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图不是疆域:重返全球概览现场

二十面体编辑部 二十面体 2022-11-26


地图不是疆域:重返全球概览现场包含1本小册子和9张半开双面海报,内容围绕美国6、7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及与之紧密相连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展开。9个主题分别是“重返现场”、“编织-洞见”、“从公社到意向性社区再到你我身边”、“媒介、信息与控制论”、“声与无”、“童年的倒影”、“东西方的谜与秘”、“Spectator”、“Hippie movements”。



这套海报是二十面体和灵感买家俱乐部于2021年3月发起的,为期2个半月的线上工作坊的产物。50位参与者,围绕《全球概览》这本跨越半个世纪的工具书,阅读、调查、研究和讨论过程都记录在 http://2021.accessto.tools/ 。海报的编辑、设计、内容、制作、甚至折叠、包装,亦由工作坊成员共同完成。




工作坊网站首页



读者和作者朋友们帮忙一起折叠寄送海报


海报精选了工作坊中的17个主题分享,这些内容也是分享者们贴在工作坊网站上的贴图、链接、工具信息的串联。这些文本和链接信息“豆腐块”构成了海报的主体。


Spectator主题内页




“公社”海报内页



在海报的另一面,节选并翻译了1971年版《全球概览》(Last Whole Earth Catalog)每一个子章节的工具推荐。



Whole Earth Catalog (1971) Communication 章节的一些节选翻译



精装版《地图不是疆域》的封面展开是一张手工制作的海报


透过《地图不是疆域:重返全球概览现场》,我们希望你不仅可以重返60年代的美国,更能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中国。


点击小程序购买


论电影院还为《地图不是疆域》制作了内含1971年版 Whole Earth Catalog 原书页的《地球目录》手工书别册。地球目录是 Whole Earth Catalog 的另一个翻译名,它对 WEC 原版书进行切割,拆分为10份,用木刻版画为其制作册子封面。内附两篇 DeepL 机器翻译的文章,分别是德国策展人 Anselm Franke 和 Diedrich Diederichsen 为展览图册《全球》所撰写的文章,《地球日出和外部的消失》和《流行音乐和反主流文化, 整个世界和现在》。2014年,Anselm Franke 和 Diedrich Diederichsen 在德国策划了大型艺术展览 《全球》,展览同样基于对《全球概览》的研究,他们也曾经重返现场。




点击小程序购买




---


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激情与革新的年代。在越战的阴影下,反战、反主流文化、反种族歧视、环境运动、性解放、性别平等的运动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在1967年的爱之夏(summer of love)集结之后,嬉皮士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高歌着爱与和平,离开城市,在乡村形成一个个共同体,过着自给自足,共产共生的日子,寻找个人的解放和灵性的觉醒。1969年被认为是 “公社之年(Year of the Commune)”,这一年全美国有超过500个公社被发起。


在脱离了系统之后,自给自足的生活怎么过?怎么盖房子?怎么养孩子?怎么诊断疾病?怎么制作图书?如何理解整个世界的存在与个人的意义?……这是每个嬉皮士面临的问题。《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于1968年应运而生,这是一本从个体需求出发,通过工具(tools)推荐,来介绍世界的目录书,创始人是斯图尔特·布兰德和他的朋友们。初版《全球概览》的目录划分了七大类内容,分别是“理解整个系统”,“住宅与居所”,“工业与手工艺”,“通讯与交流”,“社区”,“浪游”,“学习”。内容涵盖了巴克敏斯特·富勒的建筑理念、约翰·凯奇的音乐、怎么建造房屋、怎么制作个人电脑、默克家庭医疗诊断手册、海豚的意识,养蜂技术、图书制作技术、野外生存,打坐、钓鱼、户外装备、太阳能发电、易经、印度瑜伽…………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全球概览》一经推出就非常火爆,被奉为嬉皮士圣经,深深的参与并影响了反主流文化运动。它不像百科全书那样注重专业性,但书中每一样工具的介绍都出自真正用过那样工具的人笔下(全书七成以上内容都来自读者投稿),他们写的介绍语主观性极为强烈,但这恰恰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





同样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另一项塑造了我们当今世界的伟大革命正在孕育。虽然更早前的时候,计算机已经出现,但技术复杂、操作困难,仅仅为大集团所用,大众的普遍认知就是计算机是仅属于军工厂、政府、大企业的一个恐怖机器,一个压迫的工具,和普通小市民是没有关系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同样在加州上演,很多嬉皮士推动了这场革命。而《全球概览》的主编斯图尔特·布兰德亦是深深参与到其中。


1971年,《全球概览》停刊后,结算的收入所得1万5千美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叫做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Homebrew computer club) 的爱好者团体,很多我们现在熟知的IT人物,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沃兹尼亚克…… 都曾参与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活动,它孕育了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科技和工具。




1995年3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有一篇题为 We Owe It All to Hippies (这一切都得感谢嬉皮们)的文章,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这么写道:


> 跟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的是,互联网不是一个充满技术官僚、没有人情味的地方,相反,互联网上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文化,而这一切都发轫于1960年代由嬉皮士主导的公社运动和自由主义实践。在当时,很多人认为安那其主义有如洪水猛兽(许多人迄今依然持同样的看法)。但正是当年的嬉皮们所主张的个性革命成就了今日之互联网,而去中心化的主张也成为了互联网的核心主张,甚至也是个人电脑革命的哲学根基。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地图不是疆域》





---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而展开,并且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的杂志。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调查、和动手参与而获得属于独一无二的经验和理解,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知识。我们也会时不时举办工作坊,和读者朋友们在意外发现的过程中,一起学习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