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finitySZ第七期AMA回顾—Dstar Note: Web3.0第一款去中心化、安全高效的笔记本

DfinitySZ DfinitySZ 2022-03-28

文章来自于|DfinitySZ

投稿、转载请联系|DfinitySZ小助手


对于我们身处的Web2.0世界来说,绝大多数人对“数据权”的概念几乎为零,当我们在勾选由Big Teach制定的《服务协议》和《隐私条款》时,我们在互联网服务中所产生数据的所有权与我们已经背道而驰了,即哪怕数据是由我们在互联网服务中的行为创建,也仅有用户层面的数据读写权限,进一步的“数据权”与我们毫无关系。

 

Dstar Note是一个百分百基于互联网计算机(简称IC)构建的区块链笔记本,它通过IC的独有特性,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了数据百分百私有化的Web3.0 Note服务。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Peter/Dstar的产品经理参加DfinitySZ的第七期AMA活动。



关于Dstra Note的产品更新可关注Dstar的推特:👇

https://twitter.com/DstarApp


Dstar Note使用:👇

https://note.dstar.app/




Ada:大家好,我是Ada,一位曾经拥有N个BTC,现在All in 在区块链的一位Kol从业者,接下来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我吖,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推特哟。@kingg_ada


Peter:大家好,我是Dstar的产品经理Peter。




Q1:Dstar Note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灵感来自哪里?

 

Peter:Dstar Note 是一个百分百基于互联网计算机的区块链笔记本。基于互联网计算机的能力,Dstar Note 不仅可以享受传统云笔记本一样的体验,更能获得区块链的一切超能力。基于算法的安全,完全自由灵活的权限,数据百分百私有化等,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web3.0产品。

 

由于本人也是印象笔记长期使用者,经历过其一系列问题后,一直希望有款去中心化产品可以替代它。


 

Q2:Dstar Note为什么选择在IC上构建,IC能够为Dstar带来怎样的赋能?

 

Peter:IC的技术堆栈,是目前所有区块链中最健全的,不仅从前端到后端都有完整的技术实现方法,更是目前唯一一个能百分百复刻传统互联网产品的区块链。去中心化产品应该是纯粹的,我们不能仅仅将小部分核心放到区块链,就称之为区块链产品。这点上,IC提供了整套的实现方法,让Web3.0的实现更为纯粹和彻底。

 


Q3:Dstar Note皆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Peter:传统云笔记本频频发生内容丢失事件,账号被盗事件,甚至icloud都出现过图片泄漏事件。在传统架构上的云笔记本是无法做到百分百安全的,因为它受到中心化公司主体的控制,这个主体本身是不受到信任。所有用户的数据归属是平台,平台有权利删除,查看,窃取。不仅如此,你还需要为它高昂的运营成本买单。一但没有开通足够等级的会员,你的功能将受到许多限制,你不得不为许多无用的容量和功能买单。


基于上面这些说明,Dstar Note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运而生。


(1)数据私有化, 一个笔记本一个canister,数据操作权仅用户拥有。

(2)数据灵活性,笔记本可以任意转移,出售,甚至是可编程操作。笔记本本身即一个智能合约,这是一个灵活的可编程笔记本。

(3)数据安全性,canister里的笔记内容是使用AES256加密后存放的,即使是节点操作员,也无法获取到笔记内容。其次只有使用互联网身份才能读取区块链的加密内容。因此你必须同时拥有互联网身份权限,以及内容的加解密秘钥,方可解开内容。他的安全上限取决于II的安全上限和AES256的安全上限。因此这是基于算法安全的云笔记本,是无法破解的。

(4)更灵活的付费计划,自己随时可为canister充值cycles来保证笔记本的正常运转,对于非高频用户,无需为捆绑功能而付费。一年的使用成本可以低至 1美元以下。



Q4:目前Dstar Note有哪些功能实现了?

 

Peter:基本实现了预期所描述的所有功能。


 (1)使用Internet Identity 注册/登录

 (2)多设备之间使用Key Sync Canister 去中心化 秘钥同步

 (3)自主前端发起请求,创建一个全新的笔记本(canister)

 (4)转移一个空的笔记本给任意用户

 (5)灵活自主的笔记本充值

 (6)笔记本相关其他权限的操作

 (7)内置钱包功能

 (8)笔记本内的Note 和 password 编辑保存的方案实现

 (9)其他细节.....


