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案例 |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三)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一)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二)

正文

3

求同存异

1. 会议第一天: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1955年4月18日上午,亚非会议在独立大厦隆重开幕。

与会的29个国家的代表共340人,他们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

在人们的记忆里,还不曾有过聚集这么多已经独立的种族、民族、肤色、语言和文化等各不相同的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他们所代表的29个国家,占了世界总面积的1/4(3100多万平方公里)和世界人口的2/3(14.4亿)

会场大厅是按联合国会议厅的模式布置的,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环顾会场,映入眼帘的是来宾席和记者席上早已满座;主席台上,29面与会国国旗在巨幅紫红色天鹅绒幕布的衬托下,按照国名第一个字母的次序齐刷刷地排列着。五星红旗位居左起第五。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总理和周恩来总理

4月18日9时15分,随着会议主席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举槌一击,亚非会议正式开幕了。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苏加诺发表了精彩的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50分钟的开幕词,精彩异常,充分表达了亚非人民渴望和平、追求尊重的心声,引起了各国代表的共鸣,迎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下午4时20分,各国代表团团长相继发言,绝大多数代表的发言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世界还不稳定,殖民主义还没有死亡,会议应当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有助于消除殖民主义。会上充满着友好与和睦的气氛,但在下午的会议上却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最后一个发言的伊拉克外交大臣贾马利却大唱反调,发出了“挑战书”。他公然声称,“世界上有三股势力扰乱了和平与和谐”,那就是“老式的殖民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他辩解说,“老式的殖民主义已经日益衰亡”,进而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压制反对意见和宗教信仰”,“在其他国家进行颠覆活动”和“在阶级和各族人民之间培育仇恨”的学说,是一种“新式的殖民主义”。他要求各国按照他提出的所谓“防御措施”行动,一直到他设想的有朝一日,“共产主义在思想上解除武装为止”。

在有中国代表出席的会场上发表这样一段讲话,贾马利明显是意有所指。周恩来在众目睽睽下镇定自若,不急不躁,显示出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大家风范,静静地听着,思考着。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意识到,在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正确运用策略,已成为会议成功的关键。我们不能盲目采取揭露批判、置之绝境的斗争办法,而只能采取消除分歧、化解矛盾的求同存异的和解办法,才能实现会议的既定目标,即团结与会的所有亚非国家,为达成一致协议而奋斗。

2. 会议第二天:首次发言,求同存异

4月19日仍是全天大会,各国代表团团长作第一次发言。亚非国家的遭遇相似,有很多共同语言。这天的会议代表发言同前一天一样,大多数都发出了对世界和平的祈求、对国家间相互友好的期盼和对殖民主义的声讨,但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和矛盾,有三位代表的发言偏离了会议的主题。

菲律宾总统驻美特使罗慕洛大肆宣扬美国的殖民统治给菲律宾带来的不是灾难,而是“好处”,竭力颂扬美国殖民统治给自己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信用”,企图劝说亚非人民不要同殖民主义进行斗争以争取独立,而要同美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合作,反对共产主义。

会议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有的代表幸灾乐祸,但更多的代表则是期盼和焦虑。他们清楚,处理稍有不慎,会议将陷入混乱和分裂。大家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周总理。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为了使亚非国家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周恩来以其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将原来的发言改为书面报告散发,而利用中午休会的短暂时间,亲自动笔另行起草一篇补充发言稿。

在下午的发言中,泰国外长旺·那拉底亲王对中国在云南设立傣族自治州表示了怀疑和忧虑,认为泰国因此而面对着“渗入和颠覆的威胁”。同时,他还提出了双重国籍的问题。

土耳其副总理佐鲁在发言中根本不提“和平共处”的问题,却强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是为了和平。

人们在急切中等待着周恩来的发言。

下午4时45分,大会主席宣布:“我现在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发言。”话音未落,会场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身着浅灰色的中山装,从容不迫、步履矫健地走上了讲台。

在作了极短的说明之后,周总理马上切入正题。首先,他以坚定而洪亮的声音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周恩来的和解姿态使担心会议陷入争论的人们悬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外国记者所作的“周恩来将在今天下午驳斥贾马利”的预言落空了。全场都在屏息倾听周恩来的发言: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的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本来,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如同苏联所提出的召开国际会议谋求解决的议案,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中国人民解放自己领土台湾和沿海岛屿的要求是正义的,这完全是内政和行使自己的主权,并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

我们也可以提议会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去年,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还有亚非其他国家,都曾经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而且,中国在联合国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在这里提出批评。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这一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道理,说得人们心服口服,点头称是。尤其是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这句话,不仅表明了中国代表团的诚意,也为解决亚非之间的某些分歧提供了有效的办法。周恩来在内部讲话中曾明确指出:“要能求同存异才有外交,不应事事依人,也不能强迫他人事事依我。”

接着,针对所谓认为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害怕中国进行“颠覆活动”和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几个论点,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以和解的态度,心平气和地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回答。

现在,我首先谈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第二次大战后,亚非两洲兴起了许多独立国家,一类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一类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国家。前一类国家并不多。但是某些人所不喜欢的,就是六万万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政治制度,而不再为帝国主义所统治了。后一类国家很多、像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亚非许多国家都是。

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次之,我要谈有无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

宗教信仰自由是近代国家所共同承认的原则。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应该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中国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它不仅有700万共产党员,并且还有以千万计的回教徒和佛教徒,以百万计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中国代表团中就有虔诚的伊斯兰教的阿訇。这些情况并不妨碍中国内部的团结,为什么在亚非国家的大家庭中不能将有宗教信仰的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团结在一起呢?挑起宗教纷争的时代应过去了,因为从挑起那种纷争中得到利益的并不是我们中间的人。

第三,我要谈所谓颠覆活动的问题。

中国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所进行的斗争超过10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也经历了近30年的艰难困苦的过程,才终于达到了成功。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是数也数不尽的,最后才选择了这个国家制度和现在的政府。中国革命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取得胜利的,绝不是从外输入的,这一点连不喜欢中国革命胜利的人也不能否认。

中国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外来干涉,为什么我们会去干涉别人的内政呢?有人说,中国在国外有一千多万华侨,可能利用他们的双重国籍来进行颠覆活动。但是,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蒋介石至今还在利用极少数的华侨进行对所在国的破坏活动。新中国的人民政府却准备与有关各国政府解决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又有人说,在中国境内有傣族自治区威胁了别人。中国境内有几十种少数民族共四千多万人,其中傣族和相同系统的壮族将近千万人。他们既然存在,我们就必须给他们自治权利。好像缅甸有掸族自治邦一样,在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境内实行自治权利,如何能说威胁邻邦呢?

我们现在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乃至世界各国,首先是我们的邻邦,建立正常关系。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去颠覆别人的政府,倒是有人在中国的周围建立进行颠覆中国政府的据点。比如,在缅甸边境就存在着蒋介石集团的残余武装分子,对中缅两国进行破坏。因为中缅友好,我们一直尊重缅甸的主权,信任缅甸政府去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选择和拥护自己的政府,中国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国决无颠覆邻邦政府的意图。相反的,中国正在受着美国政府公言不讳地进行颠覆活动的害处。大家如果不信,可亲自或派人到中国去看。我们是容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

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周恩来这篇讲话虽然只有短短的18分钟,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成为两天来会议的高潮。

周恩来的发言刚一结束,会场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整个会议大厦为之沸腾了。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外交案例》吴建民著(出版于200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大智慧

1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上)

2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中)

3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下)

4

外交案例 |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一)

5

外交案例 |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二)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交案例 | 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三)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