使有感

杨冠群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