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历史告诉未来!胶东“红色往事”皆藏于此

牟怡洁 掌上威海 2024-01-09


红色 胶东

















 红色胶东的硝烟虽已散尽

      红色胶东传统却历久弥新



你知道吗?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全歼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的27军源自文登。这支被誉为“胶东雄狮”的英雄部队,是从天福山起义创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发展壮大起来的。

作为胶东革命的发轫之地,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在天福山打响。如今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红色胶东展馆中,陈列着大量革命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苦难辉煌。





PART 01

“革命一定会成功!”

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的展板之上,记录着这样一幅曲谱:“大雪飘飘在空中,胶东正在闹暴动……机枪扫、大地轰,多少烈士鲜血红,失败开出胜利路,革命一定能成功!”

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张修己发表的文章《天福山起义》中,记录了在“一一·四暴动”受挫后,于得水带领着30余名游击队员转入昆嵛山区时,便高唱着这首《胶东正在闹暴动》,掷地有力的歌词里呐喊出了革命先辈们乐观、顽强的战斗意志。
或许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道路更是曲折艰难,但正是革命者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让闪闪星火逐渐照亮了黑暗,有朝一日必将燎原!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家第三军军旗

在1937年12月24日的凌晨,这支经历反动派残酷镇压的游击队伍在第四届胶东特委的带领下,于“小苏村”天福山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随着一卷鲜艳军旗飘扬在山风之中,“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由此正式成立。

随后于得水向空中连发三枪划破黎明,枪枪振聋发聩、激荡风云,胶东大地被唤醒,胶东抗战的序幕就此被正式拉开。

天福山起义成立的第三军,诞生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伍,传承了红军迎敌而上、敢于担当的基因。

▲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攻克南京城场景复原

▲欢庆塔山狙击战胜利场景复原

这支英雄的武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为4个军2个师又30个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夺取了众多亮眼成绩,期间涌现出“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塔山英雄团”等诸多英雄集体。

至今,第三军的军号仍被保存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的展柜中,色泽虽已不再,却落上了历史的威严,恍惚间仿佛听到了在山间回荡的昂扬军号声音,那是天福山在怀念从这里走出去的英雄子弟,是天福山起义的故事仍在风中回响、被世人铭记。



PART 02

雷神庙的“枪林弹雨”里

留下138个弹洞的铁板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有一块弯曲的铁板,上面共留有138个弹孔,密密麻麻、视之胆寒。

这其实是雷神庙的一块窗雨搭子,在经历过雷神庙战斗的枪林弹雨后变成此般模样,当时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油画《雷神庙战斗》

1938年2月5日,理琪率三军攻克牟平城后,与二十几名干部战士来到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不料遭到了日军围攻,理琪遂指挥大家英勇抵抗,一直到夜幕降临才等来了援军与突围时机。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持续了七八个小时,“三军”最终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并击落了一架敌机。

雷神庙战斗的胜利在胶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进一步坚定了胶东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与决心。

不幸的是,年仅30岁的理琪因此役英勇牺牲。郭沫若为悼念理琪赋诗道:“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

在红色胶东的历史上,像理琪这样的抗战英雄还有很多,他们用生命与热血写就红色革命之歌,为今日胶东留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在红色胶东展馆的最后,一整面墙的烈士证明书与英雄照片,带来了直击心底的震撼,他们过早结束的年龄标识更是让人不禁心酸落泪。

在纪念馆的出口处,英雄理琪的半身雕像静静矗立,背后是昆嵛山上朝阳将出,那是革命的曙光始终闪耀、近在眼前,而英雄坚毅的目光正望向远方,那里是如今一片大好河山。




PART 03

传奇英雄于得水

杀敌如猛虎,爱民如父母


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第一个展厅里,有一座受伤战士忍痛取子弹的场景雕像,雕像中的战士口咬巾布、面色惨白,目光却坚定不移,这就是著名战斗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是长篇小说《苦菜花》《山菊花》中主角的原型人物,他的传奇,至今被威海百姓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刚到延安,我就知道昆嵛山,知道于得水……”

这是因为在土地革命后期,江北地区仅存有两支红军队伍,一支是陕北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红军,另一支就是于得水率领的昆嵛山红军。

▲场景画《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在1935年“一一·四”暴动失利后,于得水等人率领仅幸存30余人的队伍转入昆嵛山区,组成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于得水带领红军游击队,在人民群众地支持和掩护下,继续顽强地战斗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于得水始终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旗帜牢牢擎住、高高挥舞。

这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沿海保留下的唯一一支红军游击队伍,靠着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斗争信念与表现,使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的胶东人民看到了希望,也给胶东革命带来了希望。

革命中的于得水“杀敌如猛虎,爱民如父母”,在昆嵛山战斗期间,红军游击队获得了来自百姓数不尽的帮助,于得水看在眼里、念在心中。

于得水曾感慨道:没有群众这河“水”,就没有我这条“鱼”。于是原名为于作海的他毅然更名为“于得水”,这个名字饱含了他一生的为民初心。

如今,在天福山革命遗址内可以看到于得水英雄的碑石,松柏翠竹环绕其旁,就像他传奇的一生,常青不败、被传唱至今。




PART 04

“了不起”的胶东兵工厂

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华东总后方”


漫步展馆内,兵工产品展示区带着肃穆的气场闯入视线,重机枪、平射炮、地雷……各式装备琳琅满目。

这些样式精进的武器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货”,产自胶东兵工厂。

胶东兵工厂在战火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

胶东兵工始于“一一·四”武装暴动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时期,后经战略转移等一系列发展,待到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已陆续建立起9个兵工厂,拥有职工1万余人,形成了完善强大的胶东兵工体系。

