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维迎:经济学如何看待送礼?

点击蓝色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0-08-19


张维迎:经济学如何看待送礼?
文:张维迎 编:李强

春节对于送礼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就好比之前讲过的教育,重要的是你接受教育的成本,而不是接受了教育之后对企业有什么价值。

从我们前面的理论当中,尤其是从重复博弈模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与人之间是否有积极性合作,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人的耐心,即贴现率。一个人的贴现率越低,或者说贴现因子越高,就意味着他的耐心越大,他合作的积极性也就越大。问题在于,贴现率或耐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私人信息,对方不了解你的耐心程度。这时,就可以通过对社会规范的遵守来传递出一个人的耐心程度。

任何一个具有成本并且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注意这种行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有成本,另一个是可以被观察到——都可以传递一种贴现因子的信号,促进合作。

首先来看送礼这一普遍流行的社会规范。假如未来合作的价值是10,现在有两个人,一个人的贴现率是10%,也就是对于他来说,明天的1元钱相当于今天的0.9元钱;另外一个人的贴现率是30%,也就是明天的1元钱相当于今天的0.7元钱。这两个人的耐心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哪一个人更愿意合作呢?当然是第一个人。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对方不知道你的贴现率是10%还是30%,你如何告诉对方你的贴现率是10%呢?

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送礼。比如说现在有一个礼品的价格是8元钱,一定是只有贴现率是10%的人愿意送这个礼,贴现率是30%的人是不愿意送的。这是因为,你为了送礼付出了8元的成本,对方相信你是愿意合作的人,未来你就可以从合作中得到10元钱。如果你的贴现率是10%,那么这个10元贴现到现在,就相当于现在的9元钱,这个时候你实际上是赚了1元钱。但是如果你的贴现率是30%,未来的10元钱就仅仅相当于现在的7元钱,你就亏了1元钱。

从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拥有低贴现率的人才会愿意送礼,所以送礼就变成是一个信号,可以传递相关的信息。你有积极性送礼是因为你要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愿意在未来跟别人合作;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对于送礼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像我们前面讲过的教育,从信号传递的角度讲,重要的是你接受教育的成本,而不是接受了教育之后对企业有什么价值。


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送礼有不同的目的,传递信号并不是送礼这种行为的唯一解释。一种可能是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说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另一个原因是“礼尚往来”。但关键是我们发现有很多难以用这些原因解释的现象,比如说礼物的价值对于收礼的人说,可能要低于礼物的实际花费。

比如说,我花了1000元钱请你吃了一顿饭,我的成本是1000元人民币,但是对于你来讲,可能会觉得还不如给你100元钱然后让你回家吃一碗面。所以送礼可能不会带来任何的改进。

那我为什么还是请你吃饭而不是给你100元现金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刚才说的:从传递信号这个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送礼对于送礼人的成本。如果成本太小,就没有办法显示送礼人的耐心。

对于不同类型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不同。

比如说,穷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会有很大的区别。穷人最缺的是钱,而富人最缺的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你送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施舍,并不能传递一个信号表示他愿意在未来和你合作;当然他也可能会是出于利他主义。

同样地,如果穷人陪你聊天的话,同样也不是一个信号,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穷人给你买了件价格100元的礼物,富人买了一件礼物价格可能是1 000元钱,这两种礼物传递的信号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穷人100元传递的信号可能比富人1 000元传递的信号更强一些。反过来说,穷人陪了你一天,富人只陪了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愿意跟你在未来合作,更重视和你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了解不同的人,了解他们每一种礼品中包含的个人成本,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相同举动包含的信号是有很大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有道理的。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那么大的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愿意在未来跟你合作。


当然,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喜欢我们送的东西。这与前面讲的并不矛盾。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你要是想知道他喜欢什么,你就得花时间去了解他,还得花时间找到他喜欢的东西,这些成本可能很大,除非你特别重视对方,否则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

所以送给对方一件他喜欢的礼物也构成了一个信号,说明你很在乎他。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偏好送礼物而不是直接送钱给对方的原因。送钱是最简单的事情,你根本就不需要知道他喜欢什么,如果你不在乎他的话,你就应该给他送钱。类似地,你送给别人他自己不会买的东西,这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意味着你对他更加重视。

当然,如果你送礼的目的是诚心诚意帮助对方而不是传递信号,送钱是最好的。钱给了他,他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对他的帮助最大。比如说,好朋友的孩子结婚,你送钱可能最合适。但如果你朋友很富有,无须你帮助,送钱就不如给对方买件喜欢的礼品。

前面讲的是单方面信息不对称,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跟自己长期合作的情况,也就是说,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贴现率是多少。这个时候,双方可能都需要送礼。

我送礼给你,传递了一个信号:我愿意跟你合作。同样,你送礼给我也传递了一个信号,表示你愿意跟我合作。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找一个有耐心、讲信誉的人。这种状况下,假如我送给你8元钱,你也送给我8元钱,那么这两个就都抵消了,送礼也就没有意义了,没有办法传递信号。

