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纵览 | 体育学院:一流大学 一流体育

吉大招生 2024-01-08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6年原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划归整合到体育学院,发展至今,学院共启“一流大学,一流体育,一流学院”的建设愿景,践行“博文强体,厚德仁育,严谨治学,创新兴院”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双一流”大学优势,努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体育人才。目前,学院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一体化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是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育协会理事单位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主席单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体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周年院庆




院长寄语 

院长:裘鹏教授



— 学院概况

体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76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在读博士教师8人,引进海外博士3人。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2人,国际级裁判10人,国家级裁判15人。拥有目录外体育社会学方向博士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专业硕士点以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专业于2021年入选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本科在校生456人,硕士在校生105人。学院重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竞技体育特色突出。建院以来,学生在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和国内顶级赛事中均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何影同学获得女子射箭比赛银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韩玉成同学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淑晶同学获得女子马拉松比赛第13名;2015年房胤池同学参加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夺得团体冠军;2016年李子君同学获世界花样滑冰赛第三站女单第四名;2018年在白俄罗斯举办的国际乒联挑战赛中,吉林大学乒乓球队斩获女子单打冠军;2019年在泛波罗地海大学生运动会中,吉林大学乒乓球队斩获女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1金3银的好成绩;2014年第十七届吉林省运动会,获得金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一名;2018年第十八届吉林省运动会,分别获得篮球和排球项目冠军;2019年全国大学生锦标赛,获得乒乓球超级组女子团体第一名;2021年第二十五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女子团体冠军;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何艾格同学获得乒乓球女子团体冠军;2022年,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沙滩足球锦标赛男子第七名、女子第四名;2023年获得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团体赛高山组第三名;2023年,孙培颀同学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获得400米混合泳第七名。这些竞赛成绩和体育道德表现,不仅为国家和学校争得了荣誉,而且也向外界展示了吉林大学的优良校风和优秀文化,打响了吉林大学品牌,展示了吉林大学风采。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第五届星语心愿·爱动会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居于全国同类体育院校前列。2019-2022年,学校本科生深造率连年保持在20%以上,除在本院攻读硕士学位外,还有部分学生保送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深造。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省市大中小学校、公务员选调生、体育局和社会体育服务行业,占比接近60%,与专业特色契合度较高。


学院坚持“特色创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科研理念,不断强化科研成果的含金量。目前,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4项。教师共发表论文一千余篇,其中发表CSSCI检索论文136篇,SSC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17部。2012年获批成立国家青少年健康研究基地,2013年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学院各类场馆设施齐全。现有各类室内外运动场馆面积278366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实验中心下设人体解剖(运动解剖)、人体生理(运动生理)、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等5个实验室。

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

宋治平体育馆东南侧外观

宋治平体育馆田径馆

宋治平体育馆乒乓球馆

宋治平体育馆排球馆

宋治平体育馆健身馆器械

学院注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同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多次邀请日本东北大学、京都大学、鸟取大学、早稻田大学、宫城大学的教授和国内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我院进行讲学。我院多名教师也赴美国、英国、埃及和日本等国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


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体育学院将继续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和办学之基,不断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办学条件投入,加强内涵式发展,为实现“一流大学,一流体育,一流学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专业(类)介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体育、大众健康、运动竞赛、体育管理、体育经济等知识基础,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理论,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科学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科学研究、体育创新创业等能力,胜任社会体育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体育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教育、管理、医疗、经济等领域从事教学、行政、服务、经营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等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体育人文素养,能够胜任教师、教练、裁判、策划、管理、营销、社会体育指导等业务岗位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一)总体要求

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育人文素养;具备先进的体育和健康教育理念;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从事社会体育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育训练咨询与培训、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等能力;全面掌握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和社会体育资源整合能力;掌握体育事业发展的动态和前沿,具备较强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二)毕业标准

1.价值观标准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3)了解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

(4)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2.知识和技能标准

(6)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7)掌握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休闲娱乐体育领域的促进健康的指导、教学和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8)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知识;

(9)掌握基本的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和冰雪运动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10)掌握新兴运动项目橄榄球、户外运动、健美运动、形体训练、花样跳绳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11)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传统弓箭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3.能力标准

(12)初步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体育活动策划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能力;

(13)具备体育教师相关职业认证考试的能力,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水平;

(14)具备外语准四级以及计算机应用二级水平和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5)具有求真务实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

体育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

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竞赛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经济学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开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体育文献阅读与研讨训练、学年论文、体育教学技能综合实践、体育创新创业训练与志愿服务、社会体育组织实践等。


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

熟政策、明理论、精实践、懂经营、能组织、会管理、善指导、求创新

专业方向:

设有群众体育活动或赛事组织与管理、大众健身指导两个专业方向



运动训练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等知识基础,掌握运动训练、竞赛管理、体育教学等相关理论,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运动训练指导及竞技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管理等能力,胜任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综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体育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运动训练、教育教学、业余体育指导等领域从事训练、教学、科研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在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体育学科专业知识,体育教学与训练管理能力和体育人文科技素养,能够胜任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等业务岗位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一)总体要求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具备系统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具备先进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理念;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从事运动训练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指导和体育赛事策划组织能力;具有运动训练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资源整合能力;掌握运动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动态和前沿,具备较强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二)毕业要求

1.价值观标准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3)了解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

(4)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2.知识和技能标准

(6)掌握运动训练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常见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教法;

(7)掌握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专业健身等领域的技能、管理、竞赛和裁判知识;

(8)了解国内外运动训练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知识;

(9)掌握基本的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和冰雪运动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10)掌握新兴运动项目橄榄球、户外运动、健美运动、形体训练、花样跳绳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11)掌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传统弓箭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3、能力标准

(12)初步具备学校体育教学与科研、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运动训练咨询与指导、运动项目经营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13)具备专项教练、体能教练或体育教师的相关职业认证考试能力水平;

(14)具备外语准四级以及计算机应用二级水平和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5)具有求真务实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

体育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

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运动保健与康复、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田径基础、基本体操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体育文献阅读与研讨训练、学年论文、体育教学技能综合实践、体育创新创业训练与志愿服务、体育赛事组织与裁判实践


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

熟政策、明理论、精实践、懂选材、能训练、会管理、善组织、求创新

专业方向:

设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等主要专业方向

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要求可参考《吉林大学2023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网址:http://zsb.jlu.edu.cn/info/2827.html

咨询电话:

0431-85167838

学院网址:

http://pe.jlu.edu.cn/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出品单位: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往期推荐

1

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

2

院系纵览 |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学慎思 精诚致远

3

院系纵览 | 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坚守仁心良术 播撒大医情怀

4

权威发布!吉林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