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金融

深度|Fud恐慌过后,比特币生态抄底机会(上)

动向君 Web3动向 2023-06-18

6月15日晚,Web3线上访谈类栏目《白露的朋友们·Victoria's Friends》第五期正式开播,第五期访谈的主题为:“恐慌过后,比特币生态抄底机会” 。白露是亚洲元宇宙联盟联合主席,香港区块链协会副主席,深圳市信息务业区块链协会常务副会长。在第五期访谈中,白露邀请数名机构人士和Web3知名KOL进行畅谈。

对话嘉宾:

Co-host:帮主,海盗公会创始人
山,水滴资本创始合伙人
洪蜀宁,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
曾林钏,42tech CEO
沧海拾贝,交易员‍
Loki,新火科技区块链专家
Jelly,Redline DAO研究员

访谈问题:

1.比特币生态发展。今年以来,随着BRC-20概念的爆发,比特币生态再次成为市场焦点,除了带来财富效应的Ogrinals协议外,还有哪些值得大家关注的生态进展?

2.比特币生态扩容。最早的Layer2概念其实出自比特币,这些年比特币的扩容也一直在探索,有哪些方案目前已经成熟,有了大规模商用的潜质?

3.比特币趋势。从去年5月以来,比特币一直处于低位运行,近期SEC的暴击让市场再次下行,现在是否到了抄底的好时机?哪些方向有望带来α收益?

4.未来牛市。现在都说以太坊的叙事太过老旧,拿着望远镜也难找到新的增长点,随着市场回归比特币生态,是否有望在下波牛市成为发动机?

精华观点:

BRC-20最大的意义就是,把市场的热点转移到了比特币生态。但是它大概率只是个前菜,而且是个凉菜,真正的主菜是闪电网络。(大山)

以太坊这套架构做DeFi很完美,但是做真正大规模的百万用户以上的应用,却无能为力。Nostr和闪电网络的结合,或许能实现真正的 Web3,DeFi 就留给以太坊。(大山)

比特币其实一开始并不排斥做生态,只是怎么做的问题。2017 年分叉出了很多问题都是碍于技术不成熟,这使得比特币社区越来越自我洗脑,越来越坚信比特币不要创新,牢牢做数字黄金就行了。(洪蜀宁)

中本聪之所以设置 10 分钟的间隔时间,一是抗量子密码,二是星际网络通讯。基于此,比特币未来一定会成为太阳系的通用货币。(洪蜀宁)

比特币和以太坊背后是两种价值观和两种文化的路线之争,本质上并不是技术之争,比特币应该走符合比特币文化的玩法和路线。(Jelly)

中本聪的愿景是要做一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这个愿景只有用闪电网络才能实现,现在这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故事开始要圆了。(大山)

比特币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去中心化,缺乏商业化,整个商业运营远远比不上以太坊社区。这只是过去技术限制的结果,并不是说比特币本身不想去做商业化。(洪蜀宁)

RGB 协议和过去所有扩容方案的根本区别是,不需要对比特币做任何修改,完全零侵入。只要有足够的商业性支持,我相信取代以太坊,或者说达到和以太坊同样的发展高度。(洪蜀宁)

白露:我们这周的主题是在 FUD 恐慌之后,看看比特币生态的抄底机会,由我和帮主共同主持。第一个问题是,随着今年BRC-20概念的爆发,比特币生态再次成为市场焦点,除了Ordinals协议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大家关注的比特币生态进展?

林钏(42tech CEO ):老实说,我很早就接触比特币,从比特币挖矿到分叉,再到后来很多相关的东西都有参与,只是对今年的BRC-20 的确了解不多,有一部分人玩得早赚了钱,一部分人玩得晚可能就被套了。

新东西出来之后,当然有一定的新鲜之处。但总体来说,过去我参与一些类似于比特币大区块项目时,就觉得比特币生态的一些玩法可能不是特别的必要,我认为比特币最好还是稳稳重重地当定海神针,一些创新性的项目可以用以太坊或者其他公链去做。

山(水滴资本创始合伙人):Ordinals、闪电网络、Nostr,是比特币生态最值得关注的三个热点。首先是Ordinals,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从行业历史来看,任何一种全新的资产品类,基本上都是会被追捧和炒作的,Ordinals作为一种全新的资产品类也是这样。