 

Q5:ii/Internet Identity的匿名身份机制为Dstar Note提供了哪些应用场景?

 

Peter:Internet Identity 是一个基于本地硬件的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统,由于II是匿名的,因此很好的保护了用户隐私不会被滥用。也正是因为II 本身也是基于算法安全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因此可以保证整个Dstar Note在登录这块的安全上限是很高的。除非是物理攻击,在互联网上II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不会出现传统dapp一样的用户登录信息泄漏。这是非常符合web3.0 dapp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统。

 


Q6:Dstar Note采用的Key Sync Canister如何为多设备使用的提供安全性保障?

 

Peter:Key Sync Canister 是一个秘钥同步罐,这是一个中间件,使用II连接。由于所有笔记本的内容都是加密存放的,所以每个设备之间需要共享这个秘钥,来保证所有设备都能正常加解密内容。秘钥同步罐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秘钥同步方案。可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秘钥同步是百分百安全的,不会泄漏的。具体细节涉及较多加密学问题,时间充裕可以进一步分享其加密原理。



Q7:Dstar Note Canister的针对Note的读写权限架构是什么样的?

 

Peter:每个笔记本Canister都是私有的,不能被攻击的。它只属于某个Internet Identity 身份,不属于平台,也不属于任何其他人。只有这个互联网身份拥有者才有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权限。


使用这个Internet Identity 身份读取到加密的笔记内容,然后使用本地设备里的加解密秘钥解开内容,才能还原出真正的笔记。因此泄漏助记词本身,并不会导致笔记本内容泄漏。

 


Q8:目前Dstar Note发展到了个阶段?

 

Peter:目前Dstar 已经完成整个PC网页版产品的开发。接下去会进行移动端适配。



Q9:Dstar Note的未来路线图规划是什么样的?

 

Peter:2022年 Q2 完成移动端适配|2022年 Q3-Q4 APP 开发

 


Q10:想对大家说的话?

 

Peter:IC 是迄今为止,区块链最为宏伟的叙事。其完整的技术堆栈, 直接可以将整个传统互联网的产品直接升级到WEB3.0,我们有幸参与WEB3.0的建设是幸运的。不可否认在前期开发的产品中或多或少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速度依然不能跟传统媲美,比如功能不如传统完善。但是我们希望所有人能看到美好的那一面,传统所无法实现的那一面,大家一起参与到WEB3.0的使用中。因为不足终将被克服,美好终将被发挥。我们所向往的也终究会成为现实。


 

社区提问Q1:


(1)用户创建的note 的canister,其controller是谁?

(2)用户canister的controller的上面,还有没有controller?

(3)是不是用户创建了canister,这个canister就完全属于用户自身?

(4)那么,dstar在此系统中,属于什么角色?是不是负责生孩子(用户canister),而且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5)dstar长期运行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靠什么解决自身收益问题)?

(6)开源了吗?团队有多少专职开发者?

 

Peter:


(1)用户的controller 功能可以转移至自有,由于目前处于早期阶段,担心用户无法自我管理,造成丢失,会在晚些时候,适应平台后完全开放controller转移!

(2)用户的上面的没有更高的controller的

(3)用户创建了这个canister,仅仅也只属于用户自己!平台无法读取获取任何内容!因为无法得到II的授权。

(4)dstar 在整个系统中担任平台角色,提供其容器管理,内容编辑管理,功能管理等,仅仅作为一个第三方存在!

(5)目前dstar note 是完全去中心化,基于算法安全的笔记。可以通过算法自证其安全性,对于替代传统的笔记和密码管理器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把数据权第一次真正交给了用户。因为产品是收费的!创建的笔记本属于自我拥有者,也是需要付费的,每创建一个笔记本会为ic网络燃烧0.3icp,我们会收费0.2icp

(6)目前可以通过github查看笔记本的代码,来验证其安全性。无需平台部分,即可验证其安全性,平台部分代码需要一些时间完善后开源。大家可以通过编译,对比Canister 的moudle hash来验证代码一致性!目前我们一个开发在开发,一个产品,一个UI,一个技术

 

https://github.com/ic-dstar/ic-note

 


社区提问Q2:用户使用Dstar Note的费用大概是0.5个ICP,那如果ICP币价太高了,会不会对新用户不友好?