▲胶东兵工厂生产的平射炮(又称牙山炮)

胶东兵工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艰苦攻坚。

在攻克“平射炮”难题时,我方只有一张从日本画报上裁剪下来的“平射炮”图片和几枚缴获的穿甲炮弹,在没有任何资料的窘况下,技术人员们就照葫芦画瓢,先画出平射炮的大体形状,再研究发射原理。

经过三个月的日夜钻研,技术人员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门牙山炮,也被叫做“画报里诞生的平射炮”,牙山炮第一次参战,就在攻克“铁打的”牟平水道据点中发挥出巨大威力。

战争期间,胶东兵工厂有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被供给到前方战场,被誉为“山东兵工生产的主力”“华东的总后方”,周恩来总理也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PART 05

功在人民

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


红色胶东展馆的入口处,“家国情怀、党民同心”的门联清晰醒目。

这是红色胶东的精神内涵,在这段红色历史中,人民群众的力量始终是党和军队勇往直前的最坚实后盾。

在《十二女从军》的微场景中,几名青年女子胸佩红花挺拔站立着,场面鲜亮而热闹,这在庄严的展馆中尤为醒目。

这是国内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和天福山起义之后,胶东民众抗战热情高涨的场景。曾有12名女青年在同一天到达文登大水泊报名参军,为不牵连家人,她们都隐姓埋名,统一改姓“王”,并按报名顺序,分别取名“王一”至“王十二”。

她们是革命中中国妇女意识觉醒、觉悟提高的代表,写下了“宁愿死在战场上,不愿活在炕头上”等时代誓言。

在《地下医院》的微缩景观中,医疗工作正在昏暗、狭隘的地道中紧张进行着,地道外直通老乡家中,一名老人正在接受敌人盘问,情形尤为危急。

这是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胶东抗日根据地遭到敌人“扫荡”,西海军分区卫生所奉命撤出大泽山区,转移到掖县、招远一带敌占区,分布在40多个村庄的地道里,统称“西海地下医院”。

地下医院距离敌人据点不足5公里,甚至听得见敌人的马蹄声,在如此险要的境况下,是老百姓地倾力掩护和帮助,才让上千名伤病员恢复健康、重返抗日前线,成为敌后抗日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在场景画《转运大连炮弹的俚岛港》中,胶东支前队伍正在港口奋力推动装有炮弹物资的小推车,这是解放战争中胶东“大支前”运动的一幕场景,也是胶东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支前活动。

粟裕将军曾说:“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

胶东“大支前”为支援全国解放做出的贡献之大,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红色胶东的历史中,军民鱼水情深是革命得以胜利的重要保障,更是红色胶东精神品格的充分展示。




PART 06

红色宝藏

值得带孩子们来的打卡地


如今,针对青少年教育、成长的各类研学活动正如火如荼,科研、劳动、安全教育……创意多变、“花样”百出,但针对青少年精神土壤方面的浇灌同样不能忽视。

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强则国强。”

当代青少年须知,青少年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少年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与义务。

论红色基因如何传承,正所谓不知过去,不念未来。

只有亲眼看过昆嵛山红军战士被踏烂的“猪皮绑”鞋,才能想象出当年革命的千辛万苦。

只有真正来到耸入云霄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下,才能切身感受这场革命的肃穆与伟大。

只有一步步走过14米长的《红色胶东》主题雕塑,才能体会到胶东党军民在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英雄品格与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少年自有凌云志,读书岂为稻粱谋。

青少年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与红色胶东展馆中体悟到革命年代的各般苦难,方能更加懂得珍惜当下、发愤图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奋斗。

红色胶东的硝烟虽已散尽,红色胶东的历史却历久弥新。

让我们走进天福山革命遗址,去看看那些不为人们广知“红色往事”,让心湖荡起久违的波澜,去听听历史留下的提醒与教诲,如此方能深明眼下的和平来之不易,你我当加倍珍惜。
































打卡攻略
天福山革命遗址
打卡地址:
打卡推荐: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展馆、中共胶东特委临时会址、竖旗地址、红旗亭、天福山起义纪念塔等。
参观时间: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8:00-11:30;13:30-17:00

·红色胶东展馆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8:30-12:00;13:30-17:30


交通攻略:推荐自驾前往或乘坐文登-天福山-西字城线公交车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站下车。



往期回顾
1.羲仲、秦始皇、王重阳、戚继光相继“打卡”的小城,究竟好在哪?2.山东有座宝藏小城,低调有内涵!起源于公元前的一场“高峰论坛”3.龙的传人·正宗!文登人隐秘而自豪的身份4.文登「那片海」藏不住了!来过的人念念不忘,未至的人心生向往!5.在威海,“博”览「文城 」千年的光6.“仙山第一果”的诱惑,谁能挡得住!7.风来自很远的地方,去看看又何妨8.文登旅游「新副本」单刷过瘾,组队靠谱!9.文登必去的宝藏级步行街!逛吃逛吃走起!

10.神仙避暑地!住独栋“太空舱”,露营赶海,来了就不想走

11.泡“森系”温泉,5分钟忘掉全世界!

12.仙山下的“禅意”小村,问自在何须去远方

13.石头房里的“私汤”温泉,独享一份宁静时光!

14.“参”得人心!秋冬康养之旅首选文登

15.揭秘!让秦始皇都甘愿“止马”的温泉


-THE END-


监制丨殷洪军值班总编丨王岚复审丨胡杨图片丨宫举卫 刘彬 文登区文旅局出镜丨丛源璐视频 | 李泠慧文字丨牟怡洁编辑丨牟怡洁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侵权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