我认为Ordinals赛道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会持续存在下去。如果大家认可比特币作为电子黄金的叙事,那么Ordinals实际上是黄金饰品。每个 Ordinals 铸造之后,里面包含了几百个聪,这实际上是值钱的,它不会归零。类似黄金饰品,可能很脏很烂,但是可以溶掉作为黄金。也就是说,Ordinals的缺点比较小,大不了就作为比特币,但是优势非常大,Ordinals附带的NFT可以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就像黄金饰品的价格完全可以十倍甚至百倍于实际黄金称重折算的价格。

不过,我要diss一下BRC-20,我认为BRC-20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就是meme。像ORDI这种头部代币,可能会起到一个指数作用,但实际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我也想不出什么叙事来,因为meme就是看市场怎么跟风、社区怎么炒作,完全是一个资金游戏,所以我不太看好 BRC-20。在我看来,BRC-20最大的意义就是,把市场的热点转移到了比特币生态。但是它大概率只是个前菜,而且是个凉菜。

真正的主菜是什么呢?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点闪电网络。闪电网络实际已经上线很多年了,它的扩充协议OmniBOLT背后是币圈最赚钱的企业Tether在支持,今天(6月15日)刚刚上线。尽管有些功能还在测试中,并没有完全开放,但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是100万的TPS速度,而且上面有Tether发行的稳定币。OmniBOLT的稳定币其实来自于Omnilayer,它最早在比特币上发行USDT,由于速度慢,大家后来逐渐转向以太坊。不过,Omnilayer上面还留存了近 20 亿美元,现在有了OmniBOLT之后,这些钱可以在闪电网络上做转移和支付。

除了USDT稳定币之外,闪电网络上还有swap,可以直接swap BTC 和USDT,同时它完全支持比特币Layer1上的 BRC-20 发行,这是很有意思。我不看好BRC-20的资金游戏,是因为其中间磨损成本过高,每交易一次都要给矿工交不少税,在没有新钱进来的情况下,交易磨损导致价格下滑。但是闪电网络不会有这个问题,它几乎没有 gas 费。

第三点是,Nostr和闪电网络的结合。以太坊发展这么多年,gas费消耗排名前 20 的应用,清一色全是DeFi应用。但是大家在讲 Web3的时候,要先去看 Web2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什么?Web2的主要构成并不是金融应用,而是媒体、社交、游戏、办公这些高频小额的应用。以太坊现在证明了自己很适合做DeFi,但除了DeFi之外无能为力,即使是Layer2也是一样不适合做游戏、社交。换句话说,以太坊这套架构做DeFi很完美,但是做真正大规模的百万用户以上的应用,却无能为力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基础设施,目前来看,最适合的就是闪电网络和Nostr 的结合。Nostr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消息网络,它没有区块链的架构,但也是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协议。今年的迈阿密比特币大会,有两个会场特别火爆,一个是Noster 专场,另一个是闪电网络构建应用专场。两者的结合或许能实现真正的 Web3,DeFi 就留给以太坊

帮主(海盗公会创始人):闪电网络,有一点我和大山完全不同,我认为闪电网络或许只能作为比特币生态当中的一个小点。因为闪电网络在技术层面上,安全性还是很低的,尤其前段时间在闪电网络上发 行BRC-20代币,还是会有资金安全顾虑,这就导致它在未来的发展成为一个伪命题。

我认为比特币生态未来的发展机会,首先是Ordinals。以前大家没想到把很多内容储存在比特币区块里,现在Ordinals挖掘出比特币的价值洼地。后面可能会出现基于Ordinals的创新产品,虽然不确定是否对威胁Ordinals,但我很确定Ordinals存活的周期一定会非常长,因为它和比特币在整个基础逻辑上很契合。

比特币主网如果去做一些应用层面、储存层面或者是重型资产,可能会是非常好的方案。我一直在想,比特币以后可能作为价值储存的公链,这也适合其构造本身。每个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是不同的,除了比特币、以太坊以外,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牛的公链,可以满足一些商业需求。未来当加密行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必然会和Web2产生一定的联系,比特币的发展就不一定会走应用层方向。

此外,DeFi方向也很好。所有公链一定要有DeFi去作为支撑,以太坊上的稳定币到比特币上面发行,有个好的机制作为锚定,可能会比较好,尤其是当下的监管环境下。比特币稳定币这块,现在还没有人做,如果有好的团队,可以和我联系尝试一些机会。