 

Peter:IC主网的Cycles兑换机制锚定一揽子货币SDR结算,1T Cycles的成本约等于1.41-1.42美元之间,所以使用成本几乎是恒定的,后续我们也有打算将成本锚定为美元的计划。


 

社区提问Q3:看完了Dstar Note AMA的10个问题,大部分是介绍Dstar Note功能优势,任何事都有两面,Dstar Note项目的弊端和问题有哪些?一个好项目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前进。

 

Peter:由于Dstar Note是基于IC构建的,在功能和计算上,跟传统还有差距,特别是协作等功能,受限于ic,目前还很难实现。由于Dstar Note属于用户自己,在功能升级上,会非常复杂,我们正在开发中!开发后以后,才能考虑功能升级,添加更多功能。


 

社区提问Q4:Dstar Note可以用MetaMask登录吗?

 

Peter:有考虑接入Astorx ME,AstroX Me是一个基于IC构建的自我主权身份,目前Me支持与MetaMask作为入口与其绑定。

 


社区提问Q5:Dstar承担内容编辑,是不是也可以查看到内容?

 

Peter:Dstar Note的一切权限和数据都是给予用户的,用户的操作是直接与IC网络交互的,我们无法获取任何信息。


 

社区提问Q6:Dstar Note有发行Token的计划吗?如果有的话,Token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Peter:目前暂无发行Token的计划!后续会继续发行Dstar第三款产品!

 


社区提问Q7:我从前产品经理的角度提一个问题,你们当前或计划中有什么功能是属于杀手锏级别的么?市面上也有web2在线笔记软件用的也是数据加密,团队也是没法查看。

 

Peter:传统的笔记内容是不上链的,在中心化服务器会有丢失风险。如果不存放中心化服务器,那么在多设备使用就会有困难,虽然有些也会做E2E加密,但本质他们很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其次,最重要的是web3特性,笔记本是一个智能合约,也是一个资产,可以转移,出售,它的所有权全部归用户。

 


社区提问Q8:Dstar Note储存图片或者视频有没有容量限制?

 

Peter:目前一个容器的容量为4GB,笔记里可以存图片。

 


社区提问Q9:平台提供的这些功能,怎么理解?个人理解用户新建note,就是建了一个canister,像编辑这些功能是平台canister维护的,继平台的功能性问题,如果平台自己关闭了,用户新建的note,还能做编辑等操作吗?

 

Peter:不影响,在我们后面开放controller功能后,用户可以将自己的Note Canister自由转移,大家也可以自己架设一个前端将自己的Note Canister挂上去,这也是Web3.0的魅力。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这也是首个平台倒闭,不影响用户的产品,我也希望更多人去做不同功能的前端,这样大家的平台功能好,挂谁那。这才是开放竞争,自我维护。

 


社区提问Q10:Dstar Note的使用费用是一次性收取还是每年一次?

 

Peter:Note Canister是自我维护的,用户可以直接与链上交互,获得Cycles燃料,为自己的Note Canister充值cycles,默认开通会有0.3 icp cycles。

 


社区提问Q11:0.3icp的cycles在什么情况下会耗尽,我为什么会耗尽cycles,因为存储笔记吗?例如,笔记我用了大概1800天,有笔记数量1070篇,用了大概1.3G的容量,这样对比到Dstar Note大概是多少成本费用?

 

Peter:Cycles的消耗取决于Note的使用,在Note中,存储、和Update内容会消耗Cycles,我们在Note中设有了判断机制,只有内容更新才会进行update调用,以减少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

 

1GB容量存储,目前在IC上的成本约为5美元,对比传统来说可能会觉得贵,但对低频使用的用户来说很友好。

 

 

社区提问Q12:如果做个定期自动同步笔记的功能就更好了,例如指定一个文件夹,然后设置1星期自动上传一次笔记。

 

Peter:由于Note需要II的权限,这个我们需要研究下,网页端暂时无法实现此类功能,可能会在客户端开发完成后实现。



必看周刊


生态精选


寻宝回顾


精彩活动


联系我们

 电报 

        t.me/DfinitySZ

 官方网站

        dfisz.com

 英文推特 

        twitter.com/DfinitySZ

 中文推特 

        twitter.com/DfinitySZCN

 英文论坛 

        reddit.com/user/DfinityShenZ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