所以,波斯纳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礼尚往来的情况下,礼品必须毁灭它的价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你送礼的成本必须大于礼物对收礼者的价值。比如我花8元钱买的礼物,可是它对你的价值只有2元钱;你出8元钱买的东西对我来说价值也仅仅是2元钱。而我们相互送礼,每一方的价值就都减少了。


本来8元钱的东西,现在互送之后变成了2元钱的东西。但从个人的角度看,这不是浪费,它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表示出了彼此对对方的重视。因为它“毁灭”了一些价值,所以才能表现出更重视对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相互送礼的时候,我们不能送现金,而要送礼品。

同样地,也可以从送礼这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名烟名酒的价格会这么高了。我们可以看看多少人买名烟是自己来抽的?几乎没有。自己消费的话,绝对不会买那么贵的烟。但是要是送礼的话,你买便宜的就没有意义了,一定要贵的才行。

我们看中国请客吃饭的情况。中国高档饭馆的发展比外国要快得多,而且要奢侈得多。我有一个做企业的朋友,到美国请别人吃饭,拿信用卡付的款,有一次可能是花了五百美元吧,当时美国的信用卡公司马上就给他打电话了,要确认一下是不是他本人消费的,因为一次吃饭花那么多钱,在美国是非常少见的。但是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花上万元钱请客是很平常的事。人们在请客的时候,并不在乎是不是吃得舒服。

比如说别人要请我吃饭,我说你最好让我吃一顿刀削面或者手擀面,这就可以了,吃得最舒服。但是对方肯定不答应,因为这就显示不出来他对你的重视来,所以他一定要请你到一个很高档的地方,什么山珍海味,让你吃得很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看一个人是否重视和你的关系,就看他愿意花多少钱、在什么地方请你吃饭,而不是看你吃了以后舒服不舒服。这就导致了中国的高档饭馆越来越多。

你可能会说,如果是出于传递信号的目的,外国也一样,外国人也要送礼的。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奢侈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请客送礼主要是花“公家”的钱,而不是个人付费。如果是个人付费,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但花公家的十块钱对个人的成本可能只相当于花你自己的一块钱。这样,为了传递同样的信息,需要10倍于个人的花销。


用你自己的钱100元就可以传递的信号现在要用1 000元钱才行,所以就使得我们的礼品、饭馆的档次越来越高。如果自己掏腰包来请客,请一个朋友吃饭,花了500元钱,对方已经觉得你很在乎他了,因为你把一周的工资花了;但是如果你用公家的钱来请他吃饭,同样花了500元,他会觉得你太不重视他了,你必须花上5 000元、10000元才行。


目前,送礼现象在中国有一些特征:送大家都送的礼。不用心,所以不知对方要什么,不知自己想送什么,干脆送大家都送的。于是,礼物严重同质化。礼轻礼重,构成面子大面子小的竞争。春节的酒席,则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礼物必须收,敬酒必须喝,否则,对方的面子就受伤了。礼物送来送去,收来收去,亲人见来见去……最后,身心俱疲。

就像流水,流过岩石。中国式的请客吃饭送礼,多只能在头脑上拼命记住发生过什么,而不能进入到心里。心里留下的,多是疲惫,与人群散去后的那种失落。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实属不易,若你不跨入到中国式请客吃饭送礼的洪流中,那么洪流中的人都会视你为异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究竟是送礼物好?还是送礼金好?还是送其他东西比较好?

为此,先知书店诚意推荐:“新年图书大礼包”,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价值观,真正的好礼物是让彼此共情的礼物,无论是送自己还是孩子、长辈、或者朋友都将是彼此在这个假期中收获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送自己、送朋友为我们完成新年的第一次充电,打通“认知舒适圈”的壁垒。不同领域的现实问题,从“看见”到“看透”的全面升级。更能帮助我们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塑造看问题的全新角度。

送长辈消弭长辈与我们的代沟,送到长辈心坎上的礼物。许多人都担心长辈们每天孤独的待在家里,心态是否还能保持积极向上。鼓励长辈在闲余时光读书,反而能帮助他们拓宽看世界的眼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本书单不但有国学、文化等经典书籍,更有收藏与传世的手工制品。

送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判断是非的标准先知书店精选的启蒙图书能帮助孩子从现实和经典哲思中激发对于爱和责任、公平与不公平、幸福与痛苦、对与错等所有关乎人生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潜能,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完善的人格。

先知书店过年不打烊,您可识别下图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主页。一键收藏。赞赏小编。(注:过年期间先知书店物流不停运,您可放心下单)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时间的敌人己亥猪年,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春节是一场战役:过年回家的八大痛苦
我们渴望光明,却在灯火通明中迷失方向|千字文华新年献词
张维迎: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市场的逻辑
思想的竞争不在当下:张维迎振聋发聩的20个观点
“三观不合”不是因为“代沟”
提升认知的刚需:十个经济学思维常识
思想关乎国运:先贤祠外的先知
“叛国者”柏克
在绝望中祈祷:圣城不能承受之重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