洪蜀宁(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其实从比特币 2009 年诞生伊始,比特币生态建设就已经被纳入讨论了。2009年,就有人想用比特币区块链来做域名,但被中本聪制止了,后来就开发出了Namecoin,但只火了一阵。

也就是说,比特币其实一开始并不排斥做生态,只是怎么做的问题。但是在 2017 年比特币硬分叉,烂了一阵子之后,比特币的持有者和忠实粉丝更加坚信:不应该乱做生态,不要扩充比特币的功能,比特币就做一个底层货币好了。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问题,2017 年分叉出了很多问题都是碍于技术不成熟,这使得比特币社区越来越自我洗脑,越来越坚信比特币不要创新,牢牢做数字黄金就行了。

其实,比特币生态建设面临两大技术障碍:一个是可扩展性问题,7 TPS,目前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智能合约,比特币是非图灵完备的,是一个很简单的脚本,功能非常弱,而且有意做了很多限制,在上面做复杂的智能合约并不现实。

2009 年至今,比特币尝试过许多手段来突破这两个障碍,我总结出五条技术路线:

1、Layer1扩容,包括缩小区块间隔时间和扩展区块两种思路。具体而言,缩小区块间隔时间,10 分钟太长了,如果缩短到 10 秒钟性能就扩充了 60 倍,这也是后来所有区块链项目都在做的。但是对比特币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涉及到共识问题。

另外,中本聪之所以设置 10 分钟的间隔时间还有其他原因,一是抗量子密码,二是星际网络通讯。如果在火星、木星或者更远的星球,10 分钟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间。基于此,比特币未来一定会成为太阳系的通用货币,因此不用去调整10 分钟间隔时间。

扩展区块的思路就是,把1兆的区块容量扩大,这就是 2017 年的比特币大区块硬分叉。回头看,大区块基本可以说是失败了,但是未来比特币会不会扩容,这还是未知数。大区块失败之后,也诞生了隔离见证(SegWit)的技术,实际也是一种变相的大区块。在一定程度上,隔离见证缓解了当时比特币1兆区块限制的问题,也为我们现在讨论的Ordinals、BRC-20奠定了一些技术基础。目前来看,比特币的扩容路线基本不太现实。

2、Altcoin,即山寨币。早年的Altcoin和我们现在讲的山寨币不是一个概念,指的是复制比特币网络,另建一条区块链,比如说莱特币、狗狗币等。一条比特币不够,搞十条比特币就扩容 10 倍了,这是当年的Altcoin 的想法。但是,十几年实验下来,并不很成功。没有一条山寨币能够获得比特币这样的社区影响和市场,所有的山寨币加起来也抵不上比特币的一个零头。

3、侧链。侧链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扩容手段,不仅解决扩容问题,还解决了比特币的智能合约问题。但是侧链方案的核心问题是资金不安全,大家不放心把主链上的比特币转到中心化的侧链上。另一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侧链解决方案,例如Drive Chain(驱动链),这可以完全解决比特币的可扩展性和智能合约问题,但该方案需要修改比特币共识,提出来很多年也几乎看不到被采纳的可能性。

4、彩色币。这也是非常古老的方案,彩色币的最大问题还是安全性,因为它是基于op return操作符,无法依赖比特币的安全进行保障,难以发展出高价值的代币。另外,彩色币大量占用比特币的资源,被称之为粉尘攻击,也不受比特币社区的欢迎。

Omni协议和Ordinals使用的Inscription铭刻技术,实际都是彩色币,只是Inscription写在隔离见证的空间里,不占用比特币区块。但是当 BRC-20爆火之后,大家发现要占用的隔离见证空间也是有限的,最多4兆,这也引起了比特币社区的很大反感,甚至有人提出来要修改共识,废除掉铭刻技术。

5、抛弃区块链,完全走链下。最早的链下解决方案就是闪电网络,闪电网络的优点是可扩展性无上限,缺点是只能做支付,不能发币,不能做智能合约。后来闪电网络实验室推出的Taro 协议(现更名为Taproot Assets)也是完全走链下,可以实现链下发币和资产转移,所有的数据都不在链上存储。

