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第七届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念 北翁村

华语HUAYU
2024-09-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 Author 郭晨宇

以下文章来源自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作者郭晨宇。

编者按: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第七届征文比赛于2022年10月15日举行,共收到83份参赛作品。以下是A组一等奖获奖作品《念 北翁村》。

念  北翁村

# 第七届征文比赛 #


北翁村,

是我咿呀学语、跌跌撞撞、茁壮成长的地方。

A组 一等奖

[南非]郭晨宇

华文教育系

21级A班


      有条河从村头蹒跚而来,我走过步印深浅不一、铺满岁月痕迹的石桥墩。桥底下的河水时而如翡翠般翠绿透明,时而如黄河般泥沙浑浊。这条河我不知道她叫何名、来自何处、流向何方,但她见证过我的童年,我见证过她的变迁。


北翁村


      站在石桥墩的中间看河的两岸,一边是炊烟袅袅的瓦房,一边是稻香菜甜的农作地。

春来时,绿水青山。朴素的村民们,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揣着菜种,在田地里忙活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萦绕着村庄。五彩斑斓的花,围绕着村庄。还有那香味扑鼻的百家饭,哪家小孩不馋。

夏来时,河水见底。炎炎夏日中,田地间仍旧可以看到村民们忙着锄草、打药、施肥、浇水。那时外婆会从地里摘回香甜可口的西瓜给我吃,如今外婆会在梦中种下西瓜等我吃。在夏时我的外婆入土为安,在夏时我在远方留下许多遗憾。

秋来时,落叶纷飞。一片落叶轻轻地掉落在我的肩膀,是外婆吧,这短暂的停留却是无尽的思念。田地里一大片金灿灿的稻谷,随秋风摆动,也到了终点。镰刀天中划过,稻谷倒两旁。脸颊流下的汗珠不咸但甜,苦尽甘来,收获满满。

冬来时,鞭炮齐鸣。离家的人们都回到了家,一桌丰盛的团圆饭,一桌很难聚齐的人,一桌方言萦绕耳畔,很温暖,很开心。饭菜很香,香的是期盼已久的味道、香的是家人都在的味道、香的是北翁村的味道。





      儿时泥泞的路,已是柏油路。儿时见过的人,已是白发苍苍。儿时的北翁村,已是成熟的北翁村。因为时间,也因为我成年了。离家十余年,念念不忘还是家。还记得,出国时家里老人家说过,出了远门别忘记了家,别忘记了我们,别忘记了根。忘不了,临行前我们带上了北翁村的水,鞋底还沾着北翁村的土,带着他们离开了家,飞往异国他乡的家。这画面就和西游记里唐僧准备离开家乡,前往西天取经时,唐太宗用手轻轻地从地上拾起一小撮尘土,弹入唐僧酒杯里,并道“这一去,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可进此酒,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当我们抵达异国他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带来的水烧开后饮下。北翁村的水,让我在异国他乡的第一天没有水土不服,只有回味无穷的思念,这是北翁村的味道。


北翁村,我心归处,根之所处。



评委点评





对外出漂泊的人来说,家乡是心灵归处,大概可以得到一致的认同。是啊,家乡的草木风土滋养我们长大,越长大越觉得记忆里的家乡好,但是谁又说得清家乡的好呢?郭晨宇同学的这篇《念 北翁村》就说得很清。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北翁村的小河从脚边流过,炊烟从眼前升起,画面感十足。描述的虽是平常事物,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作者是个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文章详略得当,言之有序,语言生动丰富,起到了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读来倍感温馨。

——评委老师  苏政



A组题目:

请以“我心归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800-1000;

3.作文需为原创,请勿抄袭。

END

策划|刘   慧

编辑|郭   静

往期精彩回顾郭熙丨祖语能力测量的重要探索——《华文水平测试丛书》序
郭熙、刁晏斌讲座|郭熙:试论海外华语传承话语体系的构建;刁晏斌:全球华语融合的初步调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高影响力论文


长按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