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十五本社会学“入门”著作

杜谔 社會學會社 2021-12-05
编辑按
推荐十五本我读过并觉得质量十分高的社会学“入门”著作。之所以在这里给入门二字打了引号,是想提醒诸位读者:任何社会学著作如果认真阅读,将其读透,它们都会变成“入门书”。若读任何书都不能扎扎实实的读通读透,那都入不了社会学的门。所以,书单仅供参考,诸位可自行选择。部分著作的读书笔记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

01.

《社会学的想象力》


推 荐 语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与美国主流社会学界格格不入的“反叛者”米尔斯在20世纪50、60年代为批判当时主导社会学界的种种理论流派以及美国学界的科层化趋向,所撰写的一部批判性作品。在这部著作中,米尔斯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当时主导美国社会学界的帕森斯和他的结构功能主义以及抽象经验主义、科学主义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取向。有意思的是,帕森斯是向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引进韦伯著作与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并吸收整合了韦伯的理论思想,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社会理论。而米尔斯也是最早将韦伯社会学相关著作翻译、编选引进美国的重要学者之一。但是,这两位学者对于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与继承发展——在我看来,就米尔斯而言,他对韦伯思想的吸收被他意识到的要更多。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学术、政治立场,还是方法论与社会学核心思想上,米尔斯都融合了韦伯的志向与韦伯的研究方法以及立场取向,并以此为基点对美国社会科学界的种种潮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特别是他关于理性与自由及相关问题的思考离不开对韦伯思想的继承。即使大多数人都将之视为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左派反叛人物,但在我看来,在米尔斯的身上,韦伯思想的烙印是更为深刻的。

02.

《社会学之思》(第3版)





推 荐 语

读鲍曼《社会学之思》的时候,能够非常清晰的把握到他在《现代性与大屠杀》《自由》《流动的现代性》等著作中所阐发的思考与他的核心立场,他的这本“教材式”的著作并非对社会学核心议题与思想的“价值中立”式的评述。相反,这本书中渗透着鲍曼的社会学思想核心旨趣,他的理论思考指向与核心的理论立场。而这些,又与他个人特殊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作为一位犹太人,他在苏联治下的波兰军队任上校职,经历了纳粹德国的入侵与二战,此后又在波兰华沙大学教授社会学,因为苏联与波兰的反犹主义被驱逐出波兰,最后定居英国,继续从事社会学研究。“我经历了两次极权统治”是年近九十的时候,鲍曼在接受访谈中自己说的一句话,这样特殊的经历毫无疑问在鲍曼的社会学思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03.

《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





推 荐 语

《社会学家的窍门》出版于1998年,作者贝克尔是芝加哥学派一员,致力于田野调查和符号互动论研究,在越轨研究、社会学方法论、艺术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音乐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皆有所建树。本书是贝克尔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中所思所想的结晶,他以非常轻松的文风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所谓的研究“窍门”分享给读者,展现了一位成果颇丰的“学术游民”高超的研究技巧。在本书中,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了处理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些研究问题的窍门:意象(imagery)、抽样(sampling)、概念(concepts)与逻辑(logic)。“意象”一章主要处理的问题是:研究中研究者如何对待他们的研究对象,以及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能够使他们形成更好的关于经验事实的意象;“抽样”一章则意在阐明,如何选择研究案例与样本以使研究者的研究能够反映经验现实;“概念”一章意在阐述,在选择研究对象与样本案例之后研究者应如何从经验现实中寻找关联,进行概念与理论提炼,以解释经验现实;“逻辑”一章则意在讨论如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和过程中进行更具有逻辑性的、严密的分析论证,以梳理、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04.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推 荐 语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一书是宗教社会学研究专家彼得·伯格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可以算得上是年轻(时年34岁)的彼得·伯格的“习作”。但这本书充满洞见,在轻松的行文中阐发了人文主义取向的、缜密深刻的社会学思考。这本书并非“教科书/教材”的写作,也无意做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一本邀请读者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观察世界的“旅行”,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倒有些“入门书”的色彩。并且,在本书前言部分,伯格特意强调在书中他尽力避免使用社会学行话。这与《社会学之思》中文版译者李康先生在译后记中对《社会学之思》“不炫专业黑话”的评价倒是很一致。在《社会学之思》最后一章,这本书另一位作者蒂姆·梅写道:社会学作为一项天职,按照齐格蒙特·鲍曼的说法,要求“自信与自持(demureness)的平衡混合。它还需要一些勇气:解释人类经验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我可不会推荐给墙头草(weathercocks)。”在彼得·伯格这本书的前言中他也写道:在如今的学术消遣里,我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王者游戏”。那些连多米诺骨牌都不会玩的人,不可能应邀参加国家象棋的争霸赛。


05.