另一种技术方案就是始于2018年的RGB协议,它是一个链下的智能合约系统,可以实现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以太坊能做的事情它都能做,可以实现无限性能。当然,智能合约的数据完全不在比特币链上,而是通过一次性的密封技术进行一一映射。我在2021年开始关注RGB协议,在我看来,RGB协议是最接近完全解决比特币生态的一种解决方案。

沧海拾贝(交易员):首先,大山老师讲的闪电网络,我是非常看好的。我一开始很看好ORDI,只是一个月前的ORDI和现在的ORDI是两个币,因为筹码和大行情都不一样了。我个人可能还是较为看好 BRC-20的方向,因为目前VC的故事,大家基本不感兴趣了。一上来就估值几亿美金,要参与就得接盘,要不就没法参与。

BRC-20 还是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铸造机会。但对散户来说,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开始铸造时的筹码都在散户手里,会影响后续的发展。要看是不是有社群在持续推动,这对BRC-20 是极大的考验。BRC-20 我觉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当然它的生态也在陆续繁荣。

Loki(新火科技区块链专家)我从数据角度分享三个关注点。第一点,BTC作为一种储备资产。如果我们把 BTC 理解为数字黄金,那么黄金的应用场景就包括作为一个储备手段。例如币安的一个风险基金里大概有 4 亿多美金的BTC,这一类BTC可以把它理解为退出流通。BTC 作为储备市场会有非常高的用例,但围绕BTC交易和存储的建设并不完善。简单来说,目前全球大概 70 亿人,有多少人能够快捷地购买并且安全地存储BTC,还是很不够的。

第二点,BTC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也就是闪电网络。补充一个数据,2021年,BTC公共网络有 700 多枚,现在的数据应该是有大概 6000 到 7000 枚,增长近10倍。所以,闪电网络作为一个大的路线一直是在持续发展。

第三点,BTC作为一种非储备和非支付的资产,典型如 Ordinals。Ordinals、BRC-20 可以说是今年的一个惊喜,客观来说,这里也充斥了很多骗局和垃圾币,但这种思路肯定没有问题。BRC-20或者Ordinals的火热,其实反映出过去所谓的自上而下的投资是失效的。扪心自问,2021年和2022年期间,我们每个一级市场投资,投了这么多垃圾项目,对行业的贡献有多少?

BRC-20或者Ordinals对于整个加密生态来说,类似于狗狗币和屎币,不管它的路径是不是对的,但整个加密社区和生态是需要它存在的,它也会长期存在。

Jelly(Redline DAO研究员)关于BTC生态,我是这样分类的。第一类是扩容、可编程性道路,比如闪电网络、RGB 等。第二类我称之为自我主权文化、自我托管的升级,比如说让 BTC网络里的用户自托管,在操作上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升级用户体验等。第三类我称之为“BTC上的新文化运动”,比如今年很火的Ordinals和 BRC-20。

结合前面嘉宾的发言,我补充一点新东西,分享一下Ordinals和BRC-20近期的发展。对于Ordinals和BRC-20,很多投资人都觉得只会火一波,5月份大家都去FOMO,现在好像已经凉了。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凉,在这个生态里每周都有非常多的新热点产生,单从协议层来说,基本上每周都有可能两三个新的协议出来,ORC-20,BRC-20S、BRC-30 诸如此类的可能有二三十个,我把它分为几类:

第一类就是 BRC-20 或者 Ordinals 的 Fork,把它搬到其他链上去。比如说把比特币 BRC-20 的玩法搬到以太坊上,搞出来一个 Ferc-20 ,前不久涨了100多倍。

第二类就是把以太坊上的玩法搬到比特币上来。以太坊上的Defi、质押、NFT玩法非常丰富,可以通通搬到比特币网络。我个人并不是特别看好,因为比特币和以太坊背后是两种价值观和两种文化的路线之争,本质上并不是技术之争。我更看好的是差异性的竞争,比特币应该走符合比特币文化的玩法和路线,单纯的把以太坊的玩法搬过来,可能会水土不服。

第三类就是基于Ordinals和BRC-20主线做的功能增强协议,比如ORC-20、递归铭文、诅咒铭文。我个人是比较看好的,一方面它的共识最强,由Ordinals 协议的创始人主推,另一方面它围绕着大家最耳熟能详的 BRC-20 这条主线来做建设,生命力更强。前面很多乱七八糟的协议,炒作起来难度比较大,也会让散户产生审美疲劳。

白露:我特别想补充一句,Jelly说的BTC和以太坊生态,让我感觉到,腾讯的社交基因就适合去做一些躺赚的事情,没法像阿里一样下场干电商这么重运营的事情。传统互联网时代,每个创始人的基因不一样,做出来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后续所有公链,有可能没有创始人 IP 这么强,但是创始人身边会有很多合伙人,大家一开始的文化基因也是不一样的。

Jelly:现在 BTC 上确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那就是 BTC 用户们其实比较追求完全上链,追求公平性和去中心化,不能容忍完整性受到影响。像以太坊NFT都是存到链下IPFS里,但 BTC 用户就宁愿多花点钱,也不要像以太坊那样把一部分搞到链下,一部分搞到链上。对参与者来说,就算你是项目方,也要跟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去打BRC-20,一起去打NFT,这是以太坊上不具备的公平性,这种文化现在已经形成了。

曾林钏:我从一个老韭菜的眼光来看,很多类似闪电网络、大区块的概念,以前都听过了,而且也见证过它们的起起落落。我对于比特币上的创新是比较保守的,尤其我手上也没有太多Ordinals,所以我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来看。

之前,任何比特币上的创新,可能在吸引新资金的环节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最终看来都是不了了之。比较有名的是,比特大陆吴忌寒以前花了很多心血去做BCH,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这次的比特币生态到底怎么做,我现在的确看不清楚,如果有新的东西出来去玩一玩,作为一种投机的标的物,倒是可以的。但是长远来看,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个人是持观望态度的。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入行这么久从业人员来看,我希望加密行业的定海神针不要有大的变动,其他东西该玩的玩,都没有关系。我每次都有这种感觉,围绕比特币讲故事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但到最后会发现,为什么比特币上面要做这么多东西?

比如说闪电支付,过去的一个目标是让比特币成为支付货币,但仔细想想,比特币作为支付货币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一是手续费太高,二是价格波动太大,作为支付的话我觉得 USDT 就够了。我也不是给大家泼冷水,从一个稍微长远的眼光来看,我还是以观望为主。

帮主:今晚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比特币扩容,最早的Layer2概念其实出自比特币,这些年比特币的扩容也一直在探索,有哪些方案目前已经成熟,有了大规模商用的潜质?

大山:在讲扩容之前,我先澄清一下,比特币的初心或者说愿景是什么?这是有明确答案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写的白皮书标题就明确说明其愿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大家注意,它不是要做一个世界货币,这些都是后来解读的。电子黄金也是在发展多年之后,社区作出的定位,但并非其初心。回看比特币Layer1区块链,它是不可能做到一个全球的电子支付系统的。

讲回扩容,实际上闪电网络可以解决扩容问题。我对Stacks这些方案不感兴趣,因为这些扩容更多是为了做一些DeFi之类的应用,但是实际上在比特币上做 DeFi的意义没有那么大,因为以太坊已经把DeFi做得非常好了。刚才洪蜀宁老师讲五种扩容路线说得很清楚,在比特币上是没有那么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这是以太坊所擅长的事情。所以我说以太坊肯定没有问题,单单 DeFi这个赛道就足够大了。

但是如果说整个币圈仅仅只有DeFi的话,那还是一个小圈子的玩具。因为DeFi吸引的基本还是一个存量市场,或者说一个封闭的市场,真正要把10倍的资金量、10倍的用户吸引到圈内,还是得靠Web2的那些应用,实际上用闪电网络可以很好解决这一点。

Web2应用,比如说社交、游戏,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资产安全性,甚至需不需要数字资产都是一个问号。比如说现在非常火的 Nostr 协议应用Damus,本身没有激励层和共识层,但是并不阻碍其下载量在上线两周就大几十万。这是我过去三五年看到的唯一一个出圈应用,之前爆火的STEPN 最高点也就是五六万日活,虽然跟传统 Web2相比还是差很多。

一个主要因素是,Damus集成了闪电网络做支付。社交游戏对于资产的安全性要求并没有那么高,甚至说压根就不需要很多花里胡哨的DeFi应用,它对于虚拟资产的唯一需求就是支付。如果能把社交媒体、游戏做到去中心化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智能合约来保证各种安全性。所以说,闪电网络实际上是牺牲了智能合约,牺牲了所谓的资产安全性,来实现了一个极高的性能。这个性能和中心化几乎没有区别,因为它就是点对点的。