《发现社会——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





推 荐 语

《发现社会》是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与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合著的以社会理论家为评述对象的一本社会学理论思想述评著作。在本书中,两位著者从圣西门、孔德开始,对诸多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思想家的理论进行了述评。伴随着“发现社会”的一步步尝试,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并不断发展,持续了两百多年,随着新的社会现象的产生,社会日趋复杂,社会学理论也更加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事实与幻象交织,影响着社会结构与个体思想及其行动。社会学所要做的,就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对现实与幻象进行分析研究,以解释社会的“理所当然”与“前所未见”,并对事实与价值问题进行区分和辨析,以戳破幻象,照亮现实。这是本书论及的诸多思想家着力从事的工作。


06.

《在野之学》





推 荐 语


本书为贺雪峰教授系统总结华中乡土派学术研究立场、观点、方法与学生培养方法之作。在本书中,他对中国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总体反思。阐发了通过“饱和经验”,来培养研究者的“经验质感”,从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的观点。主张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回应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和挑战;在方法上采用从实践到学术再回到实践的“大循环”。同时作者还主张改变中国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以经典阅读和饱和经验为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模式。从而解放学生,树立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性。特别推荐诸位读者阅读本书第三编“学生培养”这一部分的相关文章,给人很大的启发。

07.

《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第二版)





推 荐 语


本书收录了谢宇教授在学术研究与教学过程中撰写的一些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研究方法相关的讲演稿和论文,分为两个部分“方法篇”和“研究篇”,我主要阅读了本书的两篇序言以及“方法篇”中的1-7章。目前我很少读关于定量研究的著作,选读谢宇教授这本关于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里的相关文章后,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尽管许多社会学家立场、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很不相同,但是在社会学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层面上的许多观点是非常一致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异”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最应该做的是相互借鉴,相互启发。


08.

《社会研究入门:如何理解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




推 荐 语


这本书是真正的教材类入门著作。本书是纽曼教授将其所著经典教材《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亲自改写的精要版。不仅内容更加通俗,编排更加紧凑,选取的案例也更贴近当下。全书面向大学本科生或没有接触过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普通读者,展示社会研究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详细介绍了社会研究中的各类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并讨论了研究涉及的伦理议题以及其他研究细节。全书共分为十六章,一步步引导读者从认识社会研究开始,寻找自己的研究题目,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撰写研究报告。作者反复强调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不推荐循规蹈矩的研究过程,力图让读者真正理解社会研究的逻辑,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介绍来源于豆瓣,我正在阅读)



其他七本我就不再进行一一详细介绍了,列在这里供大家参阅。


09.罗布·斯通斯主编:《核心社会学思想家》,姚伟等译,2020年。

 

10.帕特里克·贝尔特、菲利佩·卡雷拉·达·席尔瓦:《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学理论》,瞿铁鹏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

  

11.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

 

12.王小章:《经典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3.成伯清:《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第一部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4.帕特里克·贝尔特:《社会科学哲学——迈向实用主义》,何昭译,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15.布莱恩·特纳:《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其他还有诸如雷蒙·阿隆的《社会学思潮》等书我就不再一一推荐了,大家可自己搜索阅读。我推荐的这十五本是我读过的,有一些还是读过两遍及以上的。在我看来,这十五本著作是非常适合社会学专业学生或社会学爱好者阅读的社会学“入门”著作。(在这里我附上一位读者朋友之前的留言供大家参考。亦可参看我往期整理的一些书单)
兰垂洪:我觉得社会学的书分为,概论性的,社会学理论性的(西方和中国),研究方法的(定性和定量/社会统计),经典著作。
概论性的入门书,建议看国外人写的:波普诺《社会学》或吉登斯《社会学》,任选一本。有时间也可以看看《与社会学同游》,《社会学的邀请》,《社会学是什么》(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读社会学有什么用》(郑也夫),《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之思》,《社会学有什么用》(迪贝),《社会学家在研究什么》,《社会学家何为》,《社会学何为》(希林,梅勒),《社会学家的窍门》,《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谢弗),《一个社会学家的十堂公开课》,《探寻社会学之旅:20位当代美国社会学家眼中的社会学》,《社会学家访谈丛书》,《欢迎光临社会学》(纽曼),《社会学思考》(莫兰),《社会学与生活》(谢弗),《社会学入门》(威特),《社会学经典入门》(麦休尼斯),《我的第一本社会学入门书》(岩本茂树)等。
理论性的:古典时期,瑞泽尔的《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时期谢立中和杨善华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后现代时期刘少杰的《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其实瑞泽尔不仅写了古典时期,也写了现代和当代,也可看看。
理论性的,还有: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科塞的《社会学思想名家》,柯林斯的《发现社会之旅》,吉登斯的《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斯通斯编的《核心社会学思想家》,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亚历山大的《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等等。这些读起来很不错,有意思。
这些书只是教材类的,关键是看社会学家写的专著。不过这些教材能让你建立一个学科框架。

〇编辑:杜谔  〇排版:杜谔
〇审核:杜谔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