因此对于扩容,我只对闪电网络扩容感兴趣,因为它真正能够带来中心化的用户体验,特别是与Nostr结合之后,能够实现 Web2应用的去中心化版本。大家注意,Nostr 不是一个区块链协议,而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议。在2012年、2013年进圈的时候,当时是不提区块链的,当年就是讲比特币。玩比特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玩区块链,而是为了玩去中心化,玩不可篡改,玩公开透明。

现在闪电网络、Nostr 也能实现这样的愿景,为什么非得用区块链?何况闪电网络也不是说完全中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用比特币链的安全性来保障其账本的完备性和安全性。回到中本聪的愿景,他要做一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这个愿景只有用闪电网络才能实现。现在我觉得越来越近了,特别是现在闪电网络能够发稳定币之后,也不需要用比特币做支付。我们有闪电网络的速度,可以跟支付宝、Paypal 一样体验稳定币支付,这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故事开始要圆了。

洪蜀宁老师认为最酷炫的技术是RGB,我也同意。但是我作为一个投资人,并没有在上面布局,因为从投资来讲,第一目的不是去找技术最好的那个。换句话说,技术在币圈永远不是第一位的,技术不能有 bug ,但技术好只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闪电网络和Nostr为什么会成功?因为币圈最有钱的企业Tether支持闪电网络,最有影响力的人是推特前CEO Jack Dorsey在支持Nostr,Nostr 加闪电网络的结合,就是集合了最有钱的机构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不成功的概率是比较小的。

洪蜀宁:我纠正一下大山老师刚才讲的一句话,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论文的题目是《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不是电子支付系统。他强调比特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而不是一种 payment method,不是一个payment system。

比特币变成支付系统,实际上是因为2017年的硬分叉,之后比特币放弃了作为流通货币的能力,就是坚守1兆的小区块和7个TPS 不变,没法成为流通货币。BTC的粉丝们于是开始自我洗脑,把BTC洗成了一个储备货币,同时又出现了闪电网络做二层支付体系。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当时的技术达不到,没法使得比特币变成流通货币。

在闪电网络渐渐普及以后,其实比特币成为日常流通货币,在技术上已经可行了,社区也在慢慢发展。但是比特币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去中心化,缺乏商业化,整个商业运营远远比不上以太坊社区。我个人感觉,这只是因为过去的技术不足,技术限制的结果,并不是说比特币本身不想去做商业化。我相信只要有了足够的技术支撑,比特币的商业化一定会做起来的,不会比以太坊差。这是我跟大山老师的一个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在 2021 年看到 RGB 协议,就觉得时机已经到了,技术已经成熟了。因为它可以使得比特币在不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不需要做任何的软分叉,而且对比特币的链上交易没有任何影响,完全零侵入,这是和过去所有的扩容解决方案根本的区别。比特币区块链感受不到 RGB 的存在,对于比特币OG们和那些坚定的原教旨主义者来说,RGB是不存在的。

另外 RGB 协议具有和以太坊同一级别的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系统,虽然现在还非常原始,但是已经具备了这个基础能力,剩下的就是更多的商业化,更多的技术团队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智能合约。基本的架构体系都已经有了,以太坊上能够实现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 RGB 上实现,而且对比特币本身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同时,还能够吸引一部分比特币资金到 RGB 的应用里,实际上就解决了一个种子用户的初始启动问题,比特币用户都是 RGB 的潜在用户。比特币的整个社区和市场运营,都可以被 RGB所吸收。我相信,RGB完全不会引起比特币最激进的人反感,和过去的解决方案不一样。虽然现在 RGB 是非营利性的,主要是一个人在开发,但有这样几个基本点在,只要有足够的商业性支持,进一步的打磨完善之后,我相信取代以太坊,或者说达到和以太坊同样的发展高度。这既没有技术障碍,也没有市场障碍。

白露:我补充一点,其实区块链可以实现差异化发展,例如让以太坊去负责DeFi,比特币作为专业支付的解决方案,可能钱是一样的,但是用户de消费习惯和文化信仰并不一样。

曾林钏:前面嘉宾的观点听完受益匪浅,我不是专门研究技术的,更看重商业化的东西。我觉得比如去年的GameFi行情是很好的例子,游戏并未放在区块链上,而是把区块链的NFT属性和游戏道具结合在一起,这就够了,其实没有必要把整个游戏全部放到区块链上。

因此,无论是对比特币生态,还是对整个区块链生态,我更倾向于未来是像 GameFi的这种融合,而不是说区块链可以做成一切事。真的没有太大的必要在技术上过分地追求极致,我更看好现在一些成熟的技术与已有的商业模式进行结合。这是我作为一个非技术专业的人的看法。

等这阵子美国SEC和Coinbase 的官司打完之后,确定清楚什么是Security Token,什么是 Utility Token,我觉得未来的商业机会会更多。

Loki:我稍微补充两点,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一点,我们讲的Layer2,其实本质还是要去解决 BTC 网络的交易速度慢、确认时间长、手续费高,并且不支持智能合约编程这些问题。

其实有些事情不一定要BTC去承担,比如说DeFi,以太坊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DeFi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把 BTC 引入以太坊去做DeFi。这里面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家对BTC的跨链是有一定的中心化疑问的,哪怕说它采取了多签或者说MPC,但是私钥的分片还是有可能中心化的,大家对于这一点不满。

除了传统框架以外,我目前还看到另外两种方案,严格来说不能算 BTC Layer2,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起到了跟 BTC Layer2 类似的功能。

第一个是Internet Computer(ICP),这是Dfinity 基金会的一个Chain-Key技术,并发行出来ckBTC的资产。Dfinity技术架构的核心是canisters,类似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但完全不一样。基于canisters,它把Dfinity节点和 BTC 主网的节点连接到一起,相当于你可以在Dfinity 网络里实现遥控 BTC 网络的操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和传统跨链方案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并且这个过程是完全可控的,Dfinity称之为跨链互操作性,这种方案其实对BTC跨链桥的去中心化有很大帮助。ICP的Chain-Key技术去年说了很久,目前来看,应该是快落地了。

第二个就是Arweave 的可信计算范式,它的一个逻辑是,如果说输入是正确的、计算过程也是正确的,那么答案肯定是正确的。它会把这个计算程序的源代码放到Arweave 网络上,运行程序的时候,就可以把可信的数据输入进去,然后在Arweave 链下计算,再把结果输出。实际上,这种方案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跑出来,但是对于实现BTC的去中心化,在其他区块链上锚定,用它来去做一些 DeFi或者社交游戏赛道,相比BTC网络和传统意义上Layer2 来说,是更合理的一个方案。

Jelly:前面嘉宾讲得很专业,我补充一些最近的信息。首先,关于 BTC 扩容的话题,其实很早就开始提了,大概 2015 年开始就有很多用户、矿工、开发者开始支持 BTC 扩容。经过很多失败,闪电网络、隔离见证是发展的最好的,Blockstream也开发了侧链,Liquid network是 2018年出来的。同时期还有RSK,当时名气其实比Liquid 要更大,但是由于技术难度高,后来没怎么发展起来。RGB、驱动链这些都是以前的东西。

最近 big magazine官网上在宣传一个新东西,叫ARK。ARK也是在做BTC Layer2扩展解决方案,它和闪电网络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强隐私性。总的来说,它在增强用户隐私的同时,也可以和闪电网络互操作,是闪电网络一种补充,推荐大家关注这个新项目。

本文是对《白露的朋友们·Victoria's Friends》第五期访谈问题1、2的整理,问题3、4有关抄底时机和下一轮市场热点的部分,请见《Fud恐慌过后,比特币生态抄底机会》下篇。‍

推荐阅读‍‍‍‍

五大交易所上币横评:谁是妖币?谁是金狗?

投资回报高达57倍!市场盯紧“聪明钱”

万字长文:千倍涨幅背后,BRC-20带来的比特币生态狂飙

ORDI、PEPE 的诞生,真的吹响了牛市号角吗?

美债上限达成妥协式协议,比特币将何去何从


白露圆桌


【EP.04】万字夜话“加密东升西落”:币安伤筋动骨,香港未来可期

【EP.03】万字雄文!香港加密新政会带来牛市吗?

【EP.02】香港新规大激辩:开放程度决定它能否成为Web3桥头堡

【EP.01】BRC-20昙花一现?万倍持有者、OKX官方来了一场围炉夜话(万字干货)


关注我们,实时掌握Web3动向

添加“动向君”,交流、合